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目的: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多种营养素强化饮料、膳食纤维饮料与健康的关系。方法:在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等7个数据库检索自1998年1月—2019年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纳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排除重复、不完整、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等,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结果:本次检索到文献3 913篇,共纳入9篇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证据。多种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强化的饮料对儿童和孕妇进行干预后,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了(2.76~8.6g/L),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了(15.42pmol/L~0.25μmol/L),贫血率下降了(42%~51%)。膳食纤维饮料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饮用膳食纤维饮料能显著增加双歧杆菌群和乳酸菌群,但显著降低梭菌数量;另一项研究却发现,饮用膳食纤维饮料后各种菌群均无显著性差异。食用膳食纤维的食品或饮料可以使BMI降低0.84kg/m2,体重降低2.52kg,体脂降低0.41%,还可以降低食欲。膳食纤维食品/饮料的干预,可以使空腹血糖降低0.17mmol/L,空腹胰岛素降低15.88pmol/L;在早餐后、午餐后和整个测试期间,葡萄糖反应分别降低了53%、17%和34%;胰岛素应答分别降低了78%、11%和22%。结论:饮用多种营养素强化饮料可以减少儿童、孕妇的贫血率,饮用含膳食纤维的饮料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但是含膳食纤维的饮料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健康人群摄入3种口服营养补充剂(ONS)的血糖生成指数(GI)和胰岛素指数(II)。方法:对12名健康成人进行了单盲交叉研究。受试者在每次访视时空腹摄入服用3种受试产品中的1种,2次访视之间有1周的洗脱期。每个受试者都摄入了所有受试产品。3种受试产品分别为两种新开发的ONS(全营养粉1、全营养粉2)以及阳性对照(全营养粉3)。受试者每次摄入相当于含碳水化合物50 g的受试产品,测量餐后15、30、45、60、90、120、180、240 min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用Wolever法计算血糖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得到3种营养粉剂的GI和II。结果:以葡萄糖的 GI 、II 为参考标准,3种营养粉的GI分别为44、54、29;II分别为163、182、119。结论:两种研发的全营养粉中,全营养粉1更适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营养补充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预包装食品市场,为老年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及老年食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收集的220例预包装老年食品营养声称情况。结果:220例老年食品可分为调制乳粉、液态饮料类、糕点类和芝麻糊等四类,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1.4%、12.3%、39.5%和16.4%。调制乳粉类以强化补充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C和维生素A、D、E为主要特点,部分产品添加膳食纤维、牛磺酸、植物甾醇和益生菌。维生素B1、B2、叶酸添加率较低,未发现有维生素K、烟酸等的添加。液态饮料类以“低脂、脱脂、无乳糖” 为特点,55.5%产品强化钙。糕点、饼干类分为糕点类(73.5%)和饼干类(26.5%),营养声称“富含膳食纤维”“粗粮纤维”“无蔗糖、麦芽糖醇”等为特点,但“低脂”产品仅占8.0%,脂肪含量总体较高。芝麻糊等类,藕粉类(27.8%)、芝麻糊(58.3%)、核桃和其他坚果粉(18.9%),冲调食用,易于老年人消化和吸收,口感丰富。结论:目前市售的老年食品较少,品种单一,以调制乳粉、糕点、饼干为主;添加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脂肪含量过高。乳粉、豆粉及其制品可以作为老年食品的首选载体。建议加强老年食品的标准化管理,促进老年食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酵母肽体重控制代餐粉对于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用酵母肽以及多种谷物粉配制体重控制代餐粉,采用体外消化的方法测定其GI值。提取得代餐粉水提物,得率为42.97%。将所得的水提物作用于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采用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观察HepG2细胞上清葡萄糖、胞内糖原、胞内TG、胞内TC以及油红O染色的变化情况。结果:代餐粉的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为44.23,为低GI食品;其水提物在100~500μg/mL时对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上清葡萄糖,胞内TG、TC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代餐粉处理后胞内糖原的含量明显上升,上清葡萄糖,胞内TG、TC的含量均显著下降;油红O染色结果说明,模型组细胞内出现了大量小油滴,说明模型组出现脂代谢异常,而二甲双胍和代餐粉处理后,红色区域明显减少,且500μg/mL代餐粉处理组效果优于300μg/mL。