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河牛β-乳球蛋白(β-Lg)的基因型,并探索其启动子序列与乳中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乳中β-Lg遗传变异体及其相对表达量,并通过PCR扩增,比对不同遗传变异体启动子的序列差异。[结果]三河牛(n=62)乳清中β-Lg有AA、AB和BB共3种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290、0.403和0.307,A和B两种等位基因频率接近;对37个纯合型β-Lg启动子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636 bp)和测序,并与普通牛β-Lg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U31361.1)比对,共检测到6个突变位点,其中-430、-362、-216和-204位点基本上是等位基因特异的,且有3个突变点在3种转录因子结合基序中;建立了三河牛乳中β-Lg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发现β-Lg含量在AA型中极显著高于AB型(P<0.01),但AA、AB型与BB型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三河牛β-Lg A和B两种等位基因频率接近,其启动子-430、-362、-216和-204位点具有等位基因特异性,并可能影响等位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草地藏系绵羊乳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乳蛋白组分及其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草地藏系绵羊乳中检测到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Arg;与金堂黑山羊乳比较17种游离氨基酸中,甲硫氨酸的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金堂黑山羊(p<0.01),而天冬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丙氨酸和缬氨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金堂黑山羊(p<0.05),其余9种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未发现明显差异,但两种羊乳中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基本相同,差异不明显(p>0.05)。草地藏系绵羊乳蛋白组分主要包括α-La、β-Lg、CN、IgG等,CN的相对质量分数约50%~52%;研究还发现4种分子量类型的乳上皮粘蛋白MUC1,分子量分别为214kD、209kD、207kD、205kD;CN、β-Lg均未检测到多态性,说明草地藏系绵羊乳蛋白遗传多态性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藏黄牛、牦牛、中国荷斯坦牛β-乳球蛋白(β-Lg)遗传变异体在乳中表达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乳中β-Lg遗传变异体及其相对表达量,然后利用PCR方法扩增β-Lg启动子部分序列(375bp)并直接测序。结果:在杂合型β-Lg个体中,中国荷斯坦牛乳中β-Lg A的相对表达量(63.7±2.9%)均一致性地高于β-Lg B,而藏黄牛乳中二者比例十分接近,但个体差异差异较大。16个测序样品中共检测到13处碱基突变,其中有5处为牦牛特异的。另外,在牦牛β-Lg启动子-452与-453之间,还存在一个插入碱基。结论:β-Lg启动子-430碱基在中国荷斯坦牛中表现为等位基因特异的,而在藏黄牛中无等位基因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SSCP技术并结合测序对233头奶牛β乳球蛋白(β-Lg)基因5’端部分序列和外显子1全部序列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了该基因与奶牛泌乳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β-Lg基因5’端和外显子1共存在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BB型为优势基因型,B为优势等位基因。该群体在这一位点上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548。测序结果显示,与普通牛该基因序列(X14710)相比,B等位基因在2073 bp、2202 bp和2206 bp处发生了G→C、C→T和A→G的碱基突变,其中2202 bp处的C→T突变导致第11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异亮氨酸,而A等位基因在3个位点上与X14710相同。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BB型305 d乳蛋白量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P<0.05);AB型305 d乳脂量显著高于AA型(P<0.05),BB型与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等位基因B为高乳蛋白量和乳脂量的优势基因,可作为奶牛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PPAR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α)基因参与调控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在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动物高原低氧适应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测序方法检测2个品种(藏绵羊,湖羊) PPARα基因P1区核苷酸变异及遗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藏羊与湖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骨骼肌6个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检测表明:在扩增区域发现2个SNPs (c.515-22AG, c.515-10CT)对应的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在2个群体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绵羊的优势基因型为AB,湖羊优势基因型为AA。推测AB基因型个体可能更有利于藏绵羊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可作为藏绵羊低氧适应选育的分子标记。PPARα基因在2个绵羊的6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具有品种间差异性。PPARα基因在藏绵羊心脏的表达量极显著的低于其余5个组织(p0.01),而2个品种间,藏绵羊各组织的表达量均低于湖羊,其中在心脏、肝脏、肺脏3个组织表达量极显著的低于湖羊(p0.01)。本研究可丰富绵羊基因组学内容,为藏绵羊低氧适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藏系绵羊BMP2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克隆藏系绵羊BMP2基因序列,并获得其生物学特征,同时阐明其组织表达规律。提取藏系绵羊皮肤组织的总RNA,利用RT-PCR技术克隆BMP2基因序列,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藏系绵羊BMP2基因序列1 217 bp,其中CDS区长度为1 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BMP2蛋白有36个磷酸化位、6个糖基化位点和1个跨膜结构,属于不稳定不溶性碱性蛋白,主要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发挥生物学作用。藏系绵羊BMP2氨基酸序列与山羊、绵羊和牛等的氨基酸同源性很高。BMP2基因在藏系绵羊肺脏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藏系绵羊BMP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绵羊GDF9基因PCR-SSCP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生长分化因子9(GDF9)是由卵母细胞分泌的一种生长因子,它对早期卵泡的生长和分化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GDF9基因在小尾寒羊、湖羊、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GDF9基因在两对引物扩增片段中均存在PCR-SSCP多态性。