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林  刘昌利  韦传宝  夏林 《生态学报》2011,31(24):7632-7638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31.25、62.5、125、250、500、1000 μg/L和2000 μg/L)和溴氰菊酯(15.63、31.25、62.5、125、250μg/L和500 μg/L)对轮虫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氯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01),但对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溴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但对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1.25-125 μg/L的氯氰菊酯和除31.25 μg/L外所有浓度的溴氰菊酯都显著升高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而1000 μg/L和2000 μg/L的氯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500 μg/L的氯氰菊酯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不带卵雌体数显著升高,而各浓度的溴氰菊酯对其无显著影响;62.5 μg/L和125 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而15.63 μg/L的溴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62.5-250 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混交率,而500-2000 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31.25、250 μg/L和500μg/L的溴氰菊酯却均显著降低了轮虫混交率;62.5 μg/L和125 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 μg/L和125 μg/L的溴氰菊酯均显著升高了轮虫的休眠卵产量.包括空白对照组在内,所有测试液内的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为零.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氯氰菊酯浓度与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及轮虫混交率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unus calyciflorus Pallas)休眠卵在不同萌发条件下累积萌发率的结果显示,保存在休眠卵形成的原液中,温度为20℃~30℃时萌发率均较高,30℃时用过滤湖水萌发时的萌发率最高(65%),保存在无机培养中的休虎卵,用曝气自来水萌发时最主,用湖水次之,无机液萌发效果较差;20℃和25℃时三种萌发液中的萌发率接近,母体投喂小球藻形成的休眠卵的累积萌发率高于投  相似文献   

3.
食物种类和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主要在开始培养后的6天内形成。在0.1mg/ml的食物密度下,与蛋白核小球藻相比,斜生栅藻或斜生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经1:1(湿重)组成的混合藻均能显著地提高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同时也使轮虫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和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的平均产卵量明显增大,但对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E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家新 《生态学报》2004,24(8):1663-1670
15℃下 ,添加 Ve浓度为 2 0~ 80 ng/ m l时 ,种群密度与培养时间呈显著相关 ,其中 2 0 ng/ ml和 4 0 ng/ ml组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 76 .4 0 ind/ ml和 6 5 .2 0 ind/ ml,显著高于对照组 (最大密度 12 .0 0 ind/ ml)。最大混交雌体百分率低于 10 % ,对照组最大混交雌体比率为 4 0 %。轮虫卵雌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维生素浓度为 10 0 ng/ ml时 ,对种群增长不利 ;2 5℃下 ,对照组和各添加组最大密度依次为 6 8.0 0 ,12 2 .0 0 ,12 4 .0 0 ,16 8.0 0和 2 36 .0 0 ind/ ml。最大卵雌比依次为 1.2 1,1.2 5 ,1.2 2 ,1.4 1和 0 .6 9,混交雌体百分比分别为 2 7.6 9,19.89,18.4 2 ,17.0 2和 12 .88% ;30℃下 ,最大密度依次为 113.80 ,12 1.0 0 ,12 2 .80和 15 1.2 0 ind/ ml,最大卵雌比依次为 1.5 0 ,1.4 2 ,0 .6 4和 0 .96。混交雌体百分比分别为 1.76 ,32 .2 6 ,37.5 0和 32 .0 0 %。  相似文献   

5.
