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了解中国长江中下游湖泊——傀儡湖(N 31o24′, E 120o51′)鱼类生长的特性, 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利用地笼、多网目复合刺网和网簖等工具对该水域鱼类进行了月度调查。共捕获鱼类18种, 隶属于3科, 主要以鲤科鱼类为主。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这18种鱼类的全长和体重的回归关系进行拟合, 其中3种鱼类全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首次拟合。此外, 15种鱼类的最大全长超过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中记录的最大全长。研究提供的鱼类全长与体重回归方程及其参数填补了世界鱼类数据库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12种饵料鱼类耳石大小与体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 选择12种常见的饵料鱼类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每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形态大小(包括耳石的长度、宽度、长半径和短半径)的关系, 并建立回归方程, 旨在为深入研究高营养级鱼类的摄食生态和食物网营养动力学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 12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 回归系数b值在2.871-3.371, 平均值为3.1590.110 (95% CL), b值最小的鱼种是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最大的是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经检验, Liza haematocheilus和箭鱼衔Callionymus sagitta的b值与3无显著差异(P0.05), 属等速生长; 李氏鱼衔Callionymus richardsoni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的b值显著小于3 (P0.05), 属负异速生长; 其余8种鱼类的b值均大于3 (P0.05), 为正异速生长。方差分析表明, 12种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各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均极显著(P0.01)。在所有48个回归方程中, 有37个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大于0.8, 拟合效果较好; 有9个回归方程的R2值在0.7-0.8; 其余2个回归方程的R2值小于0.7, 拟合效果略差。其中, 各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 其R2值均接近于1。通过比较同种鱼类各个回归方程的R2值可知, 在这12种饵料鱼类中, 多数鱼种体长与耳石长度和宽度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体长与耳石半径的拟合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通过测量耳石的长度和宽度来推算饵料鱼类的体长等形态参数。另一方面, 由于多数鱼类的耳石比较脆, 尤其是耳石的两端更容易破损, 因此与耳石长度相比, 耳石宽度与体长的回归方程更加适合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鱼类年龄的准确鉴定是研究鱼类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基础。本文对黄河上游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耳石、背鳍条和臀鳞等3种年龄材料的年龄解释一致性以及最佳年龄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首次建立了花斑裸鲤低龄个体年龄判别方程。结果表明:花斑裸鲤3种年龄材料上年轮可读性依次是耳石背鳍条臀鳞,最大鉴定年龄分别为25龄、17龄和16龄;对于6龄及以下个体,背鳍条作为年龄鉴定材料更有优势;对7龄及以上个体,耳石效果最佳;同时对6龄及以下个体以全长、体长、体重和空壳重为自变量,采用逐步选择法进行判别分析,最终提取全长和体重建立年龄的分类函数;全部样本正判率和交叉验证正判率显示,该年龄判别模型的正确区分度较高,可用于6龄及以下个体(全长93~259 mm;体重6.25~177.10 g)的年龄判别。  相似文献   

