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是横断山脉及云贵高原一带的优势种类,是农耕区的主要害鼠之一;在云南又是野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宿主之一,对该种鼠进行防治研究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分别于1987年10月及1988年10月用溴敌隆对高山姬鼠进行了毒效研究。1.急性毒力测定 试鼠 高山姬鼠采自大理市下关山麓农耕区,经饲养选健康成体供试,6只一组,共5组,雌雄各半。 相似文献
3.
毒鼠磷防治东北鼢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近年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严重危害林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啃食根部,被害樟子松轻则生长衰弱,重则死亡。如黑龙江省泰来县东方红林场1987年受害面积11,500亩,受害率6.5%,死亡率4.1%。碾子山区华安林场8—10年的樟子松人工林1987年受害面积5,000亩,受害率最高地块达31%,死亡率达12.5%。为此,我们于1988年3—5月用有机磷毒剂——毒鼠磷(Phosacetim)防治东北鼢鼠。现将室内药效观察、选择摄食性以及现场灭鼠效果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樟子松人工林和种子园中防治东北鼢鼠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为地下洞栖害鼠,据作者在黑龙江省泰来县东方红林场对20个土丘群统计,平均每鼠每年破坏草场面积9.17平方米,拱土0.3564立方米,使草场退化,土壤沙化。近年来,又因该地区荒地植被被大量开垦种植,以草根茎为食的鼢鼠则进入附近林地,取食樟子松(Pinus sytyestris var. mongolica)之根。据调查,每只鼢鼠一年可危害4—7株,5—12年生的樟子松往往也被其食根致死,可见它已成为该地森林新的害鼠。1987—1990年我们在东方红林场对樟子松人工林和种子园中的鼢鼠进行灭杀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甘肃鼢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地下害鼠,无冬眠和夏眠现象,食性广泛,但其活动取食范围相对比较固定,本文针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地上害鼠防控的TBS系统原理,在甘肃鼢鼠防治中的探索研究围栏防治效果及可行性.结果表明各围栏均能减少处理区甘肃鼢鼠对马铃薯的为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封闭式竹条地下围栏对甘肃鼢鼠具有较好的阻截作用,能够完全阻截甘肃鼢鼠迁入处理区取食为害,但金属网地下围栏不能完全阻截甘肃鼢鼠迁入为害.封闭式竹条地下围栏处理区甘肃鼢鼠未迁入为害,为害率为0%;带诱捕孔的开放式金属网地下围栏处理区平均受害面积1.8m2,为害率达7.2%,但诱捕孔不能诱捕甘肃鼢鼠;开放式金属网地下围栏处理区平均受害面积2.47 m2,为害率达9.87%.三者对马铃薯增产分别达33.06%, 28.54%和19.73%.本研究为探索围栏系统对甘肃鼢鼠的防控提供了非常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肃鼢鼠粪尿气味对侵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Gansu zokor ( Myospalax cansus) is a solitary fossorial rodent, which inhabits its own tunnel system. The Gansu zokor are highly aggressive, and encounters between of two animals may end in the death or injury of one of them.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caluria odor of the Gansu zokor on its invading behaviour, the behavioral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Gansu zokors use faeces to mark their own territorial boundaries and the effect on its excavation patter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an intruder was introduced, the test animal almost always shifted its latrine location to the intruder‘s side. The Gansu zokor can detect the conspecific odor. In nonbreeding season, the odor of urine and faeces of Gansu zokors prolongs excavation of homosexual intruders and play a role in delaying conspecifics from entering the territory . 相似文献
7.
8.
多功能植物增效剂是由多种天然植物制成的水剂,属高新科技、专利产品(944110480x),对人畜无毒,不伤害天敌昆虫,无三废残留;与化学农药混用,可节省化学农药50~90%,降低空间毒性,减轻污染和残留,而防效接近或高于单用化学杀螨剂;单用,可杀虫治螨灭菌,促作物生长发育作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9.
甘伪小眼夜蛾Pseudopanlis kansuensis Chen\,油松吉松叶蜂Gilpinia tabulaeformis Xiao\,丰宁新松叶蜂Neodiprion fengningensis Xiao et Zhou是哈思山林区新发现的3种主要食叶害虫.前两者为新种,取食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针叶,后者为甘肃新纪录,取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针叶.此3种害虫发生后,传播迅速,危害严重.林木受害后,枝梢枯萎,生长减弱,林相残败,严重区成片死亡.因此,为了保护好哈思山珍稀的水源涵养林,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应生产急需,作者在3种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害虫的化学防治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农药全能增效剂是纯植物源产品,含有杀螨天然混合型活性物质,与化学杀螨剂混用有协同、互补、促进的作用,故增效显著,防效好,因含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氨基酸和矿物质,还可促进果树生长,提高品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繁殖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报道(王祖望等,1973,灭鼠和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第1集,61—72;郑生武,1980,动物学研究,1(4):465;梁杰荣等,1982,动物学杂志(3):13—16)。有关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的繁殖尚未见报道。研究种群的繁殖特征对分析种群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于1988年3—10月分别在陕西省延安地区和山西省临汾地区对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的种群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甘肃鼢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头骨无机盐含量与其已知年龄大小存在的正相关系, 采用头骨干重作为划分该种年龄的指标,并选择体重、体长、头骨颅全长及额宽检验头骨干重鉴定年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头干重是鉴定甘肃鼢鼠年龄的较为准确的可行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甘肃鼢鼠种群性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甘肃鼢鼠种群的性比及性比的季节,年度和年龄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种群性比与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鼢鼠种群的总性比(♀/♂)为1.57,雌性明显多于雄性(X^2=47.6,P〈0.01),并且,种群性比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年龄变化,但性比的年度变化不明显,在4-8月份鼢鼠繁殖期,月降水量〈5mm,或月降水量〉40mm的月份,月降水量与其后一月鼢鼠种群性比之 相似文献
14.
