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中部平原地区冬季严寒少雪(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35.9℃),冬小麦常常不能安全越冬,在某些年份,麦苗甚至全部冻死。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从1949年开始,曾先后由国内外(包括苏联与乌克兰地区几种冬小麦)引种六百余品种,试种结果,没有一个品种能经常完全越冬。根据冬小麦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环境条件来看,冬小麦比春小麦具有更大的丰产可  相似文献   

2.
一.阶段发育是植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植物的形成与进化和外界环境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因此植物对於曾经产生它的环境条件,就成为了它生活中的要求,由於植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关系,因而植物在其发育过程中对於一定环境条件的要求,必然是其历史形成的反映。李森科关於植物阶段发育理论的概念是从冬小麦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具体的反映了冬小麦的历史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冬小麦对於低温条件及长日照条件要求的这种严格性,并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科学院植物生理和农业化学研究所植物营养生理实验室研究了关于不同的钾肥类型对于加强新陈代谢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问题。在基辅[靠近苏略纳]和在乌克兰共和国的波列司地区的生草灰化的,稍稍被碱所饱和的土壤上进行了固定的田间试验。关于不同的钾肥类型对于冬小麦谷粒产量的影响的资料列于表1。  相似文献   

4.
研究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发育生物学,对于制定和正确运用旨在提高该作物产量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方面,以及对于揭明决定植物越冬性的规律性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大家都知道,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对於冬季的不良条件,具有惊人的适应性。植物阶段发育理论是揭明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发育特性的基础。在许多学者的著作中,企图将禾本科谷类作物的阶段发育的某些方面,机械地搬用到多年生牧草的发育上来。例如,根据А.Ф.切皮考娃(А.Ф.  相似文献   

5.
电镜观察揭示,三角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和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cv.Seward 80004)的胞间连丝(PD)结构在8 h短日照和寒冷冬季里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在这两种植物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在16 h长日照条件下,杨树顶芽分生组织和冬小麦幼叶组织细胞壁中形成大量的PD,染色较深,并可看到细胞质中的内质网(ER)与PD中ER的连接;在冬小麦幼叶组织中还可观察到典型的"颈型"PD,其中央桥管(压扁的ER)清晰可见.在短日照条件下,杨树顶芽细胞壁中出现许多不完整的、中断的PD,有些PD在壁的中部发生膨胀,形成空腔,看不到中央桥管.然而,冬小麦幼叶组织中的PD不发生明显的改变,与长日照条件下的结构基本相似.在寒冷冬季里,杨树PD结构的变化与短日照的相似.冬小麦的PD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PD口被一种电子稠密物质堵塞;二是颈区口径缩小.PD的这些变化以及在这两种植物(木本和草本)之间的区别,证实了木本杨树和草本冬小麦对短日照反应和休眠状态的不同.短日照能诱发木本杨树基因表达的改变,产生结构和生理生化过程的变化,进入休眠,并在秋季低温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发展抗寒力.这里观察到杨树PD在短日照和寒冬中的中断正是从结构上导致其植株进入休眠和提高抗寒力的一个过程.冬小麦对短日照不起反应,低温则能诱发其抗寒基因表达,发展抗寒力,但不产生"生理休眠",所以它的PD在短日照下不发生变化,在低温下的改变则很容易恢复,当冬小麦在大气温度升高时,颈口的堵塞物质会迅速消失,口径也会迅速扩大,植株随即迅速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冬季木本观花植物资源,增加冬季植物景观的多样性,缓解冬季景观植物少、植物景观单调等问题,对杭州木本观花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观赏特性在评价体系中权重最高,其次为适应性;评为Ⅰ级的木本观花植物有15种、Ⅱ级24种、Ⅲ级15种。因此,观赏特性中的花色、花量和花期是影响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天目木兰、迎春樱、杂交金缕梅、单体红山茶等评分为Ⅰ级,且为尚未推广应用的种类,应予以重点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许多原先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无法解释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但由于各国学者所从事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仪器设备与技术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大差异,得到的结论显得零星分散,有的甚至是不协调的。同时,新的实验技术不断涌现,并推动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此,迫切要求更多的细胞生物学工作者能掌握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与解决尚未被人类所阐明的问题。最近,蒙友人相赠得一册《植物细胞与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暖冬现象的响应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运用甘肃省天水、西峰两地1951-2005年的气温资料及天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3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甘肃冬小麦种植区50多年的冬季气温变暖趋势及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季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最近20多年,冬小麦越冬死亡率下降到2%以下,越冬天数减少了7~8d,整个生育期缩短8~10d,返青一开花期天数延长7d,这有利于冬小麦生产及气候资源的利用-同时,冬季气温升高及降水减少也使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变差,麦田病、虫危害发生率增加,给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Mishio和Yokoi(1991)的方法,在水分运转阻力短期内(如几个小时)恒定不变的假设下,研究了田间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分运转阻力.结果表明,一天中,当气孔没有“午休”现象或“午休”现象不明显时,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分运转阻力在白天保持恒定,到夜晚则明显增大;当气孔“午休”现象较明显时,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分运转阻力在气孔“午休”期间和夜晚明显增大,其余时间基本保持恒定.夜间和气孔“午休”期间阻力增大的原因不确定.土壤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运转阻力显著大于土壤湿润条件下,表明水运转阻力与植物抗旱性有关.土壤干旱条件下施肥处理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运转阻力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而土壤湿润条件下显著小于不施肥处理,表明施肥对植物具有调节作用,使之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东北中部平原地区冬季严寒少雪,秋播小麦常常不能安全越冬,在某些年份,麦苗甚至全部冻死.为了解决当地冬小麦的越冬问题,我们从1949年开始,根据李森科院士的理论,用改变春小麦为冬小麦的方法,企图创造出具有高度越  相似文献   

