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是我国近年来发掘的最为重要的古人类遗址之一。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粪便化石等遗存以及人类头盖骨化石等。我们对该遗址出土的鬣狗粪化石进行了类型学及其包含的微体化石等方面研究,从分析统计结果来看,鬣狗粪化石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信息,如古寄生虫卵、动物毛发、孢粉、植硅体、真菌等。本文主要针对鬣狗粪化石中古寄生虫卵及动物毛发进行分析,探讨了作为寄主鬣狗罹患的寄生虫病,以及鬣狗的食物来源等情况,为深入理解更新世晚期人类适应环境与气候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与头骨化石同层发现的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制品等文化遗物。本文是对该遗址2005—2006年出土动物化石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分析结果。灵井遗址中13%的动物骨骼表面有人工切割痕的产生, 其中切割痕位于长骨骨干部位的约占此类标本总数的98.45%; 同时,在具切割痕的长骨类化石材料中,属于食草动物上部和中部肢骨的分别为34%和41%, 属于下部肢骨的则仅为25%。此外, 灵井动物群中具敲击痕、火烧痕迹、人工使用痕迹的骨骼标本分别占全部观察例数的4.2%、1%、1.32%。总之, 通过对动物骨骼表面保留的上述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与统计分析, 并与埋藏学实验及其他考古遗址相关属性的对比, 表明古人类是这一遗址中大量脊椎动物肉食资源的初级获取者和利用者, 他们是导致这一动物群聚集形成的主要埋藏学因素。同时, 许昌人遗址中大量破碎动物骨骼的出现可能也与古人类敲骨取髓的取食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董为 《化石》2011,(4):40-43
通过对北京猿人的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人类在演化过程中身体体质所显示出的进化特征,而这些进化与当时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猿人化石的出土地点主要在周口店遗址的第一地点,出土北京猿人化石的堆积地层厚度超过30米。这些地层以及从中出土的动物化石和北京猿人的遗物为我们研究北京猿人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李占扬 《化石》2010,(1):41-46
灵井位于许昌县西北,距许昌旧城大约15公里。由于泉水的作用,这里曾经是一片不小的水域。该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井在卫灵公庙(行宫遗址)内,故俗称灵井;一是灵公庙的铜铃随风而动,声传数里,因“铃”,“灵”同音,故称之为灵井。  相似文献   

5.
普通马(Equus caballus)是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中的一个优势属种。本文基于这一动物属种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 初步完成了普通马个体死亡年龄的计算及其化石居群的生命表构建, 并与世界范围内多个动物群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该动物群普通马化石材料的死亡年龄曲线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人类以普通马居群中的壮年个体为主要狩猎目标的选择性生存策略和狩猎能力。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灌南县花园公社,最近在挖掘灌溉渠道吋,发现了大批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闻讯后,随即派张广义同志前往调查井收集化石。携回的化石,经初步观察,计有鲸类的  相似文献   

