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四川省脊椎动物寄生蠕虫区系 一、鱼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生物资源丰富,是较早开展寄生蠕虫调查研究的省份之一。诸如Du(1930)在沼虾中发现叶形吸虫,曾省(1930)报告鳜鱼中的范尼道佛吸虫。徐钖藩和Hoeppli(1931、1935、1938);徐锡藩(1933、1934);朱佐治(1936);熊大仕和许世(1940);鲁超(1941);李淑颖(1941);刘建康和伍献文(1941);伍献文等(1943、1944、1949);李非白(1944);龚建章和伍献文(1945);毛守白(1945);徐国清(1948)等,先后进行各类脊椎动物寄生蠕虫的研究。解放后邬捷(1959、1963、1964、1977);吴淑卿等(1960、1965);姜德全(1965);胡孝素(1963、1977);赖从龙等(1982)作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福建几种鱼类寄生线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鱼类寄生线虫,过去徐锡藩(1933)、伍献文等(1941、1942)、李淑颖(1941)、伍惠生(1956、1964)、汪溥钦(1975、1976、1981)等,先后曾有记载。近年来我们在福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检查一些鱼类,获得我国过去未报告的线虫有6种,分隶于4科6属,其中有1新属5新种。兹报告于后。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家畜寄生蠕虫,早时有Maxwell(1921)在永春进行人、畜肠道收集和Faust(1921,1929)等零星记载的一些种类。其后有陈心陶(1934),唐仲璋(1935,-1936),林绍文等(1936),严秀宜(1947)调查报告了家猫、猪、牛、羊等的寄生蠕虫。晚近在福州有严如柳(1959)对家鸭吸虫,材宇光(1959)对鹅鸭绦虫,汪溥钦(1959,1962)对牛、羊前后盘吸虫和家禽寄生线虫等各方面的专题报告,但多偏于某一地区和其一种类家畜寄生蠕虫研究,缺乏系统全面调查,不能反映全省的家畜寄生蠕虫的实际情况。我们于1959年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报告的一种牛首科吸虫,为曾省(1930)在四川班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肠中所发现,最初定名为Prosorhynchus vaneyi,后Eckmann(1932,1934)认为系一新属,命名为Dollfustrema vaneyi(Tseng,1930)。随后秦素美(1931)又报告三种寄生海产鱼的前吻属吸虫,即Prosorhynchus tsengi Tsin,1933,P.crucibulum(Rud,1819)及Proso-rhynchus sp.。1941年,Komiya et Tajimi在上海麦穗鱼肌肉中发现三种牛首科吸虫囊蚴,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鸟类寄生蠕虫的调查 Ⅰ.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3、4、10和11月,我们在河北省白洋淀进行了鸟类寄生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类462只,分隶于18科、32属、47种,其中有线虫寄生的鸟类共186只,占剖检总数的40.25%(表1)。此次调查共发现线虫23种,分隶于10科、15属、其中包括1个新种,9个新纪录和16个新宿主(表2)。  相似文献   

6.
我国鱼类杆咽线虫六新种(旋尾目:杆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杆咽科(Rhabdochonidae Skrjabin,1946)线虫,主要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爬行和哺乳类,最近Kumer et Gupta(1979)在印度的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中,亦发现有杆咽线虫Rhabdochona gondae。本科线虫在鱼类中感染率很高,Lackard et al.,(1975)在美国检查306个鲑鱼(Salmo trutta),杆咽线虫感染率达99.4%。我们于1976年在福州检查20条日本鳗鲡,闽江杆咽线虫感染率占4%。虫体侵入肠粘膜为害,影响鱼体生长发育,阻碍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1958年我组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系调查时,在羊消化道中找到马歇尔属(Marshallagia)寄生线虫。我们在新疆的吐鲁番、焉耆、阿克苏等地,在绵羊的小肠及第四胃中找到蒙古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 mongolica Schumakovitch,1938)及马氏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 marshalli(Ransom,1907)Orloff,1933],此外,在北山羊(Capra siberic)Meyer)第四胃中发现一种寄生线虫,经鉴定,认为是属于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马歇尔线虫属(Marshallagia),定名为新疆马歇尔线虫新种(Marshallagia sinkiangensis sp.nov.α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水库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与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2月到2005年11月在丹江口水库库区206尾鲤(Cyprinus carpio)肠道中检获蠕虫11种,其中复殖吸虫3种,线虫5种,棘头虫2种,绦虫1种。总体感染率为45.63%,平均感染丰度为4.23±12.65,平均感染强度为9.29±17.48,其中饭岛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ijimai)的总感染率(25.24%)和平均感染丰度(1.76±6.46)最大,瓣睾鲫吸虫(Carassatrema lamellorchis)的感染强度(25.00±46.68)最大。除部分平均感染丰度较低的线虫如鲤带巾线虫(Cucullanus cyprini)外,其他蠕虫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蠕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4.63,均匀度指数为0.60,对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各季节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波动较大,并无明显变化规律。