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气象因子和矿质元素对虎杖根茎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全年各月虎杖材料中白藜芦醇含量,及其Ca、Cu、Fe、K、Mg、Na、Zn 8种矿质元素积累进行检测,结合气象因子动态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季节虎杖白藜芦醇含量动态变化与其矿质元素、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Cu与Fe,Mg与K、Zn,Ca与月日照时数,K与Zn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71、0.793、0.602、0.729,呈极显著正相关;Cu、Mn与月平均气温,Fe与K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0.712、-0.766,呈极显著负相关;Cu与白藜芦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找出了影响虎杖白藜芦醇含量动态变化的5个主成分,其中“酶促反应促进性矿质营养因子”,“高温、强照射气象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5.539%、33.358%,合计为68.897%,二者对不同季节虎杖白藜芦醇的变异贡献率最大.同时进行白藜芦醇含量的动态变化与主成分的多元相关、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曹小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48-49
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分别利用HP高效液相色谱仪(LC1100)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86),测定石蒜鳞茎中17种氨基酸和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在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7种未检测到;除Zn以外,石蒜鳞茎中K、Ca、Mg、Fe、Mn、Cu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水稻籽粒矿质元素含量遗传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了解水稻子粒钙、镁、铜、铁、锌和硒等矿质元素含量,以绿旱1号作为父本与102S、KD36S、7HS012及7HS013不育系为母本进行配组,对父本与杂交后代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水稻子粒中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对各杂交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子粒中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各矿质元素含量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农艺及经济性状多数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且LK3的农艺及经济性状均表现为最好.水稻子粒矿质元素含量与部分农艺和经济性状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且K、Mg、Zn、Se等元素含量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水稻子粒中矿质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P>K >Mg >S> Ca> Mn >Fe >Zn >Cu >Se,4个杂交后代的K元素含量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LK2、LK3和LK4的Fe元素含量也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水稻子粒大量与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最高,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次之,大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最小,以7HS012不育系为母本得到的杂交后代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矿质元素含量最高,7HS013次之,其他不育系表现一般.本研究为选育出耐旱及营养价值高的水稻新品种母本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轮藻植物中某些矿质元素的测定黄淑萍,谢苏婧(山西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太原030006)谢树莲,凌元洁(山西大学生物系太原030006)STUDIESONTHEDETERMINATIONOFSOMEMINERALELEMENTSINCHARACEAE¥Hu... 相似文献
7.
翅果油树体内矿质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采用等离子光谱法和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翅果油树Elaeagnusmollis体内的15种矿质元素,即Ca、Mg、P、K.Na、Fe、Cu、Zn、Mn、Cr、Ni、Mo、Al.Sr和Ba。结果表明,在不同器官及同一器官不同部位或不同生长阶段,其矿质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总体上看,该种植物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尤其以根皮、幼叶和种仁中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山东茶园土壤与茶叶矿质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山东主要产茶区的土壤与茶(CamelliasinensisL.)叶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山东主要茶区茶树对主要元素的吸收量依次为N>K>P;各茶区土壤中Mn和Zn含量极度缺乏;部分茶园土壤Ca和Mg含量比例失调。建议在加强N肥使用量的同时,加大微量元素肥料用量。鲁中山区茶区应减少K肥的使用量;鲁南山区应增加P和K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10.
