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湿地植物间竞争和促进互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植物间关系主要包括竞争(负效应)和促进(正效应),是湿地生态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植物分布、群落和生态系统组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阐述了竞争理论及影响湿地植物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介绍了促进作用及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形成机理,详细综述了植物间关系转变的主要理论以及影响湿地植物间关系转变的主要环境因子(水位、温度、盐度、生物因子)。随着环境胁迫强度的增加,植物间关系一般会从竞争转变为促进作用,即优越条件下以竞争为主,胁迫条件下以促进作用为主。针对当前湿地植物间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滨海盐生湿地,类型较单一的情况,认为将来需加强对淡水湿地、河口湿地等各类系统的研究。同时,加强湿地植物间关系转变的生物学机制、时间效应,对新研究方法的探索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湿地植物间竞争和促进作用的发生及转变机理。  相似文献   

2.
王倩  史欢欢  于振林  王天厚  汪承焕 《生态学报》2022,42(20):8300-8310
盐度和种间作用是影响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成体阶段,我们对生活史早期更新阶段的种间相互作用了解十分有限。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长江口的重要湿地,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优势土著物种海三棱藨草的竞争排斥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受控实验探讨了盐度及种间作用对海三棱藨草和互花米草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以深入了解更新过程在盐沼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培养皿中盐度对海三棱藨草的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互花米草的萌发率受盐度影响不显著但萌发进程被延迟。混种处理对两者的萌发存在一定促进效应,且其作用强度受到盐度的调控。海三棱藨草与互花米草种子在萌发阶段的相互促进并非是通过化感作用实现的,可能是由于萌发过程对盐分的吸收减弱了盐胁迫的影响。盆栽条件下,两物种混种时的萌发及生长表现(高度、地上生物量)较单种时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种间竞争受环境胁迫程度及生活史阶段的影响,竞争作用在胁迫较弱的淡水环境及生活史后期更强。盐沼湿地植物群落在形成早期受到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不同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是影响种群建成的主导因素,后期种间竞争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最终决定了植物群落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3.
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对水文过程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过程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直接影响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调控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本文回顾了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研究历程,阐述研究湿地植物功能性状有助于理解湿地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特征,并可以根据植物性状和环境属性之间的联系来预测植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地下水位、土壤干湿交替状况和水深等水文要素,以及水文变化过程中的水位波动和洪水对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均会产生影响,不同水文过程对湿地植物产生影响的主导因素不同,湿地植物会改变不同的性状如株高、叶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等以适应环境变化,其中植物表型可塑性是决定植物在环境变化条件下生存能力的重要性状。但是对于湿地植物地下性状响应特点的研究较少。最后提出未来应该加强对湿地植物地下根部性状的研究,重点关注湿地水位控制湿地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野生生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退化严重。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工具之一。选择适用的湿地植物是退化湿地恢复的关键途径。本文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赋值、野外调查、定位观测等方法,筛选了苦草、野菱、芦苇、苔草等25种鄱阳湖常见植物作为湿地景观恢复的优先物种。对苦草、黑藻、菹草、菖蒲、芦苇等5种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苦草在清水环境130-140cm处的生长最好;黑藻在清水环境中100-110cm处的生长最好;菹草在不同水深(50-160cm)下都能够生长,菹草高度随水深增加而增加;菖蒲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 80cm),但完全淹水(水深100-120cm)明显影响到菖蒲根状茎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芦苇根状茎萌发对水深要求严格,土壤要湿润且透气性良好才是芦苇萌发的最好条件,芦苇根状茎萌发前淹水超过20 cm其萌发将会受到明显抑制,淹水超过30 cm则无法萌发。通过对沉水植物的透明度研究表明,植物对水质的透明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透明度较好更利于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植物和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驱动力。了解湿地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西藏高原26个湿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以揭示湿地植物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系,明确影响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相关,但驱动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子而非植物。植物多样性的变异主要受土壤电导率影响,而细菌多样性的变异则与海拔、年降水量、土壤pH值以及植物功能性状(叶片总氮和总碳)相关。  相似文献   

6.
