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金清  周雪梅  周贻振 《蛇志》2010,22(1):20-22
目的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不同阶段存在负性因素的特点进行干预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白血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期-预处理期-移植期-移植后期的不同阶段负性因素实施心理支持,全环境保护方案,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处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结果减轻或消除负性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留住无菌层流室的时间,提高白血病患者移植后的生活质量。结论制定一整套合理的、规范的、系统的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得最佳护理方案,有效减轻负性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儿童急慢性白血病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间,采用Allo-HSCT治疗儿童急慢性白血病87例临床资料,按照白血病类型分为BCR/ABL+ALL、BCR/ABL-ALL、AML、CML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考察白血病类型、移植前状态、是否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和干细胞源等因素对Allo-HSCT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所有入组白血病患儿接受Allo-HSCT治疗后,整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5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血病类型(P=0.023)、a GVHD、服用伊马替尼、移植前状态(P=0.025)和干细胞来源(P=0.003)对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源(PBSC、UCB、BM、BM+PBSC、BM/PBSC+UCB,P=0.046)、移植前状态(CR1、CR2、CR3、NR,P=0.048)和移植种类(同胞、非亲缘、单倍体,P=0.023)能够显著影响OS;而疾病类型(ALL、AML、CML,P=0.083)、性别(P=0.968)、年龄(P=0.847)与生存率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血病类型、移植种类、a GVHD、干细胞源、是否服用伊马替尼和移植前状态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14,(26):I0001-I0002
白血病是一种影响个体血细胞的癌症,急性白血病往往会一直正常血细胞的发育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当前用于急性白血病的疗法是基于骨髓干细胞移植的疗法而治疗患者的,但有些情况下,白血病细胞会逃避疗法而再生:许多研究的目的就是开发新型有效的路径来检测并且消除白血病细胞。进而治疗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08,(4):71-71
1.感染: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由于免疫功能的抑制,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发生率50%-80%。感染病变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可能来自移植操作的并发症、潜在的感染病原体激活、环境中接触的新病原体。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仍是目前影响移植个体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髓外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对1例APL缓解后耳道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2015年8月诊断为APL(低危型),经诱导后达完全缓解,随后进行巩固、维持治疗,并多次行腰椎穿刺术及椎管内注射化疗药物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2017年3月发现左外耳道新生物,活检确诊外耳道髓系肉瘤,示髓外复发。随后出现骨髓复发。经诱导巩固化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至今。结论:对于髓外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其预后较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血小板减少(prolonged thrombocytopenia,PT)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37%.移植患者发生PT不仅会增加出血风险,而且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既往回顾性研究表明移植前预处理药物、输注的CD34+细胞数量、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感染等是PT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急、慢性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血液病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患者的存活率,阻碍移植的临床推广。很多研究发现,高表达Foxp3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不仅能控制急慢性GVHD的发生,而且不影响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raft-versusleukemia,GVL),在急慢性GVHD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Treg细胞在体内的数量很少,不能满足临床应用需求。目前应用外源的IL-2联合TCR、CD28信号通路共同刺激以及运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刺激均能达到体外有效扩增Treg细胞的目的。这些扩增的Treg细胞在控制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急慢性GVHD的发生及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在疾病控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目前白血病等难治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但目前造血干细胞来源不足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捐献的相关知识,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种类、临床应用、采集的过程、捐献的流程及捐献对供体的安全性等,旨在提高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群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约20%的恶性肿瘤与微生态失调有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造血,其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逐渐得到研究者的关注,肠道微生物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较早的暴露于微生物群是儿童白血病的保护性因素,化疗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紊乱,肠道微生物可以改变化疗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其多样性和组成能够预测化疗相关的并发症,通过微生态制剂和粪菌移植可以减少化疗相关的并发症。本文从肠道微生态与白血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以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对白血病的影响两个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G-CSF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该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0例复发的白血病患者,进行输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其中-CR3髓系有4例,细胞混合有6例,-CR2淋巴细胞有10例,-CR2髓系有16例,髓系加速期慢性有4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半年内,40例患者均复发,予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每次输注细胞量逐级增加,每次输注间隔4周。结果 24例患者再次缓解完全,未缓解的16例。患者输注后,6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Ⅰ~Ⅱ度,24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G-CSF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治疗后,白血病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除骨髓移植外,以化疗为主的急性白血病治愈率很低,尤其因耐药复发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不能治愈的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白血病干细胞。