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瑞香狼毒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鲜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茎叶经正已烷提取,脱腊后进行GC-MS-DS联用分析,鉴定出2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正十八烷;正十九烷;2,6,10,14 — 四甲基十六烷;十六烷酸;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9,12-+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十八烷酸。  相似文献   

2.
苏秀芳  林强  梁振益 《广西植物》2007,27(5):805-80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大戟科蝴蝶果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出36个峰,鉴定出35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8.34%,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3.19%)、正十六烷酸(11.11%)、十八碳烯酸乙酯(6.18%)、正十八烷(4.98%)、(Z,Z)-9,12-十八碳二烯酸(4.90%)及十八碳二烯酸乙酯(4.21%)。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Slf14发酵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获得9个化合物,借助ESI-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齿孔醇(1)、9,12-十八二烯酸-2,3-二羟基丙酯(2)、十八烷酸-2,3-二羟基丙酯(3)、十六烷酸-2,3-二羟基丙酯(4)、竹红菌甲素(5)、竹红菌乙素(6)、痂囊腔菌素B(7)、痂囊腔菌素C(8)和亚油酸(9)。其中化合物1~4、7和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并在对石油醚萃取部位的GC-MS分析中,首次在该属真菌中检测到1-甲基-2吡咯烷酮、十五烷酸乙酯、9-十六烯酸乙酯、十六烷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9-十八烯酸乙酯和十八烷酸乙酯7种化合物。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5对指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岷山毛建草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 6 1种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十六烷酸乙酯、3 ,5 双烯 豆甾烷、N ,N 二苯基 [1,1 联苯 ] 4,4′肼、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二烷、十八烷酸乙酯、二十二烷酸乙酯等 ,其中十六烷酸和十六烷酸乙酯的含量较高 ,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 14 2 %。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 6 3 3%。  相似文献   

5.
瑞香狼毒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鲜瑞香狼毒(Stelerachamaejasme)茎叶经正己烷提取,脱腊后进行GCMSDS联用分析,鉴定出2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正十八烷;正十九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十六烷酸;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十八烷酸。  相似文献   

6.
应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子掌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66种组分与燕子掌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以苯乙醇、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1-酮、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十八烷酸甲酯为主要成分,化合物类型以酮、酯、类等化合物为主,其中十六烷酸甲酯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26.13%。  相似文献   

7.
粉绿铁线莲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海粉绿铁线莲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59种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酸乙酯,9,12,15-十八三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九烷,正二十五烷,正二十六烷,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十八烷酸乙酯,N-苯基-萘胺等,其中十六酸乙酯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24.06%,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8%。  相似文献   

8.
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两种麦蚜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气质联用(GC-MS)和生物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SN80、SN18和ZM12叶片表面蜡质对2种蚜虫取食具有刺激作用,而SN87叶片表面蜡质无刺激作用.对4种小麦材料叶片表面蜡质进行GC-MS分析发现,其表面蜡质化学组分有所不同,但主要组分均为长链烷烃,其它组分包括7-十四碳烯、8-十五烷酮、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等.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长链烷烃(>C17)、7-十四碳烯及8-十五烷酮对两种蚜虫取食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而乙基柠檬酸、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麦长管蚜取食无刺激作用;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禾谷缢管蚜取食也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和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卵提取物对2种实蝇雌虫行为的影响,以及2种实蝇卵表面化合物的差异,为2种实蝇的化学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橘小实蝇交配雌虫和番石榴实蝇交配雌虫对卵表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并利用EthoVision XT软件分析雌虫在Y管内的运动轨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分析橘小实蝇卵和番石榴实蝇卵的化合物成分,并利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了各组分的含量.[结果]橘小实蝇卵提取物对橘小实蝇交配雌虫具有显著引诱作用(x2=9.383,P=-0.002),对番石榴实蝇交配雌虫具有显著驱避作用(x2=6.737,P=0.009),番石榴实蝇卵提取物对番石榴实蝇交配雌虫(x2=4.235,P=0.040)和橘小实蝇交配雌虫都具有引诱作用(x2=5.818,P=0.016).从橘小实蝇卵表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1种化合物,分别是茴香脑、十五烷、十二烷酸、十二酸乙酯、(Z)-11-十四碳烯酸、十四烷酸、十四酸乙酯、(E)-9-十六碳烯酸乙酯、十六烷酸、十八碳烯酸、(Z)-9-十八碳烯酸乙酯.从番石榴实蝇卵表提取物中仅鉴定出7种化合物,而且这7种化合物在橘小实蝇的卵提取物中都存在.仅存在于橘小实蝇卵表的4种化合物是茴香脑、十二烷酸、十二酸乙酯、(Z)-11-十四碳烯酸.在2种实蝇卵提取物的相同成分中,十四烷酸、(E)-9-十六碳烯酸乙酯、十六烷酸在橘小实蝇卵表的含量显著高于番石榴实蝇.[结论]番石榴实蝇具有通过卵表化合物识别同种卵和异种卵的能力,2种实蝇的卵表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毛华菊干花净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华菊的干花净油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香料。本文首次报告了对毛华菊净油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我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色谱标准品对照叠加等方法分析鉴定了毛华菊净油中47个已知化学成分。其中大多属于含氧的单萜、倍半萜及脂肪酸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成分有1.8-桉叶油素、丁香烯、长叶烷、十四酸丁酯、十六酸乙酯、9-十八烯酸乙酯、9-十六烯酸、樟脑、癸酸乙酯、橙花醇、黑椒酚、芳樟醇、乙酸萜品酯、龙脑乙酸酯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抑制催乳素(Prolactin,PRL)分泌的大麦芽活性成分,将大麦芽经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萃余物四个部分,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注射液建立乳腺增生小鼠模型检测大麦芽不同成分的活性,得出大麦芽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抑制PRL分泌的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分别经过MCI柱、ODS柱和ODS-A柱分离,得到四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方法鉴定为:3-甲基-1-十六烯酸乙酯甘油酯、3-甲基-1-十八烯酸乙酯甘油酯、3-十七烷酸-环己-1,4-二烯酯、1,4-环己二烯-3-十五烷酸甲酯。  相似文献   