结论:酵母肽体重控制代餐粉可以减缓葡萄糖的释放,调节HepG2细胞的糖脂代谢,减轻HepG2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的已经通过注册的10岁以上全营养配方食品标签说明书,对其配方组成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可选择性营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为特医全营养配方食品研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研究表明,已注册13款产品,蛋白质供能比在14%~20%之间;脂肪供能比在25%~34%之间;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多在50%~60%之间;大多数产品维生素的强化量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量的1~3倍;矿物质的强化量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量的1~2倍;可选择性营养成分膳食纤维、胆碱、牛磺酸被添加频率较高,氟、肌醇、核苷酸未被添加。我国已注册全营养配方食品配方组成与国外标准肠内营养制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了解全麦粉中判别标记物的含量水平,为全麦粉行业施行更好的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照行业标准将不同品种小麦制成全麦粉样品13份,分别测定其烷基间苯二酚(ARs)、膳食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其中ARs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麦粉中ARs、膳食纤维、灰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1 mg/100 g、13.4 g/100 g、1.5 g/100 g。全麦粉中ARs的5种同系物以C21∶0 (39%)含量最高,C17∶0/C21∶0的比值约为0.2。全麦粉中ARs与膳食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并无相关性(P> 0.05),与其同系物的含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Rs可以作为全麦粉的判别标志物,膳食纤维和灰分是评价全麦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对这三个指标在全麦粉中的含量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对于全麦粉产品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健康中年人进食含麦麸膳食纤维的食品后2 h的血糖变化特点,为麦麸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4人,连续2天分别测定他们的空腹血糖、进食普通馒头后2 h的血糖和进食麦麸膳食纤维馒头后2 h的血糖。结果:志愿者进食含膳食纤维早餐后2 h血糖增量比进食普通早餐后2 h的血糖增量减少0.8 mmol/L,二者差异显著(P<0.001)。结论:麦麸膳食纤维能显著降低健康人的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8.
测定一种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EN1)和一种纤维型匀浆膳(EN2)的血糖指数。12名健康成年人随机分为EN1组和EN2组,分别在不连续的3d内测定口服相当于含有50g碳水化合物的EN1或EN2及50g葡糖糖后引起的血糖反应,计算EN1和EN2的血糖指数。结果显示,EN1的血糖指数为44.58±3.82,EN2的血糖指数为50.33±3.42。结果表明,EN1和EN2均属低血糖指数食物,可用于糖尿病患者饮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冲调谷膳粉、多种谷膳粉、辅助降血糖营养粉及燕麦β-葡聚糖棒等4种调节血糖保健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GI),为患有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食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2名健康志愿者,于服用25g葡萄糖粉后0、15、30、45、60、90、120min各测其血糖水平。按同样方法,于不同天进食含25g碳水化合物的4种受试食物,分别测定7:00血糖水平。以葡萄糖为参照物,根据Wolever 方法计算各食物的GI 值。结果:冲调谷膳粉的GI为37.7±19.0、多种谷膳粉的GI为53.0±27.2、辅助降血糖营养粉的GI为38.7±20.9、燕麦β-葡聚糖棒的GI为56.7±28.2。相比葡萄糖,进食4种受试食物的血糖曲线均较低平。结论:4种调节血糖保健食品均为低GI 食物,患有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苦荞作为主食对2型糖尿病伴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体成分、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以109名2型糖尿病伴超重或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4人完成4w的营养指导和健康培训,试验组55人除接受健康培训以外,采用纯苦荞食品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制米面,完成了为期4w的主食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体成分、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与仅接受营养指导和健康培训的患者相比,超重患者和肥胖患者食用苦荞后,膳食结构中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含量显著升高。同时,TC和LDL-C显著降低,且呈现显著的组间差异。此外,肥胖患者的腰围和腰臀比在干预后显著降低,且呈现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苦荞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制米面,每天食用量高于100g/d可以增加蛋白质及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改善膳食结构,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腰围,控制血液中胆固醇浓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消费者通过包装正面(FOP)标签选择整体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性食物,本研究借鉴瑞典Keyhole标签、新加坡较健康选择标志、荷兰选择标识的营养评价标准,选取膳食纤维和全谷物、钙、膳食纤维分别作为谷物制品、豆制品、蔬果制品的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并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的膳食纤维与钙来源的含量要求以及《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判定及标识通则T/CNSS 008—2021)》关于全谷物原料含量要求设置阈值,再结合《预包装食品“健康选择”标识规范(T/CNSS 001—2018)》的阈值规定,初步完成谷物、豆类、蔬果及制品的营养评价标准设计,但未来还要构建分门别类、动态更新以及考虑推广效果的营养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褐藻膳食纤维(海藻酸盐,Alg)是存在于海洋食用藻类中的一种酸性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研究表明,褐藻膳食纤维可有效地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通过菌群代谢膳食纤维发酵产物调节宿主机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相关性疾病。