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一、立体视觉人的感光器官眼球的内壁上有一层视网膜,它象照相机所用底片一样感受外部物体的光强,并在视网膜上面产生一个影象,但这是一个仅反映平面信息而无深度感的象。人们怎样获得周围的环境的立体感呢?这与双眼视觉有关,因为人有两只结构相同的眼睛,人在用双眼同时注视一物体时,这一物体在左右两眼视网膜上形成大小、形状和亮度基本相同的影象。由于位于头部正前方的左右两眼分开轴约为5°,这样两眼从两个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景物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网膜上的成像是倒置的,和真实景物以及我们身体所处的位置恰好相反,由于生活经验的累积,使我们能正确地辨别景物的位置,并使自己的动作与景物相适应,小孩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内,尚不能辨别景物的例正。例加当给以点着的蜡烛,小孩企图去抓火焰时,往往将手伸向蜡烛的下端,以后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在手和其他感官的合作之下,才正确地辨别了景物的位置,并使行动与景物完全吻合一致。下面的两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和动物生活在地球上,必须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必须从外界获得各种必要的信息。完成这一使命的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其中作为视觉器官的眼睛则是最重要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90%以上来自眼睛。  相似文献   

4.
在明适应过程中,随着适应光强的不同,鲫鱼视网膜电图b波的敏感度呈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化,分别定名为D型(下降型)和R型(回复型)。当适应光较弱时为D型——敏感度随适应时间逐渐降低,在几分钟内达到稳定。但当适应光强超过一定水平后(1.95×10~(-6)瓦/平方厘米,网膜水平),即为R型——敏感度一开始急剧降低(5~8对数单位),随后逐渐回复,回复的时间进程近似为指数函数。适应光愈强,回复的幅度愈大,达到稳定的时间愈长,当适应光强为1.95x10~(-4)瓦/平方厘米时,分别为2.3对数单位和30分。在中间的适应水平是一种过渡的类型,兼有D型和R型的某些特点。对不同适应水平时b波的光谱敏感特性、辨增阈、振幅-强度曲线和闪光融合频率的分析表明,网膜活动由杆细胞系统向锥细胞系统过渡的明适应水平恰与由D型变化向R型变化的水平相当,这一事实强烈地提示,D型和R型变化分别表示杆细胞系统和锥细胞系统的适应特性。R型变化基本上与网膜内色素颗粒的漂移无关,可能归因于锥细胞活动以及它从杆细胞的抑制中解脱出来。对若干有关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明适应过程中,随着适应光强的不同,鲫鱼视网膜电图b波的敏感度呈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化,分别定名为D型(下降型)和R型(回复型)。当适应光较弱时为D型——敏感度随适应时间逐渐降低,在几分钟内达到稳定。但当适应光强超过一定水平后(1.95×10~(-6)瓦/平方厘米,网膜水平),即为R型——敏感度一开始急剧降低(5~8对数单位),随后逐渐回复,回复的时间进程近似为指数函数。适应光愈强,回复的幅度愈大,达到稳定的时间愈长,当适应光强为1.95×10~(-4)瓦/平方厘米时,分别为2.3对数单位和30分。在中间的适应水平是一种过渡的类型,兼有D型和R型的某些特点。对不同适应水平时b波的光谱敏感特性、辨增阈、振幅-强度曲线和闪光融合频率的分析表明,网膜活动由杆细胞系统向锥细胞系统过渡的明适应水平恰与由D型变化向R型变化的水平相当,这一事实强烈地提示,D型和R型变化分别表示杆细胞系统和锥细胞系统的适应特性。R型变化基本上与网膜内色素颗粒的漂移无关,可能归因子锥细胞活动以及它从杆细胞的抑制中解脱出来。对若干有关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动物眼睛的起源与进化过程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眼睛出现的过程、眼睛进化所需的时间、眼睛的单起源论、眼睛的类型与进化、光感受器与眼睛进化的关系、光感受器和视蛋白的类型与进化这6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动物眼睛起源与进化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杂合体 细胞或动物的一个或多个基因有不同的等位基因。比如,一个棕色眼睛的人,当他的一个等位基因是蓝色眼睛,一个是棕色眼睛时,他就是一个杂合体,如果两个等位基因都是棕色眼睛他就是纯合体。无论是哪种,他都表现为棕色眼睛因为棕色等位基因对于蓝色是显性基因。 同源性 经过研究,动物或物种之间的DNA序列相同或相似。细胞中相同部分可以相互交换(重组),这可以用于ES细胞中的基因打靶。 纯合子 纯合子动物的一个或多个特定基因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比如,当转基因小鼠目的基因的等位基因都含有引入的基因修饰时,认为它是纯合子。  相似文献   

