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毛木耳粉添加到面粉中,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毛木耳粉添加量、加水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为自变量,以毛木耳馒头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各因素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毛木耳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同时,对毛木耳馒头和普通小麦馒头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毛木耳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毛木耳粉添加量4%、加水量50%、酵母添加量03%、发酵时间30 min。毛木耳馒头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麦馒头。该研究丰富了馒头的品种,拓展了毛木耳的开发应用,提高了毛木耳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王刚正  罗义  李佳璐  P 《菌物学报》2019,38(3):341-348
从2010年起,在江苏省丰县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 产区观察到蛛网病症状,该病害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毛木耳产量和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经过2015-2016年两年的调查研究,分析毛木耳蛛网病的发病规律。致病菌分别与毛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互作研究表明,该病原真菌仅危害毛木耳子实体,使毛木耳子实体的子实层出现裂缝,进而引起子实体畸形甚至停止生长。该病原本被鉴定为Cladobotryum cubitense。经37℃高温处理7d可抑制其菌丝的生长,50%咪鲜胺锰盐也能够抑制C. cubitense菌丝的生长,为减轻或控制毛木耳蛛网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ERIC技术在紫木耳亲缘关系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紫木耳与黑木耳和毛木耳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ERIC分子标记、Southern杂交技术和形态学分类法,对紫木耳、黑木耳和毛木耳三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相似性系数为75%的水平上,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将7个菌株分为2组,即黑木耳自成一组,毛木耳和紫木耳为一组,两者相似性系数为77%。Southern杂交实验证明毛木耳和紫木耳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子实体的形态学特征表明紫木耳与毛木耳的亲缘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同时进一步说明ERIC分子标记是准确可信的。本研究探讨了紫木耳的分类地位,认为在基因组进化上,紫木耳与毛木耳的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优质菌种是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毛木耳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可作为新种质创制和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为丰富毛木耳的育种材料,本研究以采自中国、俄罗斯和赞比亚3个国家的4株野生木耳菌株为材料,进行了基于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分子系统发育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出菇品比试验。结果表明:4株野生木耳菌株均为毛木耳;菌丝体最适碳源各不相同,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或氯化铵,最适pH为7-9,最适温度为25-30 ℃;所有菌株均可驯化出菇,其中赞比亚菌株Ⅲ的发菌速度最快,且第一茬鲜重高于国内栽培菌株(Ⅴ和Ⅵ),俄罗斯菌株Ⅰ最先产生原基。本研究获得的4株野生毛木耳菌株,在营养需求、出菇形态、产量和生育期等农艺性状上均存在差异,为毛木耳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毛木耳黑色素的高效提取,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评价。以黑色素的提取率为指标,实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毛木耳黑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毛木耳黑色素进行红外光谱与体外化学和细胞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毛木耳黑色素的最优条件为:NaOH浓度0.34 mol/L,料液比1∶30,超声时间52 min,超声功率250 W,超声温度70℃;最优条件下的黑色素提取率可达9.38%±0.15%。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组与非超声波组提取的黑色素主要吸收峰一致,官能团未发生变化。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毛木耳黑色素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与羟基自由基具有良好清除活性,且对H_2O_2诱导的L0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明确了毛木耳黑色素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毛木耳黑色素功能产品的开发和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基于毛木耳全基因组开发的SSR标记对27份毛木耳菌株(野生14株、栽培13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首先随机选取3个菌株(2个野生菌株、1个栽培菌株)的DNA为模板,从14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4对。2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6个多态性SSR片段,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有3-7个,引物平均检测效率为4.83个,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866-1.885,多态性位点比率100%。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范围是0.618-0.971,说明毛木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46、0.779,说明毛木耳野生菌株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无色(白色)类群Ⅰ和有色(浅黄色到红褐色)类群Ⅱ。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时,可将供试菌株中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明显区分(14株野生菌株均在类群Ⅱ-2中,13株栽培菌株分别在类群Ⅰ和Ⅱ-1中)。本研究表明基于全基因组的SSR标记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丰富毛木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手段,并为进一步进行毛木耳的品种选育、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
罗俊 《生命世界》1996,(5):24-24
毛木耳是木耳属中的一个种,因背面有毛而得名。毛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烹调食用,鲜嫩可口,可与黑木耳媲美,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也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 毛木耳最大的优点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人工栽培时对某些竞争性杂菌有拮抗现象,这是黑木耳所不及的。栽培原料,除传统的段  相似文献   

8.
