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因素对女儿初潮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7年4月,用回亿法在医学院及护校作了七百余例女生的初潮年龄的调查并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父母的职业及学历对女儿初潮年龄有极显著的影响。按职业分,农民和家庭妇女组的初潮年龄最高;按学历分,文盲组的初潮年龄最高,且初潮年龄随父母文化程度增高而递减,没有看出父母出生地对女儿初潮年龄的影响。另外,可以看到初潮年龄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地区蒙,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7,1990,1993年份3次调查了呼和浩特区4个群体的月经初潮年龄,并按出生年份和初潮年份分组研究了4个群体月经初潮年龄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1963至1972年出生的蒙,汉族女性平均妆潮年龄(MMA)提前速度较快,1972年后出生的城市女性MMA提高速度已减慢,农村女性提前速度仍较快;(2)1963于1977年出生的的农村女性MMA提前速度略快于城市;(3)蒙古族女性MM  相似文献   

3.
中国十三个民族的初潮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现状法和回忆法调查了15个民族的初潮年龄。汉族平均初潮年龄(MMA),以北京(12.77±0.14岁)与广州(12.81±0.16岁)为最小,四川布拖县城镇汉族(14.48±1.28岁,回忆法)居中,农村样本最大。农村居民中,北京郊区的MMA最小(14.91±0.71岁),江西吉水县次之(15.29±0.26岁),而偏僻山区湖北郧县最大(16.04±0.52岁)。少数民族中用现状法得MMA最早的是黎族(13.62±0.16岁),其余的人群是:朝鲜族15.82±0.14岁,藏族14.30±0.32岁,达斡尔族14.64±0.29岁,海南崖县回族15.08±0.24岁,临夏回族15.19±0.33岁,羌族15.57±0.29岁,东乡族16.39±0.14岁和保安族17.23±0.46岁。又用回忆法得出了5个民族的MMA:蒙族14.97±1.60岁,苗族15.50±1.54岁,彝族16.80±1.58岁,以及北京市的满族14.34±1.69岁和回族14.38±1.63岁。  相似文献   

4.
月经初潮是女子青春期发育到中期时必然出现的生理现象,因其比较突出又不是偶发事件,因此是女子发育速度的重要指标和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月经初潮年龄因受遗传、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各地区及不同时期的调查报道不同。为了了解社会环境及其它因素对女子青春期发育影响情况,我们对本校的89级、90级200名女中专生进行了调查。本文主要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月经初潮年龄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6个民族共计1854例健康人的血浆结合珠蛋白的遗传多态性。分别计算了每个群体中的Hp基因频率,经X~2检验证明6个群体中Hp的表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法则。同时,和其它地区报告的汉族群体资料进行比较,发现Hp~1基因频率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从北到南逐渐增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8个群体女生月经初潮的月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8个群体女学生月经初潮的月分布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个群体初潮月分布曲线和呈双峰特征,一个峰位于冬季(12-2月),一个峰位于夏季(6-8月)。作者认为双峰特征产生的原因与女生的精神因素、体脂、光照变化有关。初潮的季节分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同一民族内不同群体冬、夏季高峰的峰顶所在的月份之间的差异与生活的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继宗 《人类学学报》1988,7(2):142-146
本文对120名已知生前准确年龄的中国汉族成年男性胸骨做了研究。样本来自全国九个省区,年龄范围19—74岁。研究结果发现,胸骨的柄体关节面、胸肋关节面和胸骨体背面骨质,随年龄的增加,明显地呈规律性变化。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胸骨判定年龄的方法,效果较好,可以用于法医学和人类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月经初潮对女孩体格发育和体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初潮对女孩体格发育和体型分布的影响。方法:询问初潮发生时间。根据初潮发生状况分组,比较各组的体格发育状况,并作Heath-Carter体型分析。结果:同年龄已来潮女孩无论骨骼、肌肉、体脂、身高等都明显较未来潮女孩提前,年龄越小越明显。月经初潮后1年内,体格发育的增长趋势仍很明显,由此造成已、未来潮,刚来潮和来潮时间较久的女孩间,在体型分布上的显著差异。结论:初潮发生早晚对女孩体型有明显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反映体脂累积的内因子。本研究无论对体质人类学研究或是在专门人才的早期选拔方面,都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少女月经初潮的影响因素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国29个省市区10-18岁汉族农村少女32256人为对象,研究其月经初潮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及各因素间相互关系,分析指标分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及群体发育状况三方面,计29项,首先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从全体指标中抽提因子;然后在对各因子相关分析基础上将29个群体按初潮平均年龄的早晚分两组作典则判别分析,根据判别结果,对那些造成我国部分地区乡村少女月经初潮相对迟滞的因素作进一步比较分析,本研究结果为  相似文献   

10.
腺苷脱氨酶在我国九个民族中的多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红  杜若甫 《人类学学报》1987,6(2):103-108
用沉粉胶电泳及特异染色的方法,对我国九个少数民族中红细胞腺苷脱氨酶(ADA)的多态分布进行了测定。ADA2基因频率在白族中最高(0.0735),土家族中最低(0.0300),二者差异显著。白族及土家族与其它民族(维吾尔0.0654、彝族0.0622、回族0.0610、藏族0.0547、满族0.0485、侗族0.0450、苗族0.0320)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没有发现罕见表型。  相似文献   

11.
月经初潮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西安市及辽宁省开原县2281名女学生及部分青年女农民的调查,得出了西安市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为13.50±1.21岁;开原县则为14.40±1.40岁。月经初潮时间有提前趋势,尤以农村为著。通过不同方法的统计分析,发现寿命表的方法优点较多,现状法调查比较准确。此外,本文还与国内、外的资料做了比较,分析了季节分布特点,探讨了月经初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白、苗、土家、彝族组特异性成分亚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结合免疫固定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四个少数民族的组特异性成分(Gc)的亚型分布。白族、苗族、土家族、彝族Gc~1F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082,0.4229,0.3592,0.4248;Gc~1S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035,0.2687,0.2864,0.3301,Gc~2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0.2577,0.3035,0.3342,0.2208。另外,在四个民族中发现十六个个体带有Gc的罕见变异型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3.
广西德峨苗族、彝族体质调查   总被引:47,自引:26,他引:21  
对广西隆林县德峨乡男性22至60岁与女性20至60岁的576名苗族人(男395、女181)和178名彝族人(男88、女90)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计算出各项数据,总结德峨苗族、彝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民族相比较。  相似文献   

14.
组特异性成份(Gc)亚型在六个民族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新石器时代人骨颞下颌关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宝鸡、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22个成年个体的颞下颌关节进行研究。发现该时期人类中23%者存在髁状突和关节结节骨质的严重磨损、不对称磨损和不规则增生,认为这是由于强大的咀嚼压力所造成的继发性关节退行性变。颞下颌关节的测量结果表明,与现生人类相比较,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髁状突较大,关节结节较高,关节凹较深,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较小,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口腔功能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的变小和关节承压结构的减弱。  相似文献   

16.
华南旧石器时代的相对年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炎贤 《人类学学报》1982,1(2):160-168
从1951年起,到现在已在南方12个省(区)发现50多个旧石器时代含人类化石或文化遗物的地点。本文对这些发现物的年代问题加以评介。作者利用华南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研究成果,着重从生物—地层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黑线仓鼠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洁 《兽类学报》1985,5(2):141
鼠类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的基础内容。种群年龄组成的变化,直接关系到鼠类数量的波动。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是北京地区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为探讨该鼠种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控制其危害,研究其种群年龄组成及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