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虫生真菌——棒束孢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棒束孢属(Isaria)中的很多种,都是具有应用价值的虫生真菌。象小金棒束孢(Isaria kogane)日本长谷川等成功地将它用于田间金龟子幼虫的防治。近年来,我们从云尺蛾(Buzura thibetaria)等多种茶树害虫上分离到几株产生典型孢梗束的虫生真菌,经培养观察,鉴定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肠道微生物中的真菌群落在宿主生命活动中具有多种功能。锹甲是常见的腐食性甲虫,但目前对其肠道真菌群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彩虹锹甲(Phalacrognathus muelleri)不同发育阶段的肠道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试图阐明彩虹锹甲在不同发育阶段中肠道真菌群落的特征。【方法】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对彩虹锹甲不同发育阶段(包括新生幼虫、成熟幼虫、成虫)之间肠道真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功能预测。【结果】彩虹锹甲肠道优势真菌类群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Phialocephala、青霉属(Penicillium)、烧瓶状霉属(Lecythophora)。肠道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存在显著差异,成虫与幼虫食性差别可能是导致肠道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的重要原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幼虫肠道中含有更高的内共生菌多样性与相对丰度,说明幼虫可能更加依赖其肠道有益真菌来获得充分的养分。β零模型结果显示,成虫肠道对其真菌群落具有更强的过滤作用,从而选择特定的肠道真菌类群,导致成虫肠道真菌群落共现网络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增强成虫对环境波动的适应能力。【结论】本研究发现彩虹锹甲不同发育阶段参与食物降解的功能真菌类型不同,幼虫可能对肠道真菌的依赖性更强,而成虫肠道较强的选择作用有助于选择特定真菌类群和保持肠道真菌群落稳定。本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锹甲肠道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为开展腐栖甲虫作为生态系统重要功能群的利用与保护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杀虫真菌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幼虫的室内毒力,明确高毒力菌株的种类,为应用杀虫真菌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10株杀虫真菌在同种浓度、湿度和温度下对二化螟幼虫的室内毒力,选择毒力最强的菌株,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杀虫真菌分生孢子对二化螟的侵染过程;根据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利用白僵菌Beauveria sp.18S r 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序列分析,并在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序列对比。【结果】真菌YQ147、QING、Bbr14、Bbr84在浓度为1.0×108孢子/m L下均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中真菌YQ147在处理后第10天对二化螟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78.4%,LT50为5.8 d,分子鉴定的结果显示该菌为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结论】明确了球孢白僵菌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最强,这为利用其对二化螟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蝉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采用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孢子粉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结果表明,蝉拟青霉可以在小菜蛾幼虫和蛹上寄生,并导致小菜蛾死亡。室内试验,蝉拟青霉对小菜蛾的致死率高达96.55%;田间试验,1.6×107个/mL浓度的022017#蝉拟青霉防治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可达75.86%。该结果可用于蝉拟青霉新型真菌杀虫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方静  武帅  姜礅  谭明涛  赵佳齐  孟昭军  严善春 《菌物学报》2022,41(12):2016-2024
丛枝菌根真菌可提高寄主植物的抗虫性,但在林木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探明丛枝菌根真菌对林木的抗虫机制,以银中杨Populus alba × P. berol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 (RI)接种处理,以不接种处理为对照,比较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定殖银中杨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食物利用及适应性的影响。结果显示,FM处理可显著降低(P<0.05) 3-5龄幼虫的取食量、食物转化率和3-4龄幼虫食物利用率,且显著抑制(P<0.05) 4龄幼虫酸性磷酸酶(ACP)、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及5龄幼虫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和ACP活性。而RI处理可显著降低(P<0.05) 3-5龄幼虫的食物消耗率,显著抑制(P<0.05) 4龄幼虫CarE、GST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5龄幼虫ACP、GSTs和SOD活性。结论认为,FM和RI定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银中杨产生抗虫性,但综合来看FM比RI定殖银中杨产生的抗虫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不同条件下几种虫生真菌对棉铃虫的侵染致病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 5种真菌共 10个菌株 ,分别对不同虫龄和生理状态的棉铃虫幼虫 ,采用不同的孢子剂量 ,设置不同的温度进行了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1)球孢白僵菌和莱氏野村菌两个菌种对棉铃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且前者优于后者 ;在白僵菌中 5 S0 3菌株毒力最高 ,对棉铃虫 1- 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 (L T50 )为 6 .70 - 7.0 2 d,校正死亡率为 86 .96 % - 91.30 % ,僵虫率为 2 0 .0 0 % - 36 .6 7%。 (2 )同一菌株对不同生理状态的棉铃虫毒力差异显著 ,刚脱皮幼虫极易受感染 ,僵虫率高达 85 .71% ,;同一菌株 (5 S0 3)对棉铃虫 1- 2龄与 3- 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相差 35 %以上 ,L T50 相差 4 d多 ,低龄幼虫较为敏感。 (3) 5 S0 3防治棉铃虫的最适浓度为 7.8× 10 7孢子 / m l,最适温度为 2 0 - 2 5℃。  相似文献   

7.
