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汉奎 《化石》2003,(2):37-39
当今一提起生物灭绝人们很快就会想到恐龙的灭绝 ,并跟随着想像— 10公里长的陨星撞击地球时的悲惨情景 :那冲天的灰尘遮天蔽日、气温骤降、万物枯萎、恐龙因寒冷和食物匮乏而相继死去、大地一片荒凉……。事实上地质历史中生物灭绝事件较常见 ,有学者认为光泥盆纪 5千多万年中就发生 82次生物灭绝事件 ,当然这有争议。公认的生物大灭绝就有 5次 ,至于灭绝的原因现仍众说纷纭 ,不仅不同地质时期灭绝的原因可能不同 ,而且同一时期原因也可能不止一种 ,光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有 10几种假说 ,陨星撞击只是其中一种。总之 ,生物灭绝是个复杂而未解…  相似文献   

2.
郭耕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1-22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务以后,使这个绝灭时间表大大提前。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1850年至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即有100多种动物灭绝,而且这种灭绝…  相似文献   

3.
生物进化史中曾经发生了多次生物物种灭绝事件,其中有五次生物“物种大灭绝”事件。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期中,全球范围内许多种类的生物个体全部死亡,从而造成地球上生物物种数目在较短的地质时间突然下降,称之为生物物种大灭绝。根据化石记录,在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均发生过物种大灭绝事件。其中,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但是,人们对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更关注一些,因为在那一次物种大灭绝中,地球上曾经盛极一时的恐龙灭绝了。人类作为现时代地球的主宰者一直在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测类似的物种大灭绝事件会不会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4.
吴根耀 《化石》1997,(2):11-12
古比奥:恐龙灭绝之谜从这里揭开吴根耀古比奥是意大利北亚平宁山区的一个乡镇,位于滨海城市安科纳以西80公里。它在20世纪突变论(曾译灾变论)与渐变论(曾译均变论)的论战中的地位,无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第。70年代后半叶,科研人员在这里发育良好的海...  相似文献   

5.
廖卫华 《化石》2007,(4):31-32
目前世界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种的动物和植物,而在漫长的地质历程中也曾有成千上万种生物灭绝、消亡。经古生物学家研究,显生宙至少曾经发生过五次巨大的(一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如发生在4·4亿年前的O/S事件、3·7亿年前的F/F事件、2·45亿年前的P/Tr事件、2·1亿年前的Tr/J事件和0·65亿年前的K/T事件等。其中,P/Tr事件使蜓、四射珊瑚、三叶虫等动物全部灭绝,K/T事件则使恐龙、菊石等动物在地球上消失),至于稍小一些的(二级、三级……)生物灭绝事件在地质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在3·7亿年前的晚泥盆世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明显的生物灭绝…  相似文献   

6.
石玉山 《化石》2001,(3):23-23
最早的恐龙大约出现于2 3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晚期 ;侏罗纪至白垩纪达到鼎盛 ,遍布世界七大洲。到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 ,它们几乎全部“突然”地消失了 ,其间经历了1 6亿年。同时灭绝的还有大量的其它生物。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按专家们的话讲 ,是个最引人入胜 ,也让人失败最多的问题之一。关于灭绝的理论 ,正像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所说得那样 :“人们提出的观点可以占满曼哈顿的电话簿 ,包括了所有想到的原因 :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 ,海平面的移动 ,海洋中盐分的减少 ,超新星 ,宇宙射线大量的射入 ,流行病 ,生居地的限制 ,气候的…  相似文献   

7.
王小波 《化石》2002,(4):21-23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有关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 ,所谓“灭绝动物”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全部灭绝 ,即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物种的成员存在 ;二是野外灭绝 ,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的控制下存活 ,即只有人工饲养而野外没有 ;三是局部灭绝 ,即在某一地区灭绝而在其他地区还有该物种存在的现象 ;四是亚种灭绝 ,指某物种因分布个体大小不同而取名不同的一个种的灭绝。此外 ,关于灭绝还有一种说法 ,即在过去50年内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在令人触目惊心的长长的灭绝动物名单上 ,有爪哇虎、亚洲猎豹、白狼、阿拉斯加棕熊、花袋鼠、中…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生物不断繁衍发展,又不断灭绝消失。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总共不过几百万种,但在漫长的进化途中,曾生存过千百亿种生物。它们兴旺过一时,但后来大部分灭绝了。那么,生物是怎么灭绝的呢?生物往往是大规模、灾变性灭绝的。6500万年前,地球上到处是恐龙的天下,后来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当时,消失的不仅仅是恐龙,地球生物的75%都与恐龙一起走向坟墓,成为恐龙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9.
《生命世界》2004,(10):22-23
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宣布。濒临来灭绝的物种已达到12259种,此外762种植物和动物已经灭绝,58种动植物仅存活在人工培育的环境中。而这几乎都是由人类造成的。专家们的估算是:目前物种灭绝的束度要比自然规律条件下高出1000倍到10000倍。最触目惊心的警告是: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消失。是的!一个小时灭绝3个物种!  相似文献   