环境胁迫一直以来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而覆盖植物地上部分最表层的表皮蜡质在植物生长发育、适应外界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表皮蜡质对环境胁迫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对UV、空气湿度、水分、温度和病害等胁迫的抵御作用,并对今后的蜡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环境因子之一。近年来,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在盐胁迫中的功能被广泛研究。其中,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家族的基因已被证实与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有关。本文介绍了NAC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参与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在盐胁迫调控中的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揭示NAC基因在植物适应盐渍环境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蜡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陆生植物的地上部分如叶、茎、花、果实等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蜡质,它是由一系列复杂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三维微结构的疏水层,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生物学功能。作为植物与环境的第一接触面,蜡质对外界环境因子的响应较敏感,当植物受到外界不利环境因子胁迫时,蜡质会改变自身晶体结构形态或化学组分构建防御机制以减少胁迫因子的作用,有效地协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蜡质的研究进展,在阐述蜡质层结构及其化学组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植物与环境因子的作用,包括非生物环境因子如水分、温度、光照、环境污染等以及植食性昆虫和病原菌等生物环境因子的作用。研究显示,胁迫环境下植物蜡质化学组分的变化,是由于不利环境因子的作用足以改变蜡质各产物的合成途径,从而影响蜡质产物。植物蜡质利用各种生理、化学机制对胁迫环境因子的适应以及响应,是植物适应各种生境的基础,因此通过对植物蜡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为进一步解析植物与环境关系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红树植物淹水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陈鹭真  林鹏  王文卿 《生态学报》2006,26(2):586-593
潮汐淹水是红树植物面临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也是导致目前红树林造林成活率低的一个关键因子。由于长期适应于水淹生境,红树植物发育出一套适应于潮间带生长的抗淹水机制。综述了与红树植物相关的抗淹水胁迫响应机制,包括了形态结构、生长、水分和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系统和根系脱氢酶系统、内源激素和胁迫多胺等5个方面。提出应用人工潮汐系统研究红树植物的淹水抗性机理是确定不同种类红树植物的耐淹水能力的有效手段。并指出生长的研究是淹水胁迫响应研究的基础,而与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激素水平的研究将在红树植物抗性胁迫研究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植物光合产物分配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光合产物分配受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共同影响。为增进对植物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理解, 从植物个体水平与群落/生态系统水平综述了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因子与影响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植物个体在光照增强及受水分和养分胁迫时, 会将光合产物更多地分配到根系;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受土壤氮素的制约, 植物受氮素胁迫时, CO2浓度升高会促进光合产物更多地分配到根系; 反之, 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没有影响。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光合产物分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敏感; 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比例随其生长阶段逐渐降低。功能平衡假说、源汇关系假说和相关生长关系假说分别从环境因子、个体发育和环境因子与个体发育协同作用方面阐述了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拟重点加强的研究方向: 1)生态系统尺度的光合产物向呼吸部分的分配研究; 2)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elow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BNPP)研究; 3)温室和野外条件下及幼苗和成熟林光合产物分配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比较研究; 4)生态系统尺度的多因子控制试验; 5)整合环境因子和个体发育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1.
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曙光  刁晓君  冯兆忠 《生态学报》2008,28(10):5075-5083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增加,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结构研究受到了关注。研究表明,AM结构在多种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中存在,但AM形成受植被生长地水文状况的影响;从湿地植物上的AM真菌种类看,球囊霉属(Glomus)是湿地环境的常有属。同陆生植物相比,有关湿地植物AM结构的研究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我国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鉴此,从形成AM的湿地植被类型、湿地环境中的AM真菌种类、AM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影响湿地植物AM形成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开展湿地植物AM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云凯  白秀玲  宁立新 《生态学报》2018,38(14):4953-4963
淡水湖泊湿地中,水文条件是影响湿地植物分布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研究特定湿地植物种群与水文变化之间关系,对于认识湿地植被格局形成及进行湿地生态调控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鄱阳湖湿地洲滩优势植物——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种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观测数据,研究不同高程带灰化苔草春草种群生产力特征及其对水文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春草生长季内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种群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其生长发育过程对水文条件产生差异性反应,长期连续水淹和半水淹条件抑制灰化苔草的生长,而间歇性半水淹和未水淹条件则促进灰化苔草伸长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生长初期灰化苔草通过储水策略应对水分缺乏形成的干旱胁迫,而生长末期则通过增加干物质含量来应对淹水胁迫;灰化苔草定植与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水文条件,淹没期平均水深3.70—2.78 m、淹没频率42.08%—43.17%、平均距湖水面高度-0.23—0.77 m的水文环境更有利于灰化苔草的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鄱阳湖湿地植被保护和湖泊水位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湿地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MF)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湿地植物主要共生菌之一,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AMF对湿地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生长发育、抗逆境胁迫和抗污染能力等的作用,湿地植物、水分、季节、土壤理化性质因素对根际AMF的多样性、侵染能力、空间分布、生长发育、孢子密度的影响,以及植物与AMF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大型人工湿地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依然  王仁卿  张建  刘建 《生态学报》2012,32(15):4803-4810
