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种白蚁诱饵防霉剂的防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8种供试防霉剂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喜食饵料小米粉的防霉效果,结果表明2‰山梨酸钾和0.75‰对小米粉的防霉效果较好,两者都能使野外试验坑中的小米粉样品8d后不发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2‰山梨酸钾不影响黑翅土白蚁对小米粉的取食量;而0.75‰百菌清显著降低了黑翅土白蚁对小米粉的取食量,对黑翅土白蚁有明显的驱避作用。野外试验进一步表明,投饵8d后,小米粉诱饵、小米粉+2‰山梨酸钾诱饵、小米粉+0.75‰百菌清诱饵的发霉率分别为100,20和30%,而三者的被食率分别为27.67,53.70和19.15%。由此可见,2‰山梨酸钾最适合作为白蚁诱饵的防霉剂。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评定镀DLC薄膜磁盘的防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磁盘上镀上DLC薄膜后,具有明显的防霉性能,长霉级别由原来3级降为1级。  相似文献   

3.
4.
几种常用药物对锦鲤的急性中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甲醛、硫酸铜、孔雀石绿与高锰酸钾四种药物对锦鲤进行了急性试验,结果表明:甲醛24TLm32.89mg/L,48TLm32.58mg/L,安全浓度为9.59mg/L,硫酸酮24TL0.35mg/L,48TL0.30mg/L,安全浓度为0.066mg/L;孔雀石绿24TLm0.13mg/L,48TLm0.10mg/L,安全浓度为0.018mg/L ;高锰酸钾24TLm3.55mg/L,48TLm2.75mg/L安全浓度为0.50mg/L。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孔雀石绿、硫酸铜不宜作为锦鲤苗药物使用,高锰酸钾、甲醛可作为苗种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药物协同作用的几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计算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药物之间相互加和、协同和拮抗的等高线定义,介绍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几种常用计算方法:方差分析交互作用项法、半剂量法及等高线法,以及在非标准实验设计的情况下利用等高线进行分析的方法,并就几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作用认为,在这一问题的最佳数学方法最终确立之前,等高线法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6.
果蔬主要挥发性成分与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果蔬主要挥发性成分与果蔬采后生理和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番茄几种挥发性组分对番茄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孢子悬滴培养法,测定番茄几种挥发性组分对番茄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挥发性组分对灰葡萄孢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的大小依次为挥发醛、芳香族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10μmol/L的(E)-2-己烯醛和壬烯醛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4μmol/L的丁子香酚和10~20μmol/L的水杨酸甲酯使病菌菌丝异常生长。本研究为番茄挥发性物质在其抗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3种红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乙醇提取及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鲜成熟的去核油枣、木枣及团枣用95%乙醇浸泡,低温蒸除乙醇、膏状物用乙醚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乙醚溶液。结果表明,3种新鲜成熟的红枣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棕榈烯酸乙酯、棕榈酸乙酯、肉豆蔻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脂、月桂酸乙酯、硬脂酸乙酯、苹果酸二乙酯、葵酸乙酸等16种酯类,以及乙酸和棕榈烯酸等2种酸和3-羟基-2-丁酮。不同品种的红枣中所含酯类的多少及含量的高低均有所差异。在同一种红枣的果肉中检测到16种酯类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马慧燕  伍乾辉  付彦  杨宗德  何禾 《生态学报》2023,43(3):1073-1089
BVOCs(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植物向大气释放的一类重要气态化合物,能参与大气化学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分析环境因子对BVOCs排放的影响,对科学认识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其沉降增加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但学者对BVOCs如何应对氮沉降增加知之甚少。因此以海南岛热带雨林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和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模拟氮沉降对3个树种BVOCs释放的短期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自然状态下,从木荷、厚壳桂和线枝蒲桃的枝叶中鉴定出14、34和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烷烃、羰基、醛、醇、酯、醚和酸),此外三个阔叶树种释放BVOCs的速率呈厚壳桂>木荷>线枝蒲桃;(2)外源施氮均促进了三种植物幼苗VOCs释放,其中总VOCs释放速率和成分数量均随施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叶面...  相似文献   

10.
