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长江三峡地区4种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每一类型5个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每克干土中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分别为 8.62×104 ~1.31×105 cfu 及 1.547×107~6.957×107 cfu, 但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有所不同,其中单位重量土壤真菌数量 (cfu/g)多少顺序为:栓皮栎林(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forest)>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 Pinus massoniana-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细菌数量顺序为: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 Pinus massoniana-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栓皮栎林( 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forest)>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真菌种类鉴定表明,青霉菌(Penicillium ssp.)、镰刀菌(Fusarium spp.)、木霉菌(Trihoderma spp.)和葡萄孢菌(Botrytis spp.)等是组成该地区土壤真菌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2.
3.
鹤山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南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基地-鹤山丘陵综合试验场20a人工植被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样地包括草坡、松林、荷木混交林、马占相思林和豆科混交林。结果表明:在个体数量上,豆混林与马占林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其它林分间差异明显(p<0.05);草坡土壤动物个体数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在类群的丰富度上,豆混林显著(p<0.05)高于所有其它林分,但无论是林分之间抑或季节之间,其变化的幅度都明显比个体数小;根据DG指数,各人工林可明显分为豆混林()、马占林()和荷混林()、针叶林()、草坡()3个层次。季节的差异很明显,湿季各项指标都低于干季。土壤表层各项指标的绝对值都与F2、F3层有极显著的差别(p<0.01),而F2、F3层之间却非常接近。长角跳虫科、鳞跳虫科、蚁科、康虫八科、蟹蛛科、巨蟹蛛科、球蛛科、鞘翅幼虫和半翅幼虫与群落总体特征(DG指数)的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水准(p<0.05)。DG指数在反映不同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松嫩草原区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殷秀琴  王海霞  周道玮 《生态学报》2003,23(6):1071-1078
对温带松嫩草原区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农业生态系统中 ,类群数为草地 >杨树林 >玉米田 ,个体数为草地 >玉米田 >杨树林。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玉米田土壤动物向下层聚集 ,草地具明显的表聚性 ,杨树林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较均匀。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同 ,玉米田秋季作物收割后 ,土壤动物类群明显减少 ,而杨树林秋季有增多趋势。草地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代表了松嫩草原区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特征。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为草地 >杨树林 >玉米田。分析了土壤动物与地温、土壤自然含水量、p H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伏牛山地区为秦岭东伸余脉,为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地貌,使该区蕴藏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申效诚,1998),但该区土壤动物的研究是一个空白。作者于1997年7月参加了由河南省昆虫学会组织的科学考察,现将部分考察结果报道如下。1 地点与方法1-1 调查地点 野外调查地点设在位于伏牛山主峰北坡的龙峪湾林场和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共设置36个采样点,其中有12个采样点属于落叶林区、10个属于针叶林区、5个属于草丛区、4个属…  相似文献   

6.
安徽沿江城郊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对沿江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表明 ,1 82 2 2个标本分隶于 6门 1 4纲 2 9目72科 ,其中以弹尾目、螨目和线虫纲动物数量最多 .同种青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丰富性( S)、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值以 7月最大 ,1 2月最小 ;个体数、密度和优势性值以 1月最大 .在不同品种菜菜地 ,8月以青菜和韭菜 S值最大 ,豇豆、毛豆次之 ,萝卜最小 .但随着不同品种生长周期的变化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 .肥力高的黑砂土 ,土壤动物群落各项指标高于沙洲菜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单株植物通过影响微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产生的影响,本文比较了绿化灌木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树冠内外土壤动物群落及多样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海桐树冠下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较多,群落密度较大;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密度在树冠内外差异不明显,但树冠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稀有类群更多,群落结构更复杂.线虫密度在树冠外较大,蜱螨类密度在树冠内较大,其他类群差异不显著.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海桐树冠外土壤湿度较高有利于湿生类群生存,但受人为干扰较强,因而稀有类群较少;树冠下土壤湿度较小,旱生类群密度较大,受人为干扰较弱,因而稀有类群更丰富.研究表明,海桐树冠通过影响土壤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了解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 于2016年5—6月和10—12月对长江干流宜昌-安庆段进行2次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96种, 水生昆虫种类数最多, 占总数的49.0%。大部分物种(58.7%)的出现频率都较低(<1%), 且各江段种类组成差异较大。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为(213±58) ind./m2, 生物量为(0.202±0.066) g/m2。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汛前汛后差异显著, 汛后种类数和现存量均明显下降。与建坝前资料相比,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改变, 种类数增加, 现存量下降。环境分析表明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流速, 底质和水质的影响不大。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下降与建坝后干流冲刷加剧有关, 针对底栖动物保护, 建议开展水沙调节、营造缓流生境并加强洲滩保护。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不同海拔高度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时空动态的影响,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6种不同海拔高度样带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讨雅玛里克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7 375只,隶属于6门16纲35目,其中真螨目(52.28%)和弹尾目(15.61%)为优势类群,共占总捕获量的67.89%,而寄螨目(8.37%)、三肠目(7.78%)、膜翅目(2.74%)、茅线目(1.53%)、双翅目幼虫(1.48%)、垫刃目(1.27%)、鞘翅目(1.11%)及半翅目(1.07%)等8类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25.35%,其余的25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捕获量的6.76%.在6种不同海拔样带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个体数顺序为:样带A>样带B>样带C>样带E>样带D>样带F,而类群数顺序为:样带A>样带B>样带C>样带D>样带E>样带F.3个不同季节有明显的差异(P<0.01),其个体数依次为秋>春>夏.在6种不同高度样带和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P<0.05).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6种不同海拔高度生境分为山底生境型、山中生境型及山顶生境型等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废水灌溉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随着农药影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农药污染影响严重的1、2区,计有土壤动物21类和22类,动物平均密度为28571个/m^2和51269个/m^2,受中度和轻蔗污染影响的3、4区分别有35类和47类,平均密度为59285个/m^2,156587个/m^2。污染区土壤动物种类的减少主要由于常见类群和稀有  相似文献   