糙米蛋白质含量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及NIRS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咏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1):175-180
利用162份不同类型水稻种质,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测定Mg、Ca、Fe、Zn、Cu和Mn等6种矿质元素含量,火焰光度法测定K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P含量。对糙米蛋白质与矿质元素、矿质元素间进行相关分析;并利用测定的蛋白质含量的化学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PLS)建立糙米蛋白质预测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糙米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P>K>Mg>Ca>Zn>Fe>Cu>Mn,蛋白质与P、K、Cu和Mn等矿质元素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通过比较光谱预处理方法在不同谱区的处理效果:采用一阶导数预处理、谱区为11995.7~7498.3/cm和6102~4597.7/cm建立校正模型的检验和预测效果最佳,糙米蛋白质的近红外测定值和化学测定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校正决定系数为92.89,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89.91;筛选到小黑谷、小红米和紫糯米等高蛋白、富矿质营养的种质材料,可作为富营养稻米品种创新的亲本材料;通过利用蛋白质和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借助近红外分析技术(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辅助测定蛋白质含量,并间接选择富矿质营养水稻种质,聚合高蛋白和富2种以上矿质元素,可能是水稻营养品质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富集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富集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适合分离纯化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采用80%乙醇洗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使用该方法富集后,80%乙醇洗脱液干燥后总固体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可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栀子对自然降温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年生栀子为材料,对其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低温半致死温度不断降低;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淀粉含量下降;内源激素ABA含量上升,与低温半致死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967 3),GA含量下降与低温半致死温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2 5)。综上所述在自然降温过程中,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从而使栀子的抗寒性增强,能很好的适应栽培地的低温条件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3.
栀子道地性的分子生态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方法,研究了来自江西5个不同产地栀子的亲缘关系,并运用HPLC方法测定了栀子苷的含量,用ICP法测定了植物药材中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地方品系间在DNA 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变异;运用NTSYS-PC 软件对53个个体聚类分析,地理位置相近的种群聚为一类.各样本间栀子苷含量高低与聚类分支间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道地性的产生是基因型和环境饰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微量元素测定,锌与栀子苷含量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中药山栀子中分离制备主要药效成分京尼平甙,色谱条件:常规柱(2.5×30cm),固定相:柱层析硅胶;流动相∶乙醇-石油醚(1∶5,1∶3)。样品通过薄层层析以及600~190nm波长扫描定性鉴定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纯度,结果表明纯度为97.6%。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山栀子(C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中保肝利胆的主要成分栀子甙(geniposide)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0%,RSD为2.00%。用此方法测定未知样品山栀子中栀子甙的平均含量为3.463g/100g。 相似文献
16.
SMART技术构建栀子cDNA文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栀子叶片cDNA文库。方法:提取栀子叶片总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双链cDNA经限制酶Sfil酶切后与pDNR-LIB质粒连接。利用电刺激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E.coli DH5α而获得文库。利用PCR法检测文库的重组率。结果:原始文库滴度为2.63×105cfu/ml。随机检测文库中的15个克隆,表明重组率约为86.7%。选择14个插入片段的长度在400bp以上的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预测的全长基因占所检测序列的64.3%。结论:成功构建了栀子叶片的cDNA文库,为栀子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栀子叶片生理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评价指标,研究自然降温过程中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叶片生理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随气温的降低, 栀子叶片的 LT50不断降低, 由秋季9月中旬的-4.99℃降到冬季最冷 1月中旬的-8.42℃,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这些渗透调节物含量的适应性变化导致LT50的下降.栀子的抗寒性与气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为药用木本植物。以栀子果皮、种子团和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及不同培养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为MS+0.5 mg·L–12,4-D+0.25 mg·L–16-BA较适宜果皮和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分别为83.3%和88.5%;培养基成分为MS+1.0 mg·L–12,4-D+1.0 mg·L–16-BA较适宜种子团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为78.1%。3种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中,只有种子愈伤组织能通过液体培养分化出芽;TDZ对芽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佳的芽分化培养基为MS+0.05 mg·L–1NAA+0.10 mg·L–1TDZ,其愈伤组织分化率为8.75%。该研究以栀子种子为外植体,并获得了再生植株,为药用植物栀子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对栀子悬浮细胞合成多糖的调控因子研究表明 :B5为最适培养基 ;5~10d继代周期的细胞可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和多糖的合成能力 ;80g L的鲜细胞的接种量有利于栀子细胞的生长和多糖的合成 ;使用单一碳源时 ,葡萄糖比蔗糖对细胞生长更有益 ,但葡萄糖成本高 ,因而混合碳源 45g L(葡萄糖 :蔗糖 =1∶1)是最佳配方 ;氮源种类对细胞生长和多糖合成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氮源浓度是主要因素 ,40~50mmol L是最佳浓度 ,同时运用悬浮细胞生产栀子多糖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收获的细胞来避免提取时黄色素的干扰 ,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