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记述产于西藏自治区的个木虱科Triozidae1属3新种。三毛个木虱属Trisetitrioza,gen,n.,其模式种为椿突三个木虱T.claullata,spn.,其寄主为杜荆Vitexsp.。另外2个新种是:黄边个木虱Triozaauratilaterlis,察隅个木虱Trioza zayunsis。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中国上海的无齿木虱属1新种:上海无齿木虱Edentatipsylla shanghaiensis Li et Chen,sp.nov.,给出危害海桐属植物的无齿木虱属名录,并重新组合和提供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和上海植物园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发生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及广东的木虱六个新种,属个木虱科Triozidae。对在考察和采集标本时云南省农科院王履浙、郑伟军同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周至宏、王助引同志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黄金义同志均表诚挚的谢意。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广西及海南的木虱科6新种,隶属于木虱属Psylla和喀木虱属Cacopsylla;在标本的采集中承蒙广西农科院周至宏同志、王助引同志的帮助和支持,谨致谢意。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内蒙木虱十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的木虱过去研究不多,近年来作者与杨集昆教授报导记载有:萹蓄斑木虱Aphalara polygni Forster、脉斑边木虱Craspedolepta lineolata Loginova、桑木虱Anomoneura mori Schwarz、锦鸡儿豆木虱Cyamophila appendicuata(Klimaszewski)、中国梨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Yang et Li)、北方沙棘喀木虱C.septentrionalis Li etYang、槭喀木虱C.abieti(Kuwayama)、荨麻个木虱Trioza urticae L.、黑锥黑个木虱T.aterigenae Li et Yang、柳钱角个木虱Bactericera myohyangi(Klimaszewski)和沙棘异个木虱Herterotrioza magnisetosa(Loginora)等11种,本文记述了我校和内蒙草原站采集的10个新种。至此内蒙木虱种类已达21种,隶属3科7属。当然还有不少种类有待进一步调查鉴定。  相似文献   

6.
首次描述了明脉喀木虱Cacopsylla hyalinonemae LiYang的雄性,对雌性进行了详细的重新描述,并给出了本种的主要特征图,背面、侧面以及头部正面的形态照片。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82和1984年在广西农科院及广西林业厅的支持和配合下两次考察,加上1963年所采的标本,发现一些新的种类及记载,将陆续发表。本文记述了1新属3新种,对黄槿瘦木虱作了重新描述。新增加了寄主植物。文中体长为由头顶至翅端长度。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为害花椒树的木虱一新属二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木虱科)李法圣(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北京100094)关键词同翅目;木虱科;新属;新种;若虫;花椒树本文记述了为害花椒树的木虱1新属2新种,亦对其若虫进行了描述(附五龄若虫特征图)。若虫和成虫均能刺...  相似文献   

9.
截止目前,全世界古昆虫学者共发表30余篇关于世界木虱次目Psyllidomorpha昆虫化石的文章。共记载12科、64属、123种,分布于14个国家。本文统计了世界已记载的木虱次目的化石名录、地理分布及地质年代,初步总结世界木虱次目昆虫化石的组成特征,提出木虱次目化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2种中国木虱的精子发生,即香椿巴木虱Bharatiana setentrionalis Yang et Li,n=7(XO);合欢羞木虱Acizzia jamatonica(Kuwayama),n=13(XO)。研究表明木虱的减数分裂具有3个显著的特征:1)前期I具有弥散期,此时常染色体疏松化,分散于整个细胞核,仅可以观察到异固缩化的性染色体,推测存在基因转录现象,同样的现象存在于蜡蝉和异翅类(Heteroptera)昆虫;2)中期Ⅰ姊妹染色体联合定向,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3)第二次分裂不发生胞质分裂,形成双核精子。从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来看,木虱与蜡蝉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和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Li均为柑桔上的重要害虫,前者为黄龙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后者也已证实为黄龙病菌的携带者。本文对这两种木虱各龄若虫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柑橘木虱过冷却点和冰点均以1龄若虫最低,平均值分别为-26.32℃和-26.22℃;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分别为-19.60℃和-18.71℃;其它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由低到高依次为2龄若虫、4龄若虫、5龄若虫、3龄若虫。柚喀木虱过冷却点和冰点也均以1龄若虫最低,平均值分别为-25.30℃和-25.08℃;5龄若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平均分别为-19.50℃和-17.69℃;其它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由低到高依次为2龄若虫、3龄若虫、4龄若虫、成虫。两种木虱的比较结果表明,各发育阶段的表现不一致,柚喀木虱的3龄若虫和成虫过冷却点显著低于柑桔木虱,而4龄、5龄若虫则显著高于柑桔木虱;3龄若虫体液结冰点也显著低于柑桔木虱,但1龄、4龄却显著高于柑桔木虱。柑桔木虱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木虱的过冷却点、体液结冰点都较低,因而可能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云南木虱科九新种及一新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的木虱区系非常丰富,一九八一年作者等参加该省农科院植保所和省植保站组织的昆虫考察时曾采到大量标本,其中若干属种已整理发表。这里还有九个新种由于将包括在《云南森林昆虫》一书中,而需要先予记述;计长角木虱属(Epipsylla)4种,木虱属(Psylla)3种及个木虱属(Trioza)1种,另一种则代表一个新属。这九种木虱中有三种是为害桔、柚等柑属果树的,一种是为害香椿属树木,其他则为害槐属、合欢属、黧豆属以及猪尿豆属等植物,均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新种的模式标本都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标本室内。  相似文献   

13.