每尾鲤感染蠕虫种数多在1—4种之间,所有感染的11种蠕虫中优势种为饭岛盾腹吸虫;次优势种为日本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japonica)、中华许氏绦虫(Khawia sinensis)、瓣睾棘吸虫和鲤长棘吻虫(Rhadinarhynchus cyprini);非优势种为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鲤带巾线虫、鲤杆咽吸虫(Rhabdochona cyprini)、黄颡刺盖线虫(Spinitectus gigi)、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和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hynchina motomurai)。在种间协调关系方面,鲤杆咽线虫和瓣睾鲫吸虫、鲤长棘吻虫和饭岛盾腹吸虫、对盲囊线虫和木村小棘吻虫、鲤长棘吻虫和木村小棘吻虫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关联。对优势种和次优势种蠕虫中种群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鲤寄生蠕虫各组分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秋、冬季节的感染水平普遍比较高,而到春夏则急剧下降,但中华许氏绦虫无显著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
藏羚寄生蠕虫卵粪检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25日~2005年1月5日对位于青藏公路楚玛尔河大桥附近集群的藏羚(Pantholopshodgsoni),随机拣取其新鲜粪便共计36份带回实验室。利用漂浮法、沉淀法对粪样进行寄生虫蠕虫卵检查,结果显示,粪样中存在有细颈属(Nematodirus)、马歇尔属(Marshallagia)线虫卵和莫尼茨属(Moniezia)绦虫卵,其感染率在19.4%~94.4%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5.58、5.11和2.86。结果表明,冬季藏羚的寄生蠕虫感染率高,但感染种类少和感染强度低。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库马口鱼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2004年8月到2005年11月在丹江口水库调查的847尾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肠道内共获得寄生蠕虫14种,其中线虫7种,复殖吸虫4种,棘头虫2种,绦虫1种。该寄生蠕虫群落以广谱性寄生虫为主。杜父鱼驼形线虫(Camallanus cotti)、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卡斯杆咽线虫(Rhabdochona cascadilla)和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hynchina motomurai)为群落的核心种。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蠕虫群落随着马口鱼的体长和食性的改变而发生显著的变化。群落核心种的感染强度与马口鱼体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种间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结构呈非随机组合,种间感染强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群落种间关系受到马口鱼的体长和食性以及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马口鱼肠道寄生蠕虫群落在宿主较大个体或夏秋季节中更容易形成显著的种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这次在北京地区进行羊体内寄生蠕虫调查,经鉴定结果:共计吸虫2种,絛虫1种,线虫19种。以寄生线虫最为普遍,其中又以羊仰口线虫、美丽筒状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节结虫及粗纹节结虫等5种线虫的感染率较高。 2.于山羊第四胃内发现一寄生线虫新种,定名为长交合刺奥氏线虫Ostertagia(O.)longispiculata sp.nov.,并对该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新种的主要特征为:雄虫体长8.925—9.572毫米。交合刺一对,等长,长0.280—0.302毫米。于距末端0.053—0.075毫米处分成3分枝。即:背枝,长0.053—0.075毫米,背腹面扁而宽;侧腹枝,长0.046—0.065毫米,较背枝细,末端呈锥状;中腹枝,长0.041—0.061毫米,宽度同侧腹枝,末端呈钩状。导刺带呈匙状,长0.083—0.099毫米。 3.瞪羚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gazellae寄生于锦羊的小肠内,为该虫一新的宿主,且为我国新纪录。 4.关于两种同物异名的讨论。我们考虑O.(O.)erschowi,为O.(O.)trifurcata的同物异名;O.(O.)hsiungi为O.(O.)buriatica的同物异名。并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5.附有奥氏亚属Ostertagia(O.)各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2月,我们对来自昆明安宁县1只野生雄性成年白腹锦鸡内脏进行系统剖检,获得寄生虫31条,其中,云南(邓木)顿水吸虫3条,棘盘赖利绦虫5条,鹧鸪奇异线虫16条,裂棘四棱线虫2条,鸟异刺线虫5条。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相似文献   

13.
1.本报告是根据1956至1962年间在华东地区8个城市对马、驴、牛、羊、猪等5种家畜寄生蠕虫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共获蠕虫77种,其中有吸虫4种、絛虫5种、线虫67种、棘头虫1种。 2.华东地区家畜寄生蠕虫种类以螺咽胃线虫Ascarops strongylina,长尾结节虫Oeso-phagostomum longicaudum,甘肃吸吮线虫Thelazia kansuensis,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蝇胃线虫Habronema muscae,小唇片毛细线虫Trichonema labratum,唇片毛细线虫T.labiatum,冠状毛细线虫T.coronatum,埃及毛细线虫T.aegyptiacum,鼻状环行线虫Cylicocyclus nassatum,普通代氏线虫Delafondia vulgaris,熊氏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hsiungi等12种线虫的感染率为最高。同时也是该地区分布最广的种类。 3.对寄生于黄牛眼内的棒状吸吮线虫Thelazia(Thelaziella)ferulata,sp.nov.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新种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角质层有明显的横纹。交合刺短而粗,呈短棒状,在交合刺长0.118—0.149毫米,右交合刺长0.108—0.132毫米。肛前乳突10对,肛后乳突2对。  相似文献   

14.