7.
自1955年,北京地质学院和地质部南岭区域测量队在广东各地先后发现海相里阿斯地层,为华南地史增添了新的一页。1959年孙云铸教授等在开平、恩平地区第一次作了深入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1961年,我所尹赞勋教授及丁培榛、张守信、杨兴泰、刘椿与本文作者,分两批先后至开平、恩平、高明、韶关、乐昌、惠阳等地进行调查,采得不少化石,其中包括大量的瓣鳃类。本文所描述的主要就是这些材料。此外张文佑教授等也提供了广东河源的材料,广东省地质局赠给动物化石标本。对所有这些化石都进行了描述。在野外工作期间,广东省地质局及研究所同志详细介绍地质情况,倪岳英同志引导我们至韶关和惠阳采集化石。没有这些单位及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要想取得如此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来,在中国南方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地层中发现了多个特殊埋藏的化石库,它们是认识寒武纪和埃迪卡拉动物辐射前夕生物演化的重要窗口.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多细胞藻类和大型带刺疑源类在该时期发生了辐射.多种类型的动物胚胎和动物化石也在陡山沱组的地层中相继报道,但迄今为止,早于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可靠动物化石证据非常少,一些动物化石的亲缘关系解释也值得商榷.瓮安磷块岩中的震旦圆圆茎是较为可靠的腔肠动物化石;庙河页岩中的环纹杯状管是动物栖居管的可能性较大,但管栖动物的属性无法确定;如果以寒武纪地层中产出的的海绵骨针作为参考标准,在庙河页岩中产出的宏体海绵化石和贵州磷块岩中的微体海绵化石的可靠性都要受到质疑;从有限的形态结构上分析,小型原锥虫与藻类原植体很难进行区分;由于标本数量的限制、成岩作用的影响,以及二维图像恢复成三维结构遇到的困难,磷块岩切片中的小春虫和水螅类化石的可靠性还有待于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在湖北三峡地区和贵州江口陡山沱组上部页岩中发现的八臂仙母虫化石是典型的埃迪卡拉型化石.磷块岩和硅质岩中产出的动物胚胎化石是研究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重要材料,根据卵囊壳的特征可以归入两个属.目前为止,在陡山沱组的岩石中还没有找到与这些胚胎化石相对应的成体动物化石,这是对动物胚胎化石进行深入研究遇到的"鸿沟".  相似文献   

9.
辽南前寒武系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大量可靠的前寒武纪多细胞动物化石的发现,激起了各国学者在前寒武纪地层中寻找多细胞动物化石及其遗迹的热情。华北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以来,一直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然而,笔者通过对"类水母"化石的形态学及生长模式的研究,认为辽南前寒武系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可能并非多细胞动物化石,而是一类亲缘关系不明的不具备运动能力的底栖生物化石,该化石具有无限的线性增长方式。关于其生物学属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63年,我所的一个野外队,在河南济源大峪槐圪塔岭,采集了一批脊椎动物化石。野外地点号是63024。本文就这一地点的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加以鉴定。根据野外工作的人员观察,所有化石均属于石千峰统下的石盒子统上部。化石的保存是十分破碎的。大多数不能鉴定。看来是由于原来保存情况不好,堆积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展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花费三千四百万美元资金,对该博物馆的哺乳动物化石馆、爬行动物化石馆、两栖动物化石馆和鱼类化五馆的陈列进行了革新改造,其中新的爬行动物化石馆包括两个恐龙展厅,即蜥臀类恐龙厅和鸟臀类恐龙厅,陈列展出近100具...  相似文献   

12.
腕足动物、菊石动物化石的室内处理,对科学研究和教学都是很重要的。腕足动物化石经过修理之后才能得到纹饰清楚的个体或取得清楚的内部构造。菊石动物化石,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缝合线清楚的标本。腕足、菊石动物化石的修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物理方法,也是机械方法;二是化学方法。现在我们只介绍已做过实验的几种化学方法和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用这些方法对教学标本处理取得很好的效果。一、酸解法:1.草酸。草酸溶液对除去腕足化石表壳的泥质物是很好的方法。用草酸溶液处理腕足动物的各种纹饰,对酸的浓度和浸泡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浓度太高会损坏微细纹饰,浓度太淡泥质不易脱落。时间也要掌握好,时间过长也会损坏标本的纹饰及其它构造,时间太短泥质处理不干净。因此,我们进行过  相似文献   