张波  叶雷  周洁  谭伟  李小林 《菌物学报》2022,41(1):160-162
毛木耳新品种‘昊阳黄背2号’是以采自什邡市龙泉山的野生毛木耳子实体经系统选育而成,适宜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等种植毛木耳的区域栽培。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30 ℃,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耳片呈耳形或不规则形,子实体丛生;耳片边缘光滑,颜色深红褐色。平均每袋干耳产量为203 g。  相似文献   

9.
从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单一多糖组分APPIIA,采用SYBR Green I指示的Real-time RT-PCR技术研究了它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中IL-1β,IL-6,TNF-α和一氧化氮(NO)合成关键酶iNOS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上的作用。采用Western-Blot技术,研究了APPIIA对RAW 264.7细胞生成iNOS蛋白的能力。研究发现,APPIIA能增强IL-1β,IL-6,TNF-α和NO合成关键酶iNOS基因的转录水平,并能增加iNOS蛋白的生成。推测APPIIA可能通过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IL-1β,IL-6,TNF-α分泌和NO生成,从而实现其抗肿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木耳子实体中活性多糖APPⅡA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子实体500g经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e法脱蛋白后,得到粗多糖3.94g,得率为0.79%。经小鼠S180载体实验证实,50mg/kg该粗多糖对肿瘤的抑制率达47.89%,呈极显著差异。利用离子交换柱对其进行分离,共得到三个部分,分别命名为APPⅠ、APPⅡ、APPⅢ。其中,APPⅡ对小鼠S180的抑制率达到56.36%,明显优于其他两部分。通过Sephac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后,APPⅡ被进一步分离为A和B两个部分,APPⅡA的抑瘤率为53.61%,远高于APPⅡB,呈极显著差异。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该单一多糖组分进行结构分析,表明APPⅡA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0,000Da、可能同时具有α和β构象的杂多糖,主要有木糖和甘露糖组成,且纯度较高,含有硫酸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印染工业的发展,废水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亟需开发一种脱色明显且成本低廉的降解方法。本研究发现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AC5对不同结构的染料均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尤其是三苯甲烷类染料。利用26℃、160r/min振荡培养7d的粗酶液对染料(75.0mg/L)进行12h降解,结果显示三苯甲烷染料孔雀石绿、结晶紫,蒽醌染料活性蓝19和偶氮染料活性蓝222的降解效率分别为83.27%、71.77%、67.81%和63.92%。染料降解实验和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毛木耳对孔雀石绿的降解率达到最高时漆酶活性最高,为321.0U/m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因此,推测在降解过程中漆酶起到主要作用。研究表明利用毛木耳菌丝发酵液降解染料废水成本低且操作方便,为染料废水的降解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2.
