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雪  张巍巍  耿长新  解祥军  司君利  王青 《生物磁学》2011,(10):1913-1916,1909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的中GS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胃癌组织(110例)、肠化生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60例)中GS蛋白表达。用快速尿素酶法与病理组织切片染色法检测上述各组织中HP感染的情况,并予统计学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胃癌组织GS高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部位、TNM分期、Borrmann分型、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相关(P〉0.05)。GS表达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结论:GS蛋白高表达同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NCG在胃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胃癌及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NCG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RT-PCR检测29例胃癌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NCG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NCG蛋白在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Uc=7.149,P<0.05),胃癌组中SNCG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Uc=2.742,Uc,3.970,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SNCG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t=4.399,P<0.01)。结论:SNCG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会成为胃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判断转移、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肠上皮化生组织及31例异型增生组织中PIG11、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IG11、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组织(P0.01);PIG1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中明显表达下调,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胃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PIG11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采用C-14呼气试验和改良Giemsa染色检测患者HP感染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yclinD1、MMP-9表达情况。分析HP感染、cyclinD1、MMP-9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0例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56例(70.00%),阴性24例(30.00%)。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80例胃癌患者cyclinD1阳性表达45例(56.25%),阴性表达35例(43.75%),MMP-9阳性表达65例(81.25%),阴性表达15例(18.75%),TNM临床分期为III+IV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cyclinD1、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临床分期为I+II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HP感染阳性患者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和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yclinD1和MMP-9的表达与TNM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且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1(LMP-1)在97例胃癌组织及89例相应癌旁组织中表达。结果97例胃癌组织中30例LMP-1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0.9%,EBV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89例相应癌旁组织中33例检测到EBV LMP-1的表达,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EBV阳性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00)。结论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病理科收集的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90例术后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组)、45例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Y框蛋白(Sox2)、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检测两种蛋白的相互关系,试图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Sox2)、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CTHRC-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的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6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3%(p<0.05),胃癌组的CTHRC-1蛋白阳性表达率7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44%(p<0.05);胃癌组的Sox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的CTHRC-1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胃癌组的Sox2蛋白与CTHRC-1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表达(Spearman相关系数r=-0.322, p=0.002<0.05)。本研究的初步结论表明:胃癌组织中Sox2蛋白低表达和CTHRC-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enascin、β-catenin、TGF-β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enascin、β-catenin、TGF-β1的表达。结果:①Tenascin主要表达于胃癌组织中癌相关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且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显著(P<0.05);②β-catenin在胃癌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关系显著(P<0.05);③TGF-β1在胃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其表达强度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④Tenascin与β-catenin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0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enascin、β-catenin、TGF-β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β-catenin对间质中Tenascin的聚集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DM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在胃癌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1)应用革兰染色法和免疫组化学法检测100例胃癌及对应的4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Hp-L型感染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2)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DM2的mRNA在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0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的4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MDM2阳性表达率为71.0%(71/100)和42.5%(17/40),可见MDM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和在非胃癌组中低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DM2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MDM2的表达明显高于远端正常胃黏膜对照组织的表达量且差异明显(P0.01)。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检测Hp-L型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胃癌组织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MDM2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MDM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 MDM2蛋白在胃癌中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胃癌肿瘤行为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EGFR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PTEN的表达56.19%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的表达92.3%,而胃癌组织EGFR的表达4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7.62%,(P<0.01)。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PTEN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EGFR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hoC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中RhoC和MMP-9的表达。