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明晰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80年生的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的种群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对南方铁杉种群的就地保护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保护区内6.4 hm~2动态监测固定样地的南方铁杉种群数据,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采用了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特征进行未来预测;同时,运用点格局分析Ripley′s K函数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判断不同生长阶段的南方铁杉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南方铁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于衰退型种群;各龄级间的数量变化动态关系显示该种群在当前阶段呈增长型,但是种群的天然更新能力较差;(2)南方铁杉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I型,种群个体在进入生理死亡阶段后产生一定的波动;(3)南方铁杉种群的生存率随龄级增加而逐渐下降,累积死亡率逐渐递增;死亡密度整体偏低,在第1—2龄级较高,总体波动幅度较小;危险率曲线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4)在经过不同龄级的时间后,南方铁杉幼龄树数量降低,中龄树和老龄树数量持平...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省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主要分布区八大公山和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样方法对珙桐群落的组成进行调查,研究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生存规律.结果表明:(1)两个保护区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并且珙桐种群幼树死亡率高,珙桐种群有衰退迹象.(2)珙桐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幼年阶段的个体数量少,并且多为萌生苗,实生苗很少;成年个体数量相对也较少,种群趋于Deevey的Ⅱ型和Ⅲ型曲线之间.(3)珙桐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5龄级阶段出现一个高峰;珙桐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上升,累计死亡率单调下降,生存率上升趋势前期低于后期,累计死亡率则相反.(4)珙桐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和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变化,以径级结构取代龄级结构,运用匀滑技术建立静态生命表,引入4个生存函数对安徽宁国华东黄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东黄杉种群为衰退型,幼龄期的华东黄杉株数较少,仅占总株数3.78%;中龄期的植株数量较多,占80.04%。华东黄杉种群的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加而逐渐降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群落中种子萌发率低,林下幼苗少,这与群落郁闭度高、林下光强不足、个体竞争能力差有关。华东黄杉幼龄个体不足,中高龄级植株无法及时补充,人为干扰严重,致使华东黄杉种群结构不稳定。因此,建议建立保护小区来保护华东黄杉种群。 相似文献
5.
鄂西北濒危植物红椿天然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邻格子法对分布于鄂西北的3个红椿(Toona ciliata Roem.)天然种群(竹山、谷城T1和谷城T2)进行统计;采用立木径级结构代替种群年龄结构的方法,分析了各种群不同龄级的个体数量动态指数( Vn )、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并对3个种群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3个红椿种群均属于增长型种群,自然状态下竹山、谷城T1和谷城T2种群个体数量动态指数分别为46.27%、53.46%和37.71%,标准化存活曲线分别为Deevey Ⅲ型、DeeveyⅡ型和Deevey Ⅱ型。3个种群第2龄级﹝2.5 cm≤胸径(DBH)<7.5 cm〕幼树的死亡率均较高,竹山种群第3龄级(7.5 cm≤DBH<12.5 cm)幼树的死亡率最高,谷城T1种群第7龄级(27.5 cm≤DBH<32.5 cm)大树的死亡率最高,谷城T2种群第6龄级(22.5 cm≤DBH<27.5 cm)中树的死亡率最高;3个种群第1龄级( DBH<2.5 cm)和第2龄级个体的平均期望寿命均较高。竹山、谷城T1和谷城T2种群的基波振幅分别为1.0616、1.0971和0.7882,明显的小周期分别出现在第4、第2和第4波序,表明分布于鄂西北的红椿天然种群更新存在着周期性,且存在小周期的多谐波叠加,种群波动与龄级的Vn值相吻合。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椿的强阳性生理特征,其天然种群受环境筛抑制和环境干扰,造成幼树个体损失和中龄级个体不足,这是造成红椿濒危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加强人为正向“干扰”以制造林窗、增强种群天然更新能力、引种造林,以保护和利用红椿这一濒危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四川草坡自然保护区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该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草坡自然保护区的水青树的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虽然幼苗较多,但幼树死亡率高,种群处于衰退早期;(2)水青树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Ⅲ龄级出现一高峰,即幼树死亡率较高;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水青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衰退的特点,其种群处于衰退早期;(4)种群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表明,在未来9年水青树种群数量将下降,老龄个体逐渐增多,幼龄株数更显不足,呈衰退势态。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我国特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安徽等地亚热带中山或低山区的森林中。文中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群落类型的香果树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统计其径级结构、建立生命表,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影响该种群结构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种群基本属于衰退型,幼苗少,中树、大树个体丰富。不同生境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香果树纯林密度较大(8.45±0.818株·100 m^-2),幼苗数量较多,更新较好(幼苗密度1.05±0.326株·100 m^-2),针阔混交林中香果树密度较小(6.58±0.76株·100 m^-2),无幼苗;(2)香果树种群中树死亡率较高,其他各级死亡率较低;(3)香果树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4)对影响香果树种群结构的13个环境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发现,较高的光强、土壤含水量、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适量的人为干扰对种群增长发挥有利影响,而高海拔、阴坡、陡坡度和大的乔灌层盖度对香果树种群增长则发挥不利影响。