一种测定种子挥发性醛释放量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挥发性醛类物质是植物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种子萌发时释放出挥发性醛的多少与其活力的高低呈负相关[1,2],因而测定种子吸胀期间所释放的挥发性醛的量,可作为一种指标来预测种子活力。Wilson[1]曾报道过测定挥发性醛的一种方法,他采用一种挥发性醛捕捉装置(theactivetrappingsystem)。但我们在应用中感到有两个缺点,一是不适宜做大量样品,二是不适宜做大量重复。本文介绍一种简易、快速、实用的测定种子萌发早期释放的挥发性醛含量的方法。它不仅适宜测大量样品,也适宜作大量重复。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石斛属(Dendrobium)盛花期花朵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技术对球花石斛(D. thyrsiflorum)、扭瓣石斛(D. tortile)、鼓槌石斛(D. chrysotoxum)和密花石斛(D. densiflorum)花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石斛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共70种,包括酯类、醇类、酚类、酮类、烷类、烯类、醛类以及其他等8类,其中烯类总含量最高,为主要挥发性成分。球花和密花石斛的主要香气成分为β-石竹烯,相对含量分别为0.46和6.91μg/(g·h);而扭瓣石斛为醋酸辛酯[6.11μg/(g·h)];鼓槌石斛为β-罗勒烯[5.23μg/(g·h)]。该研究有利于评价和筛选有价值的芳香石斛兰种质资源,为香型石斛兰品种培育和兰花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己烷萃取法,结合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谱库、保留指数和文献检索定性,内标法定量,分析9种唇形科芳香植物叶片的挥发性萜类成分并比较其差异,所得结果不仅为芳香植物的高效利用、合理开发提供参考,还为植物萜类的代谢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9种芳香植物中共检测到77种挥发性萜类物质,藿香中检测到的种类最多,为46种,迷迭香(35种)、百里香(33种)、药用鼠尾草(33种)和美国薄荷(31种)次之,石竹烯和蛇麻烯为9种植物共有成分。迷迭香中检测到的挥发性萜类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药用鼠尾草和藿香。单萜类成上分明显高于倍半萜类,因此迷迭香、药用鼠尾草、藿香、百里香和美国薄荷,较适宜作为提取挥发性萜类的材料;香蜂花只适宜柠檬醛的提取,牛至、凤梨鼠尾草和南欧丹参不适宜作为提取挥发性萜类的材料。上述芳香植物在正常环境中生成单萜类化合物的能力高于生成倍半萜类化合物的能力,可能与其含有的萜类合酶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4种名优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异同,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滇红、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红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90种,滇红茶中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水杨酸甲酯、2-戊基呋喃和橙花叔醇,祁红中主要是十六碳酸、植酮、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植醇和蒽等,正山小种中主要是植酮、香叶醇、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和芳樟醇氧化物,而金骏眉中主要是香叶醇、咖啡因、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苯乙醇、橙花叔醇和植醇;他们共同成分有苯甲醛、苯乙醛、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香叶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植醇等。4种红茶在挥发性组成及含量上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32种;醇类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其中滇红茶中醇类化合物含量高达69.08%;而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中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同化合物之间比例和阈值的不同,形成了4种红茶各自独特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三种文心兰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心兰(Oncidium)是兰科文心兰属植物的总称,其花多而美丽,为重要的切花花卉,与卡特兰(Cattleya)、蝴蝶兰(Phalaenopsis)和石斛兰(Dendrobium)一起被列为世界四大观赏洋兰(陈心启和吉占和1998)。