rDNA序列中的ITS作为DNA barcode广泛应用于真菌的系统发育与物种辅助鉴定,IGS被认为可以用于种内水平不同菌株的鉴别。有关食用菌rDNA序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单核菌株B02进行三代测序与组装,然后用二代测序数据进行校正,得到一个组装效果较好的基因组序列。比对Fibroporia vaillantiir的rDNA序列获得毛木耳rDNA重复单元的完整序列,每个重复单元包含ETS、18S rDNA、ITS1、5.8S rDNA、ITS2、28S rDNA、IGS1、5S rDNA和IGS2,长度分别为398bp、1 790bp、156bp、156bp、206bp、3 432bp、2 247bp、121bp和2 135bp,总长度10 641bp,毛木耳rDNA有310个串联重复单元,转录组和系统发育分析均支持这一结果。与其他已报道的食用菌不同,毛木耳的IGS1、IGS2序列高度保守,其中IGS1的1 400-2 200bp区域在各拷贝之间没有多态性、而在品种之间有较高频率的SNP,这一片段序列有望用于品种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和真菌中,具有抗菌、抗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研究以提取毛木耳子实体中总黄酮量为考察指标,运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超声功率、浸提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以获得提取毛木耳总黄酮的最优工艺。经响应面分析,各因素按照对响应值的影响顺序为:浸提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且超声功率、浸提时间、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极显著。结果表明提取毛木耳子实体中总黄酮含量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168W、浸提时间50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7,总黄酮的最大预测提取量为2.1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平均为2.08%,与理论值基本吻合。本研究将为食用菌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菌物学报》2017,(12):1674-1685
比较玉木耳、银耳、毛木耳及黑木耳等药用胶质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将4种菌类分别由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GC-MS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菌类共同含有的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六烷酸。石油醚提取物中玉木耳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最高,为29.018%;毛木耳、银耳和黑木耳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最高,分别为95.995%、76.982%、55.70%;在4种菌类中只有玉木耳中发现了肉豆蔻醛成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毛木耳和银耳含有亚油酸含量最多,为28.237%和52.498%;黑木耳a中检测到柏木脑成分,另外一个黑木耳b样品中检测到大量的苯甲酸。银耳独有的化学成分Anthiaergosta-5,7,9,14-tetraene。用GC-MS方法检测分析发现4种胶质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组成上既有共性成分,也有各自特有的成分,本文采用气质联机分析方法为胶质菌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舒芳  边银丙  周雁 《菌物学报》2020,39(6):1029-1037
以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杂交子APM2-16的亲本单核体APP7和M2S16为研究材料,经同源序列比对,从单核体APP7的基因组中获得了A交配型位点序列,并定位了mip基因的位置。根据APM2-16的转录组和单核体APP7基因组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的方式获得单核体APP7和M2S16中的HD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者在核苷酸序列上没有同源性,都编码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通过对毛木耳交配型位点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该物种的遗传学基础研究,为菌种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黑木耳和毛木耳转录组测序获得的转录本序列为基础,采用软件SSR Locator对两个物种中SSR的数量、分布和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毛木耳中SSR的丰度和密度较黑木耳小。在两者的SSR中,三碱基和六碱基重复的出现最多。对含量最多的三碱基重复序列的基序进行分析表明富含GC的SSR在这两个种的转录组中占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硫酸多糖是一种单糖分子上的一个或多个羟基被硫酸根取代的多糖,近年来由于其良好的抗凝血活性及其较低的副作用被人们所关注.硫酸多糖包括天然硫酸多糖和化学法硫酸化多糖两种,研究证实两者都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活性.对于硫酸多糖的抗凝血活性的构效关系的研究是改进其功能性质的核心,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硫酸多糖的硫酸化方法,硫酸多糖的抗凝血活性以及机理,并对硫酸多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医以昆虫入药,在两千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研究技术不断的发展,昆虫多糖的生物学活性被不断发现,人们对于药用昆虫多糖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综述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药用昆虫多糖的资料文献,从提取分离、结构研究、药理活性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有关药用昆虫多糖的研究成果,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目前,昆虫多糖提取分离的方法包括水提醇沉法、碱液提取法和酶解法。尽管药用昆虫多糖的结构研究报道较少,但已发现,昆虫多糖的结构比植物多糖和真菌多糖更复杂,大多为蛋白聚糖,组成的单糖种类较多。昆虫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抗血栓及抗过敏等方面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9.
真菌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目前正成为国内外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真菌子实体多糖、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真菌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螺旋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珊  郑必胜  郭祀远 《生物技术》2002,12(6):F003-F003,F002
近两年对螺旋藻 (Spirulina)的研究多集中在螺旋藻多糖上 ,根据所在位置不同而存在胞内多糖、囊鞘多糖和释放多糖。国内研究多集中在胞内多糖上 ,而国外对蓝绿藻的多糖研究集中在囊鞘多糖和释放多糖上。螺旋藻多糖因其参加了细胞的多种生命现象的调节作用 ,具有抗肿瘤、抗辐射、DNA修复及免疫增强作用 ,成为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国内外螺旋藻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方法。1 螺旋藻多糖的免疫调节和延缓衰老功能左绍远等[1 ] 实验发现 ,小鼠ipPSP1 0 0mg kg ,连续 77d ,可明显增加脾重 ;显著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