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年草鱼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林光华 《动物学报》1996,42(2):123-128
用透视电镜技术研究了成年草鱼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血检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无论在血涂片上或超薄切片上都没有发现。电镜图像显示,在红细胞中,仅能看到少数线粒体和液泡。淋巴细胞以短的伪足,较多的游离核糖体和滑面内质网为其特征。单核细胞的特征是具有较多的伪足和胞质液泡以及偏位核。在外周血液中发现了嗜中性白细胞生长、发育、功能成熟和衰退的全过程,描述了嗜中性白细胞的幼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成年草鱼外周血中,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颗粒细胞,它的特殊颗粒为大的六角形或棒状致密结晶颗粒,对上述特殊颗粒细胞的属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血细胞计数、光学显微及电子显微技术对二龄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的数目、形态及结构进行了研究。二龄史氏鲟红细胞的数目为47.75×104个/mm3,白细胞数目为2.9万个/mm3,其中淋巴细胞所占比率最高。史氏鲟的外周血中除正常红细胞外,还有处于分裂状态及未成熟的红细胞。史氏鲟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淋巴细胞、粒细胞、血栓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粒细胞有两种,即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含有多种形状的核,其中分叶的核数目较多,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均类似于哺乳动物。对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细微结构的观察显示:红细胞中具有少量的细胞器;淋巴细胞结构典型;单核细胞较粒细胞稍小且具有较多线粒体;血栓细胞具有梭形和圆形两种,胞质较少,其中梭形的血栓细胞胞质几乎透明;对粒细胞的颗粒按照形状和电子密度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3.
乌龟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乌龟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分辨出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7种细胞.红细胞核圆形,胞质均匀无细胞器.单核细胞的特征是核内异染色质多聚集于周边,胞质中含有许多囊泡.淋巴细胞的核质比例大.血栓细胞以具细长的指状突起,基本无细胞器为其特征.嗜酸性粒细胞仅含一种圆形颗粒,颗粒质地均匀,电子致密,大小不等.嗜碱性粒细胞颗粒环绕在胞核周围,有三种电子密度、颗粒大小不一的类型.嗜中性粒细胞含有两种电子密度、形态不一的颗粒.    相似文献   

4.
欧洲鳗鲡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以区分出红细胞、单核细胞、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内的特殊颗粒包括A、B、C三型;嗜中性粒细胞分为Ⅰ型粒细胞(内含A、B、C三种特殊颗粒)、Ⅱ型粒细胞(内含A型和C型两种特殊颗粒)和Ⅲ型粒细胞(内含C型特殊颗粒)。还见到幼稚的和正在分裂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提示示幼稚的红细胞能直接进入外周血流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论在血涂片上或超薄切片上均未见到。描述了上述各种血细胞在光镜和电镜观察下的形态和细微结构。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嗜中性粒细胞体积最大;淋巴细胞数目最多,嗜中性粒细胞数目最少。  相似文献   

