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朱呈智  赵刚 《昆虫学报》1993,36(4):500-502
昆虫血细胞形态多样,变异复杂,不仅给血细胞的分类带来困难,而且还影响对其生理功能的研究(傅贻玲,1982a、1982b)。为了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各类血细胞的特性和功能,必须制备一定数量的、形态一致的血细胞样品。因此对昆虫各类血细胞分离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很少(Cook等,1985;Mead等,1986)。  相似文献   

2.
家蝇幼虫血细胞类型及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容  刘流  刘晖  贺莉芳 《四川动物》2012,31(1):104-107
目的用不同方法观察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的形态,并对血细胞进行分类和免疫功能研究,为昆虫血细胞形态、分类及免疫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应用姬氏染色结合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形态,并对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进行分类;(2)观察家蝇3龄幼虫感染大肠杆菌后不同时间血细胞总数(THC)、各类血细胞数量(DHC)及形态的变化;(3)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家蝇3龄幼虫离体血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的形态变化;(4)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测定感染前后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中ACP、POD活性的变化。结果 (1)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可分为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5类,其中浆血胞又分为大核浆血胞和小核浆血胞两种;(2)感染后各时间组血细胞总数、浆血胞和粒血胞数量均显著升高,且浆血胞和粒血胞聚集成堆,出现细胞变形、空泡等形态变化;感染后16h、24h组的珠血胞数显著升高;原血胞和类绛血胞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变化;(3)家蝇幼虫离体血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粒血胞周围见大量细菌聚集,浆血胞、粒血胞聚集成团将细菌包裹形成包囊,未见原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形态的变化;(4)感染后浆血胞和粒血胞中ACP、POD的活性增强,感染前后原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中均未见ACP、POD的阳性反应物。结论通过3种方法能很好地将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分为5类,其中浆血胞和粒血胞是家蝇幼虫参与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类型,珠血胞不参与感染后的早期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刘玉滨 《动物学报》1993,39(2):217-218
对昆虫血细胞的类型及其衍生转化等基本问题至今许多学者认识仍然未能完全统一。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阐明各个基本血细胞类型的主要特征,过去用光学显微镜对血细胞的观察,必须进一步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核实,以便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本文以铜绿丽金龟三龄幼虫为实验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虫体内各类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蕾  张雷  李世广 《环境昆虫学报》2020,42(5):1112-1120
细胞免疫反应是昆虫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液免疫反应共同作用以防御外源物。不同类群的昆虫其血细胞种类不同,空间形态及免疫应答功能也各具特征,但在细胞免疫中大都发挥着吞噬、结节与包囊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对昆虫血细胞的类型、功能、形态、吞噬过程、细胞表面吞噬受体、以蚜虫为代表的不完全变态昆虫免疫学和影响蚜虫免疫系统的共生体等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害虫防治提供思路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谈娟  周其明  崔红娟 《昆虫学报》2011,54(10):1165-1171
昆虫血细胞(insect hemocyte)在昆虫代谢、 发育变态以及先天免疫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昆虫只有先天免疫系统, 血细胞所行使的免疫功能对于昆虫对抗外源病菌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昆虫血细胞类型、 造血作用、 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相关因子的相关研究。通过特殊染色和形态学观察, 果蝇Drosophila血细胞主要由3类细胞组成, 而鳞翅目等大部分昆虫血细胞由5类细胞组成。昆虫血细胞主要存在于循环血液环境及造血器官内, 而在这两个系统中都存在有进行复制的血细胞, 这为研究昆虫造血干细胞特性和其定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系统。果蝇血细胞祖细胞来自于胚胎中胚层细胞, 然后再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这一系列分化过程由造血因子所调控。  相似文献   

6.