1.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是大豆食心虫幼虫的寄生性真菌。自然寄生率5—10%,有时可达30%以上,是造成大豆食心虫幼虫自然死亡的有力因素之一。 2.白僵菌的发育及孢子发芽温度是18—28℃,其中以25—28℃最为适宜。适宜的发芽湿度要在99%以上。在土壤中如果温度适宜(25—28℃)土壤含水量10%以上就可以引起幼虫显著寄生。 3.幼虫体沾着一定数量的病菌孢子可以引起大量死亡,如果幼虫体上沾着孢子数4944个以上则可致100%寄生,不足此数的,寄生率成比例地降低。菌粉在太阳光照射下6天后寄生力受到影啊,30天以后寄生作用已极小。病菌对于带菌的幼虫虽可同样寄生,但寄生能力要比直接使幼虫接触孢子要小得多。 在室温下的菌粉中,病菌的生活力(致病力)可以保持一年左右。 4.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效果是:室内不论菌粉浓度及用量多少,寄生率均达100%。小区试验可致幼虫寄生70.19—100%,田间防治可以提高幼虫寄生30.15—36.11%,降低成虫羽化49.83—69.8%。 5.作者认为: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是有希望的。今后是对于大量繁殖病菌的方法,施用药剂时期及与农药混用以提高效果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昆虫病原真菌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侵染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是粉虱的重要病原真菌,可用于世界性害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生物防治。本文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发现1-3龄幼虫易受真菌侵染,其中以2龄幼虫的侵染率为最高,达到98%;侵染率随处理时间延长、接种浓度增加而增大;被侵染粉虱幼虫死亡通常发生在处理后的下一个龄期。本文还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粉虱座壳孢侵染烟粉虱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生孢子在昆虫体表萌发、形成芽管后可产生附着胞或直接侵入表皮,昆虫节间膜等薄弱处是其侵染的主要部位,随后菌丝在昆虫体内形成,着胞或直接侵入表皮,昆虫节间膜等薄弱处是其侵染的主要部位如湿度足够高,菌丝穿出体表产孢再侵染新害虫。  相似文献   

9.
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贡嘎蝠蛾肠道(Hepialus gonggaensis)幼虫肠道真菌多样性.[方法]采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的方法和基于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的RFLP方法,建立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真菌的ITS克隆文库,分别用MspⅠ、HaeⅢ和Taq Ⅰ对205个阳性克隆的质粒酶切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有23个不同的RFLP操作分类单元(OTU),对这23个操作分类单元的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结果显示贡嘎蝠蛾幼虫肠道内存在8个属的真菌类群.其中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的丰度最高,分别占克隆文库的46.34%和40.00%,鉴定为肠道内的优势真菌类群.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方法只获得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Geomyces sp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porosum)3个类群的真菌.结合常规分离法与RFLP法能够更有效的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10.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携带着与其关系密切的真菌入侵中国,造成了数百万健康油松的死亡.红脂大小蠹的伴生真菌Ophiostoma minus在生长过程中与其幼虫竞争糖从而对红脂大小蠹幼虫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小蠹虫与其伴生真菌的共生体系中,细菌挥发物在调节糖分分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3株红脂大小蠹幼虫主要伴生细菌Ralmella aquatilis,Serratia liquefaciens和Pseudomonas sp.7所产生的挥发物能够减缓O.minus对红脂大小蠹幼虫的拮抗作用,它们能抑制真菌的生长并减少真菌对葡萄糖的利用.利用SPME-GC-MS对3株细菌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在Ralmella aquatilis B301中检测到了18种挥发物,在Serratia liquefaciens B310中检测到了21种挥发物,在Pseudomonas sp.7 B321中检测到了19种挥发物.上述挥发物丰度较高的3-甲基-1-丁醇、1,10-十一二碳烯、2-丁醇、2-庚酮、2,2-二甲基丁醇、(R)-2-己醇和氨能够显著性抑制O.minus的生长及其对主要糖的利用.本研究表明,优势伴生细菌所产生的挥发物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调节红脂大小蠹幼虫-微生物体系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配,间接有利于红脂大小蠹幼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菌根能减少一种豆荚害虫(soybean pod worm)和秋粘虫种群,对保护大豆免遭虫害是有益的。