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从核型多角体病毒(PV)感染致死的茶尺蠖幼虫尸体中分离到一株微小RNA病毒(oPV)透射电镜观察纯化的病毒粒子为无囊膜、无表面特征、直径约26nm的球状颗粒.16%的SDS-PAGE显示它有两个分子量为31.5 kDa和28.8 kDa的衣壳蛋白,后者的含量是前者的2.5倍.3′端克隆序列分析表明EoPV基因组3′有poly(A)尾,编码RNA聚合酶(dRp)含有微小RNA病毒RNA聚合酶的八个保守基序,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与榕透翅毒蛾微小RNA病毒(nPV)亲缘关系最近.这些特点表明该病毒为一株新的微小RNA病毒.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应在每年茶尺蠖第1、2代和第5、6代的1~2龄幼虫期使用。在7.5×10~9~15.0×10~9PIB/hm~2的使用剂量下,幼虫期的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采用不同的喷雾器、不同的用水量及不同的喷施方式喷施,对防治效果无影响。但挑治和丛面喷施可大幅度节约防治成本费。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病死时间分布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恭银  胡萃 《生态学报》1994,14(2):196-200
本文观察了14℃,18℃,22℃,26℃,4种恒温和杭州5-6月自然变温下,茶尺蠖各龄初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病死时间分布。结果表明,各恒温下幼虫累计相对病死频率的时间分布趋于一致。病死时间正规化后,同龄幼虫在各恒温下的病死时间分布可用公共T-分布代表,并可用Weibull函数很好地加以拟合,采用此法,也可较好地模拟自然变温下幼虫的病死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反应检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以纯化后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及克隆得到了一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7D3。同时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Eo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获得重组多角体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该抗体可与EoNPV的多角体蛋白特异性结合。利用制备EoNPV多角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ELISA测定EoNPV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温条件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尺蠖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高温季节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其宿主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免于病死的雌性蛹、成虫的卵巢发育进度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龄末和4、5龄初饲毒后,化蛹率与羽化率极显著下降,交配率一股明显下降,而羽化成虫的产卵前期、寿命、产卵量、总怀卵量及卵孵化率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成虫饲毒后,繁殖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 0.9498x,LC50=1.5417×106PIB.mL-1;田间用浓度为1×107、1.5×107和2×107PIB.mL-1的EgNPV防治灰茶尺蠖,防效分别达58.81%、89.51%和94.81%。  相似文献   

7.
【目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obNPV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可侵染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2种宿主。为探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田间应用技术,对影响防效的3个因子喷施方式、剂量和虫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2种喷施方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104 PIB·2 000 IU/μL)防治灰茶尺蠖的效果;设置75、150和375 mL/667 m23种剂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并比较其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不同虫龄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相同剂量下,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分别为69.0%和67.6%,两者无显著差异;在75、150和375 mL/667 m23种剂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并比较其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不同虫龄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相同剂量下,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分别为69.0%和67.6%,两者无显著差异;在75、150和375 mL/667 m2 3种剂量下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75 mL/667 m2 3种剂量下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75 mL/667 m2剂量下的防效最高,150 mL/667 m2剂量下的防效最高,150 mL/667 m2其次,150 mL/667 m2其次,150 mL/667 m2和375 mL/667 m2和375 mL/667 m2剂量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均在90%以上;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3.3%、78.7%和67.8%,对1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3龄。【结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灰茶尺蠖可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剂量可选用150-375 mL/667 m2剂量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均在90%以上;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3.3%、78.7%和67.8%,对1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3龄。【结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灰茶尺蠖可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剂量可选用150-375 mL/667 m2,以1龄幼虫期喷施防效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川尾尺蠖 (OurapteryxebuleatMoore) ,属鳞翅目 ,尺蛾科。又名寸寸虫 ,拱拱虫。川尾尺蠖食性杂 ,最近发现在贵州危害茶树。川尾尺蠖一年发生两代 ,以老龄幼虫在枝条或叶片上越冬 ,越冬代成虫在湄潭地区于 5月上旬出现 ,第二代成虫于 9月上旬至 1 0月下旬陆续羽化产卵 ,9月下旬至 1 1月上旬孵化进入越冬。 1 995年 8月于贵州湄潭茶园获得自然死亡的川尾尺蠖幼虫 ,经分离鉴定是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1 材料与方法1.1 多角体的分离纯化将自然死亡的病死虫体充分捣碎 ,以 50 0r/min离心 3min ,除去沉淀 (细胞碎片…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iNPV)蛋白质特性,用反复调等电点法,从AciNPV的多角体蛋白中分离到A,B两种蛋白,Sepharose 6B柱层析和超离心沉降分析表明,两者均为一个峰纯,沉降系数(S20w)分别为4.9和8.9,对A蛋白进行了16种氨基酸组成分析,Glu、Asp和Leu含量高于其它氨基酸,不含Cys,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双扩散法分析表明,用两倍体积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制备的多角体蛋白,与提纯的多角体A、B蛋白之间无差异,多角体蛋白结构多肽由6种组成,分子量在12500—54000道尔顿范围内,其中32000是多角体蛋白的主要多肽,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和核衣壳蛋白分别由19和7个多肽组成,分子量范围分别在89000~13000和34000~13000之间,间接试验结果表明,在AciNPV中有碱性蛋白酶活性存在。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角体计数、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免疫扩散及火箭免疫电泳测定的结果表明:26℃适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增殖。多角体含量或其相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渐趋于平稳,两者间呈Logistic曲线关系。单位体重或单头幼虫所含的多角体数量(y_1或y_2)、扩散环直径(y_3)和火箭峰值(y_4)与时间(t)的关系式分别为:y_1=(8.1481)/(1 EXP(9.4210-0.0608t))×10~9PIB/克;y_2=(6.1596)/(1 EXP(5.4809-0.0376t))×10~8PIB/头,y_3=(1.4)/(1 EXP(2.710-0.015t))cm;y_4=(3.52)/(1 EXP(4.580-0.040t))cm。但30℃下,EoNPV增殖严重受抑制,饲毒后24~168小时内难以测出多角体,其后多角体含量也极显著低于26℃,乃至难以被三种免疫测定法测出。  相似文献   

