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草履虫的有性生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尾草履虫的接合生殖为主叙述了草履虫有性生殖期间核及皮层胞器更替的细节,并指出它与多细胞动物有性生殖的相似性不同点。相似性在不同是通过受精作用建造下一代新个体的过程;不同点是履虫没有亲子两代并存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绿草履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叙述了绿草履虫的特征,包括活体和银染后的皮层银线系及核器的形态,以及无性和有性生殖不同于尾草履虫之处。最后报告了它与小球藻的共生关系。强调了动物学教学以绿草履虫为纤毛虫的代表代替贯用的尾草履虫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4.
Gao X  Zhu JJ  Yang XY  Yuan JQ  Wang YW  Song MG 《动物学研究》2011,32(4):461-464
在尾草履虫的接合生殖过程中,共有三次配前核分裂。在配前第三次分裂结束后,两个接合的细胞内均形成一个迁移原核和一个静止原核。迁移原核位于口旁锥内,而且紧贴于接合面,静止原核则位于迁移原核的外侧,两者呈左右排列,距离接近。但是,目前对导致两种原核近距离的原因尚不清楚。该文通过α-微管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受精核形成前的接合对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发现,配前第三次分裂不同于前两次分裂,连接迁移原核和静止原核的核间连丝伸向细胞的后方,呈"U"或"V"型,结果导致两个原核左右排列,而不是前后排列,两者间的距离缩短。这个结果也阐明了造成两种原核近距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石炭酸品红、Hoechst 33342、蛋白银及免疫荧光标记等染色方法对草履虫接合生殖过程进行了重新观察,结果发现:1)新月核是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小核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在核内有一未被石炭酸品红、Hoechst 33342着色区域,蛋白银染色则清楚显示该结构;2)4个单倍体减数分裂产物中的1个核进入口旁锥完成配前第三次核分裂,其余3核退化.蛋白银染色和抗α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显示,核进入口旁锥的时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而非减数分裂结束后;3)配前第三次分裂末期,核间连丝的中间段有一被蛋白银识别的结构,但免疫荧光标记却无显示,只表现为纤维状结构与两侧核间连丝相连.观察结果为草履虫接合生殖过程中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吖啶橙和Hoechst 33342两种活体荧光染料双染的方法对第四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tetraurelia)接合生殖过程中小核减数分裂产物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位于口旁锥外的小核分裂产物呈蓝绿色或黄绿色,表明它们以凋亡的方式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7.
草履虫作为原生动物纤毛纲的代表 ,在动物学教学和实验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理学等领域内也被广泛采用 ,且需要量大 ,纯度要求高。关于草履虫的培养方法 ,已有诸多报道 ,这里介绍一种冬季在人工控温条件下用熟鸡蛋黄培养草履虫的方法。1  草履虫的简易纯化与培养取普通多孔水浴锅一只 ,在锅内安装一只暖棒 (恒温加热器 ,温度范围 16 - 32℃ ) ,加水、通电、调温至 2 5℃ ;同时安放 5 0ml、 10 0 0ml烧杯各一只 ,内盛自来水 2 / 3左右。将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液在水浴锅中放置一周左右 ,取上层含有草履虫…  相似文献   

8.
史新柏 《生物学通报》1998,33(10):11-13
以尾草履虫为例叙述了二分裂繁殖新时期细胞周期、大小核分裂及皮层胞器和倍的细节,并报告了草履虫无性繁殖系生命周期的特征,及其与多细胞动物个体一生的相似处,以及用草履虫无性系衰老期的细胞筛选抗细胞衰老药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原生动物草履虫分裂生殖过程的实验教学通常是采用玻片标本的显微镜观察与绘图描述,但要从散装片的大量虫体中很快找到各个分裂阶段的虫体并非易事,难以达到教学要求。为提高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和教学上的方便,笔者摸索研究成一种草履虫分裂生殖过程排队装片的新方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培养草履虫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安泰 《生物学通报》1996,31(10):40-40
一种培养草履虫的新方法目前,稻草虽是培养草履虫普遍使用的一种材料,由于稻草受农药污染日趋严重,一般简便的稻草场培养方法,往往不能高速繁殖草履虫,达不到理想的种群。数年来我反复实验发现,以菹草(Potamogetoncrispus)和玉米粉配制的培养液...  相似文献   

