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婴儿型双歧杆菌对花生过敏小鼠肠道Th2型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应用花生蛋白诱导肠道的Th2型反应,建立食物过敏小鼠模型。过敏小鼠灌胃给予婴儿型双歧杆菌(ATCC菌或CGMCC0313-2)或不做处理。然后分离小鼠小肠黏膜CD4+T细胞或DC,另取肠黏膜组织进行石蜡包埋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计数,HE染色进行嗜酸细胞和单个核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检测CD4+T中Th2(CD4+IL4+T)细胞和Treg(CD4+CD25+Foxp3+T)比例,另取CD4+T进行CFSE标记,与DC共培养4d后流式细胞检测CD4+T增殖反应,收集细胞培养液ELISA检测IL-4、IL-5和IL—13分泌水平。结果过敏组小鼠Th2型细胞数,CD4+T细胞增殖反应,IL4、IL-5和IL-13水平,肠黏膜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reg数目低于对照组(P〈0.01),婴儿双歧杆菌干预后,婴儿双歧杆菌组Th2型细胞数,IL4、IL-5和IL-13水平,肠黏膜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均明显低于过敏组(P〈0.01),而Treg数目高于过敏组(P〈0.01)。结论口服婴儿型双歧杆菌可以抑制花生过敏导致的肠道Th2型反应。  相似文献   

2.
正食物过敏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10年其患病率急剧上升,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接近10%~([1]).研究显示,约4%~6%5岁以下的儿童和3%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食物过敏现象,对食物抗原具有IgE介导的高反应性~([1,2]).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蛋类、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拉酵母菌散剂(亿活)在牛奶蛋白过敏所致婴儿慢性腹泻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牛奶蛋白过敏所致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亿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腹泻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所致婴儿慢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49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结果:385例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以鸡蛋、牛奶、螃蟹、鳕鱼、大豆为主,分别占55.0%、28.6%、26.8%、19.5%、15.1%;不同年龄组中不耐受的食物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儿童组:以鸡蛋(84.0%)、牛奶(59.0%)、螃蟹、大豆(16.0%)、鳕鱼(15.3%)为主;青年组:以鸡蛋(55.1%)、牛奶(29.1%)、螃蟹(27.6%)、鳕鱼(22.8%)为主;中年组:以鸡蛋(39.9%)、螃蟹(32.5%)、鳕鱼(18.4%)、大豆(12.9%)为主;老年组:以螃蟹(35.5%)、鸡蛋(27.4%)、大豆(19.4%)、鳕鱼(17.7%)为主。结论: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发现青岛及其周边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不耐受的食物以海产品为主,且随年龄增长其敏感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荨麻疹40例,湿疹50例,过敏性紫癜30例)血清中14种食物变应原IgG浓度,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按疾病分组观察并比较血清检测结果.结果:120例患者14种食物变应原血清不耐受抗体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结果表明,病例中以鸡蛋、虾、螃蟹的致敏性较高(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小麦、牛奶、西红柿和蘑菇的致敏性次之(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牛肉、鸡肉、鳕鱼、玉米、猪肉、大米、大豆致敏性较低(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体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高,提示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对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痛的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检测血清食物变应原不耐受抗体IgG可以尽早发现患者的致敏食物确定疾病病因,及时将致敏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降低患者食物过敏的患病率,缓解临床症状,从而降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样本调查1~3月龄婴儿过敏风险,探讨影响婴儿过敏风险的高危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 188名健康查体的1~3月龄婴儿进行过敏风险程度评估,并对影响婴儿过敏风险程度的部分因素以及婴儿湿疹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 188份,全部回收,共剔除无效问卷101份,获得有效问卷2 087份,问卷有效率达95.38%。本研究中婴儿湿疹发病率为49.11%(1 025/2 087),且不同过敏风险婴儿湿疹的发生率不同(均P0.05)。生产方式、喂养方式、父母过敏性疾病史、孕期服用叶酸和孕期烟草烟雾暴露这5个因素与过敏风险关系显著(均P0.05)。性别、胎次、母亲学历、孕周、婴儿洗澡频率、房间通风频率、出生季节、1~3月龄母乳期回避海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剖宫产、配方奶和部分人乳喂养、孕期服用叶酸、孕期烟草烟雾暴露为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均1。结论婴儿期是过敏的易感时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婴儿进行过敏预防,早期过敏风险评估对降低婴儿过敏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5岁以下哮喘儿童与血清特异性过敏原(specific IgE,sIgE)的分布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法对 2019 年1月至 2019 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62例哮喘患儿和49例喘息患儿的行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对比分析5岁以下哮喘和喘息儿童过敏原分布情况及与哮喘的发病关系。