13.
据日本报纸报道,在日本冈山县津山市郊外,当地的一名中学生发现了大约一千五百万年前的哺乳类古异兽的化石。这些化石中有颅骨、背骨、牙齿、大腿骨等共五十块。那块地方是大约一千五百万年前的第三纪的砂岩层,厚约一米。据东京大学地质矿物学教研室的龟井节夫断定,这些化石块是一个整体,其中有一块长5厘米、宽1.5厘米的扁平的前齿,那是古异兽的化石。它体长2.2米,高1.2米,体形比牛大,是生活在海湾、湖汊等水边的四脚兽。据说在此以前,曾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日本的岐阜县土岐市和崎玉县秩父市发现过这种动物化石的一部分,而发现大体完整的该动物的化石这还是第一次。发现者是一位名叫水杉和弥的初中三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约90 kaBP)2015年出土的动物骨骼为材料,通过骨骼表面痕迹分析、骨骼单元出现频率研究及长骨破碎方式的统计,辨识自然作用与人类行为对动物骨骼造成的不同影响,讨论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MIS 5)中国北方古人类获取、搬运及处理动物资源的综合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为古人类活动所遗留,自然营力对动物骨骼有改造作用,但并未影响我们对古人类行为的辨识;2)古人类在捕获马科动物之后,将其完整地带回了遗址并肢解;3)在处理猎物遗骸时,肌肉和骨髓富集的部位是古人类利用的重点。结合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动物遗存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MIS 5阶段前后,中国北方已经出现了可以高效利用动物资源的人类群体;稳定、充沛的能量来源,或是他们应对北半球中高纬度干旱草原环境气候波动的重要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5.
Yochelcionella在我国下寒武统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河南方城、叶县下寒武统辛集组的小壳动物化石,何廷贵和笔者(1984,1985)已对其中的一些化石进行了研究。最近,笔者又在叶县杨寺庄辛集组中首次发现单板类Yochelcionella,这对研究软体动物在早寒武世的分枝演化和地层对比都有重要意义。 在化石鉴定过程中,笔者得到何廷贵老师的热情指导,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16.
周口店田园洞大中型哺乳动物记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田园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含不少动物化石,其中主要为大中型哺乳动物,并以鹿类为主。除一枚残破鬣狗牙齿以外,目前在此所发现的材料全可归入现生种。该地点主体堆积的地质时代可能与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同期。本化石组合中有几个种现在已经离开本地区,如貂、黑熊、香麝、梅花鹿、马鹿、牛及鬣羚等,它们可能代表了这些动物在北京地区的最晚记录。但有些动物却是北京地区的首次发现,例如猪獾和鬣羚。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发现于宝格达乌拉地区的少量古近纪化石材料(包括零碎的牙齿和头后骨骼)。材料产自不整合覆盖在细粒红层之上的河相沉积物,显示出再沉积特点。经鉴定,它们可归入Breviodon minutus,Rhinocerotidae gen.et sp.indet.,Brontotheriidae gen.et sp.indet.及其他未定奇蹄类。材料在时代上确属古近纪无疑,但产出层位的时代尚有疑问。宝格达乌拉地区过去只出产新近纪脊椎动物化石,古近纪的地层和化石都未曾报道。根据新化石点与附近地层的接触关系,我们怀疑这些古近纪化石是后期再沉积在新近纪的宝格达乌拉组中的。新材料的发现提示该地区可能还有更多的古近纪地层。  相似文献   

18.
河南一尤因他兽头骨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尤因他兽类在北美曾发现过许多头骨和头后骨骼化石。但在亚洲,以往虽有这类动物化石的报道,因材料零星且不完整,而不能确定。河南尤因他兽头骨的发现可以肯定大型尤因他兽类在亚洲的分布,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在中始新世亚洲与北美大陆的哺乳类也有交往。从这里记述的意外尤因他兽来看,卢氏组下部的时代可认为是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19.
新的发现     
《化石》1994,(4)
新的发现甘肃兰州发现更新世晚期的赤鹿化石。──薛仰敬浙江义乌市塔山乡剡溪村发现恐龙蛋化石。──许文巨、傅健内蒙古大窑遗址又出土化石,其中有河套大角鹿、剑齿虎、熊、普氏羚羊、原始牛、转角羚羊、披毛犀等动物化石,在这些化石中还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王...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化石证据,在距今4亿多年前以前的泥盆纪,脊椎动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鱼类特别繁盛,可称为鱼类时代。但是,辽阔的南美大陆却与其他各个大陆不同,已经找到的泥盆纪的脊椎动物化石廖廖无几。这些动物化石中,最令人信服的是在巴西的泥盆纪地层中找到的一个两栖类的足迹化石;在玻利维亚的下中泥盆世中找到的无颌类的鳞片化石,鲨鱼和棘鱼类的棘刺与鳞片,以及盾皮鱼的头甲和骨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