11.
马荣全 《化石》2002,(2):18-18
我们知道 ,冬小麦、松树等植物能够安全地度过严寒的冬季。它们为什么不怕冷呢 ?前苏联一科学协会 ,通过对春种和秋种的禾本科植物进行比较研究后得知 ,严寒几乎能完全终止作物的生长 ,但阻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长出的不再是茎和穗 ,而是积累着称为低温保护层的生物抗寒物质 ,如蛋白质和最重要的高耗能脂肪类等。这些物质能使植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冷刺激的敏感。植物要免受寒冷是不可能的。如果植物细胞内的水冻结了 ,植物就会很快死去。在严寒条件下 ,它能否成活 ,主要取决于其细胞膜片结构能否保存完整。对此 ,植物自有妙法。当气温…  相似文献   

12.
用旧家具改制光照培养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进行教学时,需要观察花和各种植物器官等。冬季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下不能见到开花的植物。这时,教师很难找到实物来进行教学和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所中学都拥有光照培养箱,这个矛盾就迎刃而解。但是,由于光照培养箱价格比较昂贵, 一般中学都很难配置。我们用旧家具改制成光照培养箱,这个矛盾就解决了。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植物铁载体分泌的杂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是石灰性土壤常见的植物营养问题之一。禾本科植物种或基因型的植物铁载体分泌能力与耐缺铁有关 ,提高植物铁载体分泌能力是改良缺铁的土壤上植物铁营养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水培条件下分析了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 .) 3个杂交种及其 4个亲本在缺铁营养液中植物铁载体的分泌及杂种的效应。植物铁载体的分泌率通过根分泌物对新形成的Fe(OH) 3 的活化能力进行测定 ,在缺铁症出现时每隔 2、3天测定 1次。在缺铁条件下 ,所有基因型都分泌较多的植物铁载体 ,并且随缺铁症状的发展分泌量增加。杂交种具有对缺铁更敏感的反馈系统 ,在缺铁条件下 ,杂交种比亲本分泌铁载体的速度更快、量更高。通过分析杂交种和亲本的关系 ,认为可以通过对亲本分泌植物铁载体能力和配合力的选择 ,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小麦铁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小麦有冬种和春种的分别,这是人所共知的。摩尔根、魏斯曼、孟德尔学派们,用神秘的“基因”,来判定冬小麦和春小麦是不能改变的。李森科接受了米丘林“生物体和生活条件是统一的”这一伟大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由实践而创造了植物阶段发育学说发展了米丘林理论。因此植物阶段发育学说在达尔文主义基础和植物学教学中都是重要教材之一。根据李森科1929年冬小麦的实验:春化小麦必须把冬小麦种子濡湿,然后把它移到0—2℃的寒冷地方存放40天左右,直到春播时间。上学期我们要讲授植物阶段发育学说和春化法,取当地普通的冬小麦品种来作实验(为了试验进行得更顺利起见,最好向北方有关农业机关索取更典型的冬小麦品种)。当时室外温度是14℃,我们的地区冬日缺乏冰块,0—3℃的温度是用下法获得的。先用水选法选出冬小麦种子100  相似文献   