结果:户尘螨、猫毛皮屑、狗毛皮屑、蒿草、葎草、桤杨柳山毛榉橡胡桃、烟曲霉、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吸入过敏原和花生黄豆、腰果开心果榛子杏仁核桃、虾蟹、桃苹果芒果荔枝草莓食物过敏原这12类过敏原在哮喘组与喘息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哮喘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尘螨、猫毛皮屑、坚果类、霉菌、水果类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户尘螨、猫毛皮屑和虾蟹是男性哮喘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是女性哮喘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特异性(sIgE)过敏原在哮喘与喘息患儿中分布不同,同时发现过敏原在哮喘患儿中存在性别差异,故对哮喘患儿进行过敏性检测可以作为回避过敏原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全基因组数据为平台,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出9个11S种子储藏蛋白基因,并对其定位、蛋白结构、系统发育及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苦荞9个11S种子储藏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为189~914 aa,等电点位于5.18~9.82之间,分子量为21.27~103.33 kD;定位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成员位于苦荞基因组的6条连锁群上(Megascaffold2/5以及scaffold77/344/395/861);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除了1个11S种子储藏蛋白sample1_00009513-RA具有1个cupin保守结构域外,其余8个都含有2个cupin结构域,并且在cupin保守结构域中,苦荞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共有14个保守的氨基酸残基;蛋白结构预测表明,苦荞11S种子储藏蛋白的结构具有2种类型;苦荞与其它6个物种[拟南芥、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杏仁(Armeniaca vulgaris Lam.)、胡桃(Juglans regia L.)和芝麻(Sesamum indicum Linn.)]11S种子储藏蛋白以及苦荞过敏蛋白(TBb和TBt)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蛋白可以分为3类,共具有4对旁系同源蛋白和3对直系同源蛋白;与已报道的苦荞过敏性储藏蛋白以及其它5个物种(花生、大豆、杏仁、胡桃和芝麻)的11S过敏蛋白比较发现,5个11S种子储藏蛋白(sample1_00013128-RA、sample1_00013130-RA、sample1_00021677-RA、sample1_00021668-RA和sample1_00021674-RA)与苦荞2个过敏蛋白的同源性较高,同时它们与胡桃11S过敏蛋白的同源性最高,但尚需进一步实验来确定这5个成员是否为食物过敏原;RNA-Seq转录组数据显示,4个基因(sample1_00018411-RA、sample1_00026786-RA、sample1_00021674-RA、sample1_00022718-RA)在2种荞麦属植物的灌浆期种子中表达水平较高,且在‘大苦1号’中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大甜1号’。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血流感染(BSI)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术前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对术后发生B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接受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A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BSI分为BSI组和非BSI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6、D-D水平对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预测价值。结果:BSI组年龄≥60岁、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人工瓣膜植入比例和术后24 h引流量、血清C反应蛋白、PCT、IL-6、D-D水平高于非BSI组,手术时间、心包纵隔管保留时间长于非BS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后24 h引流量上升,血清PCT、IL-6、D-D水平上升为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IL-6、D-D三项联合预测的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预测。结论:年龄、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后24 h引流量、血清PCT、IL-6、D-D水平是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影响因素,术前血清PCT、IL-6、D-D水平可作为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豆异黄酮对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综合征及性激素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为科学规范指导围绝经期女性营养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80名围绝经期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大豆异黄酮组和安慰剂组,于研究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进行血清激素、抗氧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检测及更年期自我综合征评定、疲劳量评定、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大豆异黄酮组雌二醇(E2)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含量与基线值的平均变化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1);大豆异黄酮组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丙二醛(MDA)含量、更年期综合征评分、疲劳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基线值的平均变化