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3-氯丙醇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方法,并对部分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进行调查。方法:用乙醚+石油醚(1∶1)提取奶粉样品中脂肪,以1 mL甲醇钠甲醇溶液(0.25 mol/L)将脂肪中的3-氯丙醇酯(3-MCPD酯)水解成3-氯丙醇(3-MCPD)并用硅藻土小柱净化后,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再用选择离子监测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3-MCPD酯在250~5 000 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个浓度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1.5%~99.6%,相对标准偏差为2.3%~6.0%。20份奶粉样品中,检出率65%,含量为0.26~0.97 mg/kg脂肪、0.042~0.22 mg/kg样品。不同阶段统计婴幼儿配方奶粉平均暴露量,一阶段 3.32 μg/(kg·bw)、二阶段 2.42 μg/(kg·bw)、三阶段 2.72 μg/(kg·bw)、四阶段 0.23 μg/(kg·bw)。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度,适合婴幼儿配方奶粉中3-氯丙醇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06、2009、2010和2011年夏季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类含量,并与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年中夏季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类平均含量分别为127.2μg/g、318.0μg/g、134.1μg/g、和118.5μg/g;珠江口内站位的石油类含量明显高于口外站位;相同站位的石油类含量年际间波动较大;本世纪的石油类含量明显高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来评价,4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的站位超标率分别为0、25%、10%和5%。影响珠江口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的主要因素有陆源排污输入、溢油和水动力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额济纳绿洲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披针形叶、卵圆形叶、嫩枝、枝(D《5 mm)、枝(5~10 mm)、主干树皮、根(D《2 mm)、根(2~5 mm)和根(5~10 mm)9类器官中的总酚、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结果表明,总酚含量较高的器官为皮(27.93 mg/s),叶、根、枝中总酚含量分别为17.64 mg/g(两类叶均值)、16.72mg/g(三类根均值)、12.19 mg/g(三类枝均值);黄酮含量较高的器官为皮(51.30 mg/g),叶、根、枝中黄酮含量分别为28.45 mg/g(两类叶均值)、39.99 mg/g(三类根均值)、23.67 mg/g(三类枝均值);根中缩合单宁含量较高,三类根均值为22.10 mg/g,皮、叶、枝中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为8.41 mg/g、4.03 mg/g(两类叶均值)、4.47 mg/g(三类枝均值).披针形叶和卵圆形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枝不断成熟,嫩枝、枝(D《5mm)、枝(5~10mm)中酚类物质逐渐减少;随着根直径减少,根中缩合单宁逐渐增加,细根(D《2mm)中的缩合单宁含量最高(25.95 mg/g).分析胡杨各器官中酚类物质含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卵圆形叶中酚类物质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总酚:r=-0.949;黄酮:r=-0.923;缩合单宁:r=-0.944).研究揭示了极端干旱地区胡杨各器官中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安市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为指导科学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按PPS法监测重点人群尿碘水平、8~10岁儿童甲肿率,并在全市监测食用盐碘摄入情况,使用Excel和SPSS软件通过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广安市居民食用盐碘含量中位数为26.93~30.63mg/kg;8~10岁儿童甲肿率触诊法检测结果为0%~4.18%(2011—2015年),B超法检测结果为2013年0.25%、2014年1.25%;8~10岁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40岁以下育龄妇女尿碘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31.2~300.6μg/L、144.6~278.3μg/L、182.1~209.1μg/L、186.4~255.1μg/L、160.7~236.4μg/L;8~10岁儿童、孕妇、40岁以下育龄妇女碘营养超量率分别为26%~42%、26%~44%、26%~40%,过量率分别为24%~50%、6%~12%、16%~28%。结论:2011—2015年广安市已经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但部分人群又出现了碘摄入超过适宜量的现象,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居民科学食用碘盐。  相似文献   

5.
