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荧光显微技术、光镜细胞化学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青阳参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青阳参为边缘胎座,胚珠倒生、短珠柄,单珠被,薄珠心型,珠心细胞含有大量的淀粉粒、线粒体和内质网等;大孢子孢原细胞起源于下表皮并直接行使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合点端的大孢子分裂形成8-核胚囊;蓼型胚囊;成熟胚囊中有大量淀粉粒;珠孔受精;胚乳在早期发育阶段以游离核形式存在,约在16~32核的阶段细胞壁形成,通常情况下胚乳核的分裂比合子的分裂早,成熟胚乳细胞单核、形状不规则,没有胚乳吸器;胚的发育经过原胚、球型胚和心型胚阶段,茄型;成熟的种子具有种毛,位于珠孔端的珠被表皮细胞是种毛长出的区域,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脂肪。  相似文献   

2.
刺五加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Rupr .et Maxim.)Maxim的胚胎发生类型为茄型。其卵细胞受精后,合子经历15天左右的休眠期才进行第一次分裂。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胚乳细胞化之后,经棒形胚、球形胚、至果实成熟时发育到心形胚。棒形胚后期至心形胚初期,胚柄最为发达。刺五加的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其初生胚乳核的休眠期为1天左右。当胚乳游离核数目增加到200至300时,胚乳以自由生长细胞壁的方式细胞化,胚乳细胞以典型的有丝分裂方式进一步增殖,增加细胞数目。球形胚时期,胚乳细胞内开始贮藏营养物质。少数种子的胚乳里存在巨大细胞核的异型胚乳细胞。在胚乳游离核为32至64个时,分化出珠被绒毡层;球形胚时期,珠被绒毡层解体。珠被绒毡层解体后,胚乳表层细胞分化为分泌层。球形胚至心形胚阶段,约有5%的种子里,胚与胚乳组织发生弥散样降解。成熟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瘪粒种子和虫咬种子;饱满种子率为40%左右。饱满种子中,胚乳组织占据种子体积的绝大部分,胚所占比率很小。讨论了不同发育时期胚和胚乳的营养供应。  相似文献   