(5)充分利用香果树幼树喜荫、大树喜光的特点,加强现有林分的就地保护,特别是具有结实能力的母树,并就地采种育苗,扩大人工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其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为了阐明太白红杉(Larix potaninii var.chinensis)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在太白山地区调查了 29个样地(10 m×10m),对处于不同生境的 5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各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Ⅲ、Ⅳ、Ⅴ、Ⅵ、Ⅶ龄级(个体数量比重占68.64%),幼、老龄个体数量较少。受所处生境条件影响,不同种群年龄结构特点不同:海拔较低的种群(B)由于水热条件适宜,林内有林窗出现,幼龄级个体数相对丰富;而其他种群由于幼龄个体严重缺乏,衰退趋势明显。太白红杉不同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尽管所处的生境差异较大,但存活曲线基本属于Deevey Ⅲ型,种群偏离典型存活曲线的程度与幼苗缺乏程度有关,一般V-Ⅸ龄级死亡率较高。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20、60、100和200年中,各太白红杉种群均会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群稳定性维持困难。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趋势与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其他濒危植物比较,导致种群衰退的原因相似:在郁闭的林下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困难。应该利用太白红杉喜光、耐旱和中老年个体产种量丰富的特性,对现有太白红杉林分实行就地保护,合理抚育管理。低海拔地区,应适当间伐非目的树种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不同群落小叶章种群生物量及氮、磷营养结构动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两个群落的优势植物小叶章的生物量、结构动态、不同生长阶段各器官的氮、磷含量和储量动态以及氮、磷养分限制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各器官生物量差异显著,但均符合模式Y=A+B1t+B2t2+B3t3;二者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差15 d左右;F/C 均小于1且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二者地上各器官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在生长季均单调下降,且叶>叶鞘>茎,根中全氮变化基本一致,但全磷变化差别很大;二者各器官“三氮”含量特别是NH4+-N和NO3--N含量变化较大,且NH4+-N/NO3--N>1;根是二者氮、磷的重要储库,而茎、叶和叶鞘的氮、磷储量波动较大;两种小叶章的氮/磷<14,表明氮是影响二者生长的限制性养分,但其对于前者的限制性程度要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山西稀有濒危植物山核桃种群动态与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霍山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种群的样地调查,分析了山核桃种群的密度变化规律;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分析了生存函数变化;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结果表明:(1)山核桃的平均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反映了密度与径级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性。(2)山核桃种群存活曲线的变化趋势经统计检验更接近DeeveyⅡ型。(3)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上升或下降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说明山核桃种群前期死亡率高,而种群后期则相对稳定。(4)谱分析说明在山核桃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周期性,但基本周期时间比较长。(5)主要致濒原因是人为干扰破坏,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一种群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九龙山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了南方铁杉在九龙山群落中的地位。结果表明:乔木层中,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木荷(Schima superba)生态位宽度较大,它们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灌木层中,南方铁杉、猴头杜鹃、朱砂根(Ardisia crenata)、木荷、三角枫(Acer buergerignum)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南方铁杉与这几个树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这些分析结果为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数量的扩增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我国特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安徽等地亚热带中山或低山区的森林中。文中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群落类型的香果树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统计其径级结构、建立生命表,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影响该种群结构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种群基本属于衰退型,幼苗少,中树、大树个体丰富。不同生境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香果树纯林密度较大(8.45±0.818株.100 m-2),幼苗数量较多,更新较好(幼苗密度1.05±0.326株.100 m-2),针阔混交林中香果树密度较小(6.58±0.76株.100 m-2),无幼苗;(2)香果树种群中树死亡率较高,其他各级死亡率较低;(3)香果树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4)对影响香果树种群结构的13个环境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发现,较高的光强、土壤含水量、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适量的人为干扰对种群增长发挥有利影响,而高海拔、阴坡、陡坡度和大的乔灌层盖度对香果树种群增长则发挥不利影响。(5)充分利用香果树幼树喜荫、大树喜光的特点,加强现有林分的就地保护,特别是具有结实能力的母树,并就地采种育苗,扩大人工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3.