以异硫氰酸苄基乙二胺四乙酸为双功能螯合剂,合成了半抗原,并将半抗原与钥孔戚血蓝素或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抗原。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测抗原浓度,对半抗原、抗原、KLH和BSA分别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 利用SDS-PAGE电泳进行定性鉴定,用三硝基苯磺酸法间接测偶联率,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吸收法检测抗原中Hg2+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抗原合成成功, Hg-ITCBE-KLH、Hg-ITCBE-BSA、ITCBE-BSA中载体蛋白ε-氨基的替换程度依次为34.75±4.60%、40.61±0.99%、61.27±0.69%, Hg2+的含量依次为分:38.4±0.5μg/ml、125.5±0.9μg/ml、0μ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安徽省居民家庭内即食状态谷类食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情况并评估调查人群膳食DON暴露水平。方法:在安徽省阜阳市选择2个村庄作为调查点,通过称重法获得305名调查对象在整个调查日内食用的所有即食状态谷类食物克数,并分别采样检测其中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ON-3-G)含量。基于调查对象主要谷类食物个体消费量和各类食物DON平均含量,采用简单分布模型,计算每个个体膳食DON暴露量。结果:调查人群主要食用的谷类食物包括大米粥、馒头/花卷、面条、米饭、粑粑子。馒头/花卷和粑粑子中DON和DON-3-G均100%检出,总DON平均含量分别为454.9、457.7 μg/kg,最高污染水平来自馒头/花卷样品,总DON含量为2 067.8μg/kg。面条中DON和DON-3-G检出率分别为100%、71.6%,总DON平均含量为75.5μg/kg。米饭和大米粥中两种物质检出率和含量均相对较低。调查人群膳食DON平均暴露量为2.6μg/(kg·d),高于每日耐受摄入量(TDI)(1μg/kg体重),高端暴露水平(P90~P99)为4.0~6.2μg/(kg·d),是TDI的4倍以上,调查人群中93.8%的个体DON暴露量超过TDI。各年龄组DON暴露量无显著差异(P=0.381)。以小麦为主要原料的食物对DON平均暴露量的总贡献率达94.1%,其中馒头/花卷贡献率最高,为65.4%。结论:安徽省调查人群膳食DON暴露量较高,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馒头/花卷和面条等小麦制品是主要暴露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外源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人中期因子midkine(rhMK),研究其对大鼠膝关节软骨部分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双侧膝关节建立软骨部分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24小时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rhMK (20μg/kg、60μg/kg、180μg/kg)。于术后8周将大鼠全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从而确定最佳注射剂量;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按最佳注射剂量向正常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rhMK,分别于注射后1小时、1天、3天、6天、9天、12天和15天处死大鼠,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rhMK的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重组蛋白对膝关节软骨部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其中180μg/kg的剂量效果最佳;以180μg/kg的剂量向正常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rhMK后,经过Kinetica5.0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后,计算得rhMK在软骨组织中的消除相半衰期为8.69天。结论:rhMK对大鼠膝关节软骨部分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最佳注射剂量为180μg/kg,最佳注射时间间隔为8天。  相似文献   

8.
