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大幅调整,农业部门发展模式也经历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生产与流通分离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成生产与流通紧密一体的发展模式,并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运用价值链理论,通过分析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入新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可行方法,是促进农产品价值链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北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出发,首先分析认为都市农产品供求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引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之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众筹模式引入下解决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机理,即解决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者面临的融资困境与激励不足问题、农产品流通体系问题等,最后提出在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大力推广农业众筹模式,构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体系,从而确保都市食品质量安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泡椒的生产流通为例,从海南农户跟踪到北京终端消费,对泡椒各生产运销主体进行调查,基本还原当前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环节的成本、利润构成及分配状况,并阐释其原因。研究发现:运输环节的利润分配比例最低,生产环节倒数第二,零售环节最高;从利润率来看,批发环节最高,运输环节最低,生产环节倒数第二。主要原因为用工成本和土地租金刚性上升、流通环节多、农产品单位价值低、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费用日益提高、农民定价话语权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产量效应模糊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产量角度评价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不同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经过专家咨询和相关文献分析,筛选确定7个因素作为保护性耕作影响产量的指标集,通过农户一对一调查,将农户对影响产量因素的认知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得分最高的模式分别为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华北平原上茬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下茬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模式;西北绿洲留高茬免耕直播模式;成都平原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免耕+稻草覆盖模式.为选择各地具有产量优势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民生福祉。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其问题隐患,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来源及突出短板,研究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监管制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以持续的努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015年1—7月与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形势。2015年1—7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 076.2亿美元,同比减少6.7%。2014年农产品过度进口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不足、调控手段缺乏等问题凸显。要在开放条件下有效应对国外大规模、商业化农场带来的挑战,除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强化社会化服务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外,必须针对我国农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切实加强对我国农业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王正  周侃  樊杰 《生态学报》2022,42(21):8664-8674
科学认知区域碳排放是开展碳减排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主体功能区诸多政策都直接或间接与碳中和相关,分析不同功能定位的地域单元碳排放特征,有利于制定符合各地区功能定位的碳减排政策。选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比较典型的四川省,核算了2010-2017年各类主体功能区的碳排放量,以主体功能区为视角分析不同空间组分碳排放格局特征,结果显示:(1)四川省县域尺度碳排放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碳排放具有明显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以成都平原为核心、攀枝花为次核心向外依次梯度降低。(2)主体功能区间碳排放量差异明显,城市化地区是碳排放的主要承载区和碳排放变化的主要贡献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量远低于城市化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城市化地区和农产品主产区(P<0.05),需引起关注。(3)第二产业是各类主体功能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化地区第二产业碳排放比重高于其他主体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活碳排放比重则高于城市化地区。(4)立足各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从结构、技术角度讨论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碳减排政策措施,同时强调加强主体功能区区际合作,着眼全局,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区域生态退化的经济社会原因,针对以往扩展火用分析(EEA)应用以国家尺度为主,存在流通网络庞杂、规律辨识困难等问题,缩小空间尺度至县域,以宁夏彭阳为例,将生态经济系统划分为7个相互联系的部门,分别计算流通的物质、劳动力、资本的火用值,以分析驱动部门、要素和路径的扩展火用流特征并评价生态效率.结果表明: 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主要由农业和居民部门驱动,部门间31条流通路径平均扩展火用流值为0.80 PJ,高于该值的仅有8条流通路径,主要通过“居民部门劳动力输出和其他部门支持居民部门需求”两条连续路径驱动发展.矿产资源开采规模大,但直接输出区域外,无法从内部推动县域发展,反而由于资源开采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县域2014年生态效率为68.1%,相当于10年前国内外国家尺度的中间水平,主要由服务和居民部门效率低造成.扩展火用分析有网络化、结构化的优势,可明确部门、要素和路径,突破驱动机制研究的“瓶颈”,对探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原理和选择优化模式具有一定适应性.区域尺度较国家大空间尺度分析更易识别生态经济系统驱动机制,能够明确指导区域管理部门改善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保障,更是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支撑。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包括现代信息、现代生物和"清洁农业"等新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并对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4种模式和舆情监测应对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舆情应对;基层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11.