浙江九龙山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更新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为对象,应用永久样方法和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采用Shannon-Weiner 指数、Simpson 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研究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据径级频率分布的形状,将各树种的种群结构归纳为5种类型,并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分别讨论其更新类型,随后对调查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1) 南方铁杉群落植被具有过渡性,即温带向热带过渡,且更偏向于热带分布类型;群落优势树种为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南方铁杉和木荷(Schima superba).(2) 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强度均为灌木层大于乔木层;乔木中层物种多样性大于乔木上层和下层.(3) 单峰型的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枫香(Liquidamber formosana)和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阳性高大乔木,为先锋群落优势种或林窗更新种,在演替后期比较稳定的群落中,将最终衰退消失;间歇型的猴头杜鹃、木荷、多脉冬青(Cyclobalanopsis multiervis)等常绿阔叶树种和南方铁杉等针叶树种,种群结构为不连续生长型,更新具有波动性和机会性,介于顶级群落先锋种和优势种之间;双峰型的麂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为耐荫性极强的常绿阔叶乔木,为顶级群落的优势种;金字塔型的厚皮香(Temstroemia gymnanthe)、隔药柃(Eurya muricata)、马醉木(Pieris japonica)等和单柱型的浙江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e)、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朱砂根等(Ardisia crenata var. crenata)为顶级群落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组成种.(4) 九龙山南方铁杉群落处于顶级阶段的前期,并未达到最终阶段,将向双峰型为优势种的群落发展.南方铁杉如不加以保护,势必为其它树种所取代,应对此群落乔木层的猴头杜鹃、木荷、麂角杜鹃等植物进行适当地人为砍伐. 相似文献
14.
对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群进行了调查,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及谱分析理论,分析了油松种群径级结构和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同时分析了种群数量的周期性。主要结果如下:(1)油松种群幼苗幼树个体数较多,中径级的个体数较稳定,而高径级由于种间竞争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个体数明显下降。(2)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呈现Deevey-Ⅱ型。动态表现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3)油松种群波动存在小周期,但变化不大,说明油松种群发展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濒危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的生长特征和生存状况,通过对贵州赤水市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小黄花茶进行全域资源清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小黄花茶每株植物高度和地径,统计分析了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径级对应龄级,以0.5 cm地径间隔划特定年龄分组,共分Ⅰ~XV径级,绘制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生存潜力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小黄花茶545株,不同小生境中小黄花茶数量差异大,最少24株,最多120株;种群地径小于0.5 cm且高度低于0.5 m个体存活数量极少,平均地径0.5~2 cm维持最大种群数量;Ⅰ~Ⅱ龄级(0~1.0 cm)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急剧上升而生命期望值急剧降低,Ⅱ~XV龄级(≥0.5 cm)种群死亡率和生命期望值趋于平缓,消失率呈现较大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缓;种群数量结构和存活曲线表明该种群趋近于Deevey-Ⅰ型,属衰退型种群。小黄花茶种群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自我更新困难,现存种群干扰压力大,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急需加强种群保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