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牛樟芝深层发酵复方制品的制备方法。方法选择以茯苓粉、山药粉、葛根粉、蜂花粉、大豆粉等原料配制深层发酵培养基,经深层发酵培养富含牛樟芝多糖的牛樟芝菌丝体发酵液,与采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酶解、分离、过滤、浓缩制得的佛手、黄精、枸杞、砂仁、余甘子、枳椇子等中草药提取液复合。结果配制为一种牛樟芝深层发酵复方制品。结论该方法优化了牛樟芝多糖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产量高、时间短、成本低,可以工业化生产,而且高效环保,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灰食蚜蝇成虫室内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分别用油菜鲜花粉fresh pollen of rape、玉米花粉pollen of maize、大麻花粉pollen of hemq、油菜蜂花粉bee pollen from rape及玉米蜂花粉bee pollen from maize饲养大灰食蚜蝇成虫,表明大灰食蚜蝇的产卵量、孵化率、产卵前期、产卵期及成虫寿命均受花粉种类及其新鲜程度的影响.用玉米花粉、油菜蜂花粉和玉米蜂花粉饲养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大麻花粉,用油菜蜂花粉饲养产卵前期最短,用油菜鲜花粉饲养能明显延长产卵期及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五味子、桃花、蒲公英、山楂、野藿香、山花、黄柏、野玫瑰、黄玫瑰、野菊花十种蜂花粉醇提物对酪氨酸酶二酚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十种蜂花粉醇提物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随着蜂花粉醇提物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其中野玫瑰、黄柏、蒲公英花粉醇提物对两步催化氧化作用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五味子和野藿香花粉醇提物对酪氨酸酶二酚氧化活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了茶蜂花粉的抗氧化活性和功效成分。茶蜂花粉85%乙醇回流提取,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模型检测茶蜂花粉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利用核磁共振方法鉴定各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茶蜂花粉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经MCI柱层析,得到30%、50%、70%三个乙醇洗脱组分,其中3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从该洗脱部分得到三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槲皮素、山奈素-3-O-芸香糖苷、山奈酚-3-O-(2″,3″,4″-O-三对羟基桂皮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推测茶蜂花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纤维素酶超声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及总黄酮分级萃取物抗氧化活性,以油菜蜂花粉为材料,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超声功率、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为单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超声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工艺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提取并分级萃取得到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萃取物,探究其抗氧化作用强弱.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150 W,乙醇浓度82%,超声时间10min,料液比1∶46,油菜蜂花粉总黄酮得率为(7.36±0.19)%.4种萃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表现出不同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乙醇提取物对*OH清除作用最强,乙酸乙酯萃取物对DPPH·和ABTS+清除作用最强,正丁醇萃取物对O2-·清除作用最强,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旨在为油菜蜂花粉的高效利用及其在抗氧化功能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纤维素酶超声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及总黄酮分级萃取物抗氧化活性,以油菜蜂花粉为材料,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超声功率、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为单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超声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工艺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提取并分级萃取得到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萃取物,探究其抗氧化作用强弱.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150 W,乙醇浓度82%,超声时间10min,料液比1∶46,油菜蜂花粉总黄酮得率为(7.36±0.19)%.4种萃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表现出不同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乙醇提取物对*OH清除作用最强,乙酸乙酯萃取物对DPPH·和ABTS+清除作用最强,正丁醇萃取物对O2-·清除作用最强,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旨在为油菜蜂花粉的高效利用及其在抗氧化功能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考察三种不同形态的林肯链霉菌在种子培养、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发酵特性,在馒头状,草帽状和梅花状三种茵落形态中,梅花状茵落的发酵单位最高,其发酵单位比草帽状的高11%,比馒头状的高出8.3%。  相似文献   

8.
工业发酵科学致力于实现高产量、高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的相对统一。通过从分子、细胞和反应器进行发酵过程多尺度解析与调控,实施全局与动态的优化与控制能够确保发酵过程高效、转化定向、过程稳定和系统有序。本文从发酵微生物代谢途径动力学模型、细胞代谢特性、发酵提取相耦合与反应器设计四个方面,总结和讨论发酵过程多尺度解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整合分析发酵过程不同尺度特征并且针对性地开展多尺度整合调控是实现高效工业微生物发酵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新型纳豆保健品,从发酵豆制品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利用该菌株以及市售的3种纳豆中的纳豆菌进行纳豆发酵,比较了4株纳豆菌发酵纳豆的特性,并对纳豆激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号菌株发酵生产纳豆周期短,颜色金黄,具有酱香味,拉丝长度最佳。同时,对产纳豆激酶的最佳发酵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至17 h纳豆激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玉米发酵面团最佳制作工艺,并采用感官评价和质构特性对玉米发酵面团品质进行分析,得出酵母添加量0.8%、发酵时间为1.5h、醒发时间为40min条件下制得的玉米发酵面团硬度5 967.618、弹性809、黏聚性772、咀嚼性3 728.860、回复性354,品质良好。研究结果可为玉米主食化加工奠定良好的基础,间接推动玉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株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生长特性及发酵代谢物的抑菌和促生长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分别与5株致病菌和3株益生菌添加至24孔板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A_(600 nm)值的变化来研究发酵代谢物的抑菌和促生长作用。结果发酵代谢物中的抑菌成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到第6天后增长趋于平缓。当发酵上清液添加量达到400μL时,溶血性链球菌被完全抑制,达到600μ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大肠埃希菌实验组A_(600 nm)值较对照组分别下降76.1%、68.5%、60.2%和43.9%,而长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实验组A_(600 nm)值较对照组分别上升17.1%和41.5%。结论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发酵代谢物对5株致病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对2株双歧杆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石油醚为溶剂,索氏提取法提取芝麻蜂花粉粗脂肪,甲酯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种脂肪酸,并测定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芝麻蜂花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中亚麻酸相对含量为66.71%。  相似文献   

