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桐梓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冬,贵州省112地质队于桐梓县岩灰洞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等材料。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后即派张森水、吴茂霖二同志随同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同志前往考察。在112地质队淮子水地质组的同志们密切配合下,勘察了化石产地和邻近的洞穴,对岩灰洞作了短期的试掘,次年冬,由张振标、王令红、张银运和吴茂霖等四人组成的野外队在岩灰洞进行了较系统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一枚、旧石器数件和用火痕迹以及相当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此外,在洞穴中已被人翻乱的部位得到了几枚石化程度极浅的人牙齿,它们很可能包含在地层的上层,所以本报告不对此进行研究。此外,我们在整理标本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枚古人类前臼齿化石。这是贵州省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地点,也是该省继黔西观音洞之后的第二个旧石器地点。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学报》1985,4(4):399-400
山西永济发现中更新世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 197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龙玉柱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向前等人在山西省永济县介峪口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一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 1984年11月底,笔者和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到该地点进行野外实习时,在这一地点以东约2华里处又发现了另一个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高,哺乳类化石计有纳玛象(Palaco  相似文献   

3.
地质说明在山西襄汾县丁村附近发掘旧石器的时候,在丁村附近许多地点发现了许多化石。其中90,91,92,93,94,96,97,98,99,100,102等11个地点都有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100地点更有三枚人类的牙齿发现,这许多化石和旧石器都是同一地质时代,已有综合报告发表(裴文中等,1958)。此外,在汾河西岸,与柴庄车站相对的第103地点,在已经有些胶  相似文献   

4.
甘肃庆阳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庆阳——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发现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记载较为少见。1962年胡月长康同志曾报导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但多数化石没有确切的地层层位。1963年5—7月间我们在甘肃庆阳发现了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这里仅记述庆阳龙骨沟地点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地点除含有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外,并有完整的地层剖面,这为晚更新世黄土和河湖相沉积关系的研  相似文献   

5.
甘肃泾川发现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记述的材料来自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的两条黄土冲沟——牛角沟和合志沟。它们是近年来该地区发现的几处旧石器地点中的两处。从牛角沟地点发现了一件人类头盖骨、一些石制品和零星的哺乳动物化石。从合志沟地点则采集到一些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两个地点的地质时代均属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6.
吉林桦甸寿山仙人洞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记述了吉林烨甸寿山仙人洞遗址试掘所发现的47件石制品及伴生动物化石12种.依动物化石和石器特征分析,将其地质时代暂定为晚更新世后段,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991年5—6月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在吉林地区进行旧石器野外考古调查时,在桦甸市榆木桥子镇发现了寿山仙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并进行了试掘,在距洞口7米处开了一个横向1×3米深沟,出土了较丰富的文化遗物:47件石制品,少量的骨制品,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鸟类化石.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旧石器考古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地区旧石器文化遗物丰富,自1990年开始在北京城区和郊区县开展旧石器调查和试掘以来,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或地点38处。这些新的为研究北京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提供了有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8.
汉水上游旧石器的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汉中盆地地处我国华南与华北的一个中间过渡带。在汉中盆地内旧石器又有新的发现,同时和旧石器一起还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有9属9种。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对于确定旧石器的时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196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联合考察小组在当地干部和群众紧密配合下,在贵州省黔西县沙窝区沙井乡发现了富含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器的观音洞遗址,并在当年进行了试掘,堆积中出土了大量动物化石,还找到了一些人工打制的石器。翌年,裴文中先生便对这次的收获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0.
马鞍山南洞旧石器文化遗址试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新近发现的贵州省桐梓县马鞍山南洞遗址的试掘结果作简要报道,其石制品的一般面貌与马鞍山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山西榆次大发旧石器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榆次大发旧石器地点,属搬运埋藏类型,文化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产自潇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中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该地点的文化遗物包括传统的打制石器和细石器。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显示出与雁北地区的峙峪遗址和晋南的下川遗址有密切关系。该地点在晋中盆地的发现对连接、对比山西南、北旧石器晚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宜良旧石器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1年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明镇教授等人,在云南省东部宜良县境内调查新生代地层和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时,在路南公社和板桥公社的3个地点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经裴文中和周明镇的研究,认为它们可能是旧石器中晚期的产物。这一发现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邱占祥、及本文作者等4人会同云南省博物馆的王喜银、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旧石器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记述了1982年采自贵州威宁的一批旧石器及其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动物化石有8种,其中有一新种——威宁轴鹿(Axis weiningensis sp. nov)。旧石器41件,绝大多数是经第二步加工的工具,且用陡向和复向修理,其性质与观音洞基本一致。依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研究的初步结果,这个地点的时代属于晚更新世的后一阶段。  相似文献   