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女性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维持激素水平是有效、安全的,适宜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可作为围绝经期女性的营养保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植物的水容特征与其耐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风晾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植物器官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及比水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阻止体内蒸腾失水的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花生(Arrachishypogaea)>甘薯(Ipomoeabatatas)>大豆(Glycinemax)>玉米(Zeamays),各植物茎的保水能力相差不大;甘薯的茎、叶在风晾4h后仍未永久凋萎,其他植物的茎、叶在风晾1~3h就出现永久凋萎;花生、甘薯、大豆和玉米叶片风晚3~4h后,其水势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00,1.30,1.80和2.70mPa,花生、甘薯、大豆茎的水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95,1.40和1.30mPa;植物茎、叶的水势与其相对含水量具有较好的对数关系;植株茎、叶的比水客值范围在0.0258~0.6835mPa-1之间,叶片的比水容大于茎的比水容。因此,植物的水容特征表明不同植物茎、叶的保水、释水能力不同,因而其耐旱、抗旱性不同。玉米和大豆的耐旱性小于花生、甘薯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适用于制备花生豆腐的原料的脂肪含量,以低温花生粕为原料,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和高温微压煮浆(high-temperature pressure cooking,HTPC)工艺制备花生豆腐,研究不同花生粕脂肪含量(6.89%、10.12%、15.43%、20.28%和25.54%)对豆腐质构的影响,对比花生豆腐与市售大豆豆腐的耐煮性和色泽,并分析加工过程中花生蛋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花生粕脂肪含量对豆腐质构有显著影响(P<0.05),除脂肪含量为25.54%的花生粕外,其他脂肪含量的花生粕均可用于制备花生豆腐。当花生粕脂肪含量为6.89%时,可制得与市售大豆石膏豆腐的质构、耐煮性相当的花生豆腐产品,且其黄度值b(8.38)显著小于大豆石膏(15.86)和卤水(16.56)豆腐(P<0.05),具有色泽优势。而对于花生蛋白结构变化的分析表明,当花生粕脂肪含量相对较低(6.89%~20.28%)时,TG对花生蛋白的作用效果较好,进一步施加HTPC处理可使花生蛋白完全变性,并且通过形成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以维持豆腐凝胶结构。研究结果为花生豆腐的加工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A1)、小麦-甘薯(A2)、玉米(A3)、小麦/玉米/大豆(A4)和小麦/玉米/甘薯(A5)5种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的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1、A2、A3和A5相比,A4提高了各作物在开花期(或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总氮含量及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处理间表现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降低了小麦、玉米土壤的NO3--N、NH4+-N含量及小麦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玉米、大豆共生前的拔节期为单作>套作,在玉米、大豆共生后的吐丝期和成熟期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大豆土壤的NO3--N、NH4+-N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枝期为单作>套作,在开花期和成熟期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中行>边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不同浓度单宁酸(tannic acid,TA)处理后的花生喂养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和小鼠(Mus musculus),研究单宁酸对两种鼠食物选择倾向、食物摄入量、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的设计如下:1)选择一批棕色田鼠和小鼠,单笼饲养,自由饮水。用正常花生饲喂二周实验用棕色田鼠和小鼠,使其适应这种食物;2)随机选出棕色田鼠和小鼠各10只(雌雄各半),单笼饲养。用经0%、5%、10%TA处理的花生饲喂供试鼠一周,观察和记录两种鼠对TA处理后花生的选择和取食特征;3)随机选出18只棕色田鼠和18只小鼠,单笼饲养,并各分为3组(每组均为6只),按两种鼠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低单宁酸组、高单宁酸组,并分别用经0%、5%和10%TA处理的花生饲喂一周,测定两种鼠的食物摄入量;同时收集粪便,用凯氏定氮仪测定粗蛋白含量,计算蛋白质消化率。结果1)棕色田鼠和小鼠均优先选择无TA食物(P〈0.001),二者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01);2)食物中的TA降低棕色田鼠和小鼠的相对日食量(P〈0.001)和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随TA含量的升高,棕色田鼠和小鼠的相对日食量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下降。结论TA降低棕色田鼠和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和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TA对鼠类的食物摄入量和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有种间差异性,小鼠对TA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常见过敏原及其分布特征,为预防和脱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对363例过敏性结膜炎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患儿中检出率居前3位的吸入性过敏原分别为尘螨(50.41%)、猫毛(3.03%)和霉菌(2.48%);检出率居前3位的食物性过敏原分别为淡水鱼(10.74%)、海鱼(7.44%)和鸡蛋白(6.34%)。吸入性过敏原(62.26%)和食物性过敏原(41.60%)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患儿均以尘螨为常见过敏原,其检出率分别为33.33%、52.76%和52.00%。