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角度出发,对褐藻膳食纤维作用于人和动物模型体重、血糖、脂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的效果加以综述,并探讨其潜在机制,为海洋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妊娠糖尿病孕妇在孕中期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入量,探讨孕期膳食结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等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为进一步针对孕期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1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析其每天膳食中热能及营养素的摄入量,并将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孕期膳食、孕前体重、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结果:患妊娠糖尿病孕妇孕中期每日膳食中水果与油脂类的摄入量高于推荐摄入量;每日总能量摄入略低,蛋白质供能比例为14.2%、脂肪供能比为33.9%;每日饮食中,除钾、维生素E的摄入量高于推荐量外,其他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偏低;孕期增重与孕期摄入的总能量成正相关(r=0.157,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DGTT)2h血糖值与孕期摄入的总能量成正相关(r=0.2,P<0.05),与摄入的脂肪量成正相关(r=0.17,P<0.05),空腹血糖值与孕前体质指数成正相关(r=0.209,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中期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摄入过多,妊娠期间应合理控制饮食,做到营养均衡合理,同时应加强妊娠期妇女的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及围产期保健,控制体重的合理增长,降低妊娠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膳食调查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结构和膳食摄入量,评估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需求的满足程度,为合理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以我国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2005)及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的膳食指南为推荐量,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血透患者连续3d膳食摄入情况,分析食物来源和饮食结构,评价每日食物及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比较各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量的差异性。结果:根据食物分类,血透患者日均摄入量排在前三位分别是蔬菜类(247.5g,占34%)、谷类(209g,占28.7%)和水果类(71.5g,占9.8%),排在末三位分别是鱼类、豆类、蛋类(13.7g,占1.9%;22.2g,占3.0%;27.6g,占3.9%);动物性食物是蛋白质摄入的主要食物来源(占62%),植物性食物是钙、铁摄入的主要食物来源(占53%和69%);与推荐量相比,血透患者除了维生素E和钠的摄入量大于推荐量外,日均总热卡和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推荐量;部分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1、B2、B6)和部分矿物质(锌、硒、铁等)摄入量低于推荐量(P<0.05)。结论:血透患者普遍存在膳食摄入不足的问题,大部分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不能满足血透患者营养需求,建议加强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 07(dietary balance index,DBI 07)评价男性精液质量,探讨膳食平衡指数水平与生殖门诊就诊男性精液质量的关系,为生育男性的营养宣教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2017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生殖中心门诊部就诊男性,使用食物频率问卷(FFQ)调查其膳食情况,使用DBI 07评价其膳食质量,并分析DBI 07与男性精液质量的关系。结果:膳食质量情况处于摄入不足、摄入过量以及膳食总体不平衡的状态。男性精液质量异常率为54.93%,BMI、体力活动锻炼与男性精液质量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DBI 07各指标与男性精液质量的关系,调整了年龄、吸烟、BMI、饮酒、体力活动等混杂因素之后,结果表明,DBI 07 HBS是精子总数以及前向运动精子活动度异常的风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0(95% CI∶1.06~5.43),2.32(95% CI∶1.13~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20)。另外,DBI 07 DQD会增加精子形态异常的风险,OR值为0.39(95% CI∶0.16~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0)。结论:该人群膳食摄入的总体不平衡较为严重,DBI 07与男性精液质量有关,膳食摄入的过量以及不平衡会增加精液质量异常的风险。