这两种昆虫给大豆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 Raymond Pacovsky(美国农业部西部地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中,向 soybean pod worm 和秋粘虫的幼虫饲喂感染上泡囊-灌木状菌根(VAM)真菌的大豆植株的叶片,对照组以未接种的大豆植株叶片为食。14天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这两种昆虫幼虫的平均重量减少了40%。另外,当这两种昆虫幼虫吃了用菌根处理的植株叶片之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蠋变成茧。一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Smith)是我国于2019年新发现的一种迁飞性重大害虫。为了寻找对草地贪夜蛾有高致病性的昆虫病原真菌,本实验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湿地的感菌稻黑蝽Scotinophara lurida若虫僵虫进行了室内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采用浸虫法研究了该菌对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为GZSL-1菌株。菌株GZSL-1可侵染草地贪夜蛾6个龄期的幼虫,随孢子浓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幼虫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到1×10~8孢子/mL时,1~3龄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皆为100%,4龄和5龄幼虫也达到57.47%和55.06%,6龄仅25.28%。接菌6 d后1~5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1.32×10~3、3.42×10~3、1.01×10~4、1.61×10~5和1.23×10~7孢子/mL。幼虫LT_(50)值随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加而递减,在孢子浓度为1.0×10~4~1.0×10~8孢子/mL范围内,1龄、2龄和3龄幼虫的LT_(50)值分别为3.58~1.69 d、4.30~1.78 d和5.70~3.12 d;浓度为1.0×10~5~1.0×10~8孢子/mL时,对4龄幼虫的LT_(50)为5.45~4.85 d;浓度为1.0×10~7~1.0×10~8孢子/mL时,对5龄幼虫的LT_(50)为5.04~5.02 d。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鉴定的球孢白僵菌菌株GZSL-1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致病性,可为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候选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鑫  许志春  熊德平 《昆虫知识》2010,47(3):529-532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是危害柏树类树木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蛀干危害树木。1~4龄幼虫主要危害韧皮部,4龄后幼虫则开始进入到木质部危害,并且用虫粪堵塞蛀道与外界的联络通道,造成小型天敌进入困难。本文通过利用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YuandZhang)防治双条杉天牛1~2和3~4龄幼虫研究试验,比较了天敌中华甲虫蒲螨不同释放量对双条杉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中华甲虫蒲螨释放量为1管/木段时,对1~2龄幼虫防治较好,达83.0%;当中华甲虫蒲螨释放量为2管/木段时,对3~4龄幼虫防治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高达87.7%;但从防治经济高效的角度出发,最合理高效的投放量为1管蒲螨/木段,防治1~2龄幼虫可行性最高。通过中华甲虫蒲螨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结果比较得知,其对寄生体长为1~2cm的双条杉天牛幼虫有明显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蛴螬种类对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以下简称B.p.)敏感性的测定:已有14种蛴螬能注射感染B.p.。超出了Dutky(1963)的记录。敏感寄主毛喙丽金龟(Adoretus hirsutus Ohaus)、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 F.)、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黑棕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 Fairm.)的幼虫注射感病率达91.6—100%。E.P.拌种喂食四纹、阔胸犀金龟(Pentodon patruelis Friv.)的幼虫,感病率分别达到68.9%和50%。B.p.拌土喂食阔胸幼虫,感病率为28.5%,田间小区试验,保苗效果达49.5%,虫口减退率达40.0%。定向转主驯化B.p.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幼虫,注射感病率已由不感病提高至感染率34.6%。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是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乳状菌防治金龟子幼虫是以菌治虫方面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已发现日本金龟子(Popillia japonicaNewm.)幼虫罹患乳臭病的事实。