5.
草鱼人工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用紫外线辐射处理后的鲤鱼精子诱导草鱼卵子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过程。结果表明精核在卵子内主要有2种变种(1)始终保持固缩状态,不形成雄性原核;(2)形成雄性原核。冷休克处理可破坏卵子第二次成熟分裂的纺锤体。冷休克处理后,室温孵化期卵子内变化有2种(1)卵子内重新形成了纺锤体和纺锤丝,其中部分卵子可排出第二极体;(2)卵子内纺锤体或纺锤丝不恢复。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北京海洋馆养殖的40尾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介于4—30龄以上, 包括野生、子一代和子二代共7个龄组)外周血细胞组成、大小、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以下六类细胞。形态结果: 红细胞卵圆形, 胞质内可见少量线粒体; 淋巴细胞多圆形, 有明显伪足样或指状胞凸, 核质比大, 可明显分为大淋巴和小淋巴; 嗜中性粒细胞核型多样, 胞质细胞器丰富, 含有大小不等的特殊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多为规则圆形, 表面大量细小指状突起, 胞质细胞器丰富, 含有大量个体较大的嗜酸性颗粒; 单核细胞变形现象多, 胞质内大量空泡, 核型多样; 血栓细胞形状多样, 胞质内大量小的空泡, 散布或成团出现, 常见直接分裂现象。各类血细胞从大到小依次为: 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红细胞、血栓细胞和小淋巴细胞, 各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周血红细胞总数(RBC)平均为(5.56±1.19)×108/mL, 18龄和11龄与其他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白细胞总数(WBC)平均为(16.53±4.94)×106/mL, 18龄与4龄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分别与其他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血栓细胞总数(15.53±15.82)×106/mL。白细胞分类计数(DLC)中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5.26±3.95)%、(77.74±11.73)%、(9.40±7.98)%、(1.90±2.06)%、(5.50±4.00)%, >30龄和4龄间显著差异, 且分别与其他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认为中华鲟血细胞进化地位低, 免疫系统为淋巴细胞系为主, 主要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结果对中华鲟的健康评价与保育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鳜鱼外周血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本文报道了鳜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染色,可鉴别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还见到幼稚的正在分裂的红细胞,提示红细胞亦可在外周血液中通过直接分裂产生。白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嗜中性粒细胞体积最大;单核细胞数目最少,血栓细胞数目最多。电镜下,红细胞中可见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淋巴细胞线粒体中可见类似髓样体的板层状结构;血栓细胞和单核细胞与其它鱼类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扬子鳄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扬子鳄血细胞亚显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栓细胞。电镜图像显示:与其它爬行动物相比,各类血细胞体积较小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运动及吞噬能力。红细胞的特征是长梭形,其长短径之比值超过3.0。在外周血液中发现了多种未成熟型血细胞;进入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普遍已分化到一定程度,但有的仍须在外周血液中完成其最后的发育;单核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经历了从幼单核细胞到成熟单核细胞的过程,并描述了从未成熟到成熟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嗜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经历了从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到成熟粒细胞的过程,描述了嗜中性粒细胞各个发育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特征,并讨论了嗜天青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本白鲫外周血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日本白鲫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过氧化物酶、糖原在血细胞内的分布。在日本白鲫外周血中,可见到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酸性粒细胞和碱性粒细胞,描述了上述各种血细胞在光镜和电镜观察下的形态和细微结构。对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对PAS处理,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中性粒细胞中有3种不同类型的特殊颗粒。  相似文献   

10.
人工雌核发育草鱼染色体倍性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经典的红细胞及细胞核体积大小测量方法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了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染色体倍性与DNA含量.雌核发育草鱼红细胞体积为(333.5±41.94)μm3,细胞核体积为(20.7±2.378)μm3;与所测普通草鱼红细胞体积(343.8±50.1)μm3,细胞核体积(21.2±1.98)μm3,没有显著差异.雌核发育草鱼DNA含量(2C)平均为2.23pg,普通草鱼DNA含量(2C)2.20pg,两者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雌核发育草鱼与普通草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倍性.  相似文献   

