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焦虑与抑郁情况,以及躯体、角色、情感及社会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为13.33%(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躯体、角色、情感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方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评估及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超声观察动静脉内瘘的一般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方向、速度以及充盈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桡动脉管径(RAD)、桡动脉血流量(RVF)、头静脉管径(CVD)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各项指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共有41例(66.13%)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21例(33.87%)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9例(14.52%)、动静脉瘘狭窄7例(11.29%)以及静脉瘤状扩张5例(4.84%)。血栓形成组头静脉血管内径(D)、吻合口D、最大峰值流速(PSV)及血流阻力指数(RI)、桡动脉D、PSV及RI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血栓形成、动静脉瘘狭窄患者上述参数及血流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病变发生情况,对其结构功能进行直接观察的同时还可明确诊断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开展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中选出9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和愈合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切口Ⅰ级愈合率为63.05%(29/46)、Ⅱ级愈合率为34.78%(16/46)、Ⅲ级愈合率为2.17%(1/46);对比组患者切口Ⅰ级愈合率为36.96%(17/46)、Ⅱ级愈合率为36.96%(17/46)、Ⅲ级愈合率为26.08%(12/46)。由此可知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为6.52%(3/46),明显低于对比组28.26%(13/46)。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手术过程中加强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并提高切口愈合效果,降低患者病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肺气肿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n=35)以及研究组(n=35),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分析两组的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住院天数(11.52±0.26)d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的参照组(16.52±0.38)d(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94.29%(33/35)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参照组77.14%(27/35)(P0.05)。结论:经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应用于慢性肺气肿患者护理过程中,具有提高他们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优点,可将其作为肺气肿的可靠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前及术后监测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并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90例,在术前1-3 d与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监测,记录超声特征。记录患者术后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3个月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超声上表现为"u"或"v"形管状结构,表现为高速低阻动静脉瘘血流频谱,瘘口处彩色血流均显示为五彩镶嵌紊乱血流。术后3个月患者的头静脉与桡动脉内径、血流量都高于术前(P0.05)。90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血栓形成2例、狭窄1例和静脉瘤样扩张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同时发生8例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为8.9%;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术后动静脉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与血流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及动静脉内瘘患者可监测内瘘血流动力学、血管形态学变化,能够客观评价内瘘失功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1%(32/34)和76.5%(26/3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2/34),对照组为17.6%(6/3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的护理模式对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空肠营养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9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1例患者采取流程管理的模式进行空肠营养护理,而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配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之前比较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等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5.71%,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护理配合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8,(1)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PICC置管困难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PICC置管困难症状。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PICC置管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患者根据PICC置管困难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困难的老年患者,在准确分析置管困难原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饮食习惯改善、情绪调节及睡眠干预对老年耳鸣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所收治的120例老年耳鸣患者,将患者按照住院号排序,取随机数字后重新排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数,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饮食习惯改善、情绪调节及睡眠干预等。对比两组护理方案对老年耳鸣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影响。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两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不同干预方式,两组的心理状态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且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耳鸣患者的饮食、情绪及睡眠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改善饮食习惯,调节情绪,及时干预患者睡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新珠  陈蓉  邓丽容  林秀莲 《蛇志》2016,(3):315-317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4个月,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透析依从性量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透析依从性、生活质量变化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透析依从性评分、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透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的内径、狭窄程度等指标;结果:共行动静脉内瘘手术68例,成功65例,成功率为95.59%,失败3例,术后1-4个月随访,55例患者成功进行血液透析,成功率84.61%,10例发生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研究对象是2013年8月到2015年9月期间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儿科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84例,并进行回顾性试验研究,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的是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经过个性化护理后痊愈共18例,显效共14例,有效共7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经过个性化护理后,家属满意共41例,不满意共1例,满意度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儿科患者,临床上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诊患者在临床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病患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使用我院普通的护理模式。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满意的有40例,满意度为66.7%;观察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满意的有57例,满意度为9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25±0.87)天;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41±0.42)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急诊患者在临床护理中使用人性化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3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并记录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脱离呼吸机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5%(3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脱离呼吸机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联合治疗SAP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韦群慧 《蛇志》2016,(2):185-1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开始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给予全程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检查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为CT检查的顺利进行及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行CT增强检查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患者的检查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有利缩短检查耗时,避免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2014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研究组为90%,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多于研究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需要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泻患者肛周皮炎实行集束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腹泻致肛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60例患者实施集束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肛周皮炎发生例数、程度以及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肛周皮炎发生率5%和愈合时间1.8±1.1d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率的26.67%和愈合时间5.6±2.1d,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泻致肛周皮炎的患者在实行了集束护理后,比传统的常规护理能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对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并分析药物对患者苏醒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均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麻醉并以生理盐水进行连续泵注,研究组采用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的方式实施麻醉,对比两组T_0(麻醉诱导前)、T_1(气管插管后)、T_2(手术结束时)、S_1(苏醒即刻)、S_2(指令配合)、S_3(气管拔除)时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对比两组苏醒时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Riker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SAS)及拔管时间。结果:(1)对比显示,T_0时,两组患者HR与MA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及T_2时刻研究组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S_1时刻两组HR及MA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_2及S_3时刻研究组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苏醒时其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6%(P0.05)。同时,两组随访期间各死亡1例。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干预能够显著稳定患者血液动力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苏醒状态,缓解患者随麻醉作用减弱而出现的应激反应,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CU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于近一年期间我院ICU接收的器官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肺部感染的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应用于研究组,观察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在疗效、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气管切开后ICU患者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疗效较好,患者满意度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