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花烟草和枸杞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杂种小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的PEG方法以2%的频率诱导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经IOA失活的枸杞原生体融合。在获得的250块愈伤组织中,有5块为形态上与枸杞愈伤组织类似。对这5块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2块(记作Hy2和Hy5)为对称程度较高的体细胞核杂种,其它3块为不对称核杂种或细胞质杂种。细胞学观察指出,Hy2和Hy5的平均染色体数目分别为98.2和59.3。此外,两个杂种的几乎所有中期细胞均含有结构变异的染色体。以小麦rDNA为探针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Hy2和Hy5均含有双亲DNA特异片段。从Hy5再生出了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的小苗。对再生苗叶片的酯酶同工酶分析指出,这些小苗含有双亲的特征酶带。  相似文献   

2.
本文进行了小麦和裸燕麦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并基于双亲失活(用IOA处理受体小麦原生质体,用γ-射线照射供体裸燕麦细胞系),获得可能的杂种愈伤组织。对7块愈伤组织进行了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筛选,发现5块表现出双亲特征酶带。对3个杂种细胞系进行5种同工酶分析,证实它们均为稳定的不对称体细胞核杂种细胞系;它们表现出小麦的完整谱带和裸燕麦的部分谱带。对2个杂种细胞系及亲本的核糖体DNA 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一个杂种细胞系(HB 95)含有双亲的全部谱带。细胞学观察表明,2个杂种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均显著高于双亲。从杂种细胞系HB 94中分化出叶原基等分化结构。Adh同工酶分析表明,这些分化结构具有和母体细胞系完全相同的杂种谱带。  相似文献   

3.
结球甘蓝离体下胚轴愈伤组织的维管组织及管状分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球甘蓝离体下胚轴培养初期,在切口较深层发现的维管组织结节,是由外植体维管组织衍化的。愈伤维管组织既可由愈伤薄壁细胞分化,也可由愈伤形成层分化。愈伤形成层向内分化导管分子,向外没有发现筛分子的分化。愈伤维管组织有不同的形态,起初常各不相连,后和外植体维管组织衔接。芽的再生起初和愈伤维管组织没有直接的联系,后原形成层自上而下分化,逐渐与愈伤维管组织相连接。不定根发生于维管组织结节的单向极性分化,始终  相似文献   

4.
环境激素DBP对拟南芥试管形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酞酸酯类化合物DBP对拟南芥试管形态发生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DBF处理拟南芥茎段外植体,切片观察拟南芥茎段试管形态发生过程中脱分化、分化及再分化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拟南芥茎段外植体在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首先是愈伤组织产生,而后愈伤组织块增大,颜色呈淡绿色,生长旺盛,并有分化出芽现象;添加0.01mg/L、0.1mg/L和1.0mg/LDBP,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且高浓度时愈伤组织出现褐化、活力差的现象;培养12h、24h、2d、3d、7d、14d、21d和28d茎段显微切片结果显示,DBP具有抑制拟南芥试管形态发生的作用,随着DBP浓度的增加呈现剂量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魏良民 《生物技术》1995,5(5):26-29
以海岛棉无菌苗的胚根、下胚轴和子叶作外植体,对这3种器官在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胚轴作外植体效果最好,愈伤组织生长块、质地好,有芽的分化,进而可再生出植株。胚根效果很差,愈伤组织产生很少而且很易褐化死亡。子叶效果不好,愈伤组织少、生长慢无分化。外源激素中2.4-D与KT配合使用效果好,愈伤组织可以分化。无菌苗生长状态及培养基中非激素成分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  相似文献   

6.
石刁柏愈伤组织形态发生能力及器官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石刁柏愈伤组织可分为4种类型。淡绿色、紧实、块状的愈伤组织(A)为典型的器官发生型愈伤组织,根和芽分化率高;绿白色、紧实、瘤状的愈伤组织(B)形态发生能力低;淡黄色、松散、颗粒状的愈伤组织(C)为典型的胚胎发生型愈伤组织,胚状体分化率高;而黄褐色、较松散、团块状的愈伤组织(D)无形态发生能力。器官原基起源于愈伤组织中具单极性的分生细胞团。芽的发生多为外起源,亦有内起源;根的发生多为内起源,亦有外起源。  相似文献   