虫霉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霉是一群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它们具有显著的流行病潜力和适度的寄主专化性,是生物防治中正在开发的重要资源。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分类一直较乱,本文介绍了目前较流行的新巴氏分类系统。在虫霉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一直在试用不同的田间应用方式。虫霉的培养和生产过去被认为很难,但近10年来进展较大,少数已可工业生产。我国虫霉研究起步较晚,最近在弗氏三孢霉(Triplosporium fresenii)的培养方面取得突破。虫霉的休眠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皆可生产,各具利弊。除2种耳霉及一种蛙粪霉外,尚未发现其它虫霉在人和哺乳动物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涛  张婷婷  王岩 《环境昆虫学报》2021,43(4):1061-1069
本研究采用Wright-Giemsa染色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阿尔泰蝠蛾Hepialus altaicola Wang幼虫血细胞.根据鳞翅目昆虫血细胞形态特征对阿尔泰蝠蛾幼虫血细胞进行鉴定,计数并计算各类血细胞所占的比例.发现阿尔泰蝠蛾幼虫血淋巴中存在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类绛色细胞、珠血胞和囊血胞6种细胞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7%,29.9%,55.4%,2.3%,5.8%和2.9%.阿尔泰蝠蛾幼虫血细胞组成及其形态与其他鳞翅目昆虫基本一致,但是与其它种属相比,同种类型的血细胞大小和占比略有不同.粒血胞和浆血胞是阿尔泰蝠蛾幼虫血淋巴中的主要类型,其中粒血胞占比最高.该研究为深入研究阿尔泰蝠蛾血细胞形态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在昆虫分类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鹏飞 《昆虫知识》1991,28(2):115-117
<正>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使昆虫的分类逐步向着更准确地反映昆虫种类特征和系统发生关系的高水平、高层次发展,也使一些疑难的近缘种类的鉴别成为可能。分类学家们把遗传学、生理学、生化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昆虫分类学中,如用染色体、同功酶及昆虫体内稳定化合物等因子作为分类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虫生真菌学科领域已从过去对少数种的观察研究(如冬虫夏草和白僵菌等)、益虫保护(如蚕僵病防治)、药用和害虫生物防治等,扩大到了对多类虫生真菌资源的系统研究和在国民经济不同领域中的开发应用。迄今,虫生真菌已不仅是昆虫病理学的组成部分及农林害虫防治中的一种途径和手段。作为菌物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系,就其现有研究内容来看,至少已发展成了如下几个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以白僵菌为代表的昆虫病原真菌及其对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以蚊幼虫为主的卫生害虫的虫生真菌研究及利用;虫草及其无性型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鳞翅目昆虫种类繁多,触角感器十分丰富。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及其结构与功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方面的成果,对鳞翅目较为常见的鳞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及B(o|¨)hm氏鬃毛等9种感器的形态及功能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探讨了目前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瓣蝇类隶属于昆虫纲双翅目,其物种多样性高,适应能力强,生态类型丰富,与人类关系密切,是开展昆虫适应演化研究的理想类群。触角是有瓣蝇类最重要的嗅觉感受器官,在其精准寻找食源,高效完成交配、产卵等生活史环节中都起着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大量对于有瓣蝇类触角感受器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对触角感受器形态名词的使用存在诸多差异、混乱和歧义,使得不同研究间难以相互参考。