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报道了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低温贮存时间、萌发温度、光照、孵化液等因子对其萌发的影响.休眠卵萌发率随低温贮存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以贮存30~50d作用最显著.在10~30℃温度范围内.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30℃时,萌发率则有所下降.光对休眠卵的萌发是一非必需条件。把休眠卵从不新鲜的孵化液转移到新鲜的孵化液中能刺激其萌发.  相似文献   

6.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urus)为受试动物,以17β-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对轮虫种群增长和有性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05-5000μg/L的E2和500μg/L的BBP显著提高了轮虫种群增长率,而0.5和5000μg/L的DBP以及0.05和0.5μg/L的BBP使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降低;0.5-500μg/L的E2、50和500μg/L的DBP、0.005和500μg/L的DEHP和500μg/L的BBP显著提高了轮虫的休眠卵产量,而5000μg/L的DBP和0.05μg/L的BBP却与其相反;5和500μg/L的E2、50和500μg/L的DEHP以及500μg/L的DBP和BBP均使轮虫混交率显著上升,而0.005和0.05μg/L的E2、5000μg/L的DBP和DEHP及0.5μg/L的BBP显著降低了轮虫种群中混交雌体受精率;除5000μg/L的E2显著降低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之外,其它所有处理组均对其无显著性影响;5、500和5000μg/L的E2、5000μg/L的DBP和5-5000μg/L的DEHP均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不带卵雌体数显著升高,而BBP对其无显著影响。在实验设置浓度范围内,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与E2浓度间、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和种群增长率与DBP浓度间、轮虫休眠卵产量与DEHP浓度间、轮虫混交率与BBP浓度间均具有显著的效应-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下稀土元素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5℃时,稀土元素对轮虫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轮虫种群密度随之上升,后代混交百分率呈逐上升趋势,稀土浓度为0.005mgL^-1时,种九平均携卵率量高于其它浓度组,混交率居中。25℃和30℃时,稀土适宜浓度为0.001mgL^-1,在该浓度下种群密度最大、混交率较低、平均携卵量中。30℃时,0.010mgL^-1地种群增长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在3种温度(20℃、25℃和30℃)和3种斜生栅藻浓度(6.0×106cells/mL、3.0×106cells/mL和1.5×106cells/mL)共9个条件组合下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研究表明,温度为20℃和食物浓度为6.0×106cells/mL的条件组合下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最大,此为轮虫休眠卵规模化生产的最适条件;6.0×106cells/mL和3.0×106cells/mL的食物浓度分别是25℃和30℃下轮虫休眠卵生产的最适食物浓度.20℃时轮虫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大于25℃和30℃时,而温度和食物浓度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对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双酚A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及生活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正和  赵宝坤  杨家新 《生态学报》2012,32(21):6828-6835
应用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了双酚A(BPA)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及生活史影响。结果表明:BPA对萼花臂尾轮虫24 h急性毒性LC50为13.76 mg/L,95%置信限为10.97-17.10 mg/L。生活史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5-4.0 mg/L的BPA对轮虫胚胎发育历时影响不显著;2.0-4.0 mg/L的BPA显著延迟了轮虫幼体发育时间;当BPA为0.5 mg/L时,轮虫净生殖率(R0)显著上升,但BPA浓度为2.0和4.0 mg/L时R0显著降低;4.0 mg/L的BPA显著缩短世代时间(T);BPA浓度为2.0、4.0 mg/L时,轮虫生命期望值(e0)显著下降;BPA浓度为1.0、2.0、4.0 mg/L时,轮虫内禀增长率(rm)显著下降;BPA浓度为0.5、1.0 mg/L时轮虫所产后代混交率(MR)显著增长。研究结果表明BPA对轮虫的生殖具有干扰作用,其中R0和MR受BPA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温度为15℃时,添加20,40,80和100μg/mL维生素B12后,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种群密度随时间增加而增长,其回归方程依次为:y=e(0.1757+0.2974x),y=4.6765x1.2079,y=7.7798x1.0175和y=e(0.6117+0.3469x),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4.56,8.15,8.53和9.86;P1.4366,y=7.7461x1.6533,y=6.3611x1.7790和y=9.064x1.6872,对照为y=7.5902x1.50192。各添加组的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12,10.17,5.83和5.86;P(0.1376+0.4395x),y=e(0.2032+0.4856x),y=3.4615x1.9522和y=e(0.0220+0.48074x)。对照组除了和20ng/mL组间没有统计差异外(t=0.34,P>0.05),其他各实验组密度显著高出对照组(t值分别为3.66,10.23和2.13)。最高混交率分别为18.18%,7.60%,18.18%和16.67%,对照为66.70%。最大卵雌比依次为0.70,1.90,0.91,1.09,对照组为0.9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和雌体年龄对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形成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轮虫孤雌生殖累积世代数和增加,各代中的总混交雌体百分率呈减小的趋势,年轮的雌体可产生较多的混交雌体,非混交雌体所产后代中的总混交雌体百分率具有随其祖母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对轮对轮虫非混交雌体的平均产卵量无显著的影响,非混交雌体的年龄对其报代的平均产卵量亦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种群起始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种群起始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形成及之相关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11d的培养中,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以及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以种群起始密度为1.0-10.0ind.ml^-1组最大,20.0ind.ml^-1组次之,50.0ind.ml^-1组最小,各组间的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则无显著差异,对轮虫休卢卵最大形成效率及其出现的时间以及  相似文献   

13.