吴丰年  梁广文  岑伊静  高娃 《昆虫知识》2013,50(4):1085-1093
亚洲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为黄龙病的媒介昆虫。本文研究了其雌雄成虫在刚羽化、羽化后3 h、交配盛期和产卵盛期的腹部和前翅颜色变化规律,明确了每个时期的主要体色,同时探讨了不同季节、虫口密度和寄主条件对体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木虱羽化后前翅颜色均由白色→黑色→红褐色渐变,木虱雌成虫腹部颜色随时间推移由黄绿色→灰白色→蓝色→橙色渐变,雄虫由黄绿色→灰黑色→橙色渐变。季节、寄主和虫口密度的变化对雌虫腹部颜色构成有一定的影响,但对雄虫基本上没有影响。不同条件下雌虫腹部的主要颜色为蓝色或橙色,雄虫均以橙色为主,其次为灰黑色,表明木虱成虫多处于交配期或产卵期。木虱5龄若虫的体色变化也较大。多数条件下木虱的性比接近于1∶1,仅春秋季雌性比例略低于雄性。通过观察木虱的体色变化规律可以初步判断其羽化情况和性别,估计羽化期、交配期和产卵盛期,作为木虱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预测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8年5月,在云南省昆明市金殿森林公园种植的蓝桉树苗上采集到了一种密集发生的木虱,其成虫和若虫均严重危害桉树叶片。经鉴定为桉梳木虱,该种木虱原产于澳大利亚,此前已入侵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危害桉树。本文提供了桉梳木虱的危害情况和形态鉴别特征,提出了防范扩散危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不同地理种群的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和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体内昆虫内共生菌的种类及其感染率,并以Wolbachia共生菌为代表,对其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为今后自共生菌角度研发柑橘木虱和柑橘粉虱的新型防控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16S r DNA、23S r DNA以及wsp为目标基因,利用PCR技术检测采自于广州、湛江、南宁、桂林、厦门的柑橘木虱以及采自广州的柑橘粉虱体内共生菌的种类及其感染率;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和MEGA 5.0软件对不同昆虫样本中的Wolbachia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本研究采集的柑橘木虱和柑橘粉虱均含有原生共生菌Portiera和次生共生菌Wolbachia、Cardinium、Rickettsia,但该3种次生共生菌在不同木虱与粉虱种群的感染率有所不同;Arsenophonus只在广州和湛江种群的柑橘木虱中检出。基于wsp基因及MLST基因序列的Wolbachi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华南地区柑橘木虱和柑橘粉虱体内的Wolbachia均属于Wolbachia的B大组Con亚组。【结论】不同地理种群的柑橘木虱与柑橘粉虱体内感染的共生菌种类及其感染率不同;Wolabchia共生菌与柑橘木虱寄主不存在协同进化关系,在同一采集点存在Wolbachia通过柑橘寄主在柑橘木虱之间、柑橘木虱与柑橘粉虱之间水平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传播虫媒。目前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尚缺有效的药剂和抗病品种,加强对柑橘木虱的防治,对控制柑橘黄龙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防治柑橘木虱多采用化学防治,杀虫剂的频繁使用造成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和害虫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生物防治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昆虫病原真菌能侵入昆虫寄主体内,导致昆虫发病死亡,具有良好的病害流行潜力及生产应用便利性,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柑橘木虱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总结了用于柑橘木虱生物防治的虫生真菌种类,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球孢白僵菌、玫烟色棒束孢、淡紫紫孢菌、宛氏拟青霉、蜡蚧菌等虫生真菌在防治柑橘木虱中的应用,并对虫生真菌防治柑橘木虱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后木虱属(Metapsylla)是木虱亚科(Psyllinae)里的一个小属,桑山茂(Sh.Kuwayama)1907年成立此属时是以日本的M.nigra为模式种的;同时还发表了另一个新种M.ma-rginata,则为我国台湾高雄的,只有一雌。