3.
大麦胚和胚乳发育的相关性及贮藏营养物质的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Hordeum vulgare L.)开花后1d,见合子及退化助细胞,游离核胚乳尚未形成;开花后2~3d,胚为5及10个细胞,胚乳为游离核期;开花后4及5、6d,胚为梨形及长梨形,胚乳达细胞化期;开花后8d,胚为胚芽鞘期,糊粉层原始细胞产生;开花后10d,胚具1叶,糊粉层1~2层;开花后13d胚为2叶胚,亚糊粉层发生;开花后17d,3叶胚形成,糊粉层多为3层并停止分裂,菱柱形及不规则胚乳细胞分化;开花后21~29d,胚为4叶胚,胚乳进一步分化;开花后33d,胚为5叶成熟胚,胚乳亦成熟。淀粉、蛋白质在胚中积累始于开花后13d。在盾片中由基向顶发生,在胚芽鞘及叶原基中,首先在顶端出现。成熟盾片顶端的淀粉消失。开花后6d,胚乳开始积累淀粉;开花后10d,糊粉层及胚乳细胞积累蛋白质。开花17d后胚乳的蛋白质体多聚集,29d后蛋白质体显著减少。开花后17d,在盾片及糊粉层细胞中检测到油脂。果长或果长与稃片长之比和盾片长可作为不同发育期胚和胚乳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4.
槐种子发育中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 ( Sophora japonica L.)开花约 60 d至种子成熟 ,为胚乳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用组织化学方法 ,对储藏于胚乳细胞壁上的半乳甘露聚糖的形成积累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半乳甘露聚糖最先在邻近胚的胚乳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的囊泡腔内形成 ,并通过细胞质膜分泌至细胞壁周围。此后 ,半乳甘露聚糖的积累逐渐向种皮方向扩展 ,及至种子成熟时 ,除糊粉层外 ,所有胚乳细胞几乎全由多糖所填充。此外 ,对半乳甘露聚糖发生部位及其积累过程的消长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华山新麦草胚和胚乳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丽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4):T005-T006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华山新麦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华山新麦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与一般禾本科植物基本相同,胚胎发生属紫宛型,顶细胞和基都参与胚体的形成,胚胎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球形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和成熟胚阶段,成熟胚具有胚根,胚芽,盾片,胚牙鞘,胚根鞘,外胚叶等典型禾本科植物成熟胚的结构,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包括游离核阶段,细胞化阶段和生长成熟阶段,待大量游离核形成之后才形成细胞壁,紧贴胚囊的一层胚乳细胞最后形成种子的糊粉层,其余的胚乳细胞最后充满淀粉粒,其特点为:(1)有双球形原胚的现象;(2)反足细胞解体较早;(3)胚乳游离核时期和细胞时期胚乳细胞核的核仁多样。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果实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了绞股蓝果实与种子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后12 d左右,绞股蓝合子开始进行第一次分裂,极核分裂在花后6~7 d,核型胚乳在胚的发育中被吸收,胚的发育为茄型,外珠被呈网格状花纹。假果,表面有蜡质,果壁可明显分为3层,内侧细胞后期解体,种子倒三角形,表面瘤状突起。脱落花果的结构表现为珠被萎缩和胚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7.
扇脉杓兰果实生长动态及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授粉后不同发育阶段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果实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分别采用TrC法和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种子生活力及其胚胎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湿示:扇脉杓兰果实形态成熟时间约为110 d,其中,授粉后0~20 d为第1次迅速生长期,授粉后20~30 d为第1次缓慢生长期,授粉后30~50 d为第2次迅速生长期,授粉后50~110 d为第2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相似,但横径的生长动态曲线较纵径平缓,形态成熟时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分别为48.87和13.59 mm.成熟种子由内外2层种皮和球形胚构成,不具胚乳,内外种皮间具空气腔;败育种子只具有内种皮和外种皮而无种胚.胚胎发育类型为石竹型,种胚自受精形成合子到发育为成熟球形胚约需95 d.种胚发育时合子第1次不均衡横裂形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发育为胚柄细胞,胚柄细胞高度液泡化,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不进行分裂并逐渐退化消失;顶细胞不参与胚柄形成,并且经过有丝分裂最终形成球形胚;内珠被在种子成熟时发育成为1层致密的紧贴胚体的内种皮.种胚纵径和横径的生长动态变化相似,成熟球形胚的纵径和横径分别为208.71和106.19 μm.扇脉杓兰种子生活力较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占56%.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自然状态下扇脉杓兰种子萌发率较低,可能与致密的种皮、种子中较小的胚体以及无胚乳导致的营养成分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8.
兰花蕉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颖群  廖景平 《广西植物》1997,17(3):235-241
兰花蕉种子球形成或近球形,具表皮毛,种脊不明显,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五部分,假种皮具3~4条粗毛状裂片,包围种子或不定向伸展,裂片最外方为1层表皮细胞和1~3层厚壁细胞,内方为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和厚壁细胞的壁增厚并木质化,成熟时裂片下部1/2段中空,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来,但内珠被在种子发育后期才萎缩,种皮分化为外种皮,中种皮与内种皮;外种皮由1层有皮细胞构成,其细胞壁增厚并木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百合科植物黄花油点草[Tricyrtis maculata(D.Don)Machride]双受精、胚及胚乳发育进行了研究,以明确其胚胎发育的特征,为百合科植物的系统研究提供生殖生物学资料。结果表明:(1)黄花油点草为珠孔受精;进入胚囊的2枚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进行正常的双受精,其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2)受精后的初生胚乳核立即分裂,其发育方式为核型胚乳;早期的游离胚乳核沿胚囊的边缘分布,胚囊中央部位主要为胚乳细胞质,随着游离胚乳核数量的增加,胚乳核慢慢充满整个胚囊;当发育至球形胚早期阶段,在各胚乳核周围产生胚乳细胞壁,形成完整的胚乳细胞。(3)合子有较长的休眠时间,胚的发育方式为茄型;合子第一次有丝分裂为横裂,分裂后形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经过3次横裂,形成一列胚柄细胞;顶细胞经过分裂形成胚体,依次形成球形胚、棒状胚和盾形胚。(4)种子成熟时胚无器官分化;成熟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小麦成熟胚囊卵细胞中存在较多围核分布的淀粉粒和少量散布的脂类颗粒;两个助细胞中积累很多脂类,未见有淀粉粒存在;中央细胞中存在中等量均匀分布的淀粉粒和脂类颗粒。受精时期,胚囊内各细胞中淀粉粒变化不大。精卵核融合时,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中的脂类分别存在一个积累高峰。合子与相应时期游离核胚乳中的脂类颗粒均较少。原胚初期,每个原胚细胞及胚乳原生质中均积累较多脂类。珠孔附近的内珠被细胞中脂类颗粒较多,并存在一个有规律的变化。在观察的所有发育时期的胚珠中,均未发现贮存蛋白质。胚珠中脂类的一系列变化可能与雌性细胞的营养、胚胎发育初期的养料及花粉管的定向生长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兰花蕉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颖群  廖景平  吴七根   《广西植物》1997,(3):235-241
兰花蕉种子球形或近球形,具表皮毛,种脊不明显。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五部分。假种皮具3~4条粗毛状裂片,包围种子或不定向伸展;裂片最外方为1层表皮细胞和1~3层厚壁细胞,内方为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和厚壁细胞的壁增厚并木质化;成熟时裂片下部1/2段中空。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来,但内珠被在种子发育后期才萎缩。种皮分化为外种皮,中种皮与内种皮;外种皮由1层表皮细胞构成,其细胞壁增厚并木质化;中种皮外方为2~3层厚壁细胞,内方由12~15层薄壁细胞构成;内种皮由1层径向延长的石细胞构成,其细胞壁网状增厚,胞腔不明显。外胚乳极不显眼,大部分只由1层切向延长的长方形细胞构成,局部为2~17层细胞;外胚乳细胞主要含许多脂类物质及少量蛋白质颗粒,不含淀粉。内胚乳占据种子很大的体积,由通常径向延长的长方形、长条形或方形薄壁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淀粉粒和通常一颗亦有2至多颗菱形或方形蛋白质晶体,脂类物质极少。胚圆柱形,胚根和胚芽不明显。种子珠孔区不分化出珠孔领和孔盖,但具柄,柄的远轴端边缘大部分着生假种皮,着生假种皮一侧柄略膨大。合点区内种皮出现极宽的缺口,缺口间为整体呈弧状长条形的合点区厚壁细胞群。较粗的种脊维管?  相似文献   

