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胞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与动物相比,离体植物细胞在一定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即可表现出全能性。植物细胞全能性是实现植物再生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microRNA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其在调控植物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与再生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着重介绍已知的参与植物全能性的miRNA以及它们对植物再生过程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的创立和实验论证,介绍了近年来植物细胞全能性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对植物组织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主席教导我们:“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长期以来,品种改良工作,主要利用自然变异及其自由重组为材料,培育新品种。这种方法,当前已经发现它已难于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要求,急待改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人们久已想望的前景,就是揭露了有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展现出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这种潜能被称为植物细胞全能性。基于细胞全能性的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无性繁殖和遗传改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与转录因子协同调控植物离体再生过程。其中,在植物再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转录因子,被称为细胞全能性转录因子。近年来,关于细胞全能性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离体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众多转录因子被鉴定出来,并在提高植物遗传转化效率的研究中得到了初步应用。本文按照植物细胞全能性转录因子在植物再生中的功能进行分类梳理,综述近几年植物离体再生过程中信号转导机制,总结植物细胞全能性转录因子在提高植物遗传转化效率方面的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建立有效的无性繁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物细胞的遗传全能性与组织培养形态发生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言自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的单个细胞可能具有分化的全能性的理论以来,人们才开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以致今天广泛用来有意识地定向控制遗传变异和人工创造植物新类型的研究。到今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1000种高等植物作过离体培养尝试。根据大量实验结果证明,植物单个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09,(9):5-5
德美两国科学家近日在X染色体上发现某个遗传突变,可能有助解释为什么一些感染HIV的女性出现艾滋病的进程较缓。这是首次在性染色体上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遗传突变。  相似文献   

7.
《植物杂志》2009,(9):5-5
英国科学家宣称,一种名为Nanog的蛋白质是干细胞具有发育成各种类型细胞能力的“总开关”。无论是在胚胎干细胞还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中,它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是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2个紧密联系的核心概念。其具体内容标准为: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将其定为理解水平,即要求学生能够陈述细胞分化的概念内涵(包括细胞分化的原因、结果、特征、意义等)。  相似文献   

9.
在植物细胞全能性研究的基础上引出动物细胞全能性这一热点研究课题.介绍了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分析了细胞全能性表现程度差异的原因,最后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广泛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细胞命运及其调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以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未成熟种子为试材,探讨不同的接种量、基本培养基、糖浓度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对体细胞胚胎生长的影响,建立稳定的香果树胚性细胞悬浮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悬浮培养条件下,最适接种量为2%(鲜重):较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MS;蔗糖浓度为1%时容易使球形胚聚合体愈伤化,浓度为3%和6%适合球形胚聚合体增殖。浓度为9%则容易使球形胚聚合体褐化:添加0.5mg·L^-1 6-BA和0.5mg·L^-1NAA的MS液体培养基,当初始蔗糖浓度为3%。然后逐步提高到6%则有利于香果树各个发育阶段的同步化;子叶胚转到不含任何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固体培养基中可以长成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2.
用根癌土壤杆菌S-1、702和C-58从向日葵胚轴、烟草茎和茎髓,胡萝卜根及马铃薯块茎诱发并建立了冠瘿株系。观察了它们的生长,畸胎瘤发生。在诱发后数月内有些冠瘿株发生明显变化。向日葵冠瘿株在诱发七个月后外形和生长速度发生了变化。由S-1菌株诱发的马铃薯块茎畸胎瘤发生在诱发初期,但702菌株诱发的两株烟草无组织冠瘿株在诱发后155天左右才出现畸胎瘤,不同菌株诱发的两个烟草冠瘿株对植物激素的反应不同。获得了分化程度不同的一组畸瘤胎。用植物激素研究了冠瘿瘤的逆转。两个胡萝卜和两个烟草冠瘿株系分别得到再生植株。所有冠瘿株包括畸胎瘤产nopaline,由烟草畸胎瘤的再生植株也测出了nopaline。  相似文献   