11.
Cd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Cd污染对土壤动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Cd处理浓度的大小密切相关.在高浓度(99.48mg  相似文献   

12.
对湘江流域工业污染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研究表明,接近污染源和污染物质富集的农田,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工业污染区土壤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有毒物质的过量累积。调查共获得29类土壤动物,隶属于4门10纲,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动物密度与重金属元素Hg、Cd,zn、Cu、As、Pb的浓度密切相关,这在污染模拟实验中也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3.
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微生物在岩溶作用中的作用 ,需要考察土壤微生物在岩溶地区的生态分布和特性。本文对采自中国西南 4个不同岩溶地区 (重庆金佛山、六盘水米苏嘎、广西弄拉和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 )生态系统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数量测定 ,结果表明 ,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与赋予不同地形和植被特征的岩溶生态系统的特性高度相关。本文还分析了马山弄拉和岩溶试验场的优势细菌 ,并且进行了初步鉴定 ,结果显示 ,固氮菌科细菌在两个岩溶生态系统土壤中都占优势 ,表明其土壤肥力都在改善。  相似文献   

14.
围垦对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袁兴中  陆健健 《生态学报》2001,21(10):1642-1647
通过对长江口南岸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研究了围垦潮滩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性,分析了围垦对潮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围垦氏栖动物群落种类减少,种类组成发生变化;总趋势是,围垦以后,甲壳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由7种减少到1种;随着围垦时间延长,多毛类种类减少,由4种减少到3种,直到最后消失,而软体动物和昆虫幼虫种类所占比例则明显增加,分别从占总种数的29.41%,5.89%增加到50.00%和25.00%;(2)围垦1a且仍受潮水影响的潮滩,底栖动物种类丰度虽有降低,但其密度和生物量却明显增加,分别从132.10个/m^2,35.31g/m^2(湿重)增加到218.32个/m/ 2和79.66g/m^2(湿重),围垦2a且潮水不能进入的潮滩,底栖动物生物量大大降低,降到3.02g/m^2(湿重);(3)围垦时间短且仍受潮水影响的潮滩与未围垦的自然潮滩相比,其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不明显,围垦时间长且潮水不能进入的潮滩,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降低,反映了围垦导致潮滩湿地生境退化;(4)围垦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潮滩湿地生境中的多种环境因子造成的,如潮滩高保,水,动力,沉积物特性,植被演替等,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保证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和农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农业生态系统边界范围较大,具有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多途径等复杂性,要想深刻剖析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必须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控制和管理。本文通过对建平县农业  相似文献   

16.
王晓鹏  宛传丹  徐如松  吴昌庭   《广西植物》2006,26(2):163-166
通过选取9个25m×25m的样方,采用5m×5m的小样方为基本调查单位进行种群生态学的调查,研究了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可分为:线性增长型种群、指数性增长型种群、线性下降型种群、指数性下降型种群等四种类型。对各样方的种群大小与大小级进行相关分析和函数拟合,各样方及整个种群的大小结构相关性不甚显著,而Q1和Q3的相关性较密切。种群结构稳中有升,该种群处于发育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17.
重庆机场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鸟类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重庆机场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分析了土壤动物与机场鸟类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常见类群多为大,中型土壤动物,是鸟类捕食的主要对象;活动性弱的小型土壤动物是幼虫主要分布在土壤和腐质层中,且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处在平均气温变暖状况中,并且已经对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深远影响。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丰富的生物组分之一,在环境指征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具有影响,但对其影响机制缺乏系统总结。基于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状况、生境环境条件、食源和食物网结构等方面,进而对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未来在研究区域上应更加关注气候变暖敏感区,研究方法上应进行长期的野外观测,探索新型获取土壤动物的方法并综合应用同位素和高通量测序等研究手段,在机理研究中应更加关注功能性状分析,研究内容上加强气候变暖对土壤动物生态功能影响的研究并综合考虑全球变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植茶品种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是重要的土壤环境生物学指标之一,研究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可为退耕植茶地优势植茶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选取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万亩生态茶园中4种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川茶3号、川沐217号、川农黄芽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分离0~15 cm土层中的土壤动物。结果表明:捕获茶园土壤动物分属5门10纲23目;在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上,福鼎大白茶显著高于其他植茶品种;线虫门为4种茶树的共有优势类群;川沐217号和川农黄芽早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和川茶3号;川茶3号土壤动物的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植茶品种;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见,适当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可提高土壤动物的群落丰富度。  相似文献   

20.
陈雯  李涛  郑荣泉  陈平  李婷  陆俊佶  张加勇 《生态学报》2012,32(22):7072-7081
外来植物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及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评估入侵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而且对探索外来植物入侵的土壤动物学响应机制尤为重要。为了了解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分季节分层次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程度的入侵地进行取样,获得土壤动物9900个,隶属3门11纲14目,弹尾目和蜱螨类均为优势类群。入侵程度不同的样地中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组成不同。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优势度指数表现与前两指数相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没有改变土壤动物表聚性特点。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表明,不同入侵程度下的土壤动物分为3类,即轻度入侵类、中度入侵类、重度入侵类。不同入侵区域土壤的pH、有机质含量、铵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差异显著(P<0.05),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入侵区域土壤铵态氮对土壤动物关联最大,有机质含量次之,再次是速效磷和pH,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小。因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改变了入侵地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对铵态氮的调控),进而改变了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创造了利于自身生长、竞争有利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