不同年龄患儿牛奶过敏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牛奶过敏检出率最高,为12.82%。男、女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患儿均以单纯吸入性过敏原和单一过敏原为常见。1月‒3月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低发季节。结论 通过血清过敏原检测可明确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原。尘螨是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常见过敏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营养宣教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小学生在校午餐中各类食物剩余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北京市丰台区选取4所中等规模的小学,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3个月的营养知识宣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相同方法记录学生午餐各类食物的剩余率。结果:基线调查发现,主食、肉菜、素菜和总剩余率分别为6.3%、6.3%、14.1%和6.4%;女生午餐剩余率高于男生、高年级剩余率高于低年级(P<0.05)。干预后,男生干预组的肉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期素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基线期(P<0.05);女生、低年级组各类食物的剩余率均显著下降(P<0.05);高年级组干预组总剩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期仅素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基线期(P<0.05)。结论:营养宣教可显著降低女生和低年级学生各类食物的剩余率,明显改善男生对肉菜和素菜的剩余情况,尚不能证明对高年级学生各类食物剩余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磷酸化Tau181(P-tau181)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收治的98例AD患者(AD组)和71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UA、IL-6、P-tau181水平,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统计随访期间不良预后发生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UA、IL-6、P-tau181与MMSE、MoCA、BI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AD组血清UA水平和MMSE、MoCA评分、BI低于对照组(P<0.05),IL-6、P-tau18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D患者血清UA水平与MMSE、MoCA评分、BI呈正相关(P<0.05),IL-6、P-tau181水平与MMSE、MoCA评分、BI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卧床、AD痴呆阶段、高水平IL-6、高水平P-tau181是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UA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AD患者血清UA水平降低,IL-6、P-tau181水平升高,且与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以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血清UA、IL-6、P-tau181可辅助评估AD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精确诊断和预测疾病发展的重要前提。新版AD 诊断标准从临床无症状期到 痴呆阶段的区分也有赖于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介绍目前临床应用的AD 生物标志物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重点对AD 血液生物标志 物研究的现状和瓶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及其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25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研究,依照患儿年龄进行分组,将年龄<5岁的128例患儿分为低龄组,将年龄≥5岁的128例患儿分为高龄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随后将25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依照是否并发呼吸道感染情况分为两个亚组,即呼吸道感染组(n=100)与非呼吸道感染组(n=156),分析其一般临床情况,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低龄组和高龄组患儿喘息、肺部哮鸣音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低龄组患儿喘息、气促、咳嗽症状发生率和疾病严重程度为重度的比率明显高于高龄组(P<0.05);低龄组和高龄组患儿大豆、鱼虾类过敏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低龄组患儿牛奶、霉菌、花草过敏率低于高龄组,低龄组患儿动物皮毛、户尘螨或粉尘螨过敏率高于高龄组(P<0.05);呼吸道感染组与非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性别、病程对比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的生均食物供应水平,为做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699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每个县内随机抽取20%~30%的小学和初中,通过记账法对2013年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9 346所供餐学校中,每日生均食物供应量中位数分别为粮谷类257.5g、蔬菜196.4g、禽畜肉66.2g、鸡蛋9.9g、豆制品7.2g、牛奶0.0g、植物油12.9g。经检验,中小学、不同季节、不同供餐模式的7类食物生均供应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我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的生均食物供应水平总体偏低,学校食堂应优化食物供应结构,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供应,预防学生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