结果120例胃癌组织中RhoC和MMP-9阳性率分别为80.00%(96/120)、85.83%(103/120),两者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RhoC和MMP-9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分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RhoC和MMP-9蛋白在胃癌中过量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RhoC和MMP-2蛋白表达对于评估胃癌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15-PGDH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60例胃癌手术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PGDH表达特征并进行评分,进一步分析15-PGDH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15-PGDH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甚至缺失(p<0.01)。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统计分析表明,15-PGDH在低分化胃癌中明显低于高分化胃癌中的表达(p<0.05);15-PGDH在TNM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胃癌组织中的染色明显低于在Ⅰ期和Ⅱ期组织中的表达(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15-PGDH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胃癌中15-PGDH的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15-PGDH在胃癌中可能扮演着抑癌基因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TGR5)和尾型同源盒2(Caudal type homeobox 2,CDX2)在胃黏膜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R5和CDX2在57例慢性胃炎、85例IM、98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TGR5和CDX2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TGR5和CD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IM和胃癌组织中TGR5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4.1%和58.2%,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织(P0.01)。TGR5高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III+IV期)(P=0.004)、淋巴结转移(P=0.046)及预后较差(P=0.006)相关。胃癌组织中CDX2的高表达率(30.6%)较IM组织(48.2%)显著降低(P0.05),但其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织(P0.01)。CDX2高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I+II期)(P=0.008)、无淋巴结转移(P=0.014)、预后较好(P=0.023)相关。TGR5和CDX2表达在慢性胃炎和IM中无相关性(P0.05),在胃癌中呈显著正相关(P=0.003)。结论:TGR5和CDX2在IM和胃癌组织中均显著上调,可能参与了IM和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探讨小G蛋白Ra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74例胃癌组织标本(其中高分化25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25例)及其毗邻正常组织中Ra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1)Ran在胃癌组织中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在癌组织中Ran表达于胞核和胞浆,其中又以胞核为主,在正常组织中Ran主要表达于胞浆。(3)Ra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0.464、0.912),与肿瘤分化、TNM分期和转移与否有显著相关性(0.001、<0.001、<0.001)。结论:与正常组织相比,Ra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且与肿瘤分化和病理分期存在显著正相关,其可能作为胃癌新的分子标志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P-2、Galectin-3、Cx43的表达情况,研究它们与胃癌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法检测MMP-2、Galectin-3、Cx43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Galectin-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胃癌癌旁组织(P0.05),并且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MMP-2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而Galectin-3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Cx43在20例胃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达10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7%,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x43的表达在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阳性表达与Cx43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2,r=-0.292),而与Galectin-3阳性表达均为正相关(P=0.003,r=0.344)。结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Galectin-3与MMP-2有促进作用,而Cx43有抑制作用,三者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c1-2相联系的抗凋亡基因1(Ba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科收集的7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标本收集时间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Bag-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ag-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65.82%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13.33%(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Bag-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的患者1年以及2年生存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胃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IARS2和MYO5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IARS2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本研究使用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3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ARS2和MYO5B的表达,使用线性回归分析两者m RNA表达相关性。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6对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ARS2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IARS2表达情况将胃癌患者分为IARS2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发现,较之癌旁组织,IASR2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而MYO5B在胃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p<0.05),且两者表达负相关(r=0.5768, p=0.0008)。免疫组化显示IASR2阳性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0.9%。IASR2高表达提示更高的胃癌淋巴结转移(p=0.041)和TNM分期(p=0.004)及更低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p=0.000 6)。研究提示IARS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40例癌旁胃炎组织及21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慢性胃炎组织中hMLH1 mRNA进行定量检测,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hGAPDH)为内参照.结果:胃癌组织、癌旁胃炎组织、慢性胃炎组织中hMLH1 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是7.23±1:11.91,3.80±5.13,2.01±1.25,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2,P=0.042),胃癌组织中hMLH1mR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癌旁胃炎组织中含量明显高于非胃癌惠者慢性胃炎组织中的含量(P<0.05);除hMLH1 mRNA含量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有显著差异(P<0.05)外,hMLH1 mRNA在胃癌组织中含量受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影响不大(P>0.05).结论:胃癌组织和癌旁慢性胃炎组织与慢性胃炎组织相比存在hMLH1 mRNA转录差异,这种基因的转录差异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而与胃癌的发展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螺旋CT表现与组织蛋白酶D(Cath-D)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医院经过胃癌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自身胃癌组织标本进行本次研究。再选同期在医院就诊并经过手术治疗的54例胃溃疡患者自身胃黏膜组织进行对照。分别检测MMP-9以及Cath-D蛋白的表达,对所有胃癌患者给予螺旋CT诊断。结果:MMP-9及Cath-D蛋白在胃癌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为74.07%及77.79%,显著高于在正常胃黏膜内的5.56%及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及Cath-D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693,P0.05)。胃癌组织内有淋巴结转移及Lauren分型为弥漫型的MMP-9及Cath-D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Lauren分型为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有淋巴结转移以及Lauren分型为弥漫型是胃癌组织内MMP-9及Cath-D表达的螺旋CT表现相关因素。结论:胃癌患者组织内的MMP-9及Cath-D表达比正常胃黏膜组织更高,MMP-9及Cath-D二者的表达呈现正相关,且有淋巴结转移以及Lauren分型为弥漫型是胃癌组织内MMP-9及Cath-D表达的螺旋CT表现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