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作者在参考文献[3]所提出的利用各世代小区平均数估计遗传参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玉米穗粒重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本次试验中,可用加性-显性-二基因互作模型来描述玉米穗粒重的遗传特性;其加性效应[d]、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的互作[j]在α=0.01水平上显著,显性效应[h]、显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的互作[l]在α=0.10水平上显著,加性效应与加性效应的互作[i]不显著;[d]与[h]的差异在α=0.10水平上不显著,但([d] [h])与([i] [j] [l])在α=0.05水平上显著;(2)与利用6个世代平均数相比,利用8个世代小区平均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既节约、又灵敏。  相似文献   

2.
MyoG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朱砺  李学伟 《遗传》2005,27(5):710-714
实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不同品种猪MyoG基因3′端MspⅠ位点的多态性,应用单标记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相关性状间的关联性及不同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N等位基因能极显著地增加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降低皮脂含量(P<0.01),改善胴体产肉量和提高胴体品质;同时,不同基因型对肉质性状的遗传影响作用较大,表现为N等位基因能极显著地降低猪肉品质,使pH值、肉色和肌内脂肪含量降低,并使肌肉的系水力变差(P<0.01)。N等位基因对增加胴体瘦肉率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3.929%和-0.602%;对增加眼肌面积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2.0985 cm2和-0.5775 cm2;对皮脂率的加性效应值为-3.0245%,显性效应值为-0.4045%。N等位基因对pH1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167和0.034;对贮藏损失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558和-0.347;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963和-0.217。但MyoG基因3′端MspⅠ位点的突变对FOM肉脂仪测定的胴体等级性状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NCII设计研究显性核不育基因在40个杂种F1代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基因对F1代形态性状影响不大,而对产量、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大。F1形态性状主要表现加性效应,且不育株和可育株趋势一致;可育株单株产量及大部分产量性状表现显性效应,百粒重、每小穗粒数表现加性效应,而不育株这些性状的加、显性效应起作用。F1两种育性植株蛋白质含量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蛋白质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籽粒饱满度则是可育株以加性效应为主,不育株以显性效应为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F1代有明显的母性效应,且在这种基因的细胞质基础上核质互作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Griffing方法Ⅰ,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三个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及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粒重性状的遗传同时受基因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共同作用;千粒重、株粒重、穗粒重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2%、63%和45%,前两个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后一性状基因加性、显性效应相当;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  相似文献   

5.
不同环境下籼型杂交稻穗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用穗干物质重性状差异较大的 4个籼型不育系 (A)和相应的保持系 (B)以及 5个籼型恢复系(R)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4× 5 ) ,配成一套亲本和F12个世代的遗传群体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分析了两年的籼型杂交稻不同发育时期穗干物质重的遗传表现 .结果表明 ,穗干物质重的发育全过程均受到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 .在穗干物质重发育的前、中期 (15d前 )主要由显性效应控制 ,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量最大 ,环境因素的正向影响也较明显 ,可通过采取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为稻穗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促进杂种优势潜力的充分发挥 ;在发育的中后期 (15d后 )加性效应转为主要作用 ,加性效应基因的表达也呈最活跃状态 ,这一时期对穗重进行遗传选择会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度 .  相似文献   

6.
选取5份云南地方香型软米水稻种质资源和6份自育香型软米保持系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配制成30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云南香型软米11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南香型软米多数农艺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加上位性效应、加性×环境效应、显性×环境效应的影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单株产量受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加性×环境效应、显性×环境效应的影响;株高、有效穗的遗传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其他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互作狭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构成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多数性状之间以加×加上位性、加性×环境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朱军等提出的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探讨了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产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产量除受控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外,还受母体植株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母体效应比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更重要,其中尤以母体显性效应最重要.2个性状种子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狭义遗传率均较高,基因累加选择的同时不能忽视杂种优势利用.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游离氨基酸产量细胞质效应、母体显性效应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黄瓜霜霉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个抗感杂交组合,采用多世代联合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瓜霜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结果显示,2个组合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和2对等加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组合I最优模型的主基因遗传率是56.84%~87.16%,多基因遗传率是0~34.93%;2个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15.191,加性效应较强,显性效应较弱,它们之间的加性与加性和加性与显性上位性效应较强.组合Ⅱ最优模型的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8.92%和42.11%;2个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皆为-13.505,显性效性均为0,它们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力较高,但是微效多基因效应也占相当的比重,所以,在霜霉病抗性育种中,要重视主基因,同时兼顾多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9.
玉米单株穗数及其它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与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于玉米单株穗数、籽粒产量及其他重要数量性状进行了世代平均值分析。试验包括多穗×非多穗自交系间的28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F_2、B_1和B_2群体两年的结果。单株穗数、开花前日数和穗位高在大多数组合内表现为显著的加性基因效应。籽粒产量、开花前日数、株高和穗位高几乎在所有组合内都表现显著的显性效应。所研究的10个性状平均加性效应引起的变异比例一般都超过显性效应变异比例。三种基因效应中,上位效应对世代平均值遗传变异的贡献最小,而且往往不显著。籽粒产量的遗传变异主要由基因的显性效应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特长角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惠  牛应泽 《遗传》2006,28(10):1273-1279
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特长角品系H218普通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MSP334为材料, 配制成两个杂交组合的各6个世代群体, 即P1、P2、F1、F2、B1、B2, 研究了全果长、果身长、果喙长3个角果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两个组合的全果长、果身长、果喙长在F2群体中近乎呈现连续正态分布, 显示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两个组合的全果长广义遗传力为65.89%~70.77%、狭义遗传力为44.01%~46.78%, 基因数目均为5对; 果身长广义遗传力为60.14% ~ 63.38%、狭义遗传力为46.89%~47.38%, 基因数目均为6对; 果喙长广义遗传力为26.36% ~ 46.44%, 狭义遗传力为18.08%~37.87%, 基因数目均为2对。基因效应初步分析表明, 两个组合的3个性状基因效应均符合加性-显性二基因互作模型, 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两个组合的全果长、果身长、果喙长加性效应、显性效应都很重要, 全果长、果身长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 果喙长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