11.
三种主要环境因子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温度、紫外线和茶园露水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毒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8—26℃下,适于病毒感染各龄幼虫,幼虫病死率达100%;但在30、34℃下,除1龄初饲毒外,病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明显下降或上升,3龄初或其以后饲毒,74%以上幼虫能化蛹,89%以上蛹能羽化。离体病毒经45℃处理2天,毒力开始明显减退。紫外线照射2—8分钟,离体病毒毒力减退不明显;照射16分钟,毒力开始明显减退。紫外线对离体病毒的影响与温度及病毒浓度有关。茶园露水对离体病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定位在2.3kb的BamHl—H片段上,用xho1、sma1、HindIII和PstI构建了H片段的物理图谱,并测定了两端636bp序列。在5’端发现了杆状病毒ocu基因共有的典型特征,即:ATG起始区;启动子区(14bp保守序列);TATA box和CATA box区等。单一xhoI位点在ATG上游-15bp处,适于作为构建ocu基因转移载体的插入位点。在这一基因5’端序列中发现了五个反转重复单元CGAGC GCTCG,讨论了这一单元在杆状病毒ocu基因高效表达中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报道了以菊花叶片饲养茶尺蠖获得成功的试验结果.经连续三代饲养表明:以菊花叶片为饲料。幼虫取食量、蛹期、蛹重、成虫寿命、产卵置、种群特征参数与以茶树叶片为饲料的相比均无显性差异,但其幼虫历期延长1-2天.用它作饲料,饲养茶尺蠖增殖其核型多角体病毒,产量也不受显影响.故可用于茶尺蠖的大量饲养及其病毒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分离自中国的甜菜夜蛾病毒进行提纯、鉴定。生物测定的结果表明其对二龄、三龄甜菜夜蛾的LC50 分别为 6 .6× 10 4,2 .6× 10 5PIB/mL .  相似文献   

15.
用PCR方法从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BusuNPV)中扩增出DNA聚合酶基因片段 ,经pGEM T载体克隆到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经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出DNA聚合酶基因 2 379bp长的核苷酸序列 ,推导出 793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显示 ,BusuNPV与HzSNPV的同源性最高 ,达 57% ;与OpMNPV的同源性最低 ,为 39.6 %。  相似文献   

16.
陈华  陈东 《生物化学杂志》1997,13(3):308-311
由SDS及梯度胶电泳测得测得油桐尺蠖核型多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天然状态及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63kD与31.5kD从而推断此蛋白为十二聚体,亚基间无二硫键作用,BsNPV多角体蛋白的远紫外圆二色谱显示,它的二级结构含有31.7%的α螺旋,23.8%的β折叠及44.5%的无规卷曲,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通过荧光光谱实验推知,BsNPV多角体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弱;其色氨酸残基位于蛋白疏水核内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稳定生长的油桐尺蠖幼虫血球细胞系,称为WIV-BS-02细胞系,原代培养始于1981年4月,至今已传至第83代,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8~72小时,形状有圆形和梭形两种,具有鳞翅目昆虫的典型染鱼体。比较了6种培养液和3种培养温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观察了同源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病理变化及电镜下病毒的形态发生,测定了细胞培养物对油桐尺蠖的体外培养细胞和幼虫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8.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新分离的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eneria orient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其多角体为四边形、五边形、大小在1.06—2.42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385×55nm。室内感染蜀柏毒蛾幼虫其死亡率达9S%具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HaSNPV)资源,为开展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对首次在朝鲜分离到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形态结构,结构多肽。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多角体直径0.36-1.3μm,平均1.02μm,病毒粒子大小为326 nm×69nm。经SDS-PAGE分析,棉铃虫核型多角体朝鲜株多角体蛋白为一条带。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8.7kDa。棉铃虫核型多角体朝鲜株基因组经BamH Ⅰ,EcoR Ⅰ,HindⅢ和Pst Ⅰ消化后,得到的内切酶图谱表现,与已报道的几个分离株比较类似。分子大小均为130.18kb。  相似文献   

20.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羊楼洞株)基因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单酶切、双酶切分析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羊楼洞株)基因组DNA,同时用[α-32p)-dATP对几种酶的酶切产物进行末端标记。结果表明,此株病毒基因组约129kb,组成比较单一。与国内其它分离株基因组大小及酶切电泳图谱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