11.
郑康  林凯东  刘正华  罗琛 《遗传学报》2007,34(4):321-330
对湘江流域草鱼群体,一代及连续两代极体型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群体基因组DNA的微卫星引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草鱼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态性;大多数被检测的微卫星位点上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一代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中个体的基因位点已基本纯合,但就整个群体而言,个体之间的基因型还不完全一致,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连续两代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中不仅所检测个体的基因位点已完全纯合,并且各个体的基因型也完全相同。这些观察结果说明所检测的两代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群体是纯合的,经连续两代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可能建立起草鱼纯系。该实验结果还发现不仅草鱼的微卫星位点上存在等位基因的多态性,而且微卫星位点本身也存在多态性;在人工诱导草鱼雌核发育的过程中不仅存在微卫星等位基因快速丢失的现象,而且也存在微卫星位点丢失的现象。因此,加强对自然水体中草鱼种质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各种现代生物学技术纯化、筛选和组合优良性状基因,是草鱼遗传育种中同样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雌核发育草鱼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雌核发育草鱼尾鳍中LDH、EST、SOD三种同工酶的酶谱。研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各个体间及与普通草鱼与LDH、EST同工酶谱上表达是一致的。雌核发育草鱼中SOD酶谱与普通草鱼存在有明显差异。在雌核发育草鱼SOD酶谱区段1中检测到一条特殊的酶带(暂称之为SOD-G),SOD-G在所检测的6尾雌核发育草鱼中普遍存在,但在普通草中未检测到,初步认为SOD-G可以作为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genomic research. We constructed two libraries from the genomic DNA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as a crucial part of the grass carp genome project. The libraries were constructed in the EcoRI and HindIII sites of the vector CopyControl pCC1BAC. The EcoRI library comprised 53,000 positive clones, and approximately 99.94% of the clones contained grass carp nuclear DNA inserts (average size, 139.7 kb) covering 7.4× haploid genome equivalents and 2% empty clones. Similarly, the HindIII library comprised 52,216 clones with approximately 99.82% probability of finding any genomic fragments containing single-copy genes; the average insert size was 121.5 kb with 2.8% insert-empty clones, thus providing genome coverage of 6.3× haploid genome equivalents of grass carp. We selected gene-specific probes for screening the target gene clones in the HindIII library. In all, we obtained 31 positive clones, which were identified for every gene, with an average of 6.2 BAC clones per gene probe. Thus, we succeeded in constructing the desired BAC libraries, which sh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future physical mapping and whole-genome sequencing in grass carp.  相似文献   

14.
雌核发育草鱼及亲本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流式细胞术(now cytometry, FCM)和红细胞(核)体积测量法对雌核发育草鱼、普通草鱼、湘江野鲤染色体倍性进行比较研究,检测获得的子代雌核发育草鱼倍性情况.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与普通草鱼红细胞及细胞核大小无显著差异,且DNA含量一致,湘江野鲤红细胞和细胞核体积是雌核发育草鱼、普通草鱼的两倍,DNA含量是草鱼的两倍.证实人工雌核发育草鱼具有与普通草鱼相同的染色体倍性.  相似文献   

15.
16.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of Ascidia malaca blood reveal particular cell typ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a polymorphism i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electron dense cytoplasmic material. A new pathway of morula cell differentiation is suggested. X-ray microanalysis shows that vanadium is localized in vacuolated, granular and morular cells. Iron, which is accumulated by this species to a lesser degree than vanadium, is found in vacuolated amebocytes and, together with vanadium, in granular cells. Our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selective metal absorption in blood cells and their special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7.
青草鲢鳙四种鱼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姜建国  熊全Wei 《遗传》1998,20(2):19-22
采用聚丙烯酰氨垂直板状连续电泳方法,对青草鲢鳙6种组织、10种同工酶和蛋白质进行了电泳研究,并结合作者以前做的工作,对所研究的共21种同工酶和蛋白质在4种鱼中的组织分布,位点表达及活性作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4种鱼同工酶的种内组织分布差异大于种间差异;ADH、AMY、CAT、EST、ME、POX、SDH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可作为种类的遗传标记;4种鱼MDH、GOT、ALP、AO、SOD同工酶谱非常相似,只在活性上略有差异;LDH、G6PDH和COX的酶谱特征可作为青草和鲢鳙两个亚科的鉴别标记。  相似文献   

18.
草鱼呼肠孤病毒在CIK细胞中复制及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邹桂平  方勤 《中国病毒学》2000,15(2):188-192
以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感染的草鱼肾细胞系(CIK)为模型,进行了草鱼呼肠孤病毒在细胞内的形态发生的研究.当病毒以感染复数为5~10PFU/CELL感染CIK细胞时,在病毒感染细胞4h以内的切片中,可观察到脱去部分外层衣壳的不完整病毒颗粒.感染细胞8h,可观察到浆胞内病毒发生基质,其内含有大量的直径约50nm的亚病毒颗粒,无外层蛋白结构.感染12~16h后,这些亚病毒颗粒装配上外层蛋白结构,形成直径为72nm左右的成熟的病毒粒子.病毒感染细胞8h后,开始出现典型的病毒包含体,16~20h小时病毒包含体裂解,继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颗粒.该结果有助于对GCRV致病机理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