青海毛圆线虫 Trichostrongylus qinghaiensis Liang et, al.1987 此虫是梁经世等近年从青海省绵羊体內发现的毛圆科线虫一新种(见动物分类学报1987 年第1期)。笔者于同年5月在本省海南州兴海县(平均海拔4300m),对青藏高原的重要畜种—牦牛进行寄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季分别对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mequinum)越冬群消化道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寄生蠕虫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越冬期消化道寄生蠕虫共有5种,2种吸虫,即济源中孔吸虫(Mesotretes jiyuanensis)和朝鲜斜睾吸虫(Plagiorchis koreanus),2种绦虫,即垦丁蝙蝠绦虫(Vampirolepis kengtingensis)和东北蝙蝠绦虫(V.toohokuensis),1种线虫,即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2006~2007年越冬期缺少了垦丁蝙蝠绦虫。2005~2006年越冬期总感染率为94.74%,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3.68%和63.18%,2006~2007年总感染率为91.30%,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8.26%和65.22%。两个越冬群感染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比较高的是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优势种以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为主;所感染蝙蝠体内寄生2种蠕虫的蝙蝠个体在两个冬眠群中占蝙蝠总数的比例都比较高(约50%以上);虫体数量在30条以内的蝙蝠个体约占蝙蝠感染总数的75%以上。数量较多的朝鲜斜睾吸虫、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在越冬群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协同或排斥作用,这3种寄生蠕虫的寄生事件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结果表明,济源市人工隧道越冬马铁菊头蝠群消化道寄生蠕虫感染率比较高,不同年度冬眠期消化道内寄生蠕虫除朝鲜斜睾吸虫的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之外,相同种类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冬眠期蝙蝠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在陕西省黄龙县的黄龙山地区(110°E,35°34′N)剖检13只狗獾(Meles meles Linnaeus),从其中6只的小肠中检获线虫522条,经鉴定系隶属于异尖科(Anisa-kidae Skrjabin et Karokhin,1945),前盲囊属(Porrocaecum Railliet et Henry,1912),前盲囊亚属(Porrocaecum(Railliet et Henry,1912)Karokhin,1946)的一新种线虫。狗獾(Meles meles)为本属线虫的新宿主。黄龙前盲囊线虫Porrocaecum(P.)huanglongensis Jian,新种。(图见封二,1—10)虫体较粗长,无颈翼,两端渐变细,末端钝圆。体表角皮有显著的环纹和细的纵线。头端有3瓣大的主唇…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吸虫类中如血居科(sanguinicolidae)的Aporocotyle simplex Odhner,1900、裂体科(Schistosomatidae)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及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等多种血吸虫均经扫描电镜观察(Johnson and Moriearts,1969;Silk et al., 1969;Robson and Erasmus, 1970; Miller et al., 1972; Kuntz et al.,1976、1977;Voge et al., 1978; Thulin, 1980;及何毅勋和马金鑫,1980等)。关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tharzia lurkestanica(skrjabin,1913)Dut et Srivastava,1955]的体表扫描电镜尚无报告,而只见有此虫种体壁及肠管的透射电镜观察的资料(Lavrov and Fedoseenke,1978)。本文部分作者最近在内蒙东部兴安岭以南部分地区进行牛羊土  相似文献   

18.
从1955至1957年间作者曾进行了广州市鸟兽市场出售的食用野生哺乳动物体内寄生蠕虫的调查。采得的线虫部分材料已经初步整理,除了文献上已报告过之外,也有不少新的发现。本文系将寄生在鲮鲤,果子狸和椰子猫体内的线虫Chenospirura Kwang-tungensis gen. et Sp. nov.; Chenofilaria filaria gen. et Sp. nov.; ToxocaraParadoxura sp.nov.和Arthrostoma cheni sp.nov.的形态详加描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1973、1974年的秋、冬季,我所和上海畜产分公司在北京、山东、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进行黄鼬资源量的调查时,剖检黄鼬61只,感染寄生蠕虫的有22只,占总剖检数的36.06%。经鉴定,有吸虫一种及线虫三种,包括一新种。 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的保虫宿主很多,过去国内仅限于猫、犬、猪等家畜的调查,对野生动物的自然疫源调查较少。此次调查发现黄鼬的感染率为24.59%,感染强度最多达321个虫体,应引起有关防疫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西藏羊卓雍错Yamdrok Lake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探索寄生虫与西藏高原环境和独特的鱼类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肠道寄生蠕虫为对象,于2020年7月对180尾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 [雌性120尾,雄性60尾,全长22.20—49.20 cm,平均全长(36.76±4.18) cm,体重77.3—896.7 g,平均体重(425.92±148.27) g]进行了剖检,对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群落生态进行了分析。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似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eudyptulae、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和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新棘吻虫未定种、聂氏似短节绦虫、异肉吸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和束首线虫未定种。平均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聂氏似短节绦虫、新棘吻虫未定种、束首线虫未定种、异肉吸虫未定种和对盲囊线虫。群落的Mar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