12.
矮樱桃果实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石蜡制片法解剖研究魏樱桃果实的发育过程,将其发育过程分为3个时期:(1)果实细胞旺盛分裂和增大期:外果皮细胞垂周分裂,以增加果实表面积;中果皮和内果皮主要进行平周分裂3以增加细胞层数,同时3层果皮的细胞体积也增大。(2)内果皮细胞硬化期: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细胞停止分裂,体积增大也不明显,内果皮细胞壁逐渐加厚、硬化。93)中果皮细胞显著增大期:中果皮的细胞的体积弦向增大的同时,径向延长更明显。其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白扁豆荚果的形态发育和组织分化规律。果实的生长曲线略呈单顶型,前期快,中期缓慢,以后干缩变小。在此过程中,果皮的颜色、表面特征和质地也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在上述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的外表皮与下皮形成外果皮,内表皮与其内的4—5层纤维状细胞形成内果皮,两者之间的薄壁组织与维管束组成中果皮。在荚果迅速生长期末,种子各部分结构已基本形成。成熟的种子由外珠被形成的种皮和发育完全的胚组成。由于其果皮内缺乏交叉的厚壁组织,且两缝线处具有两排木质化细胞的封闭层,故成熟时荚果不开裂。根据其荚果的形态发育规律和结构特征对白扁豆的栽培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五唇兰雌配子体发育和胚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五唇兰的胚珠倒生型,具薄珠心,两层珠被。胚囊发育为双孢子葱型,成熟胚囊8核。从传粉到受精约50d,正常双受精。胚具5-6细胞的胚柄,种子成熟时胚柄及胚乳核消失,成熟种子只具单层细胞的种皮和一个未分化的珠珠形胚。  相似文献   

15.
墨兰雌配子体和胚胎发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墨兰的胚珠倒生型,具薄珠心和二层珠被。胚囊发育为葱型,成熟胚囊为8核,从传粉型受精约100d,正常双受精。初生胚乳细胞分裂为具2-6个核的胚乳。胚具5-6细胞的胚柄。传粉到种子成熟约8个月,成熟种子只具单层细胞的种皮和一个未分化的球形胚,胚柄及胚乳都消失。  相似文献   