4.
博斯腾湖为西北高原地区湖泊,1958年开始商业化渔业生产,1962年开始鱼类引种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湖区鱼类资源组成处于不断的变动当中。本文围绕湖区鱼类群落组成动态、当前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及种群生长状况开展研究,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8月)、秋季(10月),通过渔具采样和渔获物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博斯腾湖共发现鱼类17种,隶属于4目8科,其中?(Hemiculter leucisculus)、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鲫(Carassius auratus)为优势种,鱼类资源结构小型化问题严重。描述了15种鱼类体长-体重关系与生长情况,其中12种鱼类为正异速生长,3种鱼类为负异速生长,优势鱼类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参数b值范围2. 95~3. 56,决定系数r2值范围0. 874~0. 997。本研究所得结果可为博斯腾湖鱼类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上海大莲湖鱼类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e F  Luo ZK  Wu D  Pei EL  Wang TH 《动物学研究》2010,31(6):657-662
于2009年4月11—19日、4月27—5月8日和5月20—29日3个时间段对大莲湖的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组成进行了调查,共收集鱼类样本24061尾,隶属11科17属22种。群落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占样本个体总数的76.3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0027,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5959,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为0.3244,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标(D)为2.0816,相对稀有种数(R)为90.91%;鱼类群落可分为3个生态类型:江海洄游性鱼类有3种、河湖洄游性鱼类1种和定居性鱼类18种。鱼类食性可分为5种类型:食鱼性鱼类9种、食无脊椎动物性鱼类2种、杂食性鱼类7种、食浮游生物性鱼类有3种和草食性鱼类1种。研究结果表明:大莲湖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标处于较低水平,稳定性较低;相对于黄埔江下游地区,大莲湖的食鱼性鱼类比例较高,说明位于黄浦江上游的大莲湖之水质好于下游流域。为保护和持续利用大莲湖鱼类资源,应加强监管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白鲢的鳞长与体重及外部形态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地了解鱼类鳞片在鱼类生长及鱼类学的研究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白鲢的鳞片生长与体重及形态可量性状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白鲢的鳞长与体重、鳞长与24个形态可量性状都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从鳞片材料上反映出白鲢体型的基本特征和生长情况。在每尾鱼体上,只要测得体长、全长及鳞长便可预测此尾鱼其它可量性状及体重的数值。这将给鱼类数量分类学及鱼体生长的研究提供简捷方便的途径。 本文还讨论了白鲢的长度与体重关系的表达式,建议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鱼体长度指标——全长与体长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为西太平洋最大的河口,评估其鱼类群落多样性分布能够为长江口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12—2014年长江口渔业监测数据,分别使用GAM模型和BRT模型建立各站点水域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和时空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线性回归方程,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对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拟合效果进行评价,并绘制了2014年长江口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盐度、pH和叶绿素a对多样性指数贡献最高,pH、溶解氧和叶绿素a是对丰富度指数贡献率最高的环境因子.BRT模型对于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拟合和预测结果均优于GAM模型.空间分布预测显示,相较于GAM模型,BRT模型能够对长江口小面积水域间的鱼类群落多样性作更好的区分,河口外侧水域的鱼类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河口内侧水域,而北支水域的多样性高于南支水域.  相似文献   

8.
认识鱼类的生活史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是鱼类物种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研究了黄山地区徽水河中宽鳍鱲(Zacco platypus)的年龄、生长和繁殖。共采集标本352尾,雌雄性比为0.49∶1,与1∶1差异显著。以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雌、雄个体的最大寿命均为3龄;年轮主要形成于3月份。全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两性间无显著性差异,关系式表达为W=6×10–6L3.10;全长和鳞径呈线性关系,且两性间差异显著,关系式分别表达为L♀=29.58R+38.84和L♂=33.17R+34.99;2龄个体的退算全长在雌、雄两性间无显著性差异。繁殖时间为4—7月份;2龄时达50%初次性成熟,其个体全长为98.22(雌)和105.69 mm(雄);绝对繁殖力为(758±362)卵粒,相对繁殖力为(77.38±22.15)卵粒/g。同已有的少量研究资料相比较,徽水河宽鳍鱲的年龄结构较北京地区种群的相对简单,个体生长较同为黄山地区的浦溪河种群相对快速,这种生活史特征差异可能是生态环境空间异质性的作用结果,但有关宽鳍鱲各生活史特征之间的权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响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菱鲆幼鱼表型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机选取1120尾3月龄大菱鲆幼鱼,测量其体长、全长、体高、头长、吻尖至鳃裂前缘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厚、体重等9个性状,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表型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 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大菱鲆三月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大菱鲆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1=;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R=0.702)最大, 对体重的决定程度(R2=51.84%)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体厚对体重的直接作用 (0.211 ,0.094)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长的间接作用(0.5558,0.4342)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系数R2=0.911,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长、体高、体厚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6.216 1.294x1 0.518x2 1.293x3[动物学报 54(3):540-545,2008].  相似文献   

