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黑龙江苹果亚科5属14种植物导管分子的管腔微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该亚科植物导管分子的管腔长度、宽度及端壁斜度角有较大的差别。(2)孔纹导管在该亚科植物种中均存在,网纹导管和螺纹导管仅见于苹果属和花楸属中。(3)导管分子管壁除苹果属及山楂属中的毛山楂、辽宁山楂外均有螺纹加厚。(4)纹孔的排列方式为互列式、对列式及互列、对列同时存在。(5)在所观察的植物中花楸、山荆子、无毛山楂导管端壁具单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其余种的导管端壁仅具单穿孔板。(6)导管纹孔膜残留现象普遍存在。研究表明,导管分子管腔的微形态结构特征,可为该亚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形态学依据;导管分子微形态结构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存在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槭树属植物导管分子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大维  邢怡  党安志 《植物研究》2007,27(4):408-41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管道铸型技术,对黑龙江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 Linn.)中8种植物导管分子的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导管分子长度,除白牛槭 (Acer mandshurica Maxim.)较长外,其余植物种类导管分子长度在133.00~187.50 μm;导管管腔宽度,在17.06~28.00 μm之间;纹孔排列方式以对列式、互列式单独存在,或以两者形式并存;管间纹孔成群分布且大部分呈现一定形状;讨论了导管分子管腔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导管的大小、形态和彼此连接方式的不同对水分运输和应力支撑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树脂铸型法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旱柳(Salix matsudana)、榆树(Ulmus pumila L.)和紫藤(Wisteria sinensis)4个树种的导管分子三维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导管结构特征和其水分输运的关系。导管内壁结构被印在铸型的表面上,将铸型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旱柳和毛白杨的导管分子特征较接近,与榆树和紫藤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榆树和紫藤较原始。毛白杨和旱柳的导管分子长、侧壁纹孔少,有利于水分的输运。榆树和紫藤的导管分子相对宽,穿孔板几乎平直,更加利于水分的输运。榆树和紫藤的细导管分子有螺纹加厚,可增加导管的机械强度,减少管内产生空穴化的风险,从而保证水分更有效的运输。  相似文献   

4.
银桦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观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陈树思  唐为萍 《广西植物》2004,24(4):380-382,F006
对银桦 (Grevillearobusta)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观察研究。在银桦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样式 ,分别对其进行了描述 ,并从导管分子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角度进行了讨论。银桦导管分子中还存在着特殊的样式 ,如具三个单穿孔的导管以及导管分子侧壁上存在明显的皱褶 ,对其也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叶轴中导管分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其导管分子十分细长,均具长、且十分倾斜的梯状穿孔板,穿孔没有纹孔膜的残余,与侧壁上的梯纹纹孔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运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及显微照相方法,观察研究水同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结果发现,水同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样式,大多数导管分子短而宽,多数无尾或仅一端具尾;导管均为单穿孔板,未发现有侵填体。  相似文献   

7.
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叶轴中导管分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其导管分子十分细长,均具长、且十分倾斜的梯状穿孔板,穿孔没有纹孔膜的残余,与侧壁上的梯纹纹孔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芒果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运用细胞图象分析系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对芒果(Mangifera indicaL.)次生木质部不同的导管分子进行了观察。并且对这些导管分子的构造、进化趋势以及同一导管分子上的特殊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大豆属不同进化类型植物导管分子的演化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大豆属不同进化类型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离析。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的导管分子相对长度、粗细差异较大,导管穿孔板形态亦不同。野生大豆导管分子保留了尾端,其它大豆导管分子尾端退化消失。大豆属植物导管的管间纹孔式多样,每种导管分子的形态代表了各自的演化地位,即:野生大豆原始→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导管分子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八属木兰科植物木材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比较描述了我国木兰科木莲属、华盖木属,长蕊木兰属,拟单性木兰属,合果木属,观光木属,香木兰属和鹅掌楸属等8属22种植物次生质部的导管分子,这些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都有差异,木莲属的所有种中都有具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但在少数种中偶然可见到单穿孔,在其它属中,也都有具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仅在观光木属中偶见的单穿孔,木莲属大多数种均无螺纹加厚,仅桂南木莲一种除外,另外,除了合果木属和鹅掌楸无螺纹加厚外,其余均有此种加厚,各属的导管分子还存在其它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电镜,以10种茶藨子属植物为研究材料,观察了其导管分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1)所研究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穿孔板为梯状穿孔板,且穿孔板上横隔分布的数量不同,端壁倾斜角度种间变化不大;(2)导管分子纹孔式样为互列式或兼有互列式和对列式,纹孔形状种间存在差异;(3)有的种类导管分子内壁有螺纹加厚或网状凸起。研究表明,不同生境下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形态与其生态适应性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湿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短,直径较宽;旱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长,直径较小;中生环境的居中。本文分析了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形态特征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湖榕和小叶榕花形态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湖榕(Ficus sp.)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花形态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表明:湖榕和小叶榕的花果形态结构有较显著的差别。湖榕雌花的萼片数多为4片,萼片顶部都有毛,花粉位为精园形,花粉壁较薄,其结实率较低,只有0.1%;小叶榕雌花的萼片数多为3片,萼片顶部光滑无毛,花粉粒为圆形而壁较厚,其结实率较高,为29.1%。  相似文献   

13.
紫菀根中矿质元素及氨基酸质量分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紫菀根中的矿质元素和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矿质元素Cu、Zn、Fe、Mg、Ca、Mo、Mn、S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42 .89、5 8.14、92 0 .93、2 5 48.2 5、392 5 .43、0 .6 5、5 2 .18mg·Kg- 1 、<0 .0 0 0 5mg·Kg- 1 ;氨基酸 :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 +精氨酸、丙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2 6、17、40、36、190、36、37、80、8.7、4.5、13、41mg·Kg- 1 。  相似文献   

14.
白菜型油菜在中国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云南长角(甘蓝型油菜,B.napus)、青海牛尾梢(芥菜型油菜,B.juncea)、汕头芥蓝(B.alboglabra)和黑芥(B.nigra cy giebra)为参照品种,对不同地理来源的82份白菜型油菜(B.campestris L.)资源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RAPD分子标记分析。利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EGA)构建白菜型油菜的系统发育树,以揭示白菜型油菜在我国的起源与进化。分析表明:北方小油菜(B.campestris var.oleifera)的起源早于南方油白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冬油菜(Winter type B.campestris var.oleifera)的起源早于春油菜(Spring type B.campestris var.oleifera);关中蔓菁是起源较早的北方小油菜。陕西可能是北方小油菜的起源地,后来逐渐分化出广泛种植于甘肃、青海等地的春油菜;南方油白菜可能起源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形态性状与分子标记相结合,可用于研究白菜型油菜的起源与进化。  相似文献   

15.
北京铁线蕨属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熙 《植物研究》1997,17(4):377-379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辅以光学显微镜的方法,详细观察并描述了北京铁线蕨属4种即团羽铁线蕨、普通铁线蕨、掌叶铁线蕨、铁线蕨孢子的形态结构特征。讨论了各种间的差异,为铁线蕨属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孢粉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