对于引物1扩增片段,4个绵羊品种均检测到AA基因型,AB基因型只出现在湖羊、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中,仅在萨福克羊中检测到BB基因型;在4个绵羊品种中,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对于引物2扩增片段,4个绵羊品种均检测到AA基因型,AB基因型只出现在湖羊、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中,4个绵羊品种均没有检测到BB基因型;在4个绵羊品种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引物1的多态性片段测序分析表明:位于GDF9基因cDNA第152处发生了单碱基的改变(A→G),并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天冬酰胺→天冬氨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基因外显子2多态现象对乳产量及成分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奶牛β-LG基因(NCBI登录号:DQ489319)外显子2进行克隆及多态性研究。结果:8种SSCP带型:ab,abc,abed,abd,abe,abcde,abce和abde型,带型频率分别为:0.14,0.10,0.27,0.23,0.05,0.04,0.11和0.06(P〈0.05);6个单核苷酸位点:位点1C〉T,位点2T〉C,位点3C〉T,位点4C〉G,位点5C〉A,位点6A〉T或C,且它们的遗传多态信息含量处于中度或高度多态(PIC〉0.25)。结论:中国荷斯坦奶牛β-LG基因外显子2区具有单核苷酸多态,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牛乳产量、乳蛋白和脂肪含量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RFLPs方法对10个鸡种的B-LⅡβ(β1外显子)基因进行分子遗传多态性研 究,综合4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情况,共检测到37种基因组合型,并且在个体间以及品种间 的基因型频率、基因组合型频率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各酶切位点的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品种上也表现不一致。克隆测序结果表明:β1外显子分子遗传多态性更多地体现在氨 基酸水平,作为抗原结合区,其丰富的多态性与抗原多样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石玉强等5位先生利用PCR方法克隆了牛β-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成份(1 449bp),其中包括5′侧翼序列(645bp),第一外显子及第一内含子(804bp)。PCR产物回收纯化后,克隆在pMD18-T Vector的T位点。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牛β-乳球蛋白A型基因、牛β-乳球蛋白B型基因山羊和绵羊β-乳球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8.55%,99.79%,90.70%,90.09%。这表明此调控成分含有诸多调节因子结合位点或反应元件。其中包括视黄酸反应元件(RARE)、佛波酯反应元件(TRE)、乳腺特异性因子(MSBF)和核因子1(NF1)结合位点等,并提…  相似文献   

11.
应用PCR-RFLPs方法对10个鸡种的B-LⅡβ(β1外显子)基因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研究,综合4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情况,共检测到37种基因组合型,并且在个体间以及品种间的基因型频率、基因组合型频率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各酶切位点的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品种上也表现不一致。克隆测序结果表明β1外显子分子遗传多态性更多地体现在氨基酸水平,作为抗原结合区,其丰富的多态性与抗原多样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CALB)的基因序列将CALB基因进行TA克隆、酶切鉴定及测序后,亚克隆至大肠杆菌-乳酸乳球菌穿梭表达栽体pMG36e-Nisl中,构建重组表达栽体pMG36e-Nisl-CALB.设计特异性引物P3和P4,对重组质粒pMG36e-NisI-CALB进行红霉素抗性基因的敲除,以构建食品级表达载体pMG36N-CALB,后再将两种重组质粒分别电转化入乳酸乳球菌MG1363,以Nisin为选择压力,考察CALB在MG1363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MG36e-NisI-CALB及pMG36N-CALB,两株重组菌在含有20 IU Nisir/mL的培养基中均生长情况良好,遗传性能稳定,且经水解圈鉴定,CALB能够进行活性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CALB基因整合到乳酸乳球菌MG1363染色体中.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 是从基因水平上检测四川省地方山羊品种乳上皮黏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根据GenBank中山羊MUC1部分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山羊MUC1基因的不同数目串联重复区,长度为1.7~2.2 kb.在4个地方山羊品种(品系)中共检测到3个乳MUC1等位基因和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型的比例高,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存在品种(品系)间的差异.本研究为检测山羊乳MUC1遗传多态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抑制素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薛昱  储明星  周忠孝 《遗传》2004,26(5):749-755
抑制素是性腺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它具有抑制垂体促卵泡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抑制素α亚基基因(INHA)、抑制素βA亚基基因(INHBA)、抑制素βB亚基基因(INHBB)的克隆、结构、定位、多态性、表达、分子调节及其与繁殖性能和癌症的关系。绵羊INHA、INHBA和INHBB基因分别被定位到2q41→q43、4q26和2q31→q33。INHA、INHBA和INHBB基因对绵羊产羔数都有显著的影响。抑制素βB亚基基因突变的雌性小鼠有明显的发育和繁殖缺陷。INHA 基因与妇女卵巢早衰显著相关。 Abstract:Inhibins are gonadal glycoprotein hormones belonging to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superfamily that act to suppress pituitary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In this paper, w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loning, structure, localization, polymorphism, expression,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inhibin-α(INHA), -βA (INHBA) and -βB (INHBB) subunit gen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cancer. The inhibin genes (INHA, INHBA and INHBB)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litter size in sheep. The ovine INHA, INHBA and INHBB genes had been mapped to chromosomes 2q41→q43, 4q26 and 2q31→q33, respectively. The female mice carrying INHBB mutations suffered from distinct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defects. The INHA gen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in women.  相似文献   