哺乳期是兽类繁殖成功的关键阶段之一,本实验以不同浓度卡麦角林油溶液对哺乳早期雌性小鼠连续灌胃3 d,检测雌性小鼠体重和幼鼠存活及体重变化,以此确定卡麦角林对哺乳雌性小鼠繁殖成功的影响。结果发现,卡麦角林对雌性小鼠在哺乳期的体重相对增长率无显著影响,但处理组幼鼠出现部分死亡,0 μg / kg、50 μg / kg、100 μg/ kg、200 μg/ kg、400 μg/ kg 组幼鼠死亡率分别为1.30% 、3.85% 、4. 08% 、7.38% 、21.19% ,幼鼠死亡数和剂量呈正相关,400 μg / kg 组幼鼠成活率显著下降到78 8% ,其他剂量组幼鼠成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给药后7 d 存活幼鼠的生长发育显著被抑制,之后处理组幼鼠体重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卡麦角林处理哺乳早期雌性小鼠可降低幼鼠成活率并抑制存活幼鼠的生长发育,进而有可能降低雌性小鼠及其子代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油炸云南牛干巴中丙烯酰胺含量与煎炸大豆油品质以及与牛干巴品质的动态关系,探索出一种适合检测油炸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用C18小柱结合活性炭小柱处理云南牛干巴样品,以甲醇为溶剂、甲醇和水(10:90)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198nm的液相色谱条件下检测云南牛干巴中丙烯酰胺含量。结果:云南牛干巴中丙烯酰胺含量与煎炸大豆油的酸价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971),与羰基价的相关性次之(相关系数为0.949),与过氧化值的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为0.928);牛干巴中丙烯酰胺含量与牛干巴的a*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952),与褐变度的相关性次之(相关系数为0.941),而与TBARS值的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为0.929);C18小柱结合活性炭小柱处理样品可以使样品中的丙烯酰胺与杂质在保留时间(5.2min)完全分离,该方法的RSD为1.556%、平均回收率为96.61%、检出限为14.7μg /kg。结论:建立了一种适合检测油炸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快速、准确、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乳粉中维生素B12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缓冲溶液提取、过滤,滤液过维生素B12免疫亲和柱净化后,洗脱液在60℃下氮吹定容上机。采用C18色谱柱,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和水(15∶85),梯度洗脱,流速为0.25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为361nm,外标法定量。结果:维生素B12在0.01~1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9。本方法的检出限为5μg/kg。在样品中添加不同添加量水平的标准物质,加标回收率为80%~89%;选择不同含量的样品,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1.6%。结论:该方法较现行国标GB 5413.14—2010的微生物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产生菌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原生质体诱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酶系组成、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等影响树状多节孢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因素和原生质体诱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为 :用pH5.5~ 6.0的0.7mol/LNaCl配制由 3%溶壁酶 + 3%蜗牛酶 + 1 %的溶菌酶 + 3%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系 ( 1ml酶液/2 5 0mg湿菌体 ) ,在 30℃恒温水浴条件下酶解 6h ;然后 ,将获得的原生质体过滤洗涤后 ,在含0.7mol/ LNaCl的PDA再生培养基上 ,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再生制备到的原生质体。树状多节孢紫杉醇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的最佳条件为 :30w紫外灯、距离 30cm、照射 5 0s;UV + 0.6%LiCl复合诱变、照射时间 40s,诱变菌株经初筛和复筛 ,选出了两株高产紫杉醇的原生质体诱变菌株———UV40-19和UL50-6,其产量从出发菌株紫杉醇的产量 ( 314.07μg /L)分别提高至 376.38μg/L和392.63μg/L。  相似文献   

12.
滩涂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尤其是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海南岛红树林种类丰富且生长较好,通过对红树林沉积物有机碳组分的基础研究有利于提高对红树林湿地固碳能力的评估精度,加深对海洋蓝碳的认识。以清澜港红树林5种典型群落类型为对象,比较分析表层土壤(0—10 cm)总有机碳(T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群落类型间,土壤TOC、MBC、DOC和EOC含量均值分别为66.76 g/kg、177.08 mg/kg、25.49 mg/kg和2.34 g/kg。对比发现,土壤TOC在角果木群落中含量最高,但各群落间无显著差异;土壤MBC在不同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角果木群落和杯萼海桑群落显著高于榄李群落;土壤DOC在不同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海莲群落和角果木群落显著高于其余群落;土壤EOC在不同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角果木群落显著高于海莲群落和正红树群落。(2)活性有机碳各个组分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值大小依次为EOC>MBC>DOC。土壤EOC、MBC、DOC的...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寄生蜂寄生对其寄主的生理调控机制, 室内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寄生与未被寄生寄主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血淋巴中糖类、脂类和蛋白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在滞育与非滞育条件下, 被寄生的粘虫血淋巴中糖原浓度均比未被寄生的粘虫高。滞育条件下寄生后12 d差异显著(P<0.05), 被寄生粘虫糖原含量为7.93 μg/mL, 未被寄生粘虫糖原含量为4.70 μg/mL; 非滞育条件下寄生后6 d差异显著(P<0.05), 被寄生粘虫糖原含量为14.35 μg/mL, 未被寄生粘虫糖原含量为5.47 μg/mL。海藻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 在滞育条件下寄生蜂对被寄生粘虫无明显影响, 而非滞育条件下影响效果差异显著(P<0.05), 寄生后4 d被寄生粘虫海藻糖含量为46.82 μg/mL, 未被寄生粘虫含量为26.72 μg/mL。在滞育与非滞育两种条件下, 寄生与未被寄生寄主脂类和蛋白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 寄生蜂的存在使寄主血淋巴中的糖原含量增高; 非滞育条件是影响被寄生粘虫海藻糖含量变化主要因素; 粘虫对中红侧沟茧蜂的寄生表现相当强的适应性和忍受力。  相似文献   

14.
