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俗称瞎老鼠,是青海牧区主要害鼠之一。它对草场的破坏力很强,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国内有关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的研究,有过一些报道。但多为农区研究工作,而牧区很少有报道。当前,消灭鼠害,保护草场已成为草原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于1968年4月—1970年10月间,在青海省贵南县木格滩干草原地区,对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现将报道如  相似文献   

2.
鼹形田鼠 (Ellobius Talpinus)是我国蒙新区比较广泛分布的鼠种之一。主要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营昼夜活动。以植物的根、根茎为主要食物。对草场和农田的危害,一是挖洞直接啮食、损伤牧草和农作物的根系;二是通过推到地面的大量土堆覆盖植被。在农作区引起缺苗断垅;在草场引起植被成分改变,草场退化,影响草场生产力。目前国内对其生活习性研究,尚乏报道,加之该鼠营特殊的地下生活方式,所采用的杀灭方法和杀灭效果,远不及防治其他鼠种有效。  相似文献   

3.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96,39(2):219-222
吉林省草原血蜱的生活习性观察马立名(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白城137000)在吉林省西部草原地区1956年发现有草原血蝉HaemaphysalisverticalisItagaki,Noda&Yamaguchi分布,宿主为部分小型哺乳动物,而不寄...  相似文献   

4.
北塔山地区褐斑鼠兔的生活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斑鼠兔(Ochotona pallasi)又称帕氏鼠兔,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和新疆。其有关生物学资料,国内尚无专门的报道。我们于1975年6月、1976年7—8月,在新疆北部北塔山地区,对褐斑鼠兔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和了解,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0年在四川省巫溪县白果林场,对危害华山松、油松等的南鼢鼠(Myospalax rothschildi)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共采集标本35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南鼢鼠的生活习性南鼢鼠成鼠体长150—215毫米,体重114—  相似文献   

6.
草原啮齿动物数量的洞口统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啮齿动物数量的调查统计是草原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动物调查和鼠害防治等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草原啮齿动物种类甚多,其生态习性各异,因此其数量统计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将我们近年来在草原地区所使用的洞口统计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1.洞口的辨认 辨认不同鼠类的洞口是进行洞口统计的必要条件,辨认的方法可采用对不同形态的洞口进行捕鼠,然后观察各种鼠洞的形态特征,要注意有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推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明确提出生物学课程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初步学会各种基本技能。初中学生的形象性思维比较容易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容易归纳出动植物的一些生活习性.如通过探究学生能得出蚯蚓和鼠妇都具有喜欢黑暗环境的生活习性。但是对这些习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推理。就比较困难了。  相似文献   

8.
黄鼠和沙土鼠的生活习性和捕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鼠的种类很多,国内已经知道的,约有110种,在内蒙地区以黄鼠与沙土鼠对人危害最烈,现将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其消灭方法,概括介绍如下: 一、黄鼠和沙土鼠的生活习性 (一)黄鼠通称大眼贼,又称豆鼠子,分布于内蒙古及东北一带的草原上,长城以南很少看见。体长15—20厘米,母鼠有乳头5对,毛呈黄褐色,腹部为灰白色,眼大而圆,头扁平向后,耳小平向两侧,尾不及头身总长的一半,齿锋利,爪甲坚硬,善于挖洞,栖居于较坚实的沙土地带;如半沙坨地、草原及耕地附近,阡陌与道路的两侧。单洞独居,洞道弯曲,间有盲洞,仅一孔出入,雌雄不同居,年产幼鼠一次,平均为5—8头,个别有多至14头。幼鼠约十余日后,即开始向洞外爬行活动,一个月后分窝,各自营巢,或由母鼠挖一些浅的鼠洞,以备幼鼠居住,分窝后若再进入母穴,则立将幼鼠逐出,母鼠在分窝不久,亦另挖新  相似文献   

9.
鸟鼠同穴     
肖方  宋刚 《生命世界》2022,(4):72-75
<正>距今2000多年前,在中国古籍《尔雅·释鸟》中,就有鸟鼠同穴的记载。现代动物科学家在其研究中也同样记述了在蒙新区和青藏区的草原上都可见到雪雀利用鼠穴营巢、鸟鼠同穴共处的现象,只是因地域不同,鸟鼠的种类有所不同。这些动物的生态习性与食物来源和掩蔽场所的植被密切相关。在这里因植物生长期短,冬眠、  相似文献   