虽然这些细胞数量极少,但可自我更新,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在白血病发生和复发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白血病干细胞的存在和增殖受细胞表面分子、细胞调控信号通路、细胞自我更新信号通路与骨髓微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其中,细胞自我更新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在维系白血病干细胞生物学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骨髓库的骨髓量远不能满足白血病患者的需求,许多的白血病患者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本课题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人们对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捐献者缺乏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缓解后治疗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首次完全缓解(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的低危、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复发后再次完全缓解(CR2)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 ALL)的患者而言,ASCT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微小残留疾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状态、预处理方案、移植后维持治疗等因素与ASCT后的疾病预后密切相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实施了中国第一例ASCT,并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了ASCT治疗AL的诊疗体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MDD)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C趋化因子11(CCL11)水平与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MDD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XCL1、CCL11水平、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定结果,采用Pearson法分析LES评定结果与CXCL1、CCL11水平的相关性。100例MDD患者根据有无自杀意念,分为自杀意念组(n=45)和无自杀意念组(n=55),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D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CXCL1、CCL11水平,负性事件刺激量、生活事件应激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正性事件刺激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XCL1、CCL11水平与负性事件刺激量呈正相关(P<0.05);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MDD患者调查期间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5.00%,自杀意念组患者性别、自杀未遂史、病程、合并焦虑症状、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掩饰性、CXCL1、CCL11、负性事件刺激量、生活事件应激总分与无自杀意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精神质、神经质,血清CXCL1、CCL11水平,负性事件刺激量是MDD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MDD患者血清CXCL1、CCL11水平升高,血清CXCL1、CCL11水平与负性事件刺激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DD患者出现自杀意念的概率较高,且血清CXCL1、CCL11水平及负性事件刺激量等均是其自杀意念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2):2186-2187
骨髓移植对于白血病患者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术后伴随的移植排斥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 HD)是患者必须终生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移植后产生的抗肿瘤免疫反应graft-versus-leukemia(Gv L)又是对抗白血病的有益效应。产生Gv HD的患者需要使用Cs A与FK506两种药物进行治疗。这两种药物能够直接抑制calcium/calcineurin的活性,从而阻断了T细胞转录因子NF-AT的激活。但临床结果显示:用药之后随着GVHD症状的减轻,免疫细胞Gv L的活性同时也降低了。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亲缘性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高危或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九总医院接受Hi-HSCT治疗高危或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23例患者临床资料。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BUCY(白舒非+环磷酰胺)或CY/TBI(环磷酰胺/全身放疗)方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方案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菌素、甲氨蝶呤及霉酚酸酯,肝静脉闭塞病(VOD)预防采用前列腺素E联合低分子肝素、复方甘草酸苷。两组患者GVHD发生率比较用c2检验,造血重建时间比较用t检验,两组患者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方法。结果 28例均获造血重建。3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52﹪和57﹪。Ⅰ~Ⅱ度与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35﹪和12.5﹪,无一例中重度VOD发生。移植相关死亡(TRM)12例,其中8例(67﹪)死于疾病复发,移植时疾病状态为CR1组患者复发死亡率(16﹪),显著低于CR2与复发组(63﹪)(P=0.03)。结论对于无同胞相合的中、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改良预处理方案及恰当的GVHD预防措施可获得较高移植成功率,选择合适的移植时机及恰当的支持治疗可显著提高Hi-HSCT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L615小鼠白血病实验模型,是用我们分离的津638病毒诱发的615小鼠白血病脾细胞悬液,在同系成年小鼠进行细胞移植而建立。目前已保种8年,传代462代。通过一般生物学观察证明:本白血病株具有接种简便、多种途经接种均可致病并不受接种鼠龄的影响、成功率100%、无自发缓介、发病时间一致、存活时间短而规则(6.5±0.04天)等特点,为我国白血病及肿瘤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本实验中,成年615小鼠一次口服大量L615白血病脾细胞悬液也可引起白血病,并在短期内(10—12天)致死。致病原因可能是活的白血细胞直接侵入。在部分口服白血病脾细胞悬液后未发病的动物中,个别动物获得了对L615白血病细胞再接种的免疫力,因而提供了口服白血病活细胞获得免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CD34+ CD38-细胞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的可行性、自我更新与增殖潜能.方法 分选并鉴定AL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及对照CD34- CD38+细胞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104个细胞于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连续监测小鼠状态以及外周血血象改变,对濒死或死亡小鼠进行骨髓检查、肝脾病理学检查.结果 接种从ALL患者分选的CD34+ CD38-细胞到NOD/SCID小鼠体内后4周,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上升,到8周左右达高峰,约15×109~20× 109/L,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骨髓象显示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约为40%,且肝脾组织也有白细胞浸润,明显高于接种了对照组CD34- CD38+细胞的NOD/SCID小鼠.结论 ALL患者CD34+CD38-细胞可以成功移植NOD/SCID 小鼠,在小鼠体内增殖形成白血病,说明该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的潜能,可作为探索白血病起始细胞研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18~25 nt的非编码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mRNA3'UTR上的互补区域结合后在转录后水平(RNA切割或翻译抑制)负性调控靶基因的表达.现已发现,miRNA参与了多种正常细胞过程以及肿瘤发生的调控.miRNA也在造血链系分化和相关白血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髓系白血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移植胚胎数目对高龄不孕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移植胚胎个数将年龄超过35岁的不孕患者338个周期分为单胚胎移植组(I组),2个胚胎移植组(Ⅱ组),3个胚胎移植组(Ⅲ组)。分析患者IVF治疗情况并按年龄分层比较三组患者的IVF-ET结局。结果:高龄不孕患者行IVF,随年龄增加,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呈增高趋势。Ⅰ组的妊娠率9.43%,显著低于Ⅱ组(24.24%)和Ⅲ组(31.37%)(P〈0.05)。对于40岁以下的患者,移植3个胚胎的妊娠率与移植2个胚胎差无异,但显著高于移植1个胚胎(P〈0.05)。增加40岁以上患者移植胚胎的数目,妊娠率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三组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9.43%,12.12%和12.2%,无统计学差异。Ⅲ组中多胎率12.5%(6/48),其中35-36岁年龄段多胎率16.67%(5/30)。结论:高龄不孕患者可移植的胚胎数目随年龄增加和获卵数目降低而降低。其中较年轻者(35-36岁年龄段),移植3个胚胎,对妊娠率提高无明显效果,但多胎发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