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瓣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瓣藤成文法姚承霞1926年,年轻的中国植物学者秦仁昌,在安徽南部祁门县棕里村潘坑坞发现了一种新奇的藤本植物,当时拟名为“祁藤”。后经美国阿诺德树木园植物分类学家雷德尔(A.Rehder)定名为Monimopetalumchinense。因其花瓣宿存...  相似文献   

2.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是卫矛科(Celastraceae)的一个中国特有单型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稀有濒危保护物种。以11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方面对濒危植物永瓣藤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永瓣藤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从平均值来看,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物种贫乏,物种多样性较低,优势树种突出;永瓣藤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旅游的不合理开发给该物种带来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我国珍稀特有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的自然环境、地理分布、群落学特点、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生长发育及其开花结实特性,为其种质保存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珍稀特有植物永瓣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我国珍稀特有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chinense)的自然环境、地理分布、群落学特点、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生长发育及其开花结实特性,为其种质保存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永瓣藤的地理分布及其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reig-Smith邻接格子取样法,研究了我国珍稀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nchinenseRehd),的地理分布和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其克隆生长格局和生态适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永瓣藤的分布区域狭窄,其种群空间格局为集群型,克隆生长格避为游击式稀疏形式样式,这与其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生态适应的对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永瓣藤的营养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稀有濒危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chinenseRehd.)的自然营养繁殖特性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迁地保存及人工营养繁殖试验,结果表明:(1)永瓣藤在自然生境中主要靠营养繁殖来维持种群生存,但受其生境郁闭度的影响,繁殖率较低。(2)人工扦插繁殖是永瓣藤生物多样性迁地保存的有效方法。(3)生根剂处理能提高扦插繁殖率,尤以ABT1的效果最佳。(4)压条繁殖是一种培育大苗的可靠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永瓣藤濒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瓣藤(MonimopetalumchinenseRehd.)是卫矛科(Celastraceae)的一个单种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树种。永瓣藤濒危的因素主要是:(1)种子萌发障碍;(2)传粉受精不良,胚珠通常败育,结实率偏低;(3)种子成熟后胚因休眠或失水而失活;(4)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干扰和破坏。本文提出了消除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社会因素、加强亚热带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保护、重视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就地保护工作、深入研究迁地保护的有效方法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珍稀濒危植物永瓣藤DNA提取与ISSR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硅胶干燥叶片为材料,研究永瓣藤DNA的提取方法,并对影响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反应的各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永瓣藤ISSR的优化反应体系和程序,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0ng模板DNA、2.375mmol/L Mg2+、0.15mmol/L dNTPs、1.5U Taq DNA聚合酶、225nmol/L随机引物;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15s、48~50℃45s、72℃1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本研究为进行永瓣藤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相邻格子法调查资料,分析了安徽省南部山区——祁门县棕里村次生灌丛、毛竹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4种类型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基径、结构以及环境因子对其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平均基径依次为毛竹林(10.5mm)〉马尾松林(9.1mm)〉杉木林(7.2mm)〉次生灌丛(7.0mm),其中次生灌丛、杉木林与毛竹林、马尾松林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结构有一定差异,次生灌丛和马尾松林群落的径级呈非典型的金字塔型分布,为稳定型种群;毛竹林群落属于纺锤形,以中等级别个体最多,种群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杉木林群落属于典型金字塔型,永瓣藤幼苗数量最多.棕里村永瓣藤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为增长型种群,未出现衰退迹象.永瓣藤适于生长在海拔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高、坡度缓和、乔木层盖度较高的生境中,频繁的人为干扰将对其种群更新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就有关永瓣藤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北新记录属植物永瓣藤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瓣藤(MonimopetalumchinenseRehd.)为湖北省种子植物区系新记录属、种,是中国二级保护植物。通山县分布的永瓣藤为次生杉、竹、阔混交林内的伴生成分,群落生活型谱以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型。其生态适应为明显的偏酸性和一定的耐荫性。永瓣藤种群虽规模小,但具明显的增长型特征,有发展潜力。文中对永瓣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永瓣藤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子、双因子实验研究了ISSR反应体系中主要成分(Mg2 、dNTP、引物、模板DNA、TaqDNA聚合酶)以及热循环参数(退火温度、循环数、变性时间、退火时间、延伸时间)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建立了适合永瓣藤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内含1×PCR buffer、1.5 mmol/L Mg2 、200 μmol/L dNTP、0.5 μmol/L引物、50 ng 模板、2 U 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94 ℃变性30 s,复性1 min,72 ℃延伸1 min,循环结束后72 ℃延伸7 min.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永瓣藤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程序.  相似文献   

