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鹏湾反曲原甲藻种群动态机理模型辨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我国南海大鹏湾反曲原甲藻种群动态机理模型,在温度、盐度、溶解氧(DO)、可溶性无机磷(DIP)、可溶性亚硝态氮、可溶性硝态氮和酸碱度(PH值)等7个因子的分析中,辨识出温度为反曲原甲藻的限制因子;种群数量变动中引入自回归平稳随机模拟,并建立3个站位6个层面的6个自回归与非线性回归联立模型,以动态递阶的方式对反曲原甲藻种群动态进行回代,研究模型对实测值的拟合结果,拟合率达81.7%。  相似文献   

2.
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动态机理模型辨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3.
大鹏湾生态因子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大鹏湾夜光藻、反曲原甲藻、浮游动物种群增殖与浮游动物和海水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它们的种群增殖态势与浮游动物和理化因子的比较,依据空间理论的数学基础,按照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这四条原则,确定参考数列(母序列:夜光藻和反曲原甲藻、浮游动物)和若干比较数列(子序列:浮游动物和海水理化因子)之间的关联度.给出各因子对母序列影响的排列次序.其结果是,对大鹏湾生态环境起主要影响的因子有浮游动物、锰、铁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4.
南海大鹏湾甲藻孢囊分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甲藻及其它赤潮生物孢囊被认为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其分布特征是赤潮发生预测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南海大鹏湾赤潮发生密集海区底泥进行了采集分析。在调查的12个站位中,共发现甲藻抱囊29种,针抱藻抱囊1种,其中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为最优势种,多边膝沟藻(GonyaulaxPolyedra)、褐色原多甲藻(ProtoPerdiniumavellana)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为优势种。抱囊的水平分布以水深最深的S2和水流最缓的S4两站位抱囊的种类、数量最为丰富,且两站位的营养盐含量高于其他站位。对抱囊的垂直分布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生活抱囊集中于NP和活性磷酸盐丰富的0-5cm底泥中,5cm以下抱囊数量骤减。根据样品中各类抱囊的比例与分布特征,对大鹏湾水域抱囊形成、沉降、水底运动和分布机制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5.
大鹏湾优势藻引发赤潮的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990年3月30日-6月30日在大鹏湾盐田海域的海水采样结果,用灰色理论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并计算大鹏湾地区海水中的尖刺拟菱形藻、中肋条骨藻和反曲原甲藻等3种藻引发的赤潮与浮游动物数量和海水理化因子等12个因素变化的灰关联度,关联排序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浊度、铁、锰、溶解氧、酸碱度、盐度和温度均对该三类藻种群增殖态势有着较大的影响,构成大鹏赤潮发生“优势”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据已收集到的数据,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确定了黑颈鹤种群的性比为1:1,避免了大量取样。根据黑颈鹤的特点,我们将其种群分成4个年龄组,并求出了各年龄组的存活率和繁殖率,据此建立了描述黑颈鹤种群动态的数学模型。用模型计算得出在乌蒙山区越冬的黑颈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为1.85‰;理想的种群结构为幼鹤、亚成鹤、成鹤、老鹤分别占总数的15.5%、21.5%、60.2%、2.8%,最后预测了乌蒙山黑颈鹤种群在1988~2000年越冬期的数量。1989年1月经实地调查该种群总数为310只,而预测值为303只,误差约2%。  相似文献   

