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往的研究对于实验室应用的各种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和小鼠骨骼肌蛋白表达的特性已有报道.然而,至今不清楚其它啮齿类动物如野生鼠骨骼肌蛋白的表达或性双态性的特征,而这些野生鼠的行为学、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均已有报道.已知骨骼肌的肌球蛋白重链(MHC)成分与其功能特性有关.我们研究了草原田鼠的肱三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MHC蛋白表达的性别特性.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MHC Ⅰ型、Ⅱa型、Ⅱd/x和Ⅱb型的蛋白表达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与雌鼠相比,雄鼠的比目鱼肌湿重较大,胫骨前肌的MHC Ⅱa蛋白量表达较高.未见骨骼肌重量及MHC蛋白表达含量在雌雄鼠间的性别差异.血中睾酮的浓度差异可能不影响外周骨骼肌蛋白的表达特性.然而,与过去在大鼠、兔和小鼠中的已报道的结果相比,草原田鼠骨骼肌MHC的表达显示了更多异质性.推测这可能与草原田鼠和其它小型哺乳类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功能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布氏田鼠、达乌达鼠兔、达乌尔黄鼠和草兔在自由生活下的食物组成,分别计算了它们之间的实际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及生态位宽度。还计算了布氏田鼠、达乌尔鼠兔和达乌尔黄鼠间的原始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及宽度。由于栖息地资源可利用性的限制,这3种小哺乳动物的实际营养生态位较原始营养生态位穿。分布空间的重叠可导致布氏田鼠与达乌尔鼠兔间实际营养生态位的较高程度重叠。此结果支持了MacArthur和Wilson(  相似文献   

3.
布氏田鼠和达乌尔鼠兔是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害鼠。本文研究了重叠分布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阿其乌拉境内克氏针茅+冷蒿+羊草草场上的布氏田鼠和达乌尔鼠兔的食物资源竞争关系。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布氏田鼠取食羊草、杂花苜蓿、阿尔泰狗娃花等20种植物,而达乌尔鼠兔则选择羊草、菊叶委陵菜和杂花苜蓿等15种植物为食  相似文献   

4.
不同动物面对相同或相似的环境压力,采取不同的适应对策,消化器官形态差异能体现各自适应的方式。为进一步了解草食哺乳动物对各自生存环境的适应对策,本文比较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小型草食哺乳动物的消化道长度及消化道器官指数。结果显示:根田鼠的胃指数高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小肠、大肠及盲肠指数均是高原鼠兔高原鼢鼠根田鼠,消化道各部位相对长度均是根田鼠高原鼠兔高原鼢鼠。根田鼠大肠及盲肠长度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高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小肠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最低。结果表明,动物消化道形态的差异可能与食物组成、能量和代谢需求等因素有关。面对不同的环境压力,消化道这种适应性差异是不同物种为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及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四肢骨,结果表明,地下啮齿动物高原鼢鼠的四肢骨比地面种类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的对应骨骼粗壮,显示其较强的挖掘能力。与挖掘效率相关的尺骨挖掘动力臂系数,高原鼢鼠为0.3617,而高原鼠兔和根田鼠不到0.17。高原鼢鼠与其他两物种的四肢骨重量分布也明显不同:高原鼢鼠的前肢骨重量超过后肢骨,而高原鼠兔及根田鼠则正好相反;高原鼠兔及根田鼠的桡尺骨重量在四肢骨中最低,而高原鼢鼠的桡尺骨重量在四肢骨中则最高。这些特征反映了地下啮齿动物为了适应地下生活方式,其四肢骨骼系统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于研究地下啮齿动物的进化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的最大代谢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He-O2混合诱导方法测定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最大代谢率(MMR)。高原鼠兔的最大代谢率在夏季和冬季分别为5.93(体重为118g)和6.33(体重为115.8g)mlO2/g.h,而根田鼠在夏季和冬季分别为12.70(体重为27.8g)和18.29(体重为17.5g)mlO2/g.h,并且根田鼠的最大代谢率的变化幅度大于高原鼠兔,存在种间差异。MMR季节变化的不显著性来源于动物环境温度在夏季较低,而在冬季为越冬亦采用行为调节等其它机制。栖于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同时受到低温和低氧的腔迫,而两者对最大代谢率作用相反,导致两种动物的最大代谢率与各自期望值相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内蒙古阿巴嗄旗那仁宝力格苏木1979-1997年啮齿动物监测资料,利用变动指数(S),得知布氏田鼠密度的年际动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1989-1997年共捕啮齿动物10种,其中田鼠占88.45%,达乌尔鼠兔占5.37%。总密度(单位面积上啮齿动物的密度之和)、田鼠密度、鼠兔密度间均呈正相关,回归模型为:总密度=0.8806+1.0048(田鼠密度)+0.8779(鼠兔密度(P=0.0001)。田  相似文献   