12.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当前,针对藤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力的研究较少。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区内11个种群的15个叶片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并结合气候、土壤因子来解释叶性状变异。比较叶片性状在局域和区域尺度上的种内变异程度,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环境因子对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局域尺度上,永瓣藤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3.0%-22.5%,其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叶片碳含量变异最小。永瓣藤叶片形状随纬度上升而变得宽且圆。叶片磷含量相对较低,永瓣藤的生长可能受到了磷限制。土壤与气候因子是叶片性状的重要驱动因素,解释了25%-97%的叶片性状变异。在温度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永瓣藤叶片趋向于的慢速生长的保守策略。总体来说,永瓣藤叶片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的种内变异和性状组合,并与气候、土壤因子相互作用,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郝朝运  张小平  李文良  张昱 《生态学报》2008,28(6):2900-2900~2908
为揭示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及其成因,采用分形分析中的计盒维数对取自4个分布地的13个样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 同一研究地不同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分形特征差异明显,而不同研究地同一类型群落之间的差异不大,分析认为这与永瓣藤在群落中的生态地位及生境异质性有关.(2) 永瓣藤种群计盒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杉木林 (1.911±0.025)、杂木林 (1.806±0.079)、马尾松林 (1.692±0.054) 和毛竹林 (1.629±0.081),表明不同群落中其个体分布的非均匀性存在较大差异.(3) 永瓣藤种群的拐点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林 (4.111 m±0.484 m)、马尾松林 (3.778 m±0.222 m)、杂木林 (2.857 m)、杉木林 (2.013 m±0.117 m),次序与计盒维数相反.(4) 分析认为,不同群落中永瓣藤无性繁殖能力的不同对其种群格局的计盒维数以及拐点尺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我国珍稀特有植物永瓣藤的自然环境,地理分布,群落学特点,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生长发育及其开花结实特性,为其种质保存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国内植物数量生态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五十年代起,大量数学分析方法开始引入植物生态学研究领域。六十年代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复杂的数学模型不断克服了实际应用的困难,逐渐形成数量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国内植物数量生态学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后期,虽然起步较晚,但短短几年时间内,在数量分类、格局分析、群落演替以及生态资源评价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6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一届数理生态学及其应用学术讨论会上,来自国内植物生态学界的代表交流了近年来植物数量生态学方面的成果,探讨了适合我国特…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苦草是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苦草属(Vallisneria)沉水草本植物,无直立茎,叶基生,线形或带形,常被称为扁担草、蓼萍草、水韭菜、面条草、扁子草和鸭舌条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本属植物有6~10种〔1,2〕,我国的苦草属植物依《中国植物志》第8卷有3种——苦草(V.natansHara)、刺苦草(V.spinulosaYan)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Makino),而没有V.spiralisL.,VasiaticaMiki和V.giganteaGraebner等种〔1〕。本文苦草属植物的命名以《中国植物志》第8卷为准,引用文献一般尊重原作者的意见。下文中,无具体说明,苦草均为苦草属植物的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棕榈藤资源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对中国棕榈藤植物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分布有较丰富的棕榈藤植物资源,共计3属40种(含变种),在云南、海南、广西等12个省区均有分布,其生长习性以攀援型为主。(2)中国棕榈藤植物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水平地域性分布明显,形成了西南(云南西双版纳)和东南(海南省)两大分布中心,而其他区域分布的种类相对较少;海拔1000m以下地区分布的种类较多,有一定数量的广布种。(3)中国棕榈藤植物可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的种类为主,特有种也占有一定比例;种类的分布与中南半岛、南亚棕榈藤植物区系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依据5个25m×20m样地的调查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多样性、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大戟科、茶科和樟科等树种组成; 乔木树种种类丰富,灌木、草本、藤本种类相对较少;随乔木径级的增大,个体/种的数量逐渐减小;群落中以中叶、全缘、革质、非尾尖、常绿植物占优势; 群落种-面积关系曲线在取样面积为1 500m2时开始趋于平缓,意味着该取样面积可以考虑作为群落最小表现面积.  相似文献   

19.
山西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山西南部中条山和霍山脱皮榆 (UlmuslamelloseT .WangetS .L .Chang)种群的样地调查 ,分析了脱皮榆的分布规律、生境特点、群落特征和种群结构以及其濒危现状及致濒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 :1)脱皮榆群落具有暖温带地带性植被的特点 ,区系成分具有北温带性质。 2 )种群结构具有严重的年龄缺失。 3)山西南部是脱皮榆的分布中心。 4 )致濒的原因是环境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51,自引:11,他引:51  
张文辉  祖元刚  刘国彬 《生态学报》2002,22(9):1512-1520
从保护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对10个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等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濒危植物以光合、蒸腾、呼吸为主的生理生态学规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的Leslie矩阵、刻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模型、刻画种群生长和数量增长的Logistic方程和多元回归模型所反映出的生态学特征。分析了濒危植物种群动态、发展趋势以及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生态学特征和过程。针对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对我国未来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