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大雄 《四川动物》1994,13(3):106-110
中国兽类啮虱名录(虱目:细角亚目:啮毛虱科)金大雄贵阳医学院550004虱是寄生鸟兽体表的无翅昆虫。一般按它们的口器分为具咀嚼式口器的啮虱(bitinglice),统称食毛目(Mallophaga)和具刺吸式口器的吸虱目suckinglice,Ano...  相似文献   

2.
记述并描绘了中国虱啮属昆虫两新种:离首虱啮Liposcelis capitisecta sp.nov.和褐虱啮Liposcelis badia sp.nov..离首虱啮采集于四川成都一农户家的粮柜内,隶属于D组,其前胸颜色较浅,肉眼或在低倍镜下观察头部与身躯似乎分离.褐虱啮采自湖北省钟祥市野外,根据其特征划分为A组,其个体较大,躯体颜色较深,体表毛较密集.其与暗褐虱啮L.brunnea Motschulsky的区别是:PNS毛有2~3根;Se毛圆筒形,不弯曲.  相似文献   

3.
4.
G.A.H.Bedford 1963年根据采自苏门答腊的鬣羚(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上的雌性啮虱标本发表了汤氏嗜牛虱Bovicola thompsoni这个新种。但迄今未发现其雄性标本。作者1982年获得从贵州省鬣羚上采得的啮虱标本,雌雄具备。经与原描述及Werneck(1950)对原标本的再描述核对、并与采自尼泊尔鬣羚上的经K.C.Emerson鉴定的雌性标本对照,确定为汤氏嗜牛虱。因雌性的原描述很简单,而Werneck的再次描述文献很不易获得,故现依我国标本将雌雄性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欧米啮小蜂属Oomyzus Rondani异名有;Tetrastichus Haliday;Aprostocetus Westwood,本文记述2新种,标本均采自湖北省,存于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寄主均为草蛉蛹。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电镜对啮小蜂(膜翅目Hymenoptera啮小蜂科Tetrastichinae)Tetrastichus sp.雄蜂触角及其表面的化学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蜂触角表面存在板形感器和坛形感器两大类,两者数量和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探讨了这两类触角化学感器的形态差异以及在寄主接受和交配行为中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7.
啮目(Psocoptera=Corrodentia)亦名啮虫目,啮今作为这类昆虫的专用名,包括常见的书虱和树虱等,种类繁多,分布世界各地。世界已知2000多种,分为220余属,我国记载100多种,除台湾和香港以外,其它省区只有零星记录。陕西省的啮虫过去缺乏调查,本文根据1985年陕西省林业厅组织采集的和我校过去的收藏,记述了陕西省啮虫18种,代表2科9属。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中国蚱科三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蚱科昆虫3新种,即花坪台蚱Formosatettixhuapingensissp.nov.、黑背直长背蚱Euparatettixmelanotussp.nov.及广西版纳蚱Bannatettixguangxiensissp.nov。  相似文献   