8.
高寒草甸地区小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寒苹甸地区的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次生杂类草草场和撩荒地中共有4个小哺乳类群落;根田鼠+高原鼢鼠群落;根田鼠+甘肃鼠兔群落;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群落;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群落。小哺乳类群落种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种的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关系,而与植被的高度、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原鼢鼠是各生境中的广布种。根田鼠与甘肃鼠兔在植被郁闭度高的环境中为群落的主要组成者;植被郁闭度低的环境中,高原鼠兔和长尾仓鼠是群落的主要成员。它们的空间格局主要反映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俨梅 《兽类学报》1989,9(2):146-153
研究这乌尔鼠兔、黑线仓鼠、莫氏田鼠和狭颅田鼠四种小型啮齿类身体成分含量及生物量热值的种内和种间差异,发现各鼠种不同年龄身体成分不平衡,不同鼠种年龄组之间,身体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生理年龄指标、生物量热值、钙磷比值和钙镁比值在不同鼠种及不同年龄组之间有不同的数值范围,具有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省分离的甲属披膜病毒,在蚊、鼠、猴等多种动物细胞和人细胞中均能增殖,并能在营养琼脂覆盖的鸡胚细胞和Vero细胞中形成空斑;在小白鼠体内具有组织泛嗜性;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17g/cm~3。体内外试验都表明,该病毒增殖速度快。用低滴度(4.0 log TCID50)或高滴度(7.0 log TCID50)病毒,脑内或皮下注射乳鼠均能稳定致死,唯低滴度者的潜伏期略长于高滴度者。3周鼠脑内或皮下注射病毒虽不死亡,但在体内能检测出病毒及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1.
以两性配对共居至交配或生仔作不同熟悉处理,在Y字型选择箱中分别观察棕色田鼠、根田鼠的择偶行为和配偶识别.结果如下:(1)棕色田鼠雌雄两性均表现出对熟悉异性或配偶的喜好倾向;(2)在根田鼠中,只有雌性表现出对熟悉雄鼠或配偶的选择倾向,雄鼠无明确的选择取向;(3)每种雌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雄性的嗅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而每种雄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雌性的嗅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这些结果表明:(1)熟悉性对棕色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2)嗅舔时间差异可反映不同田鼠的配偶识别能力,熟悉性对棕色田鼠配偶识别能力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3)2种田鼠配偶识别的性别差异的一致性,提示这2种田鼠的雌性配偶识别能力均强于雄性田鼠,而雌鼠的配偶识别能力可能取决于雌鼠受交配或分娩刺激的生理状态; (4)棕色田鼠室内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两性熟悉性特征与其单配制有关,根田鼠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雌性熟悉性特征与其一雄多雌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棕色田鼠胃肠道内5-羟色胺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形态学观察.结果 表明:5-HTIR细胞在棕色田鼠胃肠道的各段均有分布,其中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段分布密度最高,胃底、胃幽门部、空肠、回肠、盲肠段其次,胃贲门部、胃体、结肠段分布密度最低.5-羟色胺细胞位于胃腺上皮、肠粘膜上皮、肠腺上皮及固有膜,有圆形、椭圆形、梭形、楔形和不规则形,有的还具有胞突.对棕色田鼠胃肠道5-HTIR细胞的分布、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5, mGlu 5)在神经系统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Glu5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抑制剂2-甲基-6-(苯乙基)-吡啶(2-methyl-6-(phenylethyl)-pyridine, MPEP)能够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MPEP与肝癌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无血清和有血清的条件下,MPEP均能显著降低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活力.同时发现,有血清条件下MPEP能使HepG2细胞周期停滞在G1 期,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DNA合成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并能下调细胞增殖信号ERK 通路的活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MPEP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和根田鼠是生存于青藏高原的小哺乳动物,它们所取食的高原植物含有多种次生化合物。为了证明食物中的次生化合物对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繁殖相关激素的影响,探讨它们与取食植物间的协同进化,分别对两种动物灌服0、5、10 和20 mg/ kg BW 剂量单宁酸1 d、3 d 及5 d 后,测定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浆中睾酮和血浆雌二醇的含量。结果表明,单宁酸对高原鼠兔的LD50 为112 ±27.72 mg/ kg BW,对根田鼠的LD50 为117 ± 17.37 mg/ kg BW;单宁酸可以使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血浆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升高,但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单宁酸可能会促进这两种动物的性成熟,有利于它们的繁殖。  相似文献   

