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哺乳动物味觉受体第一家族(taste receptor family 1 member,T1R)的发现提供了甜味与鲜味(氨基酸味)味觉识别与味觉概念一个重要的新视野。T1R包括T1R1、T1R2、T1R3三个成员。这些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第3亚型,其中T1R2 T1R3以异二聚体形式共表达并参与甜味识别,而T1R1 T1R3也以异二聚体形式共表达并参与鲜味(氨基酸味)识别。对T1R的系列研究证明了味细胞对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味)的选择性识别及其外周味觉编码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2.
味觉决定了动物的摄食,它提供了动物对食物极其重要的感觉信息。味觉可以分为甜、鲜、苦、酸和咸5种基本感觉形式。甜味受体基因有T1R2和T1R3基因,鲜味受体基因有T1R1、T1R3和mGluR4基因;苦味受体基因有T2R基因;PKD1L3和PKD2L1基因是候选的酸味受体基因;ENaC和TRPV1基因是咸味受体基因。本文综述了这五种味觉受体的基因表达、信号转导机制和分子进化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科研中国SciEI.com整理]据livescience网站8月29日报道:将舌头味觉分成甜、酸、成和苦4个区域是错误的。现在舌头能品尝出五种基本味道已经得到确认,舌头的任何部分都具备几乎一样的品尝出这些味道的能力。正如本月《自然》杂志所报道的,科学们已经确认舌头上的一种蛋白质能探测出酸味。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蛋白质,因为它使我们和其它哺乳动物能区别出腐烂或者未成熟食物。此项研究发现获得了高度赞誉,因为这项对基因工程老鼠为期数年的不懈研究使科学家在鉴别味觉机理上取得了一个小小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美国密执安大学和尤他大学两个科研小组分别鉴定出1型神经纤维瘤病(NF)的基因.每40万名产儿中就有一名患有此病;也就是说在美国每年多出900名患儿,全世界每年则产出187500名.专家估计全世界约有1500万人患有此症,其中有10万人在美国.主要标志是皮肤变色或者神经组织上长瘤,常被误称为“人象”症.2型NF比1型更罕见,系由另一种基因诱发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口腔味觉刺激后 ,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和脑瘦素受体表达情况。方法 :给大鼠口腔味觉刺激 ,味觉刺激物包括 3mol/L蔗糖 ,5mmol/L糖精钠 ,0 .1mol/LNaCl,0 .0 1mol/LHCl,1mmol/L奎宁H2 SO4和 0 .1mol/L谷氨酸钠 ,采用大鼠瘦素放免试剂盒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脑切片进行染色 ,一抗为特异性羊抗瘦素受体IgG。 结果 :与对照组 (以蒸馏水代替味觉刺激物 )相比 ,仅甜味组 (包括蔗糖和糖精钠 )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P <0 .0 5 )。杏仁核、下丘脑、臂旁核和孤束核等与味觉和摄食明显相关的核团均存在瘦素受体免疫反应 (LR IR)阳性细胞 ,但是阳性细胞数目在味觉刺激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给大鼠甜味觉刺激后 ,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并且杏仁核这个在摄食的发动和引导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团存在LR IR阳性细胞。这些结果提示瘦素可能通过调节味觉感受而影响摄食 ,有必要对瘦素在味觉感受方面的作用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参与多种激素,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可联系下游含SH2结构域的蛋白,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信号传递中介分子,胰岛素受体底物家族有4个成员。本文从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介绍新发现的两个成员(IRS-3,IRS-4)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科研人员在我国发现了两个新的TTV基因亚型,已被收录于国际基因数据库。近年,研究者从众多的河南省各类肝炎患者中,筛选出48例TTV感染者,并对其病毒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发现了两个新的TTV基因亚型,经国际基因权威部门GenBank认定,并被命名为TTVHN和TTVHN2(即“河南1号TTV病毒”和“河南2号TTV病毒”)。这两个基因亚型已被收录在国际基因数据库,并于6月22日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公布。我国发现两个新的TTV基因亚型@杨淑培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距完全消除乳腺癌还任重道远。美国生物化学家埃尔伍德·詹森(Elwood Jensen)在雌激素受体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使得人类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等部分类型乳腺癌的治疗获得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张云霞  刘云龙 《菌物研究》2006,4(3):59-60,69
报道了葡萄上两个国内新记录真菌病害:由茶子小穴壳菌(Dothiorella ribis)引起的熟腐病和败育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引起的根腐病。病害附有症状和病原菌的描述和形态图。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血液中心最新发现了两个人类HLA新等位基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B5614和B5136。这是我国近两年来继深圳新发现3个人类HLA等位基因、成都新发现两个HLA等位基因以来,第三次发现新的人类HLA等位基因。该发现将有助于器官和骨髓移植时供体和受体更准确的配型,  相似文献   