10.
蒙古黄兔尾鼠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蒙古黄兔尾鼠(Lagurus przewalskii Buechner)是内蒙古和青海等省(区)荒漠草原的代表鼠种,因破坏草原和传播某些动物流行病而被列为重要害鼠之一。迄今为止,国内有关该鼠的生态研究尚无报道,为此,我们在1978年9月至1980年5月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荒漠草原进行了蒙古黄兔尾鼠的生态学调查。现就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沙为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地区的夏候鸟。作者于1966─1986年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达茂旗和土默特右旗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每年4月中旬迁来,雄先雌后。5月开始筑巢产卵,巢筑废弃鼠洞中,窝卵5枚。经12─13天孵化,于6月初孵出雏鸟,在巢期15─16天,离巢后在巢区附近觅食和练飞,遇有危险马上钻入附近鼠洞隐蔽,到9月下旬南迁前仍呈家族群活动。  相似文献   

12.
1973—1977和1983—1988年在青海省共和县的二十地、东巴、倒淌河、铁卜加等地,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了生态观察。调查地区为河漫滩、山间盆地及沟谷草甸草原。海拔3000—3500米。方法在较平坦的开阔草原,选择鼠兔数较多的几个家族,进行活动习性观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小时,每季节各连续观察5天。四、五月选定几天观察交配行为。任选几个鼠兔家族,观察洞型。结果高原鼠兔在6—8月每日活动有2次高峰,即8—10时和17—19时,中午减少。9月到翌年5月,上午活动较多,中午最频繁,下午减少。雨雪后初晴及久旱小雨天活动增加。共…  相似文献   

13.
七种啮齿动物视觉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育辉  刘加坤 《兽类学报》1994,14(3):189-194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褐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甘肃Fen鼠、达乌尔黄鼠和岩松鼠的视沉器官形态与构造,对其视网膜的厚度、各核层胸核的层数及大小进行了比较,在扫描电镜下统计了褐家鼠和达乌尔黄鼠和视细胞密度,结果表明,鼠类视觉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关,即生活习性相似的种类,视器的形态结构也相似;即生活习性差异较大的种类,视器的形态结构差异也较大,同时还发现夜行性鼠视网膜上的核层局部增厚,  相似文献   

14.
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在新疆木垒县分4个时段采用样方法对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进行野外调查,实验室采用数学生态学方法研究草原兔尾鼠的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草原兔尾鼠数量的下降,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繁殖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天山黄鼠(Citellus relictus)分布于新疆伊犁谷地的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在数量较高的年份,对春秋牧场及其毗邻的河谷农田常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是当地的主要害鼠之一。天山黄鼠的生态习性拉尔(Pалль,1945)和彼特罗夫(пerpoв, 1959)曾报道过。而有关防治方面的资料尚未见报道。国内对黄鼠属的一些种类,如达乌里黄鼠(Citellus dnuricus)虽对其适用诱饵和毒杀方法已有大量工作(内蒙伊盟草原工作站,1977;费荣中等,1975)。但因种类和地区各异,用于天山黄鼠有一定限制。1975年和1976年春夏两季,当地曾以10%磷化  相似文献   

16.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在中国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东亚飞蝗系相当典型的草原型昆虫,它具有草原型昆虫的生活特征,如对温湿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喜光,运动器官发达,能作远距离迁移,有群集习性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农业区边缘的草原地带,故易于造成农业大灾害,为中国历代著名大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黄鼠数量分布及有关生态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黄鼠(Citellus alaschanieus)传播疾病、破坏草原、危害农作物,是宁夏黄土高原的主要鼠害。1973年蔡桂金等在山西省对阿拉善黄鼠的生活习性与数量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宁夏南部黄土高原的阿拉善黄鼠的数量分布及生态学末见报道。为了保护草原、保粮防病,掌握其有关生态学规律,为杀灭其提供参考。1982年5—8月和1983年5—9月,在宁夏海原县南华山地区对黄鼠的数量分布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四川甘孜州发现白化高原鼠兔丁晓涛,谢文彬甘孜州畜牧科学研究所康定626000石渠县草原站高原鼠兔(Ochtonacurzoniae)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是严重危害草原的害鼠。白化高原鼠兔在四川还未见报道。1992-1993年笔者曾在石渠县尼呷镇(海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的野外调查、室内饲养、解剖和防治试验,研究掌握了达乌尔鼠兔的生态习性、生活分布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大面积生产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沙gi为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地区的夏侯鸟。作者于1966-1986年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达茂旗和土默特右旗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每年4月中旬迁来,雄先雌后。5月开始筑巢产卵,筑废弁鼠洞中,窝卵5枚。经12-13天孵化,于6月初孵出雏鸟,在期15-16天,离巢后在巢区附近觅食和练飞,遇有危险马上钻入附近鼠洞隐蔽,到9月下旬南迁前仍呈家族群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