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宫颈HPV感染及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PCR技术检测2l2例临床宫颈标本的HPV-6、ll、16、18型特异性核酸序列。结果发现HPV-DNA的阳性率:宫颈癌组为62.5%(25/40).慢性宫颈炎为57%(81/142),正常宫颈对照组为20%(6/30),P<0.001,提示HPV的感染与宫颈炎、宫颈癌有关。同时分型结果显示:HPV-6、16、18型与宫颈炎相关,16型与宫颈癌密切相关,且HPV不同型别的混合感染在宫颈中普遍存在(31.3%)。成年女性各年龄组间HPV的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拟评MALDI-TOF-MS技术在HPV分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河南安阳地区94例宫颈癌样本中HPV感染状态,并与普通PCR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较.结果:94例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率为92.6%,共检测到10种常见的高危型别,以16为主,其次是58和18型.样本单一HPV型别感染为主,其中16型单一型别感染占6I.7%,见多种型别和组合的多重感染.与普通PCR检测结果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样本HPV(不分型)检测一致率为95.7,样本HPV16型检测一致率为93.6%.结论:MALDI-TOF-MS技术能够精确、快速、高通量的对宫颈癌中HPV进行检测和分型.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头颈部肿癌临床活检新鲜组织和石蜡包埋组织的两种处理标本,分别采用核酸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技术,分析了头颈部肿瘤组织基因组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的同源序列,并研究HPV16的感染同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喉鳞状细胞癌DNA中有HPV16 DNA同源序列,检测频率在20.0%以上。2.PCR扩增石蜡包埋肿瘤组织DNA中HPV16的URR(病毒基因上游调控区)中的序列,电泳分析扩增产物在喉乳头状瘤、喉癌、鼻腔内翻性乳头瘤和口腔癌中检测率分别是11.1%、20.0%、42.9%和27.3%。3.研究表明HPV16 DNA阳性率与喉癌原发部位,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人乳头瘤病毒可能是头颈部肿瘤的病毒病因之 相似文献
5.
应用树状DNA杂交(DDH)对生殖道尖锐湿疣中HPV DNA的分型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手术切除的50例生殖道尖锐湿疣新鲜标本中,以及15例正常人血清中,提取基因组DNA,同时用树状DNA杂交(dendrimer DNA hybridizalion,DDH)技术和PCR进行HPV DNA的分型检测.结果50例尖锐湿疣中,以DDH方法检测,感染HPV6型者20例,感染11型者24例,6/11型混合感染者3例,阴性3例,总检测率达94%;以PCR方法检测,HPV6型感染者21例,11型感染者24例,6/11型混合感染者3例,阴性2例,总检测率为96%.15例正常人血清中,以DDH方法检测,HPV感染的假阳性率为0%;以PCR检测,假阳性率为6.67%.还以HPV阳性标本对DDH方法做了敏感度的测定,结果阳性病例DNA检测最低浓度为97.28pg/ml.研究表明,DDH技术具有较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且成本较低,操作安全简便,可适用于基层中小医院较大样本量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E6蛋白的表达,从而为探求一种简捷、无创的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11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并以导流杂交检测标本中HPV DNA作为对照。结果在宫颈癌组和CINII/Ⅲ组,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水平(75%、67.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P(0.05;而CINI组(3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PV16/18 E6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中HPV16/18 E6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及CINII/Ⅲ的发生密切相关;利用免疫印记法检测脱落细胞中HPV16/18 E6蛋白对宫颈鳞癌及CINII/Ⅲ的诊断及无创性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分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对HPV基因型进行分析,包括低危型(如6、11、42、43、44型等)和高危型(如16、18、31、33、35、MM4型等)共23个型别。结果:98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38例,23种基因型中共检出15种HPV型别,HPV总感染率38.8%(38/98)。慢性宫颈炎患者中HPV感染率30.4%(14/46),检测到的HPV亚型主要是HPV43,11,6,42,31和51(其中HPV6,42,31,51检出率一致)。CINI患者HPV感染率15.4%(4/26),最常见的HPV亚型为HPV35,其次为HPV16,52,53和59(其中16,52,53,59检出率一致)。CINⅡ患者HPV感染率71.4%(10/14),以HPV16,6,11,51等亚型最常见。CINⅢ患者HPV感染率75%(6/8),HPV亚型以HPV16,18,31,53为主。SCC患者HPV阳性率为100%(4/4),HPV16检测率最高,其次为HPV52,18,33,58,59和66。结论:持续的HPV感染与宫颈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HPV基因型的检测为临床进行宫颈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观察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科门诊患者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亚型分布,为今后的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 235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HPV筛查,筛查出的阳性患者应用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高危型HPV亚型检测,分析比较宫颈炎、宫颈鳞癌及宫颈腺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差异。