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对显微分离出的黑麦(SecalecerealeL.)1R染色体进行了两轮Sau3A连接接头介导的PCR扩增(LA_PCR)。经Southern杂交证实这些染色体扩增片段来源于基因组DNA之后,再利用1R染色体的第二轮扩增产物、黑麦基因组DNA、rDNA基因为探针,与其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发现微分离的1R染色体体外扩增产物中包含大量的非该染色体特异性重复序列,而其信息量却较黑麦总基因组少;当以适量的黑麦基因组DNA进行封阻时,微分离染色体的体外扩增产物成功地被重新定位在中期分裂相的一对1R染色体上,说明微分离1R染色体的PCR扩增产物中的确包含了该染色体特异性的片段。此外,以从1R染色体微克隆文库中筛选出的一单、低拷贝序列和一高度重复序列分别为探针,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发现,这一高度重复序列可能为端粒相关序列;而单、低拷贝序列却未检测到杂交信号。这些结果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染色体着染技术是证实微分离、微切割染色体的真实来源及筛选染色体特异性探针的有利工具。建立了可供参考的植物染色体着染实验体系,为染色体微克隆技术在植物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2.
在植物粗线期染色体和DNA纤维上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钟筱波 Fran.  PF 《遗传学报》1998,25(2):142-149
介绍了两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详细实验步骤。第一种技术是在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上的荧光原位杂交,包括从花粉母细胞中制备粗线期染色体和在这种染色体上定位DNA序列,其分辨率水平能够达到100kb。第二种技术是从植物细胞核中制备DNA纤维,并在上面进行原位杂交,能够直接分析DNA序列的分子排列关系,其分辨率水平能达到几个kb。为了说明这两种原位杂交技术在研究基因组和染色体结构、构建高分辨率的DNA物理图谱上的能力,将展示用该技术直接分析番茄染色体端粒重复序列和端粒联接重复序列的染色体定位和DNA分子排列。  相似文献   

3.
两种非放射性标记方法在染色体原位杂交中敏感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旭刚  朱平 《生物技术》1995,5(5):19-21
通过原位杂交比较了地高辛配基和生物素标记探针,检测染色体单拷贝基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打点检测条上地高辛配基可检出30fg低限探针DNA,生物素为1pg。经原位杂交地高辛配基可检测出单拷贝基因,生物素未成功。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稻成套端三体进行DNA序列快速染色体臂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中籼3037”成套端三体为材料,通过制备不同染色体两个端三体的等量DNA膜,并与等定位的分子标记或DNA序列杂交,成功地将严重偏分离的零等位标记多拷贝标记073的不同片段,以及着丝点相关重复序列RCS1定位互相应的染色体臂上。说明在水稻中,不同染色体臂的端三体可以弥补连锁定位方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5.
应用显微操作和PCR技术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将染色体显微操作和PCR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基因染色体定位的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很高等特点。分析了这种定位方法的技术特点,以及SSCP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在排除错误结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大豆重复序列的克隆,特性分析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东威  刘凤华 《遗传学报》1995,22(6):455-462
从大豆栽培品种Union(G.max)基因组pUC18质粒文库中,以基因组DNA为探针,筛选出一个重复序列家族。序列分析表明,此重复序列的重复单位为91bp,拷贝数约为10 ̄5,其序列约占基因组DNA的0.9%。基因组DNA不同限制酶片段Southern杂交分析和染色体原位杂交分析表明此重复序列主要以串联方式集中分布在M2和M11号染色体的臂上,而另外一些则散布于整个M12和Sm7号染色体上。以该序列为探针片大豆属不同亚属13个种的18个品系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此重复序列为Soja亚属所特有。这一Soia亚属特异重复序列的发现,从另一个角度支持应把Soja亚属的3个种G.soja、G.gracillis、G.max划分为一个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及其应用何聪芬马有志辛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起始于80年代初,是一项特异性基因克隆技术[1],其优点是能够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分离任意一条染色体或特定染色体片段,快速高效地建立相应的DNA文库。迄今已开发出三种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分离技术,即流式细胞分类器法,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和激光显微切割法[2],本文将综述这三种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 ,多倍体小麦基因组中存在一类低拷贝、染色体专化的DNA序列 ,其在多倍体形成时常表现出不稳定性。这类序列被认为在异源多倍体的建立和稳定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 ,对通过染色体显微切割从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中分离的 5个 7B染色体专化DNA序列的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这些序列为探针对大量的多倍体小麦和它们的二倍体祖先物种进行了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序列可被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的 4个序列与所有的多倍体物种均杂交 ,但是在二倍体水平上 ,它们却只与和多倍体小麦B基因组紧密相关的物种杂交 ,这说明这些序列是在二倍体物种分化以后产生的 ,然后垂直传递给多倍体 ;其中的 1个序列与所有的二倍体及多倍体物种均杂交 ,暗示在多倍体形成后这些序列从A和D基因组中消除了。用这一序列分别与一个人工合成的六倍体和四倍体小麦进行Sou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 ,序列消除是一个迅速的事件而且很可能与这些序列的甲基化状态有关。认为这些低拷贝的染色体专化序列对于多倍体形成后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进一步分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端锚聚合酶(Tankyrase)和端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晓飞  吕星 《生命的化学》2000,20(6):241-24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个特殊结构 ,由一段具有特定重复序列的DNA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 ,是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端粒DNA的复制不是由DNA聚合酶完成的 ,而是由端粒酶 (telomerase)催化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的末端。正常细胞随着细胞分裂活动的进行 ,端粒DNA逐渐缩短 ,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 ,染色体结构被破坏 ,细胞进入衰老期并以死亡而告终。但当细胞发生癌变时 ,由于端粒酶的重新激活 ,这种端粒DNA随分裂活动发生渐进性缩短的趋势受到阻遏 ,使正常细胞转化成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永生化恶性细胞。研究…  相似文献   

10.
脉冲电泳用于确定念珠菌染色体数目和大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念珠菌,特别是白念球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机会致病真菌。欲了解它们的生物学本质及致病的分子机制,首先应清楚其基因组的基本结构。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离了8种念珠菌共187株的染色体DNA,获得各种菌染色体数目和大小的数据。这些数据为深入研究致病酵母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作为种间基因型分类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