15.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ESR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毕晓丹  储明星  金海国  方丽  叶素成 《遗传学报》2005,32(10):1060-1065
利用PCR—SSCP技术对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基因第一外显子部分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小尾寒羊、湖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存在3种基因型(AA、BB、AB),而在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中只存在两种基因型(AA、AB)。统计结果表明:湖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小尾寒羊、萨福克羊和多赛特羊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72、0.786、0.846、0.857和0.867,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28、0.214、0.154、0.143和0.133。测序结果表明:BB型和AA型相比在外显子1第363位发生1处碱基突变(C→G)。独立性检验表明:小尾寒羊和湖羊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湖羊和多赛特羊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个绵羊品种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均不显著。A8基因型和B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比AA基因型分别多0.51只(P〈0.05)和0.7只(P〈0.05)。研究结果表明:ESR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的遗传连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克隆获得藏山羊GEM基因序列,预测其生物学功能,并阐明其组织表达特征。利用TA法克隆获得藏山羊GEM基因序列,并利用q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藏山羊GEM基因序列1 096 bp,CDS区为936 bp,共编码311个氨基酸;GEM蛋白具有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共33个,为不稳定碱性疏水蛋白质,主要在细胞核发挥生物学作用;藏山羊GE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与反刍动物的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GEM基因在藏山羊肺组织中高表达(p0.01),其次高表达于脾组织(p0.01),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藏山羊GEM基因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MHC-DRB3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孙东晓  张沅  李宁 《遗传学报》2003,30(8):761-765
采用PCR RFLP方法对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 2 85bp的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 ,共检测到 17种基因型 ,由A、B、C、D、E、F和H共 7个复等位基因控制。通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的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的第 15 4、16 8和 2 2 0位的碱基表现出多态性。统计分析表明 ,MHC DRB3 基因的部分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个群体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P <0 10、P <0 0 5或P <0 0 1)。χ2 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的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的HaeⅢ酶切位点均未达到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 (P <0 0 1)。  相似文献   

18.
徐淮白山羊DGAT2基因内含子3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GAT2基因内含子3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方法:采用PCR-SSCP、DNA序列分析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徐淮白山羊DGAT2基因内含子3的多态性及其与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情况。结果:徐淮白山羊DGAT2基因内含子3存在A、B2个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依次为0.9550、0.0450,并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徐淮白山羊DGAT2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徐淮白山羊体高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他体尺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DGAT2基因内含子3的遗传多态性与徐淮白山羊生长性状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肌型肌酸激酶基因(CKMM)A/G多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多奇  胡扬  刘刚  吴剑  龚莉 《遗传》2005,27(4):535-538
为研究中国汉族群体CKMM基因NcoI 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的具体多态形式, 采用PCR-RFLP技术, 对306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北方汉人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并对3种基因型的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用卡方检验对所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其他种族进行比较。结果NcoI 位点多态性测序结果为:A/G颠换; 等位基因频率是A=86%,G=14%;基因型频率为:A/A=74%, A/G=24% , G/G=2%;经卡方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认为中国汉族群体CKMM 基因NcoI酶切位点具有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欧美人群相比有极显著差异,而与韩国人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我国芸薹属蔬菜的起源及遗传多样性,克隆、测序芸薹属不同种的Chs基因序列。A基因组二倍体、A基因组多倍体、B基因组多倍体和C基因组二倍体的Chs基因突变位点数分别为120、172、194和25个,Chs基因多态性表现为:B基因组多倍体A基因组二倍体A基因组多倍体C基因组多倍体。Tajima'D、Fu and Li'D和Fu and Li'F检验表明A基因组二倍体、C基因组二倍体Chs基因是中性进化基因。HKA平衡检验及误配分析表明A基因组多倍体和B基因组多倍体Chs基因进化中存在选择作用。A基因组和B基因组间存在较低的共有差异和较高的共有多态性,C基因组与A、B基因组存在较高的共有差异和较低的共有多态性。系统发育树将芸薹属Chs基因序列分成4个亚支、10个支系。网状分析表明,白菜可能是四倍体A基因组的供体,黑芥可能是四倍体B基因组的供体,甘蓝可能是四倍体C基因组的供体。中国芸薹属蔬菜在Chs基因位点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不同基因组间分化程度不一样,B基因组分化较大,A和C基因组分化较小。A和B基因组的亲缘关系较A和C基因组以及B和C基因组更为接近。建议根据基因组的不同将中国芸薹蔬菜分成白菜组、芥菜组和甘蓝组,研究结果支持芸薹属进化的禹式三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