除草剂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50、3.00、5.50、8.00和10.50mg·L-1)的除草剂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对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幼体阶段历期、生殖期历期、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当草甘膦浓度为3.00和8.00mg·L-1时,轮虫胚胎发育时间显著延长;达3.00mg·L-1时,轮虫的幼体阶段历期开始显著延长;达8.00和0.50mg·L-1时,轮虫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开始显著降低.在各参数中,种群内禀增长率是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监测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种群增长和休眠卵产量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席贻龙  曹明  黄祥飞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649-1654
利用种群指数增长和Logistic增长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发生的频率,后代中的混交雌体发率对种群增长和休眠卵产量的影响。在所模拟的参数范围内,随有性生殖发生频率由100%减小到20%,获得了大休眠卵产量所需的混交雌体百分率由9%增大到69%,随密度制约作用的增大(环境容纳量K值由1000减小到100),该混交雌体百分率由18%增大到69%,休眠卵产量由1072.10降低至133.67,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获得最大休眠卵产量所需的混交雌体百分率间呈曲线相关。当有性生殖发生得越频繁,种群增长所受的密度制约作用较小时,后代中10%-30%的个体为混交雌体时的种群中休眠卵产量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摄食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广州和芜湖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的摄食强度及其与食物浓度、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食物浓度、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均对轮虫滤水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两品系轮虫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小;20 h内,两品系轮虫的总滤水率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而两品系轮虫总摄食率均与食物浓度呈直线相关.广州和芜湖两品系轮虫均在以小球藻为食物时有较大的滤水率,分别为0.0029±0.0001和0.0039±0.0008ml·ind.-1·h-1;广州品系轮虫以小球藻为食物时的摄食率(0.3992×104±0.00850×4 cell·ind.-1·h-1)显著地大于以栅藻为食物时的摄食率(0.170×4±0.0370×4 cell·ind.-1·h-1),而它们均与以混合藻为食物时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芜湖品系轮虫摄食率不受食物种类影响.轮虫滤水率和摄食率因食物浓度、食物种类和培养时间的不同而在品系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The widely distributed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was studied for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based on material from all tropical areas. The subspecies B. calyciflorus borgerti Apstein is redescribed and its subspecific status affirmed. Various forms with local distributions were noted and described and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are attributed to a variety of possible factors. Fro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t is clear that rotifers are governed by the general principles that apply to other invertebrates and are not cosmopolitan. There are evidently dispersal centres for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and its subspecies borgerti.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藻类食物浓度(2.0、5.0、8.0和11.0×106cells/mL)和品系对采自广州、青岛和芜湖等地的萼花臂尾轮虫生殖期历时、后代数和后代中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轮虫的生殖期历时和轮虫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轮虫的总后代数无显著的影响。品系对轮虫的生殖期历时、总后代数和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均有显著影响。3品系间,广州品系轮虫的生殖期历时最长,为(4.53±0.19)d;总后代数最多达(18.75±0.26)个;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低,仅为4.32%±0.51%。而青岛品系轮虫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达49.90%±2.15%;其生殖期历时和总后代数与芜湖品系间均无显著的差异。食物浓度和品系间的交互作用仅对轮虫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有显著影响。3品系中,仅芜湖品系轮虫的生殖期历时、总后代数和全部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受食物浓度的显著影响;母体年龄对轮虫每天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因轮虫品系的不同和培养时所用的食物浓度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