11.
人干扰素有三大类:HuLeIFN、HuF IFN和HuI IFN。IFN基因在细菌中已实现克隆,并表现其生物活性。在研究细菌IFN的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的发现:—— 一、发现人细胞中含有几个编码的LeIFN的基因,这个多基因的发现,先是C.Weissmann及其同事(苏黎世大学)发现的,尔后Goeddel D.和Stebbing N.及其同事(基因工程公司和Roche分子生物研究所)也得到类似结果。LeIFN基因最低限度有5个位点或10个位点,他们发现个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彼此约有15%的不同。然而不是所有的显性基因都能表达,基因工程公司研究工作者测定了其中8个核苷酸序列,发现一个含有终止信号,它阻止指令完全IFN蛋白的合成; 二、在LeIFN基因序列分析研究中发现LeIFN基因缺少间隙子(intron),其DNA片段定位于大多数真核基因,不编码蛋白质结构,迄今只有缺少IFN的其他真核生物基因中找到编码组蛋白,涉及基因表达的控制。 研究者在没有间隙子情况下较易建造生命,他是通过把人基因放入细菌细胞中而建造的细菌“IFN因子”,这就不必担忧细菌是否有产生蛋白质的机构(这种蛋白质是间隙子编码的,而间隙子在细菌细胞中又没有找到),事实上,基因工程公司和苏黎世研究者发现,LeIFN基因如系在细菌合适序列上,则细菌可制造LeIFN,为此,携带人IFN基因的细菌可产生IFN达200—250毫克/升菌液,据Weissmann的意见,基因工程方法产  相似文献   

12.
人干扰素有三大类:HuLeIFN、HuF IFN和HuI IFN。IFN基因在细菌中已实现克隆,并表现其生物活性。在研究细菌IFN的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的发现:-- 一、发现人细胞中含有几个编码的LeIFN的基因,这个多基因的发现,先是C.Weissmann及其同事(苏黎世大学)发现的,尔后Goeddel D.和Stebbing N.及其同事(基因工程公司和Roche分子生物研究所)也得到类似结果。LeIFN基因最低限度有5个位点或10个位点,他们发现个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彼此约有15%的不同。然而不是所有的显性基因都能表达,基因工程公司研究工作者测定了其中8个核苷酸序列,发现一个含有终止信号,它阻止指令完全IFN蛋白的合成; 二、在LeIFN基因序列分析研究中发现LeIFN基因缺少间隙子(intron),其DNA片段定位于大多数真核基因,不编码蛋白质结构,迄今只有缺少IFN的其他真核生物基因中找到编码组蛋白,涉及基因表达的控制。 研究者在没有间隙子情况下较易建造生命,他是通过把人基因放入细菌细胞中而建造的细菌“IFN因子”,这就不必担忧细菌是否有产生蛋白质的机构(这种蛋白质是间隙子编码的,而间隙子在细菌细胞中又没有找到),事实上,基因工程公司和苏黎世研究者发现,LeIFN基因如系在细菌合适序列上,则细菌可制造LeIFN,为此,携带人IFN基因的细菌可产生IFN达200-250毫克/升菌液,据Weissmann的意见,基因工程方法产  相似文献   

13.
宁夏海原两个第三纪中期哺乳动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宁夏南部海原地区首次发现了第三纪中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它们产自二个不同的层位:上层的采自红柳沟组的底部;下层的产自清水营组的上部,我们称为袁家窝窝动物群。袁家窝窝动物群的时代为中渐新世。这一动物群在海原的发现不但将产中渐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地点往南推移,而且表明在海原的清水营组时代的上限为中渐新世。在红柳沟组底部发现的哺乳动物群表明其时代可能为早中新世(或更早),显然要比典型地区的红柳沟组的时代-中中新世要早。这不但表明红柳沟组是异时性的,至少代表早-中中新世的沉积,而且说明在中新世时从早期到中、晚期宁夏盆地的沉积中心可能由南向北推移。这很可能与六盘山的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2-I0012
据科学家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体内两个基因发生变异可能会增加人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这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磁学》2007,(9):I0012-I0012
据科学家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体内两个基因发生变异可能会增加人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这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还有温觉、痛觉等.生物体是如何感知物理世界的问题一直吸引着人类,虽然在不同感知觉受体的发现及研究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但是对这些感知觉基础生物学层面的理解仍然有限.202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感知觉研究领域,以表彰David Julius和Ardem Pata...  相似文献   

17.
经典的组织胺受体包括两个亚型:H_1和 H_2,均分布于脑组织中,并能与各种细胞内信使系统相偶联,发挥各种生理功能。最近证明,在脑中的组织胺型神经末梢上存在一种新型的组织胺受体,称为 H_(?)受体。它也分布于脑外的其它类型的神经末梢,具有控制组织胺合成及释放的功能。1983年,Arrang 等曾报道,小鼠脑皮质的组织胺释放可受自身反馈抑制,这种控制组织胺释放的受体不同于 H_1和 H_2。要确认一种受体的新亚型,需要寻找它的选择性拮抗剂和激活剂。直到最近才发现,Thioperamide 是脑组织中 H_3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它在不同浓度下均具有拮抗作用,但对 H_1和 H_2受体  相似文献   

18.
19.
骆昊  万有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3):287-287
冷和热刺激是通过相同还是不同的通路上传到中枢的呢 ?Caterina等人分别在 1997年和 1999年成功克隆的辣椒素受体 (Vanilloidreceptor 1,VR1)及辣椒素受体样蛋白 1(Vanilloidreceptor likeprotein 1,VRL1)。高于 4 3℃的热刺激和辣椒素均可以激活VR1,该受体特异地表达于中、小型感觉神经元上。当外界温度超过 5 2℃时 ,还激活VRL1。VR1和VRL1同为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瞬时电位受体 (Transientrecep torpotential,TRP)家族成员。机体是如何…  相似文献   

20.
动物的味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鸿春 《生物学通报》1993,28(6):12-12,9
味觉是动物的一项典型的化学刺激感觉,是动物消化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食物的选择、摄取以至吞咽消化均必不可少。在水生动物中,味觉还有助于种内个体间的信息联系、逃避敌害及异性间的吸引等方面生理功能。(一)味觉器官的进化味觉器官的结构模式、分布及生理功能随动物的进化程度、生活环境、摄食行为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