生育期男性要加强营养均衡,提高膳食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武威市结核病(TB)患者膳食多样化水平及各类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选取武威市结核患者826名,由统一培训的结核病防治科医生,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应用食物频率表收集调查对象消费的食物种类;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采用9大类食物评价膳食多样化,每周食用一种食物计1分,最多为9种食物计9分。结果:膳食多样化评分(DDS)结果显示,分值为7分及以上的人群达到了51.5%,其中得分7分的人群达到总人数的33.3%,有48.5%不足7分,即没有达到膳食多样化。鱼虾类和豆类消费率最低,分别仅为6.7%和44.3%。能量及营养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1563.9kcal和60.6g,仅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65.16%和80.67%,除了铁、锰、磷元素的摄入量达到了RNI之外,其余维生素及矿物质每日摄入量均不足,尤以视黄醇(122.2μg)和钙(224.7mg)最低,分别为RNI的15.28%和28.09%。膳食纤维、抗坏血酸和核黄素的摄入水平均不足RNI的50%。结论:武威市结核病患者膳食结构不均衡。建议积极改善营养、调整膳食结构,加强膳食营养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有效防治结核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北京市房山区某初中果蔬类食物摄入情况,为果蔬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房山区某初中共190名学生果蔬问卷调查;同时调查其前3 d的24 h膳食,营养计算机系统(NCCW)分析果蔬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量进行比较。结果:仅25.97%和57.46%学生知晓“菜果不可相互替换”“果汁不可代替鲜果”,随年级增加而提高(P<0.05)。仅2.21%学生每日蔬菜摄入大于5种。71.22%的学生每日水果不足2种。每日维生素A、维生素C、膳食纤维摄入未达到平均需要量(EAR)的比例分别高达72.93%、86.74%、98.9%。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初中生果蔬营养知识和行为较差,应加强食育果蔬营养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麦麸膳食纤维对控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分析。方法:将32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膳食习惯不变,根据医嘱正常服用降血糖药物;观察组在服用降血糖药物基础上,实施膳食干预,将每餐主食减半,增加1份含15g麦麸膳食纤维的饼类食物,清晨空腹状态下两组患者进行静脉血样采集供血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膳食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与甘油三酯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血糖标准差与平均血糖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空腹胰岛素和内稳态模型评价指数下降幅度达到3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麦麸膳食纤维可辅助血糖控制,降低胰岛素抵抗,稳定血糖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常见谷物品种生糖指数和阿拉伯糖木聚糖含量的差异,为快速查找到低生糖指数和高阿拉伯糖木聚糖膳食纤维谷物食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见18种谷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法水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常见谷物的生糖指数和阿拉伯糖木聚糖含量。结果:不同谷物品种生糖指数和阿拉伯糖木聚糖的含量差异显著。18种谷物中,每100g绝干原料生糖指数(以葡萄糖的量计)排名前五位的谷物(低至高)分别是:黑芝麻1.75g、黑豆2.70g、花生3.26g、黄豆4.20g、红芸豆22.72g,其他杂粮品种生糖指数都均大于22.72 g;每100g绝干原料阿拉伯糖木聚糖含量 (高至低)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红豆8.22g、黄豆7.71g、黑豆7.53g、绿豆6.55g、红芸豆6.05g,其他谷物阿拉伯糖木聚糖含量均小于6.05g。结论:补充低生糖指数的谷物,推荐优选黑芝麻、黑豆和花生,补充高含量阿拉伯糖木聚糖膳食纤维优选豆类,且含量大于6.05g/100g绝干原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维生素D的膳食摄入状况,为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4年11月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伴有基础疾病等基本资料,按年龄分成人组(26~64周岁)和老年人组(>65周岁)。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就诊前一天的膳食情况,参考美国农业部发布的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膳食总能量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同时采用简化食物频率法调查过去1个月内患者高维生素D食物的进食频率,同时调查含维生素D膳食补充剂或功能性食品的摄入。结果:糖尿病患者机体维生素D的缺乏普遍存在,且更加严重,成人组和老年人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409±114、362±155nmol/L。由于营养治疗限制了富维生素D食物的应用,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的总摄入(2717±913、3326±1113U)明显低于同龄正常人每日推荐量(400、600U),这对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提出了挑战。结论: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摄入明显不足,体内维生素D普遍缺乏,为防治维生素D缺乏,除户外活动动外可能需要膳食补充剂或强化食品额外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