10.
《昆虫知识》2009,(2):172-173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大灭绝,然而日前,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教授乔治·波尔纳却在新书《谁在咬恐龙?昆虫病菌和白垩纪之死》中提出惊人理论:虽然小行星撞地球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然而,恐龙事实上却是被带有病菌的吸血昆虫给灭绝的,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10,(6):6-6
尽管早有预测认为,在未来十年全球的气候变化将会引起物种灭绝和分布地变化,但相关证据不足。近期,科学家对墨西哥蜥蜴种群进行数十年的调查后发现,自1975年来,温度上升已造成该国12%的蜥蜴种群灭绝。  相似文献   

12.
金文驰 《化石》2022,(4):24-32
<正>提到古生物,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恐怕是恐龙。恐龙出现在中生代的三叠纪,在此之前的古生代二叠纪,生活着大量外形奇特的生物,如牙齿如盘的旋齿鲨和背上具帆的异齿龙等。不过在二叠纪末,出现了地球历史上已知规模最大的灭绝事件。据估计,在这一灭绝事件中,约70%的陆生脊椎动物和高达96%的海洋生物灭绝。  相似文献   

13.
对灭绝类型、灭绝率、灭绝特点等物种灭绝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从灭绝与进化,灭绝与系统发育历程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灭绝的内在机制,并从生物学、物理学及人类影响三方面对物种灭绝的外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恐龙邮票出台的可行性周孟明恐龙,这个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神圣家族,虽被厚厚的地层划上了句号,也留给了人类多少个待解之谜。恐龙是怎样生活的?又是怎样灭绝的?恐龙有性别吗?它们吃什么?它们怎样叫?它们还能复活吗?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恐龙大国,其...  相似文献   

15.
守护龙脉     
扬子鳄在分类上属于鳄目鼍属。鳄类是现存爬行动物中与恐龙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类群,它们在漫长的2亿多年的演化道路上.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高度适应环境和尽力抚养后代的本领.顺利通过生存竞争中一个个要塞险关存活至今.故扬子鳄又有“活化石”的美称。作为古代爬行动物的孓遗类群.对鳄类进行科学研究.分析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动态适应机制,以及通过它们了解中生代恐龙灭绝之谜等.均具有明显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07,42(4):38-38
美国动物学家何塞·门德尔森警告说,全球两栖动物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数量及种类都在减少,有至少170种正处于灭绝边缘。  相似文献   

17.
冯伟民 《化石》2021,(1):50-53
地球历史上是否发生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科学家非常纠结的疑问。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L. W. Alvarez)和沃尔特·阿尔瓦雷茨(Z.W. Alvarez)父子等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在意大利、丹麦等地白垩系-第三系的界线黏土中发现了外来陨石特征的铱元素的高度异常现象,并提出曾经不可一世、占领大陆各个生态领域的恐龙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灭绝的假说。于是,大灭绝开始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各国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2007,(10):110-110
英国的田野上,有一种叫“欧洲蓝蝶”的美丽蝴蝶不知不觉中在暖春的晴空里消失了,这给喜爱它的人们带来无限的遗憾。随后,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调查,终于发现,蓝蝶已经在英国绝种了。而引起蓝蝶绝种的原因,又与两种蚂蚁的灭绝息息相关。英国人没有想到,由于他们破坏了两种细小蚂蚁种群的生活习性,导致了它们的灭绝,同时也把蓝蝶送上了绝路。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说昂达西贝之旅是一次和狐猴的"邂逅",那么接下来,我们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的琥珀山之旅就是与变色龙的约会了。马达加斯加的另一张名片——变色龙,看上去就像来自史前的迷你恐龙。不过,变色龙是在6000万年前才出现的,那时恐龙已经灭绝了。全世界有160多种变色龙,其中一多半都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而且几乎全是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物种。我们要在马达加斯加的土地上寻找变色龙啦!  相似文献   

20.
集合种群动态对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会玉  林振山  温腾 《生态学报》2007,27(9):3711-3717
栖息地毁坏既有时间异质性,也有空间异质性,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一种。将两种不同的异质性共同引入到元胞自动机中,模拟了集合种群动态对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的响应。发现,在随机离散的栖息地毁坏下,由于物种的迁移繁殖力受栖息地毁坏的影响很大,迁移繁殖力弱而竞争力强的物种先灭绝。在连续的栖息地毁坏下,物种的迁移繁殖力受栖息地毁坏的影响较小,物种的灭绝由竞争力和迁移繁殖力共同决定:在有绝对优势种的群落里,种间竞争显著,弱物种先灭绝,而在没有绝对优势种的群落里,种间竞争较小,则以强物种先灭绝。因此,随机毁坏不利于强物种续存,而连续毁坏则不利于具有绝对优势种群的群落里的弱物种续存。在实际开发某一栖息地时,根据集合种群结构和被保护的对象采取相应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