孙海龙  张彦东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737-2745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采伐干扰(皆伐后农作、皆伐后造林、50%强度采伐、25%强度采伐和对照)条件下,东北地区典型次生林的土壤CH4通量. 结果表明: 研究样地的土壤均为CH4的吸收汇.采伐干扰降低了土壤的CH4吸收能力,不同处理样地土壤的CH4吸收通量大小依次为:对照(-85.03 μg CH4·m-2·h-1)>50%强度采伐(-80.31 μg CH4·m-2·h-1)>25%强度采伐(-70.97 μg CH4·m-2·h-1)>皆伐后农作(-65.57μg CH4·m-2·h-1)>皆伐后造林(-62.02μg CH4·m-2·h-1).各处理样地土壤CH4吸收通量的季节动态相似,均表现为生长季吸收值较高,冬季较低.采伐干扰后各处理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增加,而土壤CH4吸收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二次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线性负相关.次生林采伐后土壤含水量、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是土壤CH4吸收通量降低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下西伯利亚蝗体内抗逆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娟  李爽  王冬梅  季荣 《昆虫学报》2014,57(10):1155-1161
【目的】新疆气候变暖是导致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 (L.)持续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前期研究表明近40年来西伯利亚蝗严重发生与新疆同期气候变暖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升高条件下西伯利亚蝗的生理生化适应机理。【方法】采用生理生化研究方法,研究了24, 27, 30, 33, 36, 39和42℃下西伯利亚蝗体内海藻糖、甘油、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抗逆物质的积累与变化过程。【结果】在24~42℃范围内,西伯利亚蝗体内5种物质的积累量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海藻糖、甘油、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在30℃时含量最高,分别为18.691 μg/g, 261.432 μg/g, 79.063 mg/g, 78.664 mg/g和227.593 mg/g;42℃高温时为最低,含量依次为18.218 μg/g, 104.588 μg/g, 4.343 mg/g, 3.039 mg/g和11.067 mg/g。5种抗逆物质积累的速率不同,其中随温度升高亚油酸含量增、减速率最快,分别为832.189%和63.988%,海藻糖含量增、减速率最慢,分别为 0.893%和0.224%。【结论】在24~30℃之间,随着温度升高,西伯利亚蝗可以通过积累体内抗逆物质,尤其通过快速积累不饱和脂肪酸以提高自身对阶段性高温的耐受能力;超过30℃,蝗虫体内抗逆物质积累下降,死亡率增加,虫体对高温胁迫失去耐受力。这预示着在气候变暖趋势下,西伯利亚蝗仍将是新疆草原最重要的生物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周伟  王文杰  张波  肖路  吕海亮  何兴元 《生态学报》2017,37(4):1211-1220
以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9种土壤指标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整体特征进行评级,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不同林型、行政区、环路土壤肥力,结合ArcG IS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以期对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对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所确定的分类等级(6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4.51 g/kg)及其空间分布(大部分区域30 g/kg)达到了2级、含量高的水平;全氮(均值1.37 g/kg)、碱解氮(均值133.04 mg/kg)、速效磷(均值38.47 mg/kg)及其空间分布均达到了3级以上水平;全钾(均值58.7 g/kg)和速效钾(均值255.85 mg/kg)及其空间分布达到1级、含量很高的水平;全磷平均含量0.51 g/kg,空间上大部分区域集中在0.4—0.6g/kg,为4级、含量中下水平。土壤pH为5.43—8.89,容重为1.11—1.62 g/cm~3。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分析表明长春城市多数区域处于1.5—1.8之间,处于中等水平(4级制中排第3级)。不同林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pH、全氮、全磷和碱解氮(P0.05),不同环路间差异主要在pH、有机质和全磷(P0.05),而不同行政区间差异指标最多,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pH(P0.05)。