13.
【背景】商业酵母的使用造成葡萄酒同质化问题严重,发掘优良本土酿酒酵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从168株宁夏本土酿酒酵母菌株中筛选出性能优良、具有出色葡萄酒发酵能力的菌株。【方法】基于杜氏管发酵试验和乙醇、高糖等耐受性试验分析产H2S能力及生长曲线测定的方法,筛选出发酵力好、耐受性强、低产H2S的本土酿酒酵母进行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试验,测定葡萄酒样基础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和挥发性成分,探究筛选出的酿酒酵母发酵特性。【结果】初步筛选出发酵快速,能适应13%乙醇、350 g/L葡萄糖、250 mg/L SO2、pH 1.0的生存环境且低产H2S的4株本土酿酒酵母YC-E8、QTX-D17、QTX-D7、YQY-E18。菌株YC-E8产甘油能力强,所发酵酒样香气与商业酵母XR、F33最为接近,适用于赤霞珠葡萄酒的发酵。菌株QTX-D17发酵酒样中酒精、单宁、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最高,表现出本土酿酒酵母优良的发酵特性。菌株QTX-D7所发酵酒样香气中乙酸乙酯、辛酸乙酯、1-壬醇等物质含量较高,赋予了葡萄酒香蕉味、苹果味、菠萝味、椰子味等愉悦花果香。【结论】最终筛选出3株优良本土酿酒酵母QTX-D17...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细菌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李平兰  张篪  江汉湖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5):295-298
乳酸菌是一类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它们在人、动物体内及人类环境中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一些定居在嘴、鼻粘膜中;一些定居在消化道、肠道(双歧菌、肠球菌和一些乳杆菌)和阴道粘膜中(一些特殊的乳杆菌)。在这些生境小区里,它们中大多数不仅不致病,相反有益,可以抑制一些腐败菌和病原菌,从而维持体内这些小生境尤其是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同时,乳酸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和饲料工业上。通常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中应用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株产黏乳酸球菌的发酵特性比较研究,以感观、酸度、活菌数对数值、培养时间、粘度及乳清析出率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乳酸球菌Q26具备较好的产黏、产香特性,遗传性质较稳定.通过与乳酸杆菌G18进行发酵应用试验,确定G18和Q26存在共生关系,混合发酵的酸牛乳乳清析出率为0.1%,粘度为4 528mPa·s.通过保质期试验,产品在28、20、4℃下保质期分别为3、6、15d.确定Q26和G18为最佳酸牛乳生产用菌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后生元的制备工艺,分析后生元发酵液中有机酸成分,探究其抑菌特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法对后生元的制备进行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后生元的有机酸成分,利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探究后生元抑菌特性。结果 后生元制备工艺选择发酵时间20 h、发酵温度37℃和初始pH值6.2为最优条件,发酵上清液pH值为3.4。后生元发酵上清液中的有机酸中总量为4 974.68 mg/L,苹果酸含量(2 783.55 mg/L)占比最高。后生元经过稀释溶解处理后,对阴道加德纳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现抑制作用。结论 后生元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有望用于抑菌作用产品的开发,为致病菌引起的疾病防治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魏安静  田丽  凤权 《生物学杂志》2013,30(2):87-89,104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其诸多参数具有动态非线性。传统的发酵实验都是在不断地尝试中进行的,如果能预测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则会大大提高实验效率。用一种智能预测模型,即将Kohonen网络、Elman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有机结合,可以预测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该模型的仿真实验结果符合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的动力学特点,实现了部分参数的有效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智能预测模型不但能够综合各种单一预测模型的优点,而且能够随时间的推移其内在结构不断变化,适用于多粘芽孢杆菌发酵过程的参数预测和特性优化。相对于传统预测方法,提高了预测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体外发酵技术评价分段醇沉提取的3种苦瓜多糖(MCP1、MCP2和MCP3,乙醇终浓度分别为45%、60%和75%)对三元猪盲肠食糜的发酵特性和发酵产物的影响。于不同发酵时间点记录产气量,48 h后检测发酵液pH值、NH3和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结果表明,MCP1和MCP2发酵动力学参数最优,显著优于葡萄糖和空白对照组(P0.05);MCP2和葡萄糖组pH值最低,MCP1和葡萄糖组的NH3含量最低;葡萄糖组的丙酸、异丁酸和SCFA总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MCP2的乙酸、异丁酸和SCFA总量显著高于其它多糖组(P0.05)。结果提示,MCP1和MCP2是2种理想的可被盲肠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并可改变微生物发酵产生的SCFA含量与组成。  相似文献   

19.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D-756为出发菌株,经过三代的紫外线+氯化锂的复合诱变处理,采用快速筛选方法,获得了耐前体变株F-1012。对该变株的耐氯特性和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把发酵培养基中的氯化物浓度提高到2.0%,大米粉量提高到18%,该变株发酵单位最高。发酵最适条件,起始pH自然(约5.7);移种量为15%;装量2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周期为288小时。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发酵豆粕是以豆粕为原料,通过菌种发酵制备的一种生物活性饲料,具有蛋白吸收率高、抗营养因子水平低、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及生产应用,为发酵豆粕在饲料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