15.
试谈常绿植物叶绿体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兼答徐敏老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敏老师来信中提到 ,在回答学生“常绿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在秋冬天为什么不被破坏”的问题时 ,做了一些解释 ,但感到没有完全到达该问题的核心 ,希望得到更多的解释 ,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绝大部分常绿阔叶植物分布在温带以南的地区 ,秋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植物体内的叶绿体受秋冬季低温的影响较小 ,对于我国的北方地区生活的一些常绿植物 (主要是针叶树和灌木类 ) ,这些植物之所以能够在冬季保持绿色 ,是因为这些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机制来保护植物的细胞 (包括叶绿体和其它细胞器 )不受伤害 ,逐渐适应了冬季…  相似文献   

16.
植物气孔导度的机理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Ball-Berry气孔导度模型及其修正模型是评价植物叶片气孔调节的重要工具。该文从CO2分子在叶片气孔中扩散这个最基本的物理过程出发, 应用物理学中的分子扩散和碰撞理论、流体力学与植物生理学等知识, 严格推导出叶片气孔导度的机理模型。利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控制CO2浓度、湿度和温度, 测量了华北平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光响应数据和气孔导度数据。拟合结果表明: 推导的气孔导度机理模型较之Ball-Berry气孔导度模型和Tuzet等气孔导度模型, 能更好地描述冬小麦的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如果用气孔导度的机理模型耦合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修正模型, 则耦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华北平原冬小麦叶片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曲线, 并可直接估算冬小麦的最大气孔导度和对应的饱和光强, 同时可以研究最大气孔导度是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同步的问题。拟合结果还表明: 冬小麦在30 ℃、560 μmol·mol-1CO2, 或在32 ℃、370 μmol·mol-1CO2条件下, 最大气孔导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利用用植物园的. 一.在植物园内讲课例如在研究“植物阶段发育的理论”时,带领同学到植物圆的麦类实验区,由参加冬麦春化实验的同学,通过春化区与对照区冬小麦在生长发育上的差异,向全班同学报告冬小麦的春化方法与过程,以及在日常统计调  相似文献   

18.
冬季升温对高山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宁  石培礼 《生态学报》2020,40(9):3131-3143
全球温度升高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即冬季升温幅度显著高于夏季的季节非对称性趋势,这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更加显著。冬季升温会直接影响积雪覆盖与冰冻层厚度,并引起冻融交替循环的增加,而冬季植物处于休眠状态,这会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效氮的吸收与损失,引起土壤有效氮可利用性的变化。然而,关于冬季增温对后续生长季节植物活动、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确定。综述了冬季升温对积雪覆盖与冻融交替循环改变对高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以及冬季升温对土壤碳氮循环、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影响,并由此引起的植物物候期、群落结构、生产与养分循环与凋落物分解等生理、生态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冬季增温方式,加强非极地苔原地区关于冬季升温的研究,注重关注冬季升温对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反馈作用的影响,重点关注冬季升温对生态系统的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9.
郑世英 《生物学杂志》2010,27(4):101-102,106
植物抗性生理主要研究植物在各种不良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特征。为了提高"植物抗性生理学"一章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实际出发,在6个方面阐述了本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植物个体的生长与发育是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制约的,温度、水分、光照与营养等条件直接影响植物个体的生长与发育,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具备一定生理状态的植物个体又能适应不良的生活环境条件,因此二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的。所以有意识的人工培育就具备重要意义。上海地区春西红柿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需要200—230天,其中一半的时间是秧苗时期,用控制苗床内温度、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