1940年Dutky首先对其病原菌(B.popilliae)和(B.lentimorbus)进行命名和描述,继之White 1941,Beard 1945等对其生理生化、致病机理等作了较多的研究。五十年代后,对这类菌的超显微结构、离体培养等研究更为广泛。它作为第一个商品化的细菌杀虫剂,美国最早用于防治草地下的日本金龟子幼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国蛴螬种类在千种以上,在华北、东北、西北的农田里为害十分严重,由于蛴螬的种类多,分布广,因而寄生于蛴螬的乳状菌株也相当丰富。目前已从主要蛴螬种类上陆续分离出一些菌株,将为我国开发利用乳状菌提供资源。近几年来,我们除对我国菌株进行研究外,也做了引进菌种Bacillus popilliae Dutky对我国主要蛴螬敏感性的研究,本文主要报道这方面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武昌罗索线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利用索线虫防治蚊虫,1986年以来我们对武昌罗索线虫(Romanomermiswuchangensi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线虫来自武汉地区致倦库蚊(Culexpipiensquinquefascisatus)和三带喙库蚊(C.tritaeniorhynchus)幼虫体内脱出。供感染实验用的库蚊和伊蚊幼虫系室内人工饲养所得,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幼虫由湖北省寄生虫病研究所提供。二、寄生率、感染强度、雌雄性比的观察:定期将野外采回的蚊幼虫随机取样,分别饲养于盛有去氯自来水的指管中,每管1只,以酵母粉作为蚊幼虫的饵料。三,人工感染:将室内饲…  相似文献   

16.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虫草真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幼虫尸体的复合物。本菌属子囊菌纲、麦角科、虫草属,此属的种类很多。据日本学者小林义雄等记载的共有260种,在我国,据梁佩琼等报道,已知的有58种,常见的七种虫草为冬虫夏草、蛹虫草、亚香棒虫草,蛾蛹虫草、大蝉虫草、小蝉虫草、泰山虫草,其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家蝇三龄幼虫先天性免疫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冷刺激、热刺激及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注射诱导12 h后提取家蝇三龄幼虫总RNA。根据GenBank公布的家蝇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攻击素(Attacin)、天蚕素(Cecropin)、防御素(Defensin)、双翅肽(Diptericin)、溶菌酶(Lysozyme)、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及家蝇抗真菌肽(MAF-1)基因序列进行RT-PCR反应,以GAPDH基因为内参照,分析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家蝇三龄幼虫先天性免疫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条件诱导下,家蝇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显现较大差异,微生物诱导比物理刺激诱导后家蝇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高;真菌、阳性菌诱导后家蝇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最高,阴性菌次之;冷刺激诱导最低。微生物及物理刺激均能激活家蝇的免疫系统,在不同条件刺激下,家蝇幼虫机体免疫应激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华按蚊是我国最常见和分布最广的蚊种,是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传染媒介。过去对这种按蚊的研究报导很多,但对幼虫各个龄期的研究比较少。土本重(1947,1948)对日本产的中华按蚊第1至第3龄期的幼虫形态作了描述。水川、希六、柴田进(1948)用头宽及第3腹节第6号毛分枝的多少来区别第1及第3龄幼虫。冈官佳(1955)也作了类似的研究并得到同样的结果。蒙恰茨基(А.С.Мончадский)(1951)与罗士柯(1957)介绍了五斑按蚊幼虫龄期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物防治9521 90一种由昆虫病源真菌白僵菌属真菌分泌的对大腊螟幼虫具高毒性的糖蛋白[英]/Moilier,P.…/J.Invertebr.Path01.一1994,64(3).一200~207[译自DBA,1995,14(2),95—01046] 有潜力的生防因子白僵菌属Beauveria s口l-furescens ATCC7159培养滤液中含多种类型毒素。当将之注入大腊螟幼虫血腔中后引起不同症状,并表现不同的层析特性。在含4%麦芽糖,1%胰肽和20%酵母膏的培养基上培养该菌,温度为25℃。用包括提取和浓缩DEAE—Sephacel层析和在固定化外源凝集素上亲和层析的3一步分级法部分纯化毒素。毒素级分仅含粗提蛋白的0.0…  相似文献   

20.
真菌新型激活蛋白对Bt制剂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活蛋白是从交链孢属 (Alternaria)真菌分离的新型多功能蛋白 ,以棉铃虫和小菜蛾幼虫为供试昆虫 ,用饲料染毒法、浸叶法和浸虫法测定了激活蛋白对Bt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用Bt∶激活蛋白为 1∶0 0 3的含毒饲料饲喂 2龄棉铃虫幼虫 ,其增效指数为 2 2倍。Bt∶激活蛋白以 1∶0 0 95和 1∶0 6混合后分别浸叶后 ,饲喂棉铃虫和小菜蛾幼虫 ,其增效指数分别为 2 7和 5 5倍。单独用激活蛋白饲喂棉铃虫幼虫无致死活性 ,但当Bt与激活蛋白以 1∶0 75混合后 ,毒杀效果显著增强 ,对Bt的增效指数为 18 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