13.
14.
白蜡树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从形态发生的不同途径,就有关白蜡树属植物的器官发生、腋芽增殖和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以及每一形态发生的培养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熊丹  陈发菊    梁宏伟  王玉兵 《植物学报》2008,25(3):337-343
以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未成熟种子为试材, 探讨不同的接种量、基本培养基、糖浓度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对体细胞胚胎生长的影响, 建立稳定的香果树胚性细胞悬浮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 悬浮培养条件下, 最适接种量为2%(鲜重); 较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MS; 蔗糖浓度为1%时容易使球形胚聚合体愈伤化, 浓度为3%和6%适合球形胚聚合体增殖, 浓度为9%则容易使球形胚聚合体褐化; 添加0.5 mg.L-16-BA 和0.5 mg.L-1 NAA的MS液体培养基, 当初始蔗糖浓度为3%, 然后逐步提高到6%则有利于香果树各个发育阶段的同步化; 子叶胚转到不含任何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固体培养基中可以长成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6.
梁预  姚敦义 《植物学报》1998,15(4):41-44
体细胞的全能性问题是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自Weismann 在19世纪中期提出这个问题后,已在学术界争论了一百多年。最近由于基因工程方面的突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获得很大进展。现在看来,全能性与全能性表达不是一回事。细胞具全能性基础以后,还需某种因子的启动才能开始全能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植物原生质体和动物细胞的融合是否成功,取决于各种因素。使用高PH,高Ca~(2+)浓度和升高温度的方法,比最初在植物和动物细胞融合使用的聚乙二醇方法有较多的优点。但是,电场诱导融合可能比以上两种方法就更为优越。据研究认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质融合的迅速程度(readiness)往往影响植物——动物界间融合的成功,高PH/高浓度Ca~(2+)方法比聚乙二醇方法更易迅速完成细胞质的融合。我们把抗体注入动物细胞膜组分中,进行免疫荧光研究,观察植物——动物异核体质膜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同时也研究了培养基对植物——动物异核体生存的影响以及培养基对同一配偶体或不同配偶体的优势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应指出:这两种基因。型在这样的界间异核体中是否行使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禾本科植物的茎、叶表皮中有两种特殊的细胞——栓质细胞和硅质细胞。因为它们的形态特点与茎叶表皮的其他细胞有很大差别,学生了解的不多,故笔者根据有关文献及个人实验观察,对此作一简介。栓质细胞、硅质细胞分布的特点除禾本科植物外,在单子叶植物的其他一些科如莎草科、鸭跖草科、姜科等植物中的茎叶表皮上也有栓质细胞和硅质细胞的分布。紫露草属(Gibasis)的叶表皮上的硅质细胞为等径四边形,主要分布于叶的两面,并陷于表皮细胞以下。在不同的种中,硅质细胞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4月召开的育种学会上,日本麒麟啤酒公司报告了使马铃薯的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染色体数2n=48)和蕃茄的野生种(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2 n=24)的细胞经融合,所得杂种再生成植株。据报道,他们是将蕃茄野生种所具有的对青枯病和软腐病等病害有抗性的基因导入马铃薯中。这家公司一直致力于马铃薯的育  相似文献   

20.
薰衣草(Lavandulaspica L.)种子诱导培养基:(1)MS+2,4-D1.0mg·L-1(单位下同)+NAA0.5+KT0.2;(2)MS+6-BA2.0+NAA0.2。分化与增殖培养基:(3)MS+6-BA2.0+NAA0.1;(4)MS+6-BA1.0+NAA0.1。生根培养基:(5)H+I BA0.5+I AA0.5;(6)H+6-BA0.3+IBA0.5+NAA0.5。上述培养基(1)~(4)加入3%蔗糖和0.9%琼脂,(5)和(6)加入2%蔗糖、0.2%活性碳和0.75%琼脂,pH5.8。培养温度(23±2)℃,光照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14h·d-1。将种子装入干燥、无菌的消毒瓶中,在超净工作台上,先在70%的乙醇中浸泡1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0.1%HgCl2消毒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