本文统一了之前研究中有瓣蝇类触角上常见的各类感受结构的不同名词;并结合其它昆虫类群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各类感受器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该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粗糙集理论在昆虫分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昆虫的数学形态特征在目级昆虫分类阶元上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以及3个目的亲缘关系远近.根据昆虫图像,对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的28种昆虫提取形状参数、叶状性、球状性等7项数学形态特征进行了粗糙集理论与方法的论证和运算,并与赵汗青等人统计分析的结果加以比较.在作为目级阶元分类时,各项特征的重要性依次为:(似圆度、偏心率)>(亮斑数、球状性、圆形性)>(叶状性、形状参数).从数学形态特征角度讲,3个目的亲缘关系远近大小依次为:半翅目与鞘翅目>鳞翅目与鞘翅目>半翅目与鳞翅目.粗糙集理论在昆虫依据数学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方面与统计分析方法相比有更为理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功能分类"根据功能特性对研究对象进行归类,是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的基本内容。本文介绍了白蚁功能分类的方法、内涵、应用情况及其与形态分类的关系。白蚁功能分类包括Abe的生活类型分类、Donovan等的食性分类、Eggleton和Tayasu的生活方式分类、Davies等的综合分类。目前,食性分类获得较多研究者的认可。功能分类与形态分类的关系较为复杂,低等食草木白蚁一般位于系统发生树的基部,其他类群在此基础上分别产生。不同类群食性进化存在由食木到食土的趋势。虽然功能分类在白蚁不同类群与栖境关系研究中已有较多应用,但食性研究新技术方法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白蚁不同功能类群与栖境之间的联系及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昆虫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夜行性昆虫成功进化出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感觉机制,普遍认为夜行性昆虫主要依靠嗅觉和机械性感受等来探索环境,其视觉器官发生了退化或功能丧失。近年来,随着红外夜视、视网膜电位(electroretinogram, ERG)和视觉神经等生物新技术的应用,昆虫视觉生态学研究出现了突破性进展,自2002年以来陆续发现蛾类、蜜蜂和蜣螂等夜行性昆虫进化出了非凡的微光视觉(dim-light vision)能力,在夜晚(光照强度低于0.3 lx)依然可以如同在明亮的白天一样清晰、准确地感知目标物体特定的视觉特性,如明暗、颜色、形状、大小、对比度、偏振光和运动状态等,展现出视觉调控夜行性昆虫行为活动的巨大潜力。此外,这些夜行性昆虫复眼瞳孔、小眼焦距、视杆和色素颗粒等方面进化出了一些相应的形态生理特征,以提高光学灵敏度适应夜间微光环境。鉴于夜行性昆虫微光视觉行为及其视觉适应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见于少数访花昆虫或粪食性昆虫,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重大夜行性农业害虫的微光视觉及其应用的研究;(2)非典型重叠复眼的光学结构特征及其应对微光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3)夜行性昆虫响应微光环境的视觉适应机制研究;(4)基于夜行性昆虫微光视觉行为研发新型害虫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明晰蝉科昆虫的精子形态及其在分类和系统发育分析方面的意义,本研究对蝉亚科的蒙古寒蝉Meimuna mongolica、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蛉蛄Pycna repanda及姬蝉亚科的蟋蝉Tettigetta sp.的精子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分别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这4种蝉科昆虫的精子形态特征。【结果】蒙古寒蝉、黑蚱蝉、蛉蛄和蟋蝉这4种蝉科昆虫精子形态基本相似,但精子长度在种内和种间都有明显不同,均表现出多态性。根据精子长度,蛉蛄精子可被分为长精子、中长精子和短精子3种类型;蒙古寒蝉、黑蚱蝉和蟋蝉的精子被分为长精子和短精子2种类型。4种蝉的精子结构也基本相似,头部包含顶体和细胞核,颈区由中心粒和中心粒侧体组成,尾部一般由一根轴丝和一对线粒体衍生物组成,轴丝微管为9+9+2模式。但蝉亚科3个物种的部分精子具有多个线粒体衍生物;首次在蛉蛄精子尾部发现一个电子致密的三角形区域,该结构在蝉科其他昆虫精子中未曾发现。蝉科不同类群的精子中心粒侧体存在显著差异,姬蝉亚科的蟋蝉精子中心粒侧体为片层状结构,蝉亚科昆虫则为鞘状结构。【结论】与蝉次目的角蝉总科和沫蝉总科昆虫精子相比,仅蝉科昆虫的精子表现出多态性,是该科的特有衍征。精子尾部可具多个线粒体衍生物的现象在蝉亚科物种中是否普遍存在有待进一步研究。蝉科不同类群在精子形态方面的差异,为蝉科昆虫分类及蝉次目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匡先钜  戈峰  薛芳森 《昆虫学报》2015,58(3):351-360