15.
捕杀高原鼢鼠后,残鼠种群与自然种群年龄结构相比较,5月差异性显著(X2=997,P<005);7月和10月差异极显著(X2=15134,X2=15612,P<001)。5月,残鼠种群成年Ⅰ组占最大比例(5345%);自然种群成年Ⅱ组占最大比例(4844%)。7月,残鼠种群幼年组和亚成年组所占比例之和(3506%)明显高于自然种群(2200%)(P<005)。10月,残鼠种群近老年组和老年组所占比例之和(962%)明显低于自然种群(2308%)(P<005)。残鼠种群成年Ⅰ组雌鼠怀孕率(8462%)明显高于自然种群(5833%)(P<005);平均胎仔数(332)也高于自然种群(285),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高原鼢鼠挖掘对植物生物量的效应及其反应格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原鼢鼠取食洞道处,在植物根系受损条件下,主要测定各类植物生物量变动的格局。原生植被样区,取食洞道回填土壤后,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显增加,双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显降低。植物地上总生物量与取食洞道的厚度密切相关。土厚厚度<5cm的取食洞道,植物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显下降,土层厚度>10cm,植物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无显变化。高原鼢鼠长期栖息植被退化的斑块地,在取食洞道区域,单子叶及双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总生物量均显降低。结果验证了本提出的地下啮齿动物对双子叶直根类植物的存活具有负效应,对单子叶须根类植物则产生正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鼢鼠土丘对矮嵩草草甸植被演替及土壤营养元素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矮蒿草草甸上高原酚鼠土丘的出现率及其对植被的覆盖状况,土丘高度的下降及其直径的变化,土丘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土丘营养元素含量。高原鼢鼠土丘出现率为242个/只/年,合土壤干重为1023.82公斤/只/年,对植被的覆盖面积高达22.53平方米/只/年。土丘在地表滞留时间约1年,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区域内出现的土丘,其植物地上生物量间的差异显著。5月前,在原生植被区出现的土丘,经4个月后,土丘边缘形成环状富草区,士丘边缘至中心区形成环状贫草区,而土丘中心仍处于无草状况。在次生植被区上的土丘则无此现象。新土丘除速效钾的含量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外,速效氮、磷的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区。旧土丘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低于新土丘,但氮、磷的含量仍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鼢鼠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两种栖息地中捕获高原鼢鼠 1 44只 ,将 92只鼢鼠的胃内容物对照已知植物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 ,以确定其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两种栖息地之间的植被组成有极大的差异 ,但是高原鼢鼠的食物组成在两种栖息地之间和性别之间均无明显的不同 ,不同植物出现的频次却有明显的差异。禾本科植物在高原鼢鼠的胃内容物中基本没有发现 ,对莎草科植物也只取食两个物种 ,高原鼢鼠所取食的植物主要是杂类草。在两种栖息地中高原鼢鼠喜食度指数最高的 9种植物均为鹅绒委陵菜、直立梗唐松草、丽江风毛菊、雪白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细叶亚菊、异叶米口袋、磨岭草和棘豆。 相似文献
19.
灭鼠干扰后高原鼢鼠的种群动态与扩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采用去除取样法对高原鼢鼠的种群动态及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因栖息地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土壤疏松、食物丰富的栖息地内鼠密度较高。去除前的自然种群内和去除后扩散区内的鼢鼠中,其种群密度基本相同,种群结构相对稳定,成体鼢鼠的数量均占种群的73%左右,雌雄性比为11;去除区内鼢鼠的密度较低,雄性幼体的数量相对增加,成体的数量相对减少,其性比亦为11。相邻动物之间的距离受密度因素的影响,在同一密度条件下,其距离无性别间的差异,动物呈镶嵌分布型。去除区内鼢鼠的平均扩散率为26.5%,平均扩散距离为66.9m,扩散距离受土壤因素的影响。去除区内鼢鼠的成体体重小于扩散区内鼢鼠的成体体重,而在幼体间无差异。引起高原鼢鼠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密度,当种群密度超过平衡密度后,由于种内的相互攻击和对食物资源的相互竞争加剧使部分个体扩散出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