8.
大网膜是人和其它动物腹腔中功能十分复杂的组织,许多外科界学者认为大网膜除了具有消除炎症外,还有促进血管生长作用,因此在外科学中广泛应用,如用于脑缺血的治疗。最近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其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作用,用于神经损伤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多...  相似文献   

9.
水——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水对于高等动物的体温調节、代謝过程的进行和代謝产物的排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沙漠中由于高温和缺水使許多动物不能生存。同样,人要是在沙漠中得不到水,那也难于活过两天以上。但是有趣的是在沙漠中发現了一种“耐旱”的哺乳动物——袋鼠。它不喝水,并且能以絕对干燥的食物为食。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驗証明这种动物体內的含水量和一般低等哺乳类动物是相近的;和所有的动物—样,它們并不能忍受机体的实际脫水,  相似文献   

10.
蜥脚类恐龙是至今地球上陆生动物中最大的一类,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群。它们那硕长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小的脑袋,庞大的身躯拖着一条粗扁的尾巴。在漫画家的笔下,它们总是显得笨头笨脑;多数复原图将这庞然巨物描绘成躺卧在水中,漫游在河湖里,瞪着一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岸边凶暴的捕食者——肉食龙。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们一直相信这类巨大的动物毫无防御能力,只有靠逃避在水中才能安然无事。它们巨大的体重使那扁直的四肢无法承受。另一个因素却是至关重要的证据:在多数蜥脚类中的外鼻孔移到了头顶,在两眼的中间。古生物学家断定这是为了适应水中呼吸的一种特征。近来发现的一群涉水而过的蜥脚类足印,更加深这种传统的观点。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是巴克。他是一位思想敏捷,被人称为好标新立异的人。他首先论证了恐龙是热血的动物。他提出,蜥脚类是一种营陆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夜幕即将降临,丛林中传来"嗷嗷——"的嚎叫声,那是北美友狼在召唤同伴。今天,它遇到了强劲的对手——美洲狮。在北美,很多地区都生活着北美灰狼和美洲狮。大多数时间里。因为觅食区域的海拔高度不同,这两种动物互不照面。但是到了冬季,积雪迫使它们到山谷觅食,于是,北美友狼和美洲狮相遇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一旦相遇,谁是赢家?  相似文献   

12.
光照对啮齿动物的行为格局和活动节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比较生物学方法,以光照强度和鼠种两个因素,在实验室内利用动物行为监视系统,以焦点动物取样法( Focus animal sampling) ,在< 20 Lux、200 Lux、800 Lux 和1 600 Lux 等4 个水平的光照强度下,监测和记录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的移动和静止行为,并在实验结束时测定实验动物的体重; 在800 Lux 光照强度下,设置正常( 12L∶ 12D) 和全黑( 0L∶ 24D) 两种光照时间,连续12 h监测并记录实验动物的行为。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光强与鼠种对静止行为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棕色田鼠的静止行为与光强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昆明小鼠的静止行为则与光强无显著的相关; 2) 光强对两种动物移动行为的影响与静止行为表现方式相反; 3) 在12 h的光暴露条件下,棕色田鼠的相对活动显著强于昆明小鼠; 4) 光强对两种动物体重的影响不同,棕色田鼠体重与光强呈正相关关系,昆明小鼠与光强呈负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地面鼠与地下鼠对光强适应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眼睛是动物求生的官能之一。动物的眼睛可谓形形色色,它是生物学家们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领域。每种形式的动物都以一定的方式对光发生反应。谈到动物的眼睛,实在是太有趣了。具有最简单视觉的动物是单细胞眼虫,它有一个光敏区,但不是眼睛。变形虫是最简单的动物,它只对明暗的变化发生反应。蚯蚓没有眼睛,  相似文献   

