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比蜢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蜢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裕文 《昆虫学报》1992,35(4):459-460
在调查河南省蝗虫中,发现比蜢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肛翘比蜢Pielomastax lobata新种(图1—6)  相似文献   

2.
湖北神农架比蜢属一新种:直翅目:蜢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在湖北省采到的比蜢属一新种,神农架比蜢Pielomastaxshennongjia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采自江西省比蜢属1新种:武夷山比蜢Pielomastax wuyi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采自处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及湖北省神农架比蜢属2新种,即牯牛降比蜢Pielomastax guliujiangensis,sp.nov。及钝齿比蜢Pielomastax obtusidentat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采自四川的褶蜢属Ptygomastax B.-Bienko,1959 1新种,阿坝褶蜢Ptygomastax abaensis sp.nov.,新种同黑马河褶蜢Ptygomastax heimahoensis Cheng et Hang,1974近似,不同之处为:颜面隆起几何平行;触角15节;后足胫节具15~17刺.正模♂,四川阿坝,海拔3443 m,2011-08-24,叶保华采.雄性 未知.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产地地名.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地区比蜢属一新种(直翅目:蜢总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述在大别山区采到的比蜢属一新种三齿比猛 Pielomastax tridentata sp. nov.,新种近似于细尾比蜢 Pielomastax tenuicerca Hsia et Liu,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及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印象初  郑方强  印展 《昆虫学报》2013,56(12):1464-1468
本文对中国小乌蜢属Erianthella Descamps, 1975进行了分类研究, 记述3种, 含2个新种--詹氏小乌蜢Erianthella chani sp. n.和林氏小乌蜢Erianthella lini sp. n.。并编制了该属的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我国台湾国立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采自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比蜢属一新种,即尖尾比蜢PieLomastax axuticerc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Yang H  Huang Y 《动物学研究》2011,32(4):353-362
采用长距PCR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郑氏比蜢(Pielomastax zhengi)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郑氏比蜢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602 bp,A+T含量为71.8%,37个基因位置与飞蝗的一致, 基因间隔序列共计10处47bp, 间隔长度从1~20bp不等; 有14对基因间存在52bp重叠, 重叠碱基数在1~8bp之间。蛋白质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昆虫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ND5基因使用了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为典型的TAA或TAG。除tRNASer(AGN)的DHU臂缺失外, 其余21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均属典型的三叶草结构, 但在郑氏比蜢中有5个tRNA(tRNACys、tRNALys、 tRNAPhe、 tRNAPro tRNAArg)基因变异较大, 无法采用常规算法预测出来, 表现在这5个tRNA二级结构的TψC臂仅有3~4对配对碱基, tRNALys 和 tRNAArg的反密码臂仅有 4 对配对碱基。预测的lrRNA二级结构总共有6个结构域(结构域Ⅲ缺失), 44个茎环结构。预测的srRNA的二级结构包含3个结构域, 30个茎环结构。比较郑氏比蜢、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和疑钩额螽(Ruspolia dubia)rRNA二级结构后,发现郑氏比蜢与西藏飞蝗的更相似。A+T丰富区中存在一个被认为与复制及转录起始有关的Ploy(T)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蝗虫研究蜢科Eumastacidae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蜢科Eumastacidae的昆虫多系热带林区的代表种类,(1949)曾指出:在中亚及其相邻地区的山地景观保存着属于Gomphomastacinae亚科的一些特有种,可视为第三纪区系的残遗者。本文所记述的一新种——寡刺蒿蜢Phytomastax meiospina即系采自我国新疆(南疆)天山山地沿河两岸的蒿草Artemisia sp.生境。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天齐 《昆虫学报》1995,38(2):191-195
中国大刀螳属研究(螳螂目:螳科)王天齐(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200025)大刀瞠属Ten。Jera是较常见的一类螳螂,种类虽少,但种群数量较大,分布较广,是生物防治很有潜力的类群之一,目前在种的鉴定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混淆之处。长期以来,由于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夜蛾科昆虫区系初步研究(鳞翅目:双孔亚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分布记载较详细的1410种夜蛾科昆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在世界昆虫区系中,可分为17个分布型,以东洋界种类最多,占35.6%;古北界种类居第二,占33.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类居第三,占23.0%。2)中国夜蛾科昆虫主要由古北界种类、东洋界种类、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类组成,占总数的91.7%;与澳洲界共有67种,占4.8%;与非洲界共有51种,占3.6%;与新北界共有23种,占1.6%  相似文献   

13.
