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木毒蛾复合病毒制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对木毒蛾幼虫的复合感染试验,以及三种病毒最佳配比的筛选试验,发现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核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按6:3:1混合后防治木毒蛾效果最佳。同时通过添加适量936乳油和人工大田繁殖木毒蛾病毒,较好地解决了病毒制剂的室温保存问题和毒源生产问题。复合病毒制剂的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防治效果好,配制容易,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2.
黄地老虎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有两种类型:多角形和四边形,大小分别为0.6—2.7μ和0.7—2.8μ。病毒粒子近球形,外壳上有管状物,病毒粒子大小为50—70nm。黄地老虎质型多角体的毒力较高,用1×108多角体/ml的浓度感染3龄幼虫,死亡率达93.9%。石腊切片观察感染6和10天的黄地老虎幼虫,中肠柱状细胞和围食膜内都含有大量多角体。超薄切片观察感染2、4、7天的柱状细胞内形成病毒粒子和多角体。杯状细胞感染较柱状细胞晚。感染4天的围食膜内发现有带毛的游离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3.
不同世代及中肠病变类型的松毛虫单头幼虫多角体含量许再福(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杭州310029)戴冠群(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广州510642)关键词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含量,世代,病变中肠源于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  相似文献   

4.
家蚕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虫体克隆技术,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DpCPV-HN)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为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以家蚕春蕾×镇珠杂种F1代及自交的F2代4或5日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以纯化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对F1代幼虫的毒力测定为对照。结果表明:家蚕品种春蕾×镇珠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敏感,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能引起其感染发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家蚕品种春蕾×镇珠F1代幼虫和F2代幼虫28天后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85个和18个CPB(质多角体),前者为后者的49倍。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后的家蚕,其结茧率、化蛹率、羽化率、全茧量、茧层量和单蛾产卵数均有所下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单蛾产卵数与病毒感染剂量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5.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翠  马可 《昆虫学报》1993,36(3):272-276
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1.3X104-1.3X106多角体/毫升对舞毒蛾(Lymantri dispar)五龄雌雄幼虫分别进行感染后发现,除获得死亡率的不同外,存活个体化蛹数及雌雄比例亦发生变化。雌雄比例倾向于雄性。电镜照片显示在雌性幼虫中被侵染的组织包括脂肪、气管基底膜、腹神经节、胸腺、卵巢及大脑,而胸腺、卵巢和大脑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报道很少。使用免疫金颗粒标记技术测得细胞核中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其抗体间具有强烈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6.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新分离的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eneria orient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其多角体为四边形、五边形、大小在1.06—2.42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385×55nm。室内感染蜀柏毒蛾幼虫其死亡率达9S%具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差速离心从感染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虫体中提取质型多角体病毒。碱解法提纯病毒粒子,1%琼脂糖凝胶分离基因组dsRNA,回收纯化第五片段(S5)。根据同源性设计五对引物,经RT-PCR,最终获得五个亚克隆片断,测序拼接后,得到S5全长。片断全长2851个核苷酸,包括一个2643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推测DpCPVS5基因编码了881个氨基酸长的多肽,分子量为100.3kDa,与舞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LACPV—1)和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都很高。进一步分析,利用几种CPV序列绘制了系统进化树,对病毒的分类和进化做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金颗粒标记鉴定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翠  马可 《昆虫学报》1991,34(1):7-12
用免疫电镜金颗粒标记技术准确、快速地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核型多角体病毒抗原进行了定位和鉴定.舞毒娥病毒的多克隆抗体与同源的多角体抗原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亲和性,但与不同源的松柏锯角叶蜂(Neodiprion sertifer)病毒多角体抗原仅有极微弱的交叉反应.舞毒蛾病毒粒子和核衣壳抗原也能与同源的多克隆抗体作用.在被病毒感染的舞毒蛾脂肪体细胞核中,成熟的多角体被金颗粒重重标记,其外缘的游离病毒粒子和核衣壳亦被标记,但亲和力较弱.在被感染的脂肪体细胞核和质内发现一种与多角体蛋白晶体不同源的菱形结晶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差速离心从感染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虫体中提取质型多角体病毒.碱解法提纯病毒粒子,1%琼脂糖凝胶分离基因组dsRNA,回收纯化第五片段(S5).根据同源性设计五对引物,经RT-PCR,最终获得五个亚克隆片断,测序拼接后,得到S5全长.片断全长2851个核苷酸,包括一个2643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推测DpCPV S5基因编码了881个氨基酸长的多肽,分子量为100.3kDa,与舞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LdCPV-1)和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都很高.进一步分析,利用几种CPV序列绘制了系统进化树,对病毒的分类和进化做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属鳞翅目毒蛾科,是福建省沿海木麻黄(Casuarinasp.)防护林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年来在4—6月间,特别是在5月底至6月初,木麻黄林内出现大量木毒蛾幼虫自然感病死亡,经鉴定主要病原体是核多角体病毒。现将其形态,感染力测定和病毒保存等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02-909
为了解三峡库区的忠县甘井河段水域牧场生态渔业对水环境的影响, 于2013 年3、6、9 及12 月按季度对该河段4 个站点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的监测, 并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该河段浮游植物有7 门93 个属种, 其中绿藻门的物种数最多, 有37 种, 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39.79%, 其次为硅藻门和蓝藻门, 物种数分别为26 种和13 种,分别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27.96%和13.98%;浮游植物的年均丰度为757.67104 ind./L, 变化范围(3.065743.99)104 ind./L, 年均生物量为4.40 mg/L, 变化范围0.0317.67 mg/L;水体的年平均透明度为1.18 m, 叶绿素a、总磷、总氮含量分别为8.54 g/L、0.13 mg/L、1.95 mg/L;浮游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年均值分别为2.90 和0.88, 全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为37.5971.86, 由此推断, 甘井河水质属于中污染轻污染状态、中营养型富营养型。在鱼类生长旺季的6 月, 甘井河段养殖区内的水质优于非养殖区, 这可能与养殖区内放养滤食性鱼类有关, 证实了水域牧场没有带来水环境的污染, 反而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