15.
兔眼越桔花粉的超微结构和营养成分与其育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透射电镜观察5个兔眼越桔品种的花粉结构并分别测定分析了花粉的营养成分,以探讨兔眼越桔花粉育性与其超微花粉结构和营养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兔眼越桔花粉结构中,内膜系统清晰可见,发育程度因品种而异.开花前的花粉细胞核仁较大,蛋白质合成旺盛.对花粉超微结构与营养成分间关系的比较分析表明:花粉细胞的全糖和脯氨酸含量与花粉发芽率呈正相关,兔眼越桔花粉壁的厚度、花粉细胞的蛋白质含量与花粉的萌发率无相关性,而内质网发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趋势.推测兔眼越桔花粉细胞的全糖和脯氨酸含量对兔眼越桔花粉的发育及其育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茁  李金钢 《四川动物》2011,30(4):612-615
用电生理学方法对甘肃鼢鼠和根田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反应阈值做了测定,以确定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域.结果 表明甘肃鼢鼠听力敏感频率为12 kHz,根田鼠的听力敏感频率为16~32 kHz.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性脑干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地下鼠和地面鼠低频高频听力阈值存在差异,地下鼠对中低频声波敏感.  相似文献   

17.
艾虎对不同猎物的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将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和根田鼠(Microtusoeconomus)作为艾虎(Mustelaeversmanni)的猎物选择对象,研究艾虎对猎物的选择性及艾虎捕杀猎物的行为时间分配。实验结果表明:艾虎对三种猎物的搜寻时间和搜寻频次基本一致,在搜寻猎物的过程中并非已知洞道系统中所存在的食物信息,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捕食者;艾虎除了具有典型鼬科动物捕杀猎物的方法外,能够根据猎物的大小、活动性和反捕食能力采用不同的捕杀方法,在捕杀猎物的过程中首先捕杀高原鼢鼠,其致死部位全部为头部,其次捕杀高原鼠兔,其致死部位除了头部外,明显增加了颈部的比例,最后捕杀根田鼠,其致死部位主要是头部和胸部;艾虎在捕杀猎物的过程中,追击根田鼠的时间最多,追击鼢鼠的时间最少,而用于捕杀根田鼠的时间最少,用于捕杀鼢鼠的时间最多,艾虎捕杀高原鼠兔后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能量值最大,其次为捕杀高原鼢鼠,而捕杀根田鼠后单位时间内活动的能量值最小。因此,在室内条件下艾虎对猎物的选择性主要依赖于其本身处理猎物的行为时间分配和猎物的反捕食行为,使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能量值最大.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光周期对高原鼠兔和根田鼠最大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光周期和温度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最大代谢率(MM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原鼠兔中,光周期对MMR的影响较小,而低温可显著地导致MMR的增加(P<0.01),由此提出温度是高原鼠兔MMR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生理信号;在根田鼠中,光周期和温度对MMR的影响皆达到显著水平(P<0.01),短光照和低温都可导致MMR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普通大kuang胃容物和食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省玛多县境内的普通大kuang(Buteo hemilasius)的14个胃容物和118个食茧中的猎物逐个分析鉴定,共分为3种类型: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②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③小型鸟类。分别计算各类猎物出现率(pi)和生物量比率(bi)。高原鼠兔、青海田鼠、小型鸟类在胃容物中,pi分别为0.28、0.68和0.04;bi则分别为0.59、0.40和0.02;食茧中,pi分别为0.70、0.27和0.02,bi则分别为0.89、0.10和0.01。Χ[2]检验表明取食个体数和生物量在胃容物和食茧之间差异显著,但均说明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等小型哺乳类是普通大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记录分析雌雄棕色田鼠同性间的社会互作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雌激素α受体(ERα)在雌雄棕色田鼠脑内的分布进行定位,以揭示ERα在不同性别棕色田鼠社会行为中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雌性棕色田鼠攻击行为显著多于雄性;雌性棕色田鼠亲密行为明显少于雄性,差异极显著;此外,雌性棕色田鼠的防御行为极显著多于雄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Rα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弓状核(ARC)、杏仁内侧核(MeA)、杏仁中央核(Ce)、下丘脑视前区(MPOA)、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终纹床核(BST),其中ERα在BST、MPOA、MeA和Ce中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性二型性,且雌性田鼠表达的ERα较多;在ARC中的分布也存在显著性二型性,雄性田鼠表达的ERα多于雌性田鼠;ERα在VMH中的分布无明显的性二型性。结果揭示了雌雄棕色田鼠在同性间社会互作中攻击、防御以及亲密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ERα在雌雄棕色田鼠脑内的分布模式也有显著性差异,社会互作和ERα免疫阳性细胞分布的两性差异都呈现单配制鼠类的特征,ERα在大脑分布模式的两性差别和不同种类间的差别可能是单配制啮齿类呈现相关生殖和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动物学报54(6):1020-1028,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