蒲蛰龙 《昆虫学报》1958,(3):247-265
我国鞘翅目牙甲总科滨甲属(Ochthebius)的昆虫,1939年以前的记录,只有3种。1939年以后,由我国各地陆续采集了不少这一属昆虫,现将本属的昆虫进行分类学的研究,使能进一步了解我国滨甲属昆虫的种类和分布。 截至目前止,发现的滨甲属昆虫共有12种,1亚种,分隶6个亚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采自中国福建省蟋蟀总科长须蟋属的1个新种:武夷长须蟋Aphonoides wuyiensis Yin。同时列出中国长须蟋属已知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5.
蚊科昆虫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是人类最致命的动物杀手。准确的蚊虫分类鉴定是媒介蚊虫基础研究和控制的基础。蚊科现代分类学研究起自于林奈1758年对库蚊属Culex种类的记述,200多年来,已定名的种类日渐增多,分类系统已基本成形。本文在系统地编制了蚊科昆虫的世界名录和地理分布记录的基础上,概述了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的分类研究历史,属级及以上类群的分类系统、种类及其生物学研究现状,并作了初步讨论和展望。目前,全球已知蚊虫41属201亚属3 573种,其中我国已知20属63亚属419种。按蚊亚科(Anophelinae)被认为是蚊科内单系类群,包括按蚊属Anopheles、白蚊属Bironella和沙蚊属Chagasia 3属11亚属489种。其中,按蚊属已知476种,占按蚊亚科已知种97%,是疟疾的单一传播媒介。库蚊亚科(Culicinae)被认为是一个复系类群,共计11族38属190亚属3 084种,系统发育关系尚未解决。伊蚊族(Aedini)、库蚊族(Culicini)、煞蚊族(Sabethini)和蓝带蚊族(Uranotaeniini)是其中的较大族,分别拥有1 262,800,432和270种。特别是库蚊属Culex、伊蚊属Aedes和曼蚊属Mansonia的许多种类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在所有这些蚊虫种中,东洋区的种类最多,达1 075种;其次为新热带区(951种),非洲区(798种),澳洲区(542种),古北区(251种);新北区分布种类最少,有196种,不少种类跨区分布。这些信息有助于对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分类和分布现状的整体了解。由于隐存种(cryptic species)广泛存在,实际种数应是已定名种数的3~5倍。蚊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对于蚊科昆虫的准确鉴定、基础生物学及蚊媒病传播机制研究、媒介蚊虫及蚊媒病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蚊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区系仍是急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及银川常见蟋蟀鸣叫习性与种类鉴定(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约从本世纪中叶起,昆虫分类学家注意到蟋蟀、蚱蜢、螽斯及蝉类雄虫的鸣声可用于鉴定种类。由于近代物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把昆虫鸣声准确录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其特征,并摄影制图,帮助分析鉴定。六十年代全世界已有三百余种鸣虫的鸣声作了录音带,这一成就大大推动了分类鉴定工作。如美国已被认识的蟋蟀原为65种,由于对鸣声的分析鉴定导致40个新种的发现,使总数达到105种。 1978—1982年,作者等把北京、银川常见的7种蟋蟀进行饲养和观察,以了解其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个木虱科一新属三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昆虫分类学家周尧教授执教五十周年和由他创办并主编的《昆虫分类学报》创刊十周年,特选了他在五十年前(1928年)由四川康定和1983年“太白山昆虫考察组”采集的木虱标本撰写此文。本文包括了个木虱科(Triozidae)的一新属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郑哲民  谢令德 《昆虫学报》2007,50(5):508-511
研究了分布于中国野蝗属的种类,记述了一个新种,即黑翅野蝗Fer nigripennis sp. nov.,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云南蜡蝉总科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昆虫极为丰富,但蜡蝉总科的种类,除飞虱科外,文献报导的只有7种: 1.菱蜡蝉科Cixiidae的Uliarus petasutus Noualhier 2.蜡蝉科Fulgoridae的Fulgora spinolae Westwood 3.颖蜡蝉科Achilidae的Caristianus ulysses Fennah 4.娜蜡蝉科Nogodinidae的Gaetulia rubiocellata Chou et Lu 6.广蜡蝉科Ricaniidae的Ricania speculum Walker 7.颜蜡蝉科Eurybrachidae的Nesiana seresis China 作者等从云南林业厅林虫普查办公室及周尧、袁锋、杨集昆、李法圣、周静若、王素梅等人所采的标本中,鉴定出一批蜡蝉总科的种类,将另文发表在云南林业厅主编的《云南森林昆虫》一书中。其中有新种5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记述我国蚁粉蚧属一新种:杨凌蚁粉蚧Formicococcus yanglingensis sp.nov.,建立一新组合;天麻蚁粉蚧F.gasteris(Wang,1982)comb.nov.(移自簇粉蚧属Paraputo Liang),并将F.gastrodiae Tang(1992)作为该种的异名处理。此外,还编制了蚁粉蚧属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