14.
安徽芜湖金盆洞旧石器地点2002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1年春季,在安徽芜湖石硊镇发现了,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称为金盆洞的洞穴堆积。翌年秋季,对金盆洞化石点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化石发掘,发现人工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共伴,收集到10余件人工制品和3千余件哺乳动物化石,初步搞清了这一地点的地层、化石种类分布及其时代。经初步研究,金盆洞出土的动物化石可以归入8个目18个科23个属27个种哺乳动物;该动物群与和县龙潭洞的动物群最接近,其次为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动物群较接近,其生存时代很可能是中更新世晚期。金盆洞旧石器地点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长江下游石灰岩地区的洞穴和裂隙堆积中具有发现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河北阳原、蔚县几个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干河流域,特别是阳原、蔚县盆地的河湖相沉积,不仅发育良好,出露的面积广,厚度大,而且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北方第四纪早更新世的一个标准地层。近年来在这一地区,在泥河湾地层的下部一些地点,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旧石器。这有助于进一步确定泥河湾的地层时代,为解决我国北方长期以来第四纪下限问题,为寻找人类化石提供了有利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辽宁营口金牛山发现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前,东北更新世地层与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成果甚少,辽宁省几无报道。解放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1957年,周明镇和薛祥煦记述了建平和康平发现的更新世晚期的动物化石;《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志》(1958)一书,记述的主要是吉林榆树发现的材料,也提到辽宁的某些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1964年,丁梦麟等对朝阳-赤峰间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作了报道,并探讨了这一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的问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辽宁省古人类、旧石器文化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出现了崭新面貌,改变了东北地区无可靠的旧石器文化的局面,部分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在这些文  相似文献   

17.
铜梁旧石器遗址自然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南方的洞穴中发现了丰富的、更新世不同时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但洞外第四纪地层中的发现物则不多,比较重要的有云南元谋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和晚更新世资阳人哺乳动物群。1976年春发现了铜梁旧石器遗址,在文化层中发现了较丰富的植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在其上覆的地层中,还发现一些新石器时代遗物,这就  相似文献   

18.
乌兰木伦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乌兰木伦河左岸,该遗址主要包括第1(Loc.1)、第2(Loc.2)和第3(Loc.3)三处旧石器地点。其中,第2地点发现于2010年,并于2011年进行试掘。2014年开始,在试掘基础上将发掘面积扩大至25m2,并进行系统发掘,截至2015年,第2地点共揭露文化层位5个,出土石制品318件,动物化石8件,并发现大面积动物脚印化石遗迹两处。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片和工具(锯齿刃器、凹缺器、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石锥)等。乌兰木伦遗址第2地点发掘材料的详细研究,增加了我们对于遗址环境和文化面貌的认识,为我们探讨中国北方晚更新世阶段古人类技术与适应性行为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光释光测年表明第2地点的年代距今约6万年,处于晚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9.
1983年底,贵州省博物馆蔡回阳同志在毕节县进行旧石器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调查时,在青场区青场乡大湾寨附近的老鸦洞(东经105°1′8″,北纬27°21′14″)和海子街区海子街乡周家桥村附近的大洞(东径105°23′27″,北纬27°22′26″)中找到几件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制品。1984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派人复查了这两个地点,又采到一些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985年10—  相似文献   

20.
程新民 《人类学学报》1988,7(3):286-286
前不久,长春地质学院师生在野外实习时,于长春市南郊红咀子发现一旧石器地点。在伊通河一级冲积阶地的下部,距地表三米深的砂层中发现猛犸象和东北野牛等哺乳动物化石。同层出土的还有石片一件,原料为水晶,呈铲形,其台面稍残,系后期破损,但半锥体和放射线清晰可见,其背面有多块浅平的石片疤,可以肯定是一件锤击石片,其边缘尚有细小的疤,可能是使用痕迹。
旧石器和猛玛象等哺乳动物化石一起出土, 表明其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 文化时代可能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次发现为在该区寻找古人类和古文化遗存提供了线索, 对研究当地 第四纪古气候、古地理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