结果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高达60%,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43. 2%,主要以HPV16、HPV18为主;低危型HPV感染率为30.0%,主要以HPV11为主;单一感染阳性率为34. 1%,而混合型感染高达65. 9%,且两者均以HPV16型和HPV18型为主。宫颈炎患者HPV16型、HPV18型及HPV16 + HPV18型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患者,其中宫颈腺癌患者HPV16 + HPV18型混合感染率最高。结论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宫颈癌患者HPV16及18型检出率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加强HPV高危基因型的监测有助于预警宫颈癌尤其是宫颈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地高辛标记的HPV6.11探针,对50例生殖器尖锐湿疣,1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及10例女性生殖器正常粘膜进行HPV DNA检测。结果示尖镜湿疣组织HPV阳性率为88.0%(44/50);慢性宫颈炎为10%(1/10);而正常粘膜组织无一例阳性。尖锐湿疣组织中HPV6.11的检出率分别为76%(38/50)和60%(30/50)。男女患者两型探针检测的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HPV16/18)表达及阴道菌群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宫颈癌组。纳入同期于我院治疗的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CIN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年龄、绝经情况、孕次、产次、HPV16/18阳性表达、阴道菌群、饮食卫生习惯和家族遗传史)差异,并对有差异信息进行赋值,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绝经情况、孕次和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16/18阳性、阴道菌群失调、饮食卫生习惯较差以及存在家族遗传史患者数显著多于CIN组(P结论 宫颈癌发生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监测并给予相应干预从而降低宫颈癌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三月龄SD大鼠30只,分三组:卵巢切除组(OVX)、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后补充雌二醇组;每组10只,术后一月和三月每组分别各取五只。提取长骨骨组织mRNA,反转录为单链cDNA探针,以持家基因(gapdh)为内对照,针对多种胶原和细胞因子基因进行反向North-ern杂交和反向点杂交。大鼠骨组织中,colIα(1)、col Iα(2)和col Ⅲ的表达与年龄有关,与卵巢切除无关;但补充外源雌二醇可严重抑制col Ⅲ和colⅠα(2)的表达。col、Ⅴ、IL-1和IL-6的表达受雌激素抑制,切除卵巢后抑制作用消失,而补充雌二醇后它们的表达又降至正常水平。TGF-β的表达也受雌激素抑制,但雌激素的影响还与年龄有关;卵巢切除后一个月TGF-β表达增加,补充外源雌二醇后表达有所降低;但是卵巢切除三个月后的大鼠TGF-β表达的这一变化不明显。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安全可靠的骨质疏松治疗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手术切除的24例女性和12例男性尖锐湿疣新鲜标本中,以及42例女性尖锐湿疣、16例男性外耳道乳头状瘤和4例女性假性湿疣的石蜡包埋标本中,提取组织的基因组DNA,用人工合成的人乳头瘤病毒6.11和16型E6区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通过PCR进行HPV DNA的分型检测。结果66例女性尖锐湿疣中,感染HPV6型者4例,感染11型者12例,6+11型混合感染者49例;阴性1例,总检出率达98.4%。4例女性假性湿疣中1例为HPV6型感染,阳性率25%。16例男性外耳道乳头状瘤中HPV6+11型感染者5例,6+16型感染者3例,6+11+16型多重感染者8例,阳性率100%。12例男性尖锐湿疣中,HPV11型感染者7例,6+11型4例,阴性1例,总阳性率91.6%。还对细胞学上空泡化和非典型空泡化尖锐湿疣标本的HPV感染做了比较,未发现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瘤病毒6b型(HPV-6b)的上游调控区在大肠杆菌中也具有增强子样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痘苗病毒7.5k、11k及N2启动子,以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β-lac)、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作为标记基因,构建了大肠杆菌增强子样序列的系列检测载体。采用上述检测载体发现人乳头瘤病毒6b(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6b,HPV-6b)上游调控区(Upstream regulating region,URR)中540bp的Sau3A-Nar Ⅰ片段,在大肠杆菌中对痘苗病毒启动子控制的CAT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使基因表达提高4~5倍;对β-lac基因的表达可提高3~6倍。根据这一片段的插入方向增强基因表达水平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16型亚基因DNA体外转化功能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ZIP16和HZIP16K(见材料和方法)质粒,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全早期区基因及其开放读码框架(ORF)E6-E7分别转入ψ2细胞,所产生的重组病毒能诱导NIH3T3细胞发生转化。转化细胞具有恶性细胞的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可在0.3%软琼脂中形成集落,可使裸鼠致瘤。Southern blot证明,HPV-16 E6-E7 ORFs序列以整合形式存在于转化细胞和裸鼠肿瘤细胞DNA中,表明HPV-16 DNA具有体外诱导NIH3T3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E6-E7 ORFs是诱导细胞转化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5.