宫武赖夫(Y.Miyatake)1963年研究了保存在北海道大学昆虫研究所的M.marginata模式标本,认为应将marginata移到Euphalerus属去,同时重新描述了M.nigra Kuwayama;并记述了日本的第二个新种M.uei Miyatake。我国此属的记载除上述误置者外,余凤麟(Yu Feng-ling)1956 年记述了痘点木虱 M.granulasa Yu,标本14个雌雄是马骏超1940—Ⅳ-20采自福建崇安县武夷山的。他同时指出日本的 M.robinae Shinji(1938)应隶他属;后来宫武(1963)也认为该种需从Metapsylla属中去掉,并判断应移至Arytaina属中。七十余年来此属共发表过五个种,而实际只剩下日本2种和我国一个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木虱啮小蜂Tetrastichussp.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YangetLi分泌物脂溶性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木虱啮小蜂的嗅觉行为反应不仅与脂溶性物质有关,而且与每一种物质的浓度也有关系。同一种脂溶性物质因浓度不同对木虱啮小蜂的作用可为吸引、排斥和无反应3种情况。浓度为0.76%正十四烷、1.52%正十四烷、1.84%正十七烷和0.49%正十八烷对木虱啮小蜂吸引作用显著(P<0.01)。0.76%(+)长叶烯、1.52%(-)长叶烯、1.14%正二十烷、2.28%正二十烷1、.22%正二十一烷以及0.62%正二十二烷对木虱啮小蜂吸引作用较前4者弱,显著水平为P<0.05。0.76%正壬烷、0.64%正十三烷、1.96%正十八烷、0.53%正十九烷及1.24%正二十二烷对木虱啮小蜂有显著的排斥作用。苯并噻唑、正十一烷和正十六烷对木虱啮小蜂无作用。浓度为0.49%正十八烷和0.57%正二十烷对木虱啮小蜂有吸引作用,而浓度为1.96%正十八烷和2.28%正二十烷对寄生蜂却有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梭梭、白梭梭上发现由木虱引起的叶苞状虫瘿,发生率达到90%以上,虫瘿内有4种木虱:异色胖木虱(Caillardia robusta Loginova)、梭梭胖木虱(C. azurea Loginova)、矮胖木虱(C. nana Loginova)和显赫胖木虱(C. notata Loginova),后两种为中国新记录种。木虱在梭梭上1a发生两个高峰,丘间低地发生最为严重,沙丘边缘与砾石荒漠发生量相差不大,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达到高峰期;木虱在白梭梭上1a发生两个高峰,低丘比高丘发生严重,阳坡比阴坡发生严重,在6月中旬和7月底8月初达到高峰期。梭梭和白梭梭上树龄越大虫瘿发生越严重。地势、树势、方位及地势、坡面对木虱虫瘿的发生都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是它们互作对木虱虫瘿的影响却不大。通过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和白梭梭上木虱虫瘿的发生规律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为保护荒漠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木虱啮小蜂对枸杞、枸杞木虱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虱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 & Li若虫外寄生蜂,是控制枸杞木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为查明其寻找寄主的信息素,应用四臂嗅觉仪、培养皿两种方法测定了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健康叶、虫伤叶、枸杞木虱若虫、若虫与叶复合体、卵与叶复合体和若虫分泌物等不同物质对木虱啮小蜂行为反应的影响。结果证明枸杞木虱若虫分泌物对木虱啮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四臂嗅觉仪测定时有73%的雌蜂趋向分泌物材料区(P=0.0000)。枸杞健康叶, 虫伤叶及其水、正丁烷提取物, 卵与枸杞叶复合体对木虱啮小蜂无明显吸引作用。木虱若虫水提物及正丁烷提取物在培养皿中可吸引木虱啮小蜂并可引起刺探行为,但嗅觉仪测定时单独若虫并不吸引木虱啮小蜂,只有活体若虫与枸杞叶片复合体才对木虱啮小蜂有吸引作用(P=0.0004)。木虱啮小蜂通过与寄主若虫的接触,可提高其搜索效率。接触过寄主若虫的雌蜂第一次找到寄主的时间显著少于未曾接触寄主若虫的雌蜂,前者只用后者1/4的时间,说明该寄生蜂能对其寄主若虫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