9.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寻找小蛹(棉褐带卷蛾)所花费的时间.雌蜂多数从寄主的腹部爬上蛹,其次为胸部和头部.88%的雌蜂产卵管插入蛹的位置与上蛹的部位一致.蜂龄(2-6天龄)对雌蜂接受寄主的行为无明显影响.雌蜂对寄主蛹龄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第7天龄粘虫蛹中产的子蜂数明显减少,对第9天龄的粘虫蛹雌蜂虽作刺探,但未见寄生.随着寄主密度增加,平均每雌寄生的蛹数和产的子蜂数均相应增加,而寄主蛹的寄生率却逐渐下降.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雌蜂在寄生(平均1.74+5.05分.秒)和未寄生(平均2.90±6.50分.秒)寄主中产卵管插入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寄生(平均每蛹为182.20±85.06头)和未寄生(平均为87.80±69.50头)寄主中产的子蜂数则有明显差异(P<0.02).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蠊卵荚内寄生啮小蜂的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聂文清 《昆虫学报》1984,(4):406-409
本文报道了寄生于烟色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Serville)卵荚内的两种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Tetrastichodes sp.,并讨论了Tetrastichus hagenowii的生物学特性。所收集的(虫非)蠊卵荚中,该蜂的自然寄生率为50.38%。观察14枚卵荚的出蜂数,最多为202只/枚,最少为10只/枚,平均为74.92只/枚。雌雄性比为1:0.42。该蜂4月上旬开始出现,5—8月是繁殖高蜂期,11月上旬则少见。接蜂的8枚卵荚孵出的成蜂平均存活12.8天(14.4天.10.2天)。蜂在卵荚内的发育时间与温度有关,在夏季比在秋冬季显著为短。成蜂的产卵期较长:而且除产卵于新鲜(虫非)卵荚内,也产卵于已产出7天以上的卵荚内。本文的观察结果为人工繁殖该啮小蜂用以防治室内(虫非)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报道啮齿类绦虫一新种,定名为锡盟啮壳绦虫。文中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我国姬小蜂科Eulophidae宽脉啮小蜂属Dzhanokmenia Kostjukov,1977进行分类和比较形态学研究,记录该属7种,其中中国新记录2种,提供了7种的鉴别特征及生物学和地理分布信息。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宽脉啮小蜂属在头部、触角、腹部背板、腿节以及雌性外生殖器着生位置等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形态特化和种间差异,这些结构特征能有效应用于属内物种鉴定,为该类群物种的准确鉴定提供依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编制了该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蚋科一新种: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云南省蚋科一新种:谭氏梯蚋Tianopteryx tanae sp.nov.。标本采自大理市郊一小溪中。新种雄虫的生殖腹板和雌虫的生殖叉突较近似于斯里兰卡的Simulium(Byssodon)languidum Davies etGyorkos,但其他特征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败酱科和川续断科的一些种类有像菊科的特征,因而它们与菊科的亲缘关系常被分类学家认为是较近的。 缬草也有冠毛 七、八月份,在我国东北到西南的高山上,正是百花盛开的时节,各种草花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空气中瀰漫着浓郁的芳香,熏人欲醉。在这迷人的花海中,有一种草高众一头(高达1.5米),极为显眼。它的茎顶是一个平展宽  相似文献   

15.
啮小蜂雌蜂接受寄主线索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啮小蜂Tetrastichussp.是一种群聚性的蛹内寄生蜂,主要寄生茶长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的蛹,实验室中亦能寄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蛹。研究了速冻寄主蛹、视觉和嗅觉线索在啮小蜂寄主接受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速冻寄主蛹对啮小蜂接受寄主的影响不大,啮小蜂雌蜂主要是通过嗅觉线索接受寄主的,而视觉在寄主接受过程中仅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螟卵啮小蜂Tetrastichus schoenobii Ferriere是一种寄生三化螟Trypoyyza incertulas(Walker)卵块的重要天敌.本文总结了其生物学、形态学、生态学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啮小蜂Tetrastichus sp.视觉和触角在交配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视觉对雄蜂起重要作用,对雌蜂作用则不显著;触角在啮小蜂求偶识别和接受中起重要的作用,雄蜂柄节具有一分泌小孔,求偶的雄蜂遇到雌蜂后柄节能分泌大量的膏状渗出物,雌蜂是靠接触雄蜂触角来识别和接受雄蜂.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食虫目研究:Ⅰ.猬科,鼹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地理位置独特,动物资源丰富,现有兽类217种,特别是原始古老的食虫类尤为丰富,现有33种之多,约占全国(67种)的1/2。笔者据多年采集的标本进行了系统整理。I.猬科包括2亚科3种计有中国渭Neoteracussinensis、秦岭刺渭Meschinushughi、刺猬Erinaceusamueusis。Ⅱ鼹科包括1亚科8种计有巨鼹Talpagrandis、长吻鼹Talpalongirostris、甘肃鼹Scapnulusoweni、白尾鼹Parascaplerleucura、长尾鼹Scaptonyxfusicaudus、少齿鼹Uropsilussoricips、峨眉鼯鼹U.andersoni、长吻鼹U.gricilis。对各种的产地、量衡度、鉴别特征、生物学、国内分布、与疾病的关系等均作了叙述,并着重对其分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剑螽属四新种记述:直翅目:螽斯总科:蛩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整理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时,发现剑螽属4新种,即膨基剑螽Xiphidiopsisinflata,sp.nov.双叶剑螽X.bifoliata,sp.nov.凸顶剑螽X.convexis,sp.nov.及叉尾剑螽X.divida,sp.nov.模式标本均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