7.
芦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芦苇种子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叶鞘和叶片不发生脱分化。培养基中最合适的蔗糖浓度为4%。维生素 B 类、肌醇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酵母提取物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将随酵母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随培养基中2,4-D 浓度的提高,其平均鲜重明显降低。脱分化培养基中2,4-D 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胚性愈伤组织经30代继代培养依然具有90%的分化频率,只是每块愈伤组织的分化苗数减少。反之,非胚性愈伤组织则完全丧失形态发生的能力。对两类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其表面结构有很大差异。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谱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选用感病品种南粳34去壳籽粒的愈伤组织,按种白叶枯病病原菌菌株Ks 8-4,共同培养,以期筛选抗菌愈伤组织。在365块接菌愈伤组织中,有63块局部生长,从中得到抗菌新愈伤组织63块,并分化出再生植株。鉴定再生植株当代R_1 45株,有44株抗病,1株感病。部分株系得到了R_2、R_3代植株,多代鉴定表明,其抗病性是稳定的和可遗传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花药液体漂浮培养能大幅度提高愈伤组织诱导频率,但这些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很低。为了提高液体培养下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试验了5种诱导培养基和4种分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高低起主要作用,其中以过滤灭菌的马铃薯提取液培养基的效果最好,绿苗分化率可高达50%;分化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频率的影响较小,且不甚规律。浮在液面上的愈伤组织比沉在培养液底部的愈伤组织有较高的分化能力。愈伤组织转移时间的早晚对分化频率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先期完成了以腋芽发育为再生方式的研究后,又对不定芽的发育进行了探索。分别以欧天黑杨特选品系的不同部位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易诱导井易分化出新芽的外植体为幼嫩茎段;通过不同激素浓度合理配比,进行适宜的诱导及分化培养基筛选,培养基为MS 6-BA1.2mg/L NAA0.5mg/L,附加6g/L琼脂,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出密集的再生芽;糖分在诱导分化过程中作用突出,其合适浓度为10g/L;愈伤组织的形态及培养时问对分化频率影响较大,最佳的形态为致密的绿色,白色及粉红色的愈伤组织较疏松,分化率很低。不同部位外植体、激素含量、蔗糖浓度、愈伤组织形态及培养时间是明显影响欧美黑杨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11.
以红掌叶片和叶柄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红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有显著的影响,Pink Champion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0%.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显著.在改良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5%,出愈伤多,质量高.消毒时间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亦有显著影响.初展开叶片用氯化汞消毒8-10min,背面向下接入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外源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分化影响显著.单独使用BA不能诱导红掌叶片产生愈伤组织,高浓度BA、低浓度2,4-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在MS+BA0.5 mg·L-1+NAA 0.5 mg·L-1+CM 5%培养基上,芽分化率为97.5%,平均芽分化数为4.5个/块,芽粗壮.将分化出的芽转入1/2 MS+NAA 0.2 mg·L-1+AC 1 g·L-1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达100%.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红掌离体高效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2.
牡丹愈伤组织发生和分生结节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Golden era’叶柄薄层为外植体,结合外部形态,对愈伤组织发生,并分化为分生结节过程进行了细胞组织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牡丹不定器官分化、实现离体微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发生与发育经历了启动、分裂、形成和组织分化4个时期。启动期,外植体束中形成层最先去分化,表现为形态上变暗,内部细胞核变大,淀粉代谢增强。细胞旺盛增殖的分裂期,先后于外植体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处产生了愈伤组织,形成了质地紧实的愈伤增殖团,愈伤细胞体积小、质浓、核位于中心,且具有绕核积累的淀粉粒。形成期,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减缓,只有接触培养基的周缘愈伤组织仍在增殖。组织分化期,愈伤组织内部分化出维管单元,可以作为生长中心,有的是以特化的薄壁细胞为生长中心,外围核大、质浓的薄壁细胞层形成了具有再生潜能的分生结节。  相似文献   

13.
采用10种诱导培养基,培养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品种的未受精子房和花药。共培养未受精子房2790个,获得胚囊愈伤组织17块,最高诱导频率达3.33%,其中2块分化出绿苗。培养花药16740个,获得花药愈伤组织15块,最高诱导频率为0.92%,其中3块分化出苗,2丛白苗,1株绿苗。胚囊植株和花粉植株经根尖染色体检查为单倍体,2n=x=12。实验证明,液体培养、2,4-D0.2-0.5 mg/1、低温预处理对诱导胚囊愈伤组织及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欧美黑杨离体再生途径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期完成了以腋芽发育为再生方式的研究后 [1 ] ,又对不定芽的发育进行了探索 .分别以欧美黑杨特选品系的不同部位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易诱导并易分化出新芽的外植体为幼嫩茎段 ;通过不同激素浓度合理配比 ,进行适宜的诱导及分化培养基筛选 ,培养基为 MS+6 - BA 1.2 mg/ L +NAA 0 .5 mg/ l,附加 6g/ L琼脂 ,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出密集的再生芽 ;糖分在诱导分化过程中作用突出 ,其合适浓度为 4 0 g/ L ;愈伤组织的形态及培养时间对分化频率影响较大 ,最佳的形态为致密的绿色 ,白色及粉红色的愈伤组织较疏松 ,分化率很低 .不同部位外植体、激素含量、蔗糖浓度、愈伤组织形态及培养时间是明显影响欧美黑杨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因子 .  相似文献   

