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种鲜切花保鲜剂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研究了四种鲜切花(唐菖蒲、月季、康乃馨和鹤望兰)的保鲜剂配方,观测各种保鲜剂对切花外观品质和瓶插寿命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各种鲜切花的较佳保鲜剂,并讨论了组成保鲜剂配方的各种成分(糖、杀菌剂、有机酸、无机盐、乙烯抑制剂和拮抗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花烛切花保鲜剂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我室研制出无毒、无腐蚀、无色、无污染的新型环保型高效花烛切花保鲜剂。经试验,该保鲜剂在较高和较低温度条件下保鲜效果稳定,与空白对照及含银保鲜剂相比,具有保鲜期长、切花质量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食品防腐保鲜剂的应用,能够保证食品的营养,利于食品的长期保存,主要是由于食品在物理、生化等条件的作用下,其营养成分可能会流失,甚至会变质,但食品防腐保鲜剂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与贮藏中进行应用,从而保证产品的无毒、无害与高效。本文将分析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旨在促进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的持续发展,保证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保鲜剂对山茶花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茶花为材料,使用20 g/L蔗糖+50 mg/L SA+0.2 mmol/L STS+30 mg/L 6-BA+75 mg/L Al2(SO4)3配制成的保鲜剂,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研究保鲜剂对山茶花鲜切花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保鲜剂处理可有效减缓山茶花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抑制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以及细胞膜相对透性的上升幅度,延缓POD活性的下降。该保鲜剂具有明显的延缓山茶花鲜切花衰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植酸切花保鲜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以植酸作保鲜剂,对切花保鲜作用机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植酸作为保鲜剂具抗氧化和抑制多酚氧化酶作用,从而显著延长切花保鲜期,为深层次开发利用植酸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对水质较为敏感的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为材料,用糖、苯甲酸钠等配制保鲜剂,观察保鲜剂对香石竹形态结构的影响和细胞内淀粉粒的变化。结果表明:用保鲜剂处理过的切花,花朵增大,花色鲜艳,茎、叶、花瓣、子房壁、胚珠等组织细胞壁出现皱缩的时间延迟,细胞内含淀粉粒的时间也较长。苯甲酸钠的保鲜效果优于硝酸银。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不同浓度的化学保鲜剂处理红豆果汁,观察和记录果汁的光泽度、挂壁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从污染的果汁中分离酵母菌,通过平板涂布试验,根据药敏片抑菌圈的大小来检测不同保鲜剂的抑菌效果。结果:供试的4种保鲜剂的保鲜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苯丙烯醛(1.0g/kg)、苯甲酸钠(0.6g/kg)、山梨酸钾(0.6g/kg)和双乙酸钠(0.3g/kg)。结论:为红豆果汁的保鲜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含Al2(SO4)3的保鲜剂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合保鲜方法,特别是采后生理及保鲜机制的报道不多.目前使用的切花保鲜剂大都含有硝酸银、硫代硫酸银一类的乙烯拮抗剂,价格昂贵,且银离子对人体有害,易污染环境.本文探讨含Al2(SO4)3的保鲜剂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响应面法对壳聚糖/香榧假种皮精油复合涂膜保鲜剂的配比进行优化以期得到低成本高效的保鲜剂。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香榧假种皮精油浓度、壳聚糖浓度、甘油浓度作为自变量,以复合涂膜中的总酚含量和抑菌性作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壳聚糖/香榧假种皮精油复合涂膜保鲜剂的最佳配比是香榧假种皮精油浓度为0.7%,壳聚糖浓度为2.01%,甘油浓度为2.14%,在此条件下复合涂膜的总酚含量为30.23×10﹣3mg/m L,抑菌圈为2.35 cm,与预测值相近。响应面法优化保鲜剂配方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鲜剂对月季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研究不同保鲜剂对月季切花瓶插寿命、观赏品质的影响。正交试验表明,在供试保鲜剂的9个组合中,配方7(P7)[0.2% Ca(NO3)2+0 Suc+400mg/L B9+1mmol/L STS]保鲜效果最好,可明显延长月季切花瓶插寿命;以P7保鲜剂喷洒花瓣可促进花朵生长发育;月季切花在瓶插过程中,其花瓣组织的pH值随切花的衰老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