体型是昆虫基本的形态特性,它会影响到昆虫几乎所有的生理和生活史特性。同种昆虫不同地理种群在体型上常表现出明显的渐变,导致这些渐变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寄主植物、种群密度等,并且多种环境因素也会对昆虫种群内个体体型产生影响。雌雄个体的体型存在差异,称性体型二型性。性体型二型性也显示了地理差异。这些差异形成的途径已经得到详细的分析,其形成机制导致多个假说的提出,这些假说又在多种昆虫中得到验证。本文从同一种昆虫不同种群间、同一种群内、雌雄虫个体间3个水平,对种内昆虫体型变异的方式,影响昆虫种群间体型变异和种群内昆虫体型的变异的环境因素,以及昆虫性体型二型性及其地理变异的现象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80年代以来,昆虫病原线虫,特别是斯氏线虫Steinernema(=新线虫Neoaplectana)作为害虫生物防治的因子,已从形态分类、人工培养基的大量繁殖、室内敏感试验等基础研究转向实用性的阶段。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有商品性生产,随着应用的开展,提高人工培养基生产斯氏线虫的产量和质量问题,已成为应用成败的关键之一。而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2年5月建立的昆虫新目——螳虫脩(Xiu)目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对该目的发现简史、形态学特征、亲缘关系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报告了该目昆虫在分类和生物学领域的新进展,给出了完整的名录,并建议了该目的科、属及种的中文名称。该目现已知3科12属共计15种,其中有2个为化石种。  相似文献   

19.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L.)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本文旨在筛选出适合黑水虻血细胞观察的染色方法,明确黑水虻血细胞类型、数量及组成,为黑水虻血细胞免疫研究奠定基础。采用Giemsa和Giemsa-Wright's染色方法和血球计数板法,对黑水虻血细胞染色方法和血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固定4 min,Giemsa-Wright's染液染色9 min、pH 7.2磷酸盐缓冲液分色10 min是黑水虻幼虫血细胞最佳染色方法;黑水虻幼虫血细胞包括原血细胞、浆血细胞、粒血细胞、类绛血细胞、珠血细胞5类;4龄黑水虻幼虫血细胞数量大约为2917个/μL,其中浆血细胞占53.20%±2.78%,粒血细胞占37.49%±3.96%,原血细胞占7.97%±1.51%,类绛血细胞占1.02%±0.24%,珠血细胞占0.62%±0.08%。Giemsa-Wright's染色法为黑水虻幼虫血细胞最佳染色方法,黑水虻幼虫血细胞可分为5类10种。  相似文献   

20.
昆虫的血细胞(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正> 三、昆虫血细胞的功能 昆虫血细胞的形态鉴定及其转化等的长期混乱冲淡并延缓了其它方面工作的深入。至今血细胞功能的研究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概念含糊、资料片断、很多属于推论而试验根据不足,许多工作又因手段陈旧而被推翻。目前尚难归纳成完整的学说。现仅将近年的工作摘要介绍于后: (一)昆虫血细胞与生长、生殖的关系 在昆虫发育的不同阶段,血细胞的活性及其数量变动与激素调控有着明显的相关。在锥蝽Rhodnius幼虫各龄初期注射锥虫蓝(Trypan blue)后,浆血胞内由于充满颜料而失去活性,因此影响了基底膜的形成,脱皮因而受到阻滞。已证实类绛血胞分泌脂类进入体壁,并与表皮硬化的酚代谢有关。Crossley(1975)指出血细胞已确证参与了表皮硬化与黑化的过程。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造血组织经X光照射后血胞数量明显下阵,若虫存活数月直至死亡不再蜕皮。血细胞的被破坏对α-蜕皮素向β-蜕皮素的转化十分不利(血细胞是这一转化的场所),因此也抑制了蜕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