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可导致人类产生卡波氏肉瘤(KS),即AIDS病人最为常见的肿瘤。广泛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KSHV的流行与KS相似并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型。为调查KSHV在汉族普通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我们以KSHVORF65编码的小衣壳蛋白(smallcapsidprotein)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ELISA)分析方法,对湖北地区560例汉族普通人群血清样品进行了KSHV抗体检测。在检测的560份血样中,KSHV抗体总阳性率为5.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5.7%,女性为4.5%。统计学分析显示,KSHV感染率在男女性别上无差异(P=0.542),但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10岁以下儿童群体较之10岁以上人群KSHV感染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6,OR=6.692,95%CI=1.710-26.198);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KSHV感染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2)。上述结果表明,KSHV在这一地区的流行与西方成年人群的感染率相似,但在儿童群体中的相对较高的感染率与一些非洲地区的接近。由此提示在该群体可能存在特殊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莹  方圆  文志  林康  李文丽  周畅  柳燕  王林定 《病毒学报》2021,37(3):591-595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γ疱疹病毒(Kaposi's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在中国新疆,KSHV感染率比较高,KSHV在免疫缺陷患者和静脉吸毒者中感染率也比在普通人群中高.为了进一步研究KSHV在安徽北部地区恶性肿瘤人群中的感染率和高风险因素,初步探讨KSHV与肿瘤的发生之间相关性,研究KSHV的高发人群特点,本研究选用KSHV病毒重组蛋白ORF65、ORF 73和K8.1为抗原,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500份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样本及200份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样本进行KSHV抗体检测,分析KSHV的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结果显示500例肿瘤患者KSHV阳性总数170例,总阳性率为34%,200份健康人群KSHV阳性总数22例,总阳性率为11%,肿瘤人群KSHV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01).其中肺癌、肝癌、结肠癌、宫颈癌、乳腺癌样本KSHV阳性率分别为36.4%,34.1%,41.7%,28.6%,30.3%,此5组肿瘤组KSHV阳性率也分别高于健康人群,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5组肿瘤样本之间KS-H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各组肿瘤样本分别与性别、乙肝五项、丙肝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安徽北部地区恶性肿瘤患者KSH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国普通人群总体KSHV抗体阳性率,证明KSHV在恶性肿瘤人群中呈现较高比例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的表达与分泌因子(RANTES)在新疆卡波氏肉瘤(K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SH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新疆卡波氏肉瘤组织及正常皮肤中趋化因子RANTES进行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利用感染KSHV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卡波氏肉瘤研究的细胞模型,分别在含有佛波酯(TPA)和不含佛波酯的ECM培养基中培养.培养1d,3d,5d后各收取一批细胞,通过RT-PCR检测HUVEC细胞中趋化因子RANTE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KS切片中RANTES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感染KSHV的HUVEC,在含有TPA和不含有TPA的培养基中RANTES的表达都呈现出先低后高的变化趋势.5 d后,接受TPA刺激的HUVEC中RANTES表达显著上调.结论:RANTES在新疆卡波氏肉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受KSHV调节,感染细胞初期抑制RANTES的表达,之后促进其表达.  相似文献   

4.