在文心兰400多个野生种中,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常见的两种市售漱口液对口腔挥发性硫化物水平及舌背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为期1月的单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共60人。分为李斯德林漱口液组(A组),高露洁贝齿漱口液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分别在基线、半个月、1个月时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口腔挥发性硫化物水平及舌背厌氧菌的数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对于口腔挥发性硫化物水平,在半个月及1个月时,A组、B组均有明显的下降,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舌背厌氧菌的数量变化,在半个月及1个月时,A组、B组厌氧菌数量均有所下降,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斯德林漱口液及高露洁贝齿漱口液均能有效降低口腔挥发性硫化物水平及舌背厌氧菌的数量,且李斯德林漱口液降低硫化物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通过SIMCA.P分析软件,对硅藻门下处于生长平台后期的9种海洋硅藻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台后期硅藻的挥发性成分中,醛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壬醛、2,4-辛二烯醛、2-己烯醛、2-壬烯醛、2,4-庚二烯醛等是硅藻挥发性成分的主要构成物质,十四烷、十五烷、1-十五烯、十六烷等烷烃类是硅藻中含量仅次于醛类物质的挥发性成分,3,5-辛烯基-3-酮等短链酮类和1-辛烯基-3-醇是硅藻中含量较高的酮类和醇类物质,9种硅藻中均检测二甲基硫的存在。差异性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壬醛、8-十七碳烯、1-戊烯.3.酮、1-己烯-3.醇、2,6-二甲基一苯酚,它们决定了不同的硅藻有着各自不同的风味。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挥发性物质对硅藻的饵料价值、养殖生物的肉质风味、水环境的异味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落叶松球果花蝇的驱避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外源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落叶松球果花蝇(Strobilomyia spp.)对寄主定位的干扰作用,在哈尔滨市和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种子园,用松节油、樟脑、丁香油进行了室内生测和林间喷施试验。在室内,球果花蝇对1%松节油的反应率为94.23%,与1%丁香油、3%松节油、20%丁香油相比差异显著;对1%樟脑的反应率为87.92%。球果花蝇对2%丁香油的反应率最低,仅为16.30%。在室内及林间,1%松节油及1%樟脑对球果花蝇都表现为驱避作用。1%松节油及其对照对球果花蝇的驱避效果最好,平均每果虫数较清水对照的3.51分别降低了2.85和2.66,使球果被害率降低了57.0%和46.2%,种子被害率分别降低了24.7%和27.7%。其次是1%脑及其对照,每果虫数较清水对照降低了1.83和1.44个,球果被害率分别降低了9.0%和30.7%,种子被害率分别下降了12.2%和26.9%。1%丁香油对花蝇在室内表现为诱引作用,在林间表现为驱避作用。在喷施3种挥发性物质及其对照后,各个处理的球果挥发性物质主要组分的总量都较清水对照增加,各处理的α-蒎烯相对含量较清水对照大幅度降低,降低幅度在13.56%-24.83%之间;各处理的β-罗勒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β-蒎烯、3-蒈烯、月桂烯、水芹烯的相对含量在各处理中升降不一。  相似文献   

19.
条件化位置偏好(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常用于研究药物成瘾的相关记忆。这里主要综述了一些药物对CPP的影响。神经肽S,神经肽FF,肌肽,孤啡肽,α-2受体激动剂,L-左旋千金藤啶碱,东莨菪碱,丙戊酸钠,巴氯芬对吗啡CPP有抑制效应;聚肌胞苷酸,氟伏沙明和金刚烷胺能增强吗啡CPP;阿坎酸能抑制乙醇和某些类别的滥用药物的条件化奖赏效应,但不影响吗啡引起的条件化奖赏效应;褪黑激素逆转吗啡诱导的奖赏效应;人重组干扰素-α导致吗啡CPP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植物挥发物提取的一种简易方法——液氮冷凝法。利用液氮的制冷原理对植物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收集,当携带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纯净空气带动供试植物组织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一置有U形玻璃管的液氮罐时,由于液氮的低温作用,挥发性物质在U形管内壁上遇冷凝结。该提取装置简单,由硅胶柱、活性碳柱、流量计、锥形瓶、U形管、液罐及各种连接管构成,容易组装。利用该装置提取的挥发性物质可以用于生测,去除水分后还可用于电生理以及挥发性物质化学组成分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