医院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当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平台也成为临床运作的重要工具。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的主要趋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作为卫生部试行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医院,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创新管理运作模式,提出了基于临床路径的“3+3”信息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架构、设计理念及其应用成效。该系统是临床路径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应用。实践证明,使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临床路径的试点实施,达到了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了解和掌握不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的满意程度和诉求,能够更好地实现“双向”交流、制定有效的风险交流策略。在梳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年龄段的450名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的满意度和主体诉求,并提出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物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密切。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储运效率低、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落后、保鲜技术落后等现状是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农产品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力、政府重视和投入不足等,是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建议通过采取改善农产品物流设施和工具、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加大物流环节的农产品质量监控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农户(合作社)为提高每单位农产品质量而付出的努力成本”这一变量以及收益共享契约思想,选用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常见的“农超对接”模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农户(合作社)和超市单独决策时的利润分配模型、供应链合作优化时的利润分配模型以及基于收益共享契约的供应链合作优化模型。通过算例分析,发现建立基于收益共享契约的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优化模式,有利于激励农户(合作社)为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付出努力、提高农产品供应链各方的收益水平、降低农产品价格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5.
马程伟  文超祥 《生态学报》2024,44(5):2173-2186
海岸带是人口经济高度集聚且生态敏感区域,提升其适应气候变化扰动的韧性能力是促进沿海地区可持续治理的重要手段。研究从适应气候变化风险出发,在辨析海岸带韧性概念、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软件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梳理海岸带韧性相关研究的热点结构分布、演进脉络特征和热词主题类别,指出当前海岸带韧性研究聚焦于韧性作用机制解析、韧性表征测度、韧性提升路径和韧性管理策略4大方面。研究表明灾害影响范围界定、多灾耦合的链式演变、复杂系统时空韧性测度和人-地-海弹性匹配尚存薄弱之处,提出我国海岸带气候韧性未来研究需关注理论体系建构、空间规划实践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依据"原则-目标-路径"逻辑从治理对象、治理主体、治理空间和治理机制4个维度展望海岸带气候韧性治理框架,即辨识治理对象,以风险链评估为韧性治理起点;协同治理主体,探索跨权益治理的韧性平衡;统筹治理空间,建构韧性空间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机制,完善韧性治理能级长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界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监管的相对性、动态性、复杂系统性等三大特点,将监管模式划分为被动型、半主动型、主动型政府监管等三种类型,并指出被动型监管是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模式;遵照监管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公共产品供求平衡动态发展,分析了当前的监管特点、监管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最后,探讨了监管制度改革的取向——多元共治,以期为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前,其主要的问题因素是林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阻碍了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大幅度的提升了林业投融资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投融资创新路径研究为课题,系统的进行阐述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大型公立医院内部资源配置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存在趋利性和粗放性,不适应外部政策导向和自身发展需求。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是优化运行机制的基础,针对大型公立医院内部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结合其资源的特点,从创新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知识资源管理和对资源科学利用方式探索等方面对优化大型公立医院内部资源配置的相关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虹  张红  贺桂珍  张霄羽  刘勇 《生态学报》2024,44(1):143-153
碳排放核算是落实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体现了碳减排成效,是主体功能区未来减排措施和低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我国典型高碳经济省份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市级碳排放量、人口、GDP、夜间灯光总值、植被覆盖率、城市化水平构建了适用于主体功能区的碳排放核算模型,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时间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碳排放时空特征、碳排放区域差异并评价碳减排成效。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来看,2006—2020年各主体功能区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率均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域(48.08%)>农产品主产区(38.13%)>重点生态功能区(33.95%)的特征,与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显著相关。(2)从空间演变来看,主体功能区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山西省“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势相关。重点开发区域空间集聚格局较为稳定,集中在山西省中部,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集聚特征不显著,分布在东部和西部。(3)碳排放区域差异分析表明山西省碳排放地区间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总体...  相似文献   

20.
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之间的内生关系进行界定,并利用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内生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成本推动作用明显,但生产资料成本与劳动力成本对价格变动的贡献路径有所差异,而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也是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原因。因此,建议政府在充分发挥生产成本变动的预警信号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业生产成本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