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温湿度及水稻生育期与稻瘿蚊繁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瘿蚊在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25~28℃,90%),排除天敌等影响,在秧苗上第2~6代繁殖量平均增加25.2~35.3倍。最高值超过50倍。从第3代开始,各代繁殖量激增。水稻整个营养生长期都适宜该虫的繁殖。其中,7天苗龄和分蘖中后期,增殖率最高。秧针期最低。在水稻生长期内,湿度是影响稻瘿蚊繁殖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对湿度平均78%以上,水稻分蘖前中期稻瘿蚊上代至下代标葱率增殖7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油菜素甾醇强烈刺激黄化水稻第二叶切段倾斜的实质是偏上性生长。油菜素甾醇处理的切段的叶枕细胞带发生了不均一的可塑性生长,叶枕薄壁细胞明显增大。油菜素甾醇促进切段偏上性生长的同时伴随着乙烯释放。两促进效应能被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 CoCl_2平行抑制,表明两效应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曹和平 《植物学报》1992,9(1):42-45
油菜素甾醇强烈刺激黄化水稻第二叶切段倾斜的实质是偏上性生长。油菜素甾醇处理的切段的叶枕细胞带发生了不均一的可塑性生长,叶枕薄壁细胞明显增大。油菜素甾醇促进切段偏上性生长的同时伴随着乙烯释放。两促进效应能被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CoCL2平行抑制,表明两效应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叶片及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单叶水平,在高CO2及高温下对植物单叶及群体光合进行比较的研究少有报道,而群体水平的研究则是预测生态系统反应所不可缺少的。采用田间开顶式培养室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OryzasativaL.)叶片及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发现CO2浓度和温度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有协同促进作用,而对群体光合作用的促进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单叶光合受到的促进作用大于群体光合;叶面积指数只在营养生长期受到促进,冠层叶片含氮量受CO2影响降低。群体呼吸(包括茎杆)增加及冠层叶片早衰可能是后期CO2对群体光合促进作用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土壤溶液中的砷及其与水稻生长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陈同斌 《生态学报》1996,16(2):147-153
通过盆栽试验和土壤中砷的吸附试验,探讨了砷在土壤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和溶解行为,并初步揭示了不同价态砷对水稻毒性差异的机理,以及土壤pH对砷的吸附作用和毒害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村稻田中稻草燃烧后栽种的水稻可增加产量的现象,我们以稻草、大豆杆、玉米茎叶、白茅(俗称茅草)、马尾松针叶等燃烧产生的气体导入水中所成的溶液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以10g或20g燃料置于IL三角瓶中,用带有2支玻管的皮塞塞住。1支玻管与空气接触,l支与带有2支管子的蒸馏水瓶相连。蒸馏水瓶的1支管接烟雾通道,另1管接水力泵或真空泵。燃料瓶底加热,同时开动泵机,烟雾随空气流动而溶于蒸馏水瓶中。此烟雾水溶液呈黄色,置于室温或4℃冰箱中备用。水稻(Oryzasativa)品种以窄叶青8号为主,其他尚有特青、湖农大的GE…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与水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与水稻林伟宏,白克智,匡廷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GLOBALCLIMATECHANGEANDRICELinWei-hong;BaiKe-zhi;KuangTing-yun(InstituteofBotany,Aca...  相似文献   

8.
1998年早季于广州,用两系法水稻高产新组合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粤杂 122和常规高产品种粤香占、特三矮2号,研究了它们移栽后叶、鞘生长动态的差异。结果见到:(1)主茎上的出叶速度与其生育期长短相对应;(2)鞘长/叶长比例小对孕育大穗、提高结实率有利,“叶长鞘短”应属水稻高产育种中所寻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对温度胁迫的抗性与体内活性氧清除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0.
冠层温度和气温的差与冬小麦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瑞文  董振国 《生态学报》1993,13(4):377-379
作物冠层温度与气温的差(简称冠气温差,下同)可指示作物的水分状况,也可作为作物生长环境的一个综合指标。目前,关于冠层气温差指示作物生长的报道尚少,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87年和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土壤为壤质褐潮土,有机质含量在15.0g/kg左右,土壤持水量229.0g/ks。麦田按常规方法管理,春季以后浇3—4次水。设充分湿润(相对含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水稻谷粒产量与叶光合速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00~2005年期间,通过测定几种超级杂交水稻与普通杂交水稻‘汕优63’的产量构成和叶片光合作用探讨了谷粒产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超级杂交水稻‘培矮64S/E32’、‘P88S/O293’、‘金23A/611’和‘GD-lS/ RB207’的产量水平显著高于‘汕优63’,是对照的108%~120%。(2)与‘汕优63’相比,这些超级杂交水稻的株型好,上层叶片直立,穗大即每穗粒数多,是对照的125%~177%。(3)与‘汕优63’相比,这些组合第二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但第一叶即剑叶的未必都较高。(4)去半叶处理降低了‘GD-1S/RB207’的结实率,而去半穗处理显著提高了结实率。因此,这些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原因在于穗大、株型好以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高。增加单叶特别是剑叶的光合能力是克服谷粒产量的光合产物源限制和在未来的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中实现产量潜力新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Leaf Appearance in Rice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Temperature is the principal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 of cropleaf appeara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se whetherthere are different effects of day temperature (TD) and nighttemperature (TN) on main-stem leaf appearance in rice (OryzasativaL.). Plants of 12 rice cultivars were grown at five constant temperatures(22, 24, 26, 28 and 32 °C) and four diurnally fluctuatingtemperatures (TD/TN: 26 /22, 30 /22, 22 /26 and 22 /30 °C)with a constant photoperiod of 12hd-1. The leaf appearance onthe main stem was measured. A constant change in leaf appearance rate was observed duringontogen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emerged leavesand days from seedling emergence was described by a power-lawequation with only one cultivar-specific parameter. Values forthis parameter were estimated for the five constant temperaturetreatment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s parameter and temperaturewas quantified by a nonlinear model. Leaf appearance for thefour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treatments could be accurately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lations in each cultivar.Th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pecific effects ofTDandTNonleaf appearance in rice, in contrast with phenological developmentto flowering.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leaf development wasfound to be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for development to flowering. The final main-stem leaf number differed with diurnal temperatureconditions. When a diurnal temperature delayed flowering, itincreased the leaf number as well. This might explain whyTDandTNhada different effect on development to flowering but not on leafdevelopment. Oryza sativa; rice; leaf appearance; leaf number;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3.
在簇生稻与粳稻日本晴杂交后代F8世代中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色突变体(pgl,pale green leaf).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pgl株高、剑叶宽、主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下降.从幼苗开始,突变体pgl叶片都表现为浅绿色.在苗期和抽穗期突变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都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其中叶绿素b的含量极低,仅为0.00...  相似文献   