人类8型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8,HHV-8)又称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 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一种新的肿瘤病毒,目前被认为是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致病因子,并且与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 (PEL)和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MCD)相关。该病毒编码许多蛋白,包括潜伏感染相关蛋白,裂解感染相关蛋白和HHV-8特有基因表达蛋白,在KS和HHV-8相关疾病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卡波氏肉瘤组织中膜型1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enberane 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T1-MMP),Rho蛋白解离抑制因子β(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GDI beta,ARHGDI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新疆17例卡波氏肉瘤和17例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内MT1-MMP和ARHGDIB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T1-MMP和ARHGDIB在卡波氏肉瘤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2.4%和100%,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率为6.9%和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卡波西肉瘤组织中MT1-MMP和ARHGDIB蛋白呈异常表达,有可能在KS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MicroRNAs(miRNAs)是由内源性基因编码的转录后调节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s,可与靶基因mRNAs的3'非翻译区互补结合,抑制翻译.最近,在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的基因组中鉴定出12条miRNAs编码基因,这些病毒的miRNAs可能作用病毒本身,也可能调节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然而,对它们的功能仍然所知甚少.主要介绍卡波氏内瘤相关病毒KSHV(HHV8)编码的miRNAs对宿主细胞基因表达的干预,并探讨病毒miRNAs在病毒发病机理中的可能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下调潜伏相关核抗原(Latency-associated nuclear antigen,LANA)对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复制的影响。以四环素(Doxycycline,DOX)处理KSHV阳性的iSLK.219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裂解复制期LANA mRNA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i-LANA至iSLK.219细胞中下调LANA表达水平,以转染非特异siRNA为对照,24h后加入DOX激活病毒裂解复制,在裂解复制激活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和培养液上清。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ce protein,RFP)表达评价KSHV裂解复制水平;qPCR检测细胞内和上清液中KSHV基因组的拷贝数以判断病毒复制水平。诱导KSHV裂解复制后24h和48h LANA表达分别为潜伏期的2.2和2.6倍。敲低LANA后iSLK.219细胞...  相似文献   

8.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HHV-8),是艾滋病感染者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卡波氏肉瘤的致病性病原体。本实验对KSHV裂解期蛋白-病毒白细胞介素6(Viral interleukin-6,vIL-6)抑制宿主固有免疫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利用仙台病毒刺激人胚肾细胞(HEK293T)激活抗病毒固有免疫,观察vIL-6过表达后对IFN-β的作用及机制,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IFN-β基因表达及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IFN-β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过表达vIL-6后,IFN-β基因mRNA水平表达明显下降,进一步实验证明vIL-6可抑制IFN-β基因启动子活性,且vIL-6可特异性作用于IFN-β基因启动子PRDIII-PRDI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KSHV vIL-6可通过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从而调控IFN-β表达,且这种作用主要通过IRF-3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9.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25个核苷酸RNA,它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表达.miRNA在物种进化中相当保守,其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和时序特异性,其主要功能是负调控基因表达.有研究表明,miRNA在发育、细胞增殖、凋亡、脂类代谢、激素分泌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miRNA的产生,作用机制,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在卡波氏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曾怡  卢春 《病毒学报》2005,21(2):93-100
运用细胞融合、细胞混合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和病毒直接刺激等方法,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对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溶解性周期复制的影响。①将HHV6感染的JJhan细胞(T淋巴细胞系)与BCBL-1细胞(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进行细胞融合形成异核体细胞。②将HHV6感染的JJhan细胞与BcBL-1细胞进行混合培养。③收集HHV6感染的JJhan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进行灭活处理,以灭活前后的条件培养基培养BcBL-1细胞。进一步离心纯化HHV6病毒颗粒,并感染BCBL-1细胞,分别设紫外线和热灭活的HHV6病毒颗粒感染BCBL-1细胞为对照。提取上述的实验细胞总RNA,RT-PCR和/或实时定量(Real-time)PCR检测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次要衣壳蛋白编码基因ORF26 mRNA转录。结果显示:①细胞融合后15h开始出现明显细胞病变,RT-PCR检测不同时间的实验组ORF26 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eal-time PCR检测各时间ORF26 mRNA转录水平是对照组的2.3倍以上;②细胞混合培养72h时,实验组ORF26 mRNA转录水平是对照组的1.8倍;混合培养5天时,实验组KSHV裂解周期蛋白K8.1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2.46倍;③灭活前后的HHV6感染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BCBL-1细胞96h时,ORF26 mRNA转录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2.73倍和2.22倍;④灭活前后的HHV6均可增强BCBL-1细胞中KStHV ORF26 mRNA转录水平。提示:KHV6感染可激活KSHV的溶解性周期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