综合肥力指数显示:景观林单位附属林=农田防护林道路林,绿园区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宽城区,1环3=4环2环4环外。根据以上结果,可采取疏松土壤、枯枝落叶沤肥、增施氮磷有机肥而控制钾肥、种植固氮耐低磷植物等措施推进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升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采伐干扰(皆伐后农作、皆伐后造林、50%强度采伐、25%强度采伐和对照)条件下,东北地区典型次生林的土壤CH4通量. 结果表明: 研究样地的土壤均为CH4的吸收汇.采伐干扰降低了土壤的CH4吸收能力,不同处理样地土壤的CH4吸收通量大小依次为:对照(-85.03 μg CH4·m-2·h-1)>50%强度采伐(-80.31 μg CH4·m-2·h-1)>25%强度采伐(-70.97 μg CH4·m-2·h-1)>皆伐后农作(-65.57μg CH4·m-2·h-1)>皆伐后造林(-62.02μg CH4·m-2·h-1).各处理样地土壤CH4吸收通量的季节动态相似,均表现为生长季吸收值较高,冬季较低.采伐干扰后各处理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增加,而土壤CH4吸收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二次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线性负相关.次生林采伐后土壤含水量、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是土壤CH4吸收通量降低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29种市售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分析比较不同原料、工艺及等级大豆油之间维生素K1含量的异同。方法:采用SPE硅胶柱萃取油脂中维生素K1,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每种样品中维生素K1含量。结果: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范围由未检出至215μg/100g,其中三级大豆油维生素K1平均含量为145.94±36.05μg/100g、一级大豆油维生素K1平均含量为126.69±24.44μg/100g,三级显著高于一级(P=0.019)。原料为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工艺为浸出法和压榨法间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色的三级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9.
黄粉虫、蝇蛆和大麦虫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饲用昆虫.本试验采用或借鉴饲料营养成分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3种昆虫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黄粉虫、蝇蛆和大麦虫的粗蛋白含量(%)依次为50.20、45.62和45.08,粗脂肪含量(%)依次为28.96、30.10和41.71,总能含量(KJ/g)依次为26.16、25.95和28.66;蝇蛆中钙、磷、铁和锰的含量(mg/100 g)最高,依次为500.0、885.7、1.17和3.06,黄粉虫中铜和锌的含量(mg/100 g)最高,分别为1.49和10.51;黄粉虫中支链氨基酸、直链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均最高,依次为8.51、5.71、16.76和39.88,蝇蛆中苯丙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较高,依次为2.71、6.29和3.19;黄粉虫中C14∶0和顺C18∶2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6.15%和33.17%,蝇蛆中C16∶0和C16∶1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39.62%和4.08%,大麦虫中C18∶0和顺C18∶1的相对含量较高,依次为23.33%和43.54%.上述结果表明,三种昆虫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于养殖业中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灵芝孢子粉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灵芝孢子粉中的19种氨基酸,其总含量为7.20g/100g,其中牛磺酸(含0.02g/100g)为作者首次测得。我们还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了灵芝孢子粉中14种微量元素和8种常量元素,其中Ge的含量为5.9mg/kg,Hg、As、Pb的含量依次为<0.01、1.5、2.2mg/kg,而P、Fe、Zn等有益元素的含量介于0.12×10~3mg/kg与6.22×10~3mg/kg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