14.
3D-OCP--一种大中型野生动物家域研究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三维定位能力和电子计算机处理复杂运算的能力,通过对动物活动痕迹和地理标志精确定位,并利用大地测量学的方法,将地球球面坐标系转化为高斯-吕格平面坐标系后,建立了一种反映野生动物实际生活环境的三维空间家域模型,并开发了计算三维空间家域面积的计算机软件3D-OCP。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小孩稍微懂事时,就问起自己是哪里来的。通常给予的回答是爹妈生的。但是一代一代往前推,最初的人究竟是哪里来的呢?是自然产生的,由动物进化来的,还是上帝或神造出来的? 在首都北京的市中心大街上,我们经常遇到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外宾。他们不但服饰和语言与我们明显不同,容貌也和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和朝鲜、越南、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的朋友,是黄皮肤、黑眼睛、黑而直的头发;欧洲人却是白皮肤、蓝眼睛、黄而呈波形的头发和高鼻子;非洲人则有着黝黑的皮肤,乌黑和卷  相似文献   

16.
行为生态学(十六):栖息地选择(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栖息地选择是指动物对生活地点类型的选择或偏爱,显然,所有的动物都只能生活在环境中的一定空间范围之内。但是,每一种动物的现实分布状况是通过怎样的过程而完成的,目前生态学家还了解得很少,现在只知道同动物对栖息地的选择有关。栖息地选择常常可以产生深远影响。动物对一个特定栖息地的选择可使动物只生活在某一特定环境之中,这有利于动物的表现型的定向改造。因此,同一种动物对栖息地的不同选择往往会引起它们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而不同种动物对栖息地的不同选择又往往能增加种  相似文献   

17.
动物眼睛掇趣孙智敏眼睛是动物的视觉器官,在生活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由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因此,眼睛也形形色色,千差万别,说来有趣。最原始的眼睛当推原生动物的仅具有感光性质的眼点,如眼虫的眼点。腔肠动物中的水母,也仅有能分辨光明和黑暗的原始眼睛,如...  相似文献   

18.
怪物事务所     
正大拇哥来揭示谜底啦!2016年第1期的1号怪物是飞行屁股虫,一种长相奇特的多毛纲动物,生活在海里,和沙蚕是亲戚。2号怪物是海盗蚂蚁。它们生活在菲律宾,因为眼睛上长有一条黑带,比较像海盗船长的黑眼罩而得名。科学家认为这条黑带可队帮它们述惑捕食者。火眼金睛奖盐城王哲恺博乐张开源江阴王亦辰  相似文献   

19.
据《科学》杂志在线报道,在2002年至2003年冬季暴发的SARS曾造成全球700多人死亡,并且导致8000多人被传染。研究发现,在中国南方动物市场上贩卖的一种与黄鼠狼类似的动物——果子狸可能与SARS的最初发病有关。然而研究人员怀疑,果子狸仅仅是SARS传播中的一个环节,但并不是SARS病毒的真正宿主,这是由于在生活于养殖场或野外的果子狸体内并没有发现SARS病毒。为了找到SARS病毒的真正宿主,中国香港大学(HKU)的微生物学家袁国勇(Kwok-yung Yuen)和同事对猴子、啮齿动物以及生活在香港郊区的几种蝙蝠进行了采样分析。在中国蹄鼻蝠的…  相似文献   

20.
观察和思考     
视觉的二元说(Duplicity Theory of Vision)是视觉生理的一块重要基石。根据这一理论,脊椎动物视网膜中二类形态不同的光感受器——视杆和视锥分别在不同的光强水平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