11.
12.
用市售的紫菜加水 (自然水、自来水均可 )浸泡于容器中 ,10℃以上时把容器放在阳台上 ,或放在恒温箱内 ,控制在 2 0℃以内 ,或放在装有 6 0 W灯泡的泡沫箱内 ,既见光 ,又保温。浸泡后的第 2天 ,低倍镜下镜检紫菜表层浸泡液 ,无任何运动的动物存在。 5 d后 ,镜检紫菜表层浸泡液 ,发现有较多小米粒大小的微小个体在做螺旋式运动或平动 ,7d后 ,低倍镜下检查表层浸泡液 ,有大量形如芝麻粒大小的个体在快速螺旋式运动 ,10 d后(15℃左右 ) ,低倍镜下检查 ,可发现大量形如倒转草鞋状 (又象白瓜形状 )的个体 ,约为 0 .0 1~0 .0 2 cm长 ,后部宽处约…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细胞周期原理,采用温度休克法,对尾草履虫进行分裂周期同步化的研究,实验中草履虫经过3-5h的处理后,就能观察到大量不同阶段的无性生殖横分裂状态,并获得了大量处于分裂阶段的草履虫。运用这种技术取材容易,获取率稳定,可达61%,可为细胞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同步分裂个体。  相似文献   

14.
对草履虫培养和观察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Ehrenberg,又称草履虫、大草履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是动物界中较原始、较低等、较典型的单细胞动物。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和培养,不仅生物学教学中以它做代表动物,也用作一种研究模型,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揭示生命的一些基本规律中显示出极大的科学价值。尽管草履虫很容易采集到,但培养和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多安排在初冬季节,此时室外温度一般在10℃左右,天然水体中的草履虫密度远远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必须提前进行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分离草履虫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门的代表动物 ,也是实验生物学的重要材料。实验过程中一般都要有原种检出 (从其他原生动物中分离出草履虫 )或种间检出 (将不同种的草履虫分开 ) ,这些过程无疑都涉及草履虫的分离。但迄今为止 ,仍未有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 ,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对比 ,总结出一种新的方法。1 原理与其他原生动物比较 ,草履虫对牛肉汁的敏感性要大得多 ,而且较其他培养液 ,牛肉汁较为澄清 ,易于观察到液体中的草履虫 ,因此可利用牛肉汁分离草履虫。单纯的使用牛肉汁 ,分离速度较慢 ,分离时间过长则会引发原液干涸和其他原生动…  相似文献   

16.
17.
草履虫既是单细胞又是完整的动物体。它们能适应水体中的各种小环境,这主要靠它们具有的激应性来实现。在一般实验室内,可做以下的实验,以加深对单细胞动物激应性的理解。 (一)逃避反应(Avoiding reaction) 草履虫在水中随时以其前端的纤毛和表膜以及口沟造成的水漩窝的冲击,感受前面小环境中的理化刺激。如有阻碍它们前进或不利于它们生存的刺激时,立即以反向纤毛运动和身体的反向旋转,使身体后退,避开前面的不良环境,然后继续前进。这可以用物理阻碍实验  相似文献   

18.
草履虫的运动与摄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不同细胞器的主要功能,进而结合示意图详细叙述了草履虫是如何进行运动和摄食的.  相似文献   

19.
草履虫活体观察实验的一点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典型代表 ,在水里游动非常迅速。要观察活体草履虫必须设法将其固定。一般的实验指导书上通常都是用棉纤维来固定 ,棉纤维直接取于棉絮。这样所取的棉纤维不易分开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仅是黑的一片 ,根本看不到草履虫 ,如果作如下改进效果较好。实验室里擦镜纸是必备的 ,擦镜纸既薄又细腻 ,纤维与纤维之间容易分开。我们可以就地取材 ,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刮下少许擦镜纸上的纤维 ,再在刮下的纤维上滴上草履虫培养液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在显微镜下一根根纤维纵横交错 ,把草履虫的活动空间隔成一间间小室。草履虫活…  相似文献   

20.
卢丽  史新柏 《动物学报》1991,37(4):408-421
为了澄清棘尾虫接合期间大核对小核发育和皮层形态发生的作用,完成了大核摘除,放线菌素D处理,H~3-尿嘧啶核苷标记等实验。摘核实验证明,一个接合体的大核可以通过细胞质桥支持另一除去大核的接合体发育。即使保留接合对大核总数的1/8,这种支持作用仍然存在。还发现来自大核的支持物作用于形态发生更易于作用于小核发育,并对两个接合体的形态发生作用相等,对两个接合体小核发育的作用不等。摘除四分之三大核的实验证明,小核发育和皮层更新在接合后15小时内都不能脱离对残留大核的依赖。放线菌素D处理实验证明,接合后RNA的合成需积累到8.5小时,才可满足核与皮层发育的需要。H~3-尿嘧啶核苷标记实验也支持接合后前9小时内RNA都在持续合成的结论。本文对摘核实验和放线菌素D处理实验结果的差别、以及本文结果与前人结果的差别都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