14.
鉴于气孔发育影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推测气孔发育可能影响叶温调节。为验证这一假设并阐述相关规律,在控光和控温条件下研究了冬青卫矛和华北紫丁香气孔发育、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其与叶温的关系。结果表明,伴随冬青卫矛、华北紫丁香叶片生长气孔逐渐增大,但气孔密度下降;在此过程中,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逐步提高,而叶片温度降低;尽管冬青卫矛和华北紫丁香叶片的气孔密度和大小差异很小,但华北紫丁香近轴侧和远轴侧均有气孔分布,而冬青卫矛则只有远轴侧分布气孔,且相同条件下华北紫丁香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叶温低。因此,气孔发育能够促进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有助于降低叶温;近轴侧气孔可能更有利于蒸腾降温。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野生稻叶茎根组织结构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云南3种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叶片、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野生稻的内部结构,为进一步揭示其结构与云南野生稻的生长势旺盛、营养吸收能力强、抗某些病虫害能力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野生稻与栽培稻叶片主脉、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差异显著,其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景洪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最明显。(2)在叶主脉结构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无气腔结构,维管束数量少、面积小;景洪药用野生稻、3个普通野生稻材料存在多个维管束和气腔结构,维管束、束内导管直径及气腔面积较栽培稻大,而栽培稻中的气腔均为2个。(3)在茎秆结构方面,景洪疣粒野生稻茎秆最小,维管束数量最少,其茎壁内的维管束排列方式与栽培稻不同;景洪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茎秆及茎壁较栽培稻粗厚,维管束数量也较栽培稻多,普通野生稻的茎壁中有通气组织。(4)在根的组织结构中,3种野生稻的导管数量较多,导管直径及中柱面积较栽培稻大,外皮层出现了具有凯氏带功能的凯氏点等。  相似文献   

16.
土壤含水量与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含水量与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的关系熊洪SombatChinawong(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泸州646100)(KasetsartUniversity,Bangkok73140)RelationshipBetweenSoilWaterConten...  相似文献   

17.
水稻剑叶取向对其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水稻的水平剑叶净光合速率 (Pn)和羧化效率(CE)显著高于直立剑叶 ,其胞间CO2 浓度 (Ci)显著低于直立剑叶 ,但两者的气孔导度 (Gs)没有明显差别。这表明剑叶取向对水稻叶片的光合能力有重要影响。水平剑叶的高Pn可能同其RuBP羧化酶含量和活性高有关。这可能是水平叶生长期间吸收光量较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水稻成熟叶片和稻壳中硅体的物相、自发荧光、红外和紫外吸收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和显微红外摄谱结果一致表明稻壳硅体结构单一,为典型无定型矿质S iO2。稻壳硅体在紫外激发下没有自发荧光,表明稻壳硅体不含酚类化合物,因此硅体在285 nm处的强烈吸收为稻壳硅体本身所为。叶片硅体结构变异较大,硅体与标准物质无定形硅矿质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异,并且哑铃形硅体、扇形硅体和不规则硅体的红外吸收光谱也不尽相同,叶片中这3种硅体在紫外激发下都能够自发荧光,表明叶片硅体中含有酚类化合物。硅体混合物仅在290 nm处有微弱的吸收,显示出叶片硅体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Kasalath(秒)∥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BC1F9)及其分子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在2个不同年份对粒长、粒宽、粒形、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透明度等7个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33个四QTLs,单个性状QTL数目在4-7个之间,以垩白率最多,为7个;粒长和垩白大小次之,为5个;其他性状均为4个,表明该组合外观品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QTL对性状变异解释率粒长为6.2%-15.2%,粒宽为8.3%-32.5%,长宽比为6.8%-19.8%,垩白率为6.4%-28.5%,垩白大小为6.1%-16.9%,垩白度为9.3%-17.2%,透明度为5.6%-25.2%.QTL在染色体上成集中分布的特点,第3染色体C1488-C563、第5染色体R830-R3166和R1436-R2289、第6染色体R2147-R2171均有3个以上的QTLs分布。比较2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都受环境影响,但不同性状受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粒长和粒形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小,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耐热圃材料,在抽穗扬花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该时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主要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水稻耐热圃材料的耐热性有较大的差别,依然存在高温相对敏感材料;抽穗扬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主要品质评价指标影响较大;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的透明度、长宽比、垩白率、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与品种的耐热性相关关系不大;高温胁迫下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与品种耐热系数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59 78);高温胁迫下胶稠度变化与不同水稻品种的耐热系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16 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