16.
短柄五加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柄五加胚发育属茄型,棒形胚后期胚柄最为发达,球形胚胚柄开始退化,心形胚期胚柄解体。胚乳发育属核型,当胚乳游离核为200 ̄300个时,以自由生长细胞壁的方式进行胚乳细胞化。胚乳细胞进一步增殖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球形胚时,胚乳细胞最外层细胞特化为分泌层,胚乳细胞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在胚乳游离核为32 ̄64个时,单珠被的内表皮层分化为珠被绒毡层。合子分裂后,珠被绒毡层发育最为充分;棒形胚后期,珠被绒  相似文献   

17.
薏苡胚乳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薏苡 ( Coix lacryma- jobi)授粉后 2 d,游离核胚乳已转变为细胞胚乳。授粉后 3d,中央细胞被胚乳细胞充满。起初 ,全部胚乳细胞均进行分裂 ,一定时期后 ,细胞分裂主要发生在胚乳周边区。授粉后 1 0 d,表皮停止平周分裂变为糊粉层 ,内方的数层形成层状细胞行平周分裂直到颖果接近成熟。胚乳内部生长则依赖于细胞体积扩大。胚乳基部 (颖果基部的胚乳 )形成了数层传递细胞。授粉后 9d,淀粉积累。授粉后 1 0 d,糊粉层及其内方数层细胞产生了脂体 ,后者的脂体以后又消失。授粉后 1 3、1 5 d,糊粉层细胞的液泡积累蛋白质。授粉后 2 0 d,液泡变为糊粉粒。授粉后 1 5 d淀粉胚乳细胞产生蛋白质体 ,营养物质积累持续到颖果成熟。还观察了胚和胚乳发育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丫蕊花的双受精及胚和胚乳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丫蕊花(Ypsilandra thibetica Franch.)为珠孔受精,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进行正常的双受精,其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受精后的初生胚乳核立即分裂,其发育方式为沼生目型,到发育后期,由游离状态的胚乳核形成胚乳细胞时,珠孔室和合点室都形成胚乳细胞,合子的休眠期很长,而且胚的发育过程较为缓慢,种子成熟时胚尚无器盲的分化,本文还观察了以上发育过程中淀粉粒,蛋白质的动态。  相似文献   

19.
对狗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其主要过程可分为:1. 早期胚胎发育:多心皮合生子房,通常具16个心室,中轴胎座。中轴上着生大量倒生胚珠,单珠被,具珠被绒毡层。胚囊蓼型。授粉后约2~4h花粉萌发。授粉后约120h花粉管到达胚珠。受精后,初生胚乳核分裂先于合子。胚乳发育为细胞型。2. 果壁:果壁可分为果皮、果肉和果心三部分。果皮较薄,由2~3层薄壁细胞组成。外表面光滑无毛,但覆有角质层,气孔下陷,分布于其中。果肉的大部分由薄壁细胞组成,分大、小两种细胞 ,小细胞含较多淀粉粒,淀粉粒的水解是果实软化的原因之一。果肉薄壁组织细胞还含有叶绿体及两种异细胞,一种异细胞内含物为结晶,普遍存在;另一种含被番红染成红色的絮团状物。果心由维管束和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不发达。3. 种子:种皮外表面呈蜂窝状,种皮较硬,由两层细胞构成。线性直立胚,胚乳发达,主要贮藏物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大叶杨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 Oliv.)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结果表明:柱头在授粉期有蛋白质和多糖性质的分泌物。花粉在授粉后6小时大量萌发。授粉后6天开始出现双受精作用。次生核受精完成较卵核受精完成为早,精卵融合为有丝分裂前型。受精作用消耗大量淀粉粒。核型胚乳于授粉后开始细胞化。胚乳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游离核形成后不出现淀粉粒。胚乳在胚的发育中被吸收。休眠期的合子经历液泡消失、合子皱缩、液泡再出现、合子伸长等极性化过程。胚胎发生类型为茄型。授粉后44天,胚相继发育成熟。成熟胚直立,具2枚相互包裹的子叶。根冠原中具类根冠柱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