7.
烟青虫种群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群  张孝羲 《生态学报》1999,19(4):458-463
在对烟青虫Helicoverpaassulta实验种群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变维矩阵综合差分方程,建立了烟青虫种群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分块矩阵的方式,以实际日龄为步长,通过适当增加矩阵维数,对虫期(态)向量实行按矩阵维数的变化而伸缩的形式,使模型不但适合于变温条件,而且能够表示烟青虫个体发育的差异,该理论模型有待于地方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之间,南麂海域原甲藻种群的种类组成、季节动态、空间分布及其与水温、盐度、氮磷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原甲藻种类有三角棘原甲藻、东海原甲藻、海洋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前两者是南麂海域最为优势的种类,它们的分布季节集中在春季(4-6月),并先后于5月12日和5月25日形成赤潮。原甲藻细胞数量在表层水体中的数量显著高于底层,这与原甲藻种类能够自主运动,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性有关。三角棘原甲藻较高细胞数量则相对集中出现在水温为18.5-19.5,盐度为29.58‰-30.95‰的水体中;东海原甲藻较高细胞数量则相对集中出现在水温为18.5-21.3℃,盐度为29.03‰-30.92‰的水体中。氮盐和磷酸盐浓度与原甲藻细胞数量之间呈负相关,磷营养盐浓度的高低对原甲藻种群动态影响更甚。对原甲藻细胞数量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原甲藻细胞数量与N:P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与磷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原甲藻细胞具有较强储备氮磷营养物质能力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在低营养条件下取得生长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昆虫种群动态模拟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句荣辉  沈佐锐 《生态学报》2005,25(10):2709-2716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对昆虫的数量预测与符合经济和生态规律的管理,一直都被国内外列入重点研究课题。种群动态模拟是害虫管理中重要的基础工作。近十年来,关于昆虫种群动态模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迅速。现分别从单种种群和多种种群两个方面对国内外近些年来昆虫种群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单种种群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最基本的种群动态模拟模型Log istic方程的研究成果,包括方程的修正、参数的拟合与最优捕获策略等;另一个方面是对种群动态模拟常用的矩阵模型的概述,主要介绍不等期年龄组、矩阵维数的变化、矩阵维数与历期的关系、个体之间的发育差异以及发育速率差异等等对昆虫种群动态模型的影响。多种群主要从建模和模型应用两个部分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对种群动态模拟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做了深入地讨论,即在原有的数据采集工作的基础上,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把各种要素包括各种物种及各种环境条件抽象成类,用消息传递来表示昆虫种群内个体与个体、昆虫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再结合先进的数学算法,建立一个直观的、操作简单的昆虫种群动态模型库,使模型结构与现实世界有最大的相似性。这样就可以实现昆虫种群动态的可视化、立体化、实时化和精确化的监测及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大亚湾裸甲藻种群的季节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朝晖  陈菊芳  徐宁  齐雨藻 《生态学报》2001,21(11):1825-1832
研究了大亚湾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裸甲藻种群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裸甲藻在大亚湾主要出现在4-5月份,并在4月至5月份出现了4个密度高峰,最高密度可达每毫升996个细胞,6月至9月份偶有出现,10月至2月份则未出现。裸甲藻高密度出现的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25-30℃和24‰-32‰。裸甲藻在大亚湾的出现及4、5月份的密度高峰与水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3月份水温存在一个急升期,水温由3月初的15.5℃以下上升至3月底的23.5℃左右,为裸甲藻种群密度的急剧增长提供了合适的温度条件。大亚湾盐度的季节波动较小,与裸甲藻种群的种群的季节变化无关。大亚湾氮、磷、硅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不存在营养元素缺乏,但高密度的裸甲藻种群仅在氮、磷含量及氮磷比分别为50-100μg/L,5-20μg/L和5-30范围内出现,氮、磷、硅3种营养盐的含量及它们之间的比值特别是氮磷比是影响裸甲藻高密度出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大鹏湾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一次数学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鹏湾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一次数学模拟郭远琼(暨南大学华侨医院计算机室,广州510633)黄伟建韩博平齐雨藻(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510632)TheIdentificationofaMechanismModeloftheZooplankt...  相似文献   

12.
1 前  言夜光藻(Noctilucascientillans)是我国海洋赤潮的主要发生藻。作者曾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回归分析及微分方程的变分模型和灰关联等对夜光藻种群增殖和形成赤潮的原因进行过分析和研究[1~5]。作者有关夜光藻种群动态时间序列模型研究[1],已确定了夜光藻种群3天内暴发性增殖的必要条件:在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夜光藻种群细胞密度应大于10×106cell·m-3。在海水环境要素对夜光藻种群密度增殖的影响的研究[5],认为温度、溶解氧、营养盐(可溶性氮盐和可溶性磷盐)与夜光藻增殖有明显的相关性,并确定了夜光…  相似文献   

13.
于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设立6个监测站位,连续监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种群周年变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大亚湾亚历山大藻种群的密度高峰出现在春季(4月至5月),最高密度达到20.4cells·mL-1,其它季节则密度较低。亚历山大藻密集出现的温度为22.8~30.0℃、盐度范围为25~30。在亚历山大藻种群密度高峰期里,N/P都较高,DIN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有利于亚力山藻的生长,DIP含量却很低,使得此藻比其他藻更具竞争优势。可溶性Fe含量可能成为亚历山大藻增殖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春季卡盾藻种群动态及其赤潮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2000年春季大亚湾古老卡盾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antique/marina)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卡盾藻是一种沿岸分布的有害赤潮针孢藻,2000年春在大亚湾海域高密度高频率出现,最高细胞密度为129cells/mL。大亚湾合适的水温、盐度及丰富的营养盐含量为卡盾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较低的Si∶N及持续的阴雨天气抑制了小型硅藻的生长,使卡盾藻在浮游植物种群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孢囊萌发被认为是水体中卡盾藻营养细胞及其赤潮发生的种源,但孢囊需经过4个月以上、11℃以下低温处理后方可成熟和萌发,大亚湾冬季水温,不能满足卡盾藻孢囊休眠成熟的需要。作者推测,2000年春大亚湾高密度卡盾藻营养细胞的种源可能来源于由船舶压舱水所带来的成熟孢囊。    相似文献   

15.
王朝晖  齐雨藻  陈菊芳  徐宁 《生态学报》2006,26(4):1096-1102
研究了1997年6月~1998年7月及1999和2000年春季大亚湾角毛藻(Chaetoceros spp.)细胞数量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角毛藻是大亚湾浮游植物常见优势属,优势物种主要为窄隙角毛藻(C.affinis)、柔弱角毛藻(C.debilis)、远距角毛藻(C.distans)和劳氏角毛藻(C.lorenzianus)等.1997~1998年度角毛藻细胞数量出现了明显的春季高峰,最高细胞数量和百分比含量分别达6680.6 cells/ml和99.78%,而且在其他季节也出现了数量不等的峰值,DIN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角毛藻水华的消退.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是影响角毛藻细胞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此外DIN和盐度对角毛藻细胞数量变动也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两斑块间脉冲扩散的单种群动力学模型,利用离散动力系统频闪映射理论,得到了种群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结论31,1~了现实的生物种群动力学性质,也丰富了脉冲微分方程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