15.
金鱼草愈伤组织过氧化的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立业 《生物技术》2002,12(2):35-35
在不同激素比例的MS培养基上,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茎愈伤组织主要有三种分化状态:a愈伤组织不分化;b以器官发生途径分化出不定芽和不定根;c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形成胚状体。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愈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未分化愈合组织与分化芽,分胚状体及分化芽和根的愈伤组织酶活性呈线性递增关系,相对酶活力为1:3:5:6。在其同工酶谱中,三种状态的愈伤组织都具有酶带和Ⅰ和Ⅱ,表明这两种同工酶与细胞的增殖生长有联系。分化的愈伤组织经未分化愈伤组织多出现酶带Ⅲ,Ⅳ和Ⅴ,说明这三条酶带是影响分化的特异蛋白质。在分化芽的愈伤组织中,还存在酶带Ⅳ,说明它是催化器官发生途径的特有同工酶。  相似文献   

16.
金鱼草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立业 《生物技术》2002,12(2):35-36
在不同激素比例的MS培养基上 ,金鱼草 (Antirrhinummajus)茎愈伤组织主要有三种分化状态 :a愈伤组织不分化 ;b以器官发生途径分化出不定芽和不定根 ;c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形成胚状体。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愈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未分化愈伤组织与分化芽、分胚状体及分化芽和根的愈伤组织酶活性呈线性递增关系 ,相对酶活力为 1:3:5 :6。在其同工酶谱中 ,三种状态的愈伤组织都具有酶带I和II,表明这两种同工酶与细胞的增殖生长有联系。分化的愈伤组织比未分化愈伤组织多出现酶带Ⅲ、Ⅳ和Ⅴ ,说明这三条酶带是影响分化的特异蛋白质。在分化芽的愈伤组织中 ,还存在酶带Ⅳ ,说明它是催化器官发生途径的特有同工酶。  相似文献   

17.
BA对大麦花药培养中药壁的衰退和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鑫  周菊华  张飞联  梁海曼   《广西植物》1991,11(2):186-188+196
用含20ppm 6-BA的0.1%吐温-80溶液喷施花粉为单核前期的大麦上部叶片和穗部,明显影响大麦花药培养效率。实验结果表明:1)BA处理可明显延缓培养花药的药壁衰退进程。2)BA处理后的花药,在培养期间,其死亡的花粉数比对照大大减少,相反其双核或多核的花粉数比对照明显增加。3)BA处理虽然没有促进大麦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但显著地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提高愈伤组织成长率,增加可转入分化培养的愈伤组织块数。4)BA处理促进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尤其是绿苗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在附加不同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中,龙山荞的子叶愈伤组织表现出不同的分化状态:(1)不分化;(2)分化根;(3)分化芽;(4)分化全苗。四种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对比值为1:1.47:5.95:7.78,并且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也存在明显差异。酶带4'为分化愈伤组织所特有;酶带2'为未分化和分化愈伤组织所共有;在分化根和未分化愈伤组织中缺少酶带1';未分化愈伤组织比分化愈伤组织多出酶带3'。  相似文献   

19.
小麦根愈伤组织胚胎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通过对6个人工合成小麦品系和对照品种“中国春”种子根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进行形态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分化初期有2种途径,一种是从愈伤组织先形成不定胚,然后再发育成不定芽和不定根,另一种途径是直接从愈伤组织中分化发育成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后期不定芽和不定根生长发育有3种类型:一种是不定芽发育先于不定根,一种是不定芽与不定期不定芽和不定根生长发育有种类型:一种是不一定芽发育先于不定根,一  相似文献   

20.
以"凤丹"花丝为外植体,探究了外植体发育时期、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进行了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花蕾直径为13~19mm时、半透明或白色的幼嫩花丝更适宜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SH添加2,4-D 1 mg·L-1、NAA 2 mg·L-1及BA 0.2 mg·L-1,最高诱导率和诱导量分别为99.12%和5.68 g;愈伤组织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SH添加2,4-D 0.5 mg·L-1、NAA 0.5 mg·L-1及BA 0.25 mg·L-1,增殖率为3.86;花丝愈伤组织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三类,Ⅰ类愈伤组织具有典型的胚性愈伤组织特征,可进一步分化产生体胚;Ⅱ类愈伤组织和Ⅲ类愈伤组织内部呈现大量维管组织分化,其中Ⅱ类愈伤组织中观察到了不定芽的分化,Ⅲ类愈伤组织未见分化。上述结果表明"凤丹"花丝具有重要再生潜力,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外植体,对研究建立牡丹体外再生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