用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度保守的通用引物和16、18型特异引物对123例给直肠组织作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DNA,总检出率为14.60%正常粘膜、结肠炎和炎性息肉组为3.3%(2/71),乳头状腺瘤为17.6%(3/17),原位癌和浸润癌为37.1%(13/35).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9%、5.7%和37.1%.在结直肠腺癌中HPV感染以18型多见,18型与16型之比为3:1,HPV在左半结肠以下比右半结肠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HPV16型晚期蛋白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在昆虫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首先构建2株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分别携带人乳头瘤病毒晚期基因L1及L1和L2,再用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与该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共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同源重组,获得2株重组杆状病毒.经鉴定该重组病毒中有目的基因存在且可表达所编码的L1或L2晚期蛋白.结果表明HPV16型晚期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获得成功表达,为HPV16型预防性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和诊断试剂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1型L1基因双价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1型L1基因双价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PCR法从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1型晚期基因L1,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1型L1晚期基因共同装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中,分别位于强启动子Ppolh和弱启动子P10之下;利用酶切和PCR技术对双价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法获得尖税湿疣组织中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11型的L1基因,得到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和11型L1基因双价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经酶切电泳鉴定验证重组成功。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双价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为进一步构建双价L1蛋白表达系统进而建立双价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的感染情况 ,探讨 HPV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对 33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 HPV检测。结果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食管鳞癌中 HPV DNA检出率为 4 5 .5 % (15 / 33)。HPV DNA阳性与食管鳞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HPV衣壳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引起食管上皮癌变的原因之一 ,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即使在存在 HPV DNA的病例中 ,HPV衣壳蛋白亦可以不表达 相似文献
19.
YY1抑制效应的破坏可促进人乳头瘤病毒16型癌基因的转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癌基因的表达受病毒早期启动子P97的控制。位于LCR上YY1蛋白结合位点的破坏可明显提高P97的活性。为了观测YY1位点破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病毒e6/e7基因转录的影响,将构建的带有LCR特异性突变的重组HPV16全基因组DNA和HPV16野毒株DNA转染至培养细胞,同时组建HPV16E6反向序列RNA体外转录质粒。RNase保护试验证实,突变HPV16DNA在短 相似文献
20.
六例人胰腺移植体经UW-Belzers溶液灌注后24小时,每例均观察到内、外分泌部的毛细血管发生显著的改变,这种变化随保存期限而不同。在所采用的各种研究方法中,包括半薄切片、血管腐蚀标本、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标本均观察到最初内皮肿胀常伴有血管体积缩小,其后部分内皮细胞质脱落入血管腔,毛细血管小孔数量增加,整个血管呈现退行性变化。在经复苏抢救的胰腺移植体,存在持续的前损伤,早在14小时即呈现明显的血管外渗出,36小时后程度加剧。因此,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此种移植体不宜采用。在通常情况下UW-Belzers溶液对胰腺移植体的保存期限为24小时,超出这一界限则难以充分地再血管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