大型人工湿地现已广泛应用于湖滨带、河滨带水质净化及湿地生态修复,这些人工湿地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对于其科学管理调控及长期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综合指标评价及层次分析法,根据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适合评价人工湿地可持续性运行的指标体系,建立的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特征与功能、水质净化功能及经济社会功能三项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4个二级指标。运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四湖湖滨带新薛河大型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的生态可持续性运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植物多样性、氨氮去除能力、生物入侵抵抗力、野生动物栖息地、COD去除能力是影响大型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新薛河人工湿地生态可持续性综合指数为0.6862,处于"良"级,其中生态特征功能可持续性指数最高,为0.7732;水质净化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指数分别为0.6190,0.6492。由结果可知,南四湖新薛河大型人工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水质净化功能方面应加强植物定期收割及植被管理,同时经济社会功能还有待加强,植物经济效益及旅游娱乐效益还有待深入开发。建立的人工湿地可持续性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用于其他大型人工湿地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是为了净化污水而建造的一类系统,其环境特征既不同于自然湿地,也不同于一般陆地生境。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新问题。作者以杭州植物园作为案例研究了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秋末人工湿地的物种数为72种,其中自然迁入植物54种;冬春季的物种数为46种,其中自然迁入物种33种。在人工湿地中,人工配置的植物种类仍然是群落结构的主体,迁入植物大部分处于伴生地位。应该在人工配置植物的基础上保留一些有价值的自然迁入植物,使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这样既能充分吸收水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又能美化环境。亚热带地区可以有冬春和夏秋两个植物功能群在人工湿地中连续生长,这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生态位,提高人工湿地在冬季的净化效果,增强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季节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外生菌根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琚钢  峥嵘  白淑兰  刘声  闫伟 《生态学杂志》2012,31(6):1571-1576
从外生菌根真菌、外生菌根共生体以及外生菌根的间接作用等方面阐述外生菌根如何抵制干旱胁迫,并对未来我国外生菌根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干旱可以抑制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并降低其群落中真菌的多样性,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可以利用深度30cm以下的土壤水,子实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比可作为筛选抗旱真菌的一个重要因子;在遭受干旱胁迫时,外生菌根共生体可以发生形态变化来应对干旱,同时增加了植株水分的吸收并改善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活性氧以及激素等相关代谢;外生菌根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加土壤碳汇以及对其他根际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等对宿主植物应对干旱胁迫有利。未来我国外生菌根研究应加强对干旱区优良菌-树组合的筛选工作,同时加大对乡土外生菌根真菌资源的调查力度,未来研究应重点向分子生物学领域推进。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人工湿地中配置植物与迁入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是为了净化污水而建造的一类系统, 其环境特征既不同于自然湿地, 也不同于一般陆地生境。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新问题。作者以杭州植物园作为案例研究了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秋末人工湿地的物种数为72种, 其中自然迁入植物54种; 冬春季的物种数为46种, 其中自然迁入物种33种。在人工湿地中, 人工配置的植物种类仍然是群落结构的主体, 迁入植物大部分处于伴生地位。应该在人工配置植物的基础上保留一些有价值的自然迁入植物, 使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这样既能充分吸收水中的多种营养成分, 又能美化环境。亚热带地区可以有冬春和夏秋两个植物功能群在人工湿地中连续生长, 这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生态位, 提高人工湿地在冬季的净化效果, 增强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季节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与其胁迫信号的转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邵宏波  梁宗锁  邵明安 《生态学报》2005,25(7):1772-1781
高等植物适应环境胁迫有多种水平与尺度的生理与生化方式,但其本质却是分子水平的基因时空表达与调控,它又受到胁迫信号转导途径的多重调控与影响。环境胁迫的主要形式是冷害、干旱、盐碱胁迫与UV-B辐射等,而它们又是影响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重要过程的生态因子,同时也是作物高效生产必需重视的因素,对其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的认识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从细胞与组织和器官水平获得的分子生物学规律,只有应用到个体,群体,及生态系统中才会更有生命力。如何将这些数据资料成为宝贵的永续资源是21世纪植物系统生物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主要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阐述环境胁迫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方式,新进展资料的整合并建立起它们的可能联系及本领域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为高效的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苏金  朱汝财 《植物学报》2001,18(2):129-136
干旱和盐渍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超量表达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渗透胁迫保护蛋白等获得抗旱耐盐转基因植物的报道,旨在系统阐述转基因表达对植物抗旱耐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阳  罗健夫  侯志勇  谢永宏  陈薇  黄鑫  曾静  于晓英 《生态学报》2024,44(12):5340-5350
研究莽山高山湖泊湿地植物多样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湿地植物对环境变化下的适应策略,同时对保护当地湿地珍稀濒危物种具有重要价值。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C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30个植物群落样方进行分析,研究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土壤、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浪畔湖国家重要湿地植物群落可分为蕨状苔草+宽叶泽苔草群丛、雪白睡莲+莼菜群丛、水毛花+宽叶泽苔草群丛、莼菜+宽叶泽苔草群丛等4类。雪白睡莲+莼菜群丛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低,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水毛花+宽叶泽苔草群丛与之相反。浪畔湖国家重要湿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速效钾和水深呈极显著相关性,与水质氨氮呈显著相关性,水深和土壤速效钾是影响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水深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与水质氨氮浓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旨在揭示浪畔湖国家重要湿地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为保护湿地珍稀物种及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