12.
脐腹小蠹聚集信息素的提取鉴定和引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的聚集信息素成分,对脐腹小蠹成虫后肠和虫粪的挥发物进行了提取鉴定和引诱试验。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结果表明:雌成虫后肠挥发物成分有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八烷、十九烷、十二酸和十四酸,其中十四酸含量最高,达到了42.2%;雄成虫后肠挥发物成分有十一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八烷和十九烷,十六烷(23.3%)和十九烷(21.5%)含量最多;雌成虫虫粪挥发物成分有十一烷、十二烷、十四烷、十六烷、十八烷和十九烷,十九烷含量最高,为29.9%;雄成虫虫粪挥发物成分有庚烷、十一烷、十二烷、十四烷、十六烷、十八烷、二十二烷和二十三烷,庚烷(20.5%)相对含量最多。此外,借助触角电位仪测定了脐腹小蠹雌雄虫触角对这些单一物质刺激的反应,结果显示,触角电位相对值较大的为十二酸、十四酸和十八烷。雌雄间比较发现十二酸、十四酸和十九烷刺激后雌雄间触角电位相对值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田间诱捕结果显示,十二酸、十四酸、十九烷对脐腹小蠹的引诱数量雌雄间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成虫诱捕总量最多的是十八烷,诱捕量达32.1头,其后诱捕量较多的为十二酸(24.1头)和十四酸(22.7头)。可以推断,十八烷、十九烷、十二酸和十四酸是脐腹小蠹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蝴蝶果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秀芳  林强  梁振益 《广西植物》2008,28(3):424-42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大戟科蝴蝶果花、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花中鉴定出10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6.90%,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59.89%)、(Z,Z)-9,12-十八碳二烯酸(13.82%)、(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6.58%)及双(2-乙基)邻苯二甲酸酯(5.59%)。从叶中鉴定出10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45.26%,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9.64%)、二丁基羟基甲苯(10.58%)、十六烷酸(3.70%)及苯甲酸(3.46%)。  相似文献   

14.
藏药裸茎金腰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首次分析了藏药裸茎金腰(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挥发性化学成分,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95个峰,共鉴定了其中78种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裸茎金腰挥发性主要化学成分为二十烷、十六烷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Z,Z,Z)-9,12,15-十八烯酸乙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5,6,7,7α-四氢-4,4,7α-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等。化合物类型以烃、烯烃、脂肪酸酯、酮、芳香类和芳香杂环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5.
发酵无花果香料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生物发酵无花果开发特色香料,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收集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仪对生物技术制备的无花果香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7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45种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27.34%)、十六酸乙酯(23.9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1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52%)、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4.72%)、十六酸甲酯(4.67%)、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4.48%)、9-十八碳烯酸乙酯(3.80%)、糠醛(2.53%)、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1.85%)、十八酸乙酯(1.42%)、9-十八碳烯酸甲酯(1.26%)等。  相似文献   

16.
杉木叶醇提物中石油醚溶解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杉木(Cunningham ia lanceolataHook.)叶醇提物石油醚溶解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分离出38个峰,共确认出其中36种成分,鉴定出的化学成分质量占总量的98.06%以上。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十八酸-1,3-甘油二酯(16.929%)、二十七烷(15.178%)、棕榈酸-2-(十八烷氧基)乙酯(11.038%)、油酸(6.531%)、三十七醇(6.877%)等。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饱和脂肪酸酯(33.834%)和烃类化合物(22.03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榅桲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分离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有乙酸十二酯、环壬烷酸乙酯、14-十五碳烯酸、7,10,13-十二烷三烯酸甲酯、4.葵烯酸乙酯和5.甲基壬酸乙酯,并用化学方法分析了榅桲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8.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从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单体的理化性质、NMR和MS技术鉴定单体的结构为3-十六碳酸酯-7,22-二烯麦角甾醇(1),十八烷酸(2),棕榈酸(3),7,22-二烯麦角甾-3-酮(4),麦角甾-7,22-二烯-3-醇(5),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3,3-二甲氧基-7,22-二烯麦角烷(7),28-乙酰白桦脂醇(8),白桦脂醇(9),β-羟基十八烷酸(10),9,10-二羟基十八烷酸(11),瑞香素(12)。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NCI-H 460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NCI-H 460细胞株的抑制活性最高,化合物9对SGC-7901的抑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月光花素(calonyctin)是从月光花的茎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物。其化学结构是由11-羟基十六-烷酸及十四烷酸乙酯和2-羟基-3-甲基-丁酸与四个鼠李糖所组成的糖苷。月光花素在十几种农作物上均有很强的生理活性;特别是对植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大头艾纳香(Blumea megacephala(Randeria)Chang etTseng)全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小麦黄素(2)、豆甾醇二十六烷酸酯(3)、豆甾醇十八烷酸酯(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β-谷甾醇(8)、豆甾醇(9)、β-胡萝卜苷(10)、二十七烷醇(11)、十六烷酸(12)和二十四烷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头艾纳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