10.
岱衢洋渔业动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7年4—11月对岱衢洋进行的4个航次的底拖网、定置刺网与蟹笼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渔业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资源动态。结果表明:(1)3种作业方式共发现渔业动物98种,其中,鱼类57种、虾蟹类32种、头足类3种、其他类6种,隶属于4门7纲20目53科。(2)底拖网调查共发现渔业动物68种,分别为鱼类38种、虾蟹类23种、头足类2种、其他类5种,隶属于4门7纲18目42科;4月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与8月份、11月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生物量与总尾数密度的最大值都出现在8月份,且与5月份、11月份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龙头鱼在4个调查月份中均为优势种,其中8月份的平均体重与其他3个月份之间差异显著(P<0.05)。根据底拖网调查结果,岱衢洋渔业动物群落以暖温性鱼类与广温广盐性甲壳类(虾蟹类与其他类中的口虾蛄)为主,种类数较少,多样性(H′)较低(P<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长江上游青衣江一级支流周公河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5年4月—2016年2月对周公河18个采样点进行了5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 924尾,隶属于3目8科27属34种。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 20属24种,鲇形目Siluriformes 6属8种,鲈形目Perciformes 1属2种;鲤形目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共15种,占总种数的44. 12%。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有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Racoma) davidi 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9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鱼类有重口裂腹鱼(濒危EN)、齐口裂腹鱼S.(S.) prenanti (易危VU)和白缘Liobagrus marginatus(易危VU)。周公河现有分布的鱼类以小型种类为主,钝吻棒花鱼Abbottina obtusirostris和宽鳍Zacco platypus为优势种。梯级水电开发可能对周公河鱼类资源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水库凶猛鱼集团生长特性组型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择体重-体长关系W=aLb中的回归系数a和回归指数b;阶段生长参数的年增长、相对增长率、体长生长比速、生长常数、生长指标和体重的年增重、相对增重率、体重生长比速、年增积量;一般生长型的渐近体长、渐近体重、生长系数、起点年龄、拐点年龄、拐点体重、拐点瞬时增重率等18个反映鱼类生长特性的指标,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丹江口水库5种主要凶猛鱼组成的集团,从生长特性的差异上划分为大、中、小3个组型,并对划分结果的具体应用和鱼类集团划分的依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保护和管理东岛珊瑚礁鱼类资源, 2021和2022年通过水下摄影和水下潜水捕捞对东岛珊瑚礁鱼类进行现场调查,并结合历史研究探讨了东岛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历史演变特征,结果如下:东岛共发现珊瑚礁鱼类235种,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222种)和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13种),由16目、55科组成,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最多,为181种,科层面,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和鹦嘴鱼科(Scaridae)最多,均22种。东岛珊瑚礁鱼类物种数与其对应的最大全长成指数相关,随其增加而显著减少。东岛以小型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38.72%;其次是中型鱼类,为34.47%;大型鱼类为26.81%。从食性类型来看,东岛肉食性鱼类最多,占物种数的56.60%。各时间段之间鱼类的相似性指数均较低,证实了鱼类发生了显著的演替变化。研究较历史共有103种鱼类未发现,其中,肉食性鱼类占未发现鱼类的74.76%,同时未发现大型鱼类几乎全部分布在肉食性鱼类中; 14种位列于IUCN红色名录的鱼类,除一种外,其他均在此研究中未发现并均为大...  相似文献   

14.
中华鲟在成都地区池塘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5年,在四川郫县省水产研究所进行了中华鲟的池塘养殖试验,基本摸清了中华鲟稚幼鱼在内塘里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全长约3cm的稚鱼经过113d的培育,平均全长为24cm,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7cm,体重60g。幼鱼经过7个月的饲养后鱼体平均全长可达74cm,平均体重为1.9kg。继续饲养一年后,鱼体平均全长为97.5cm,体重3.3kg。最大个体全长110cm,体重5kg以上。通过两年的  相似文献   

15.
厦门同安湾定置网捕获鱼类的多样性及营养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同安湾进行的定置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平均营养级特征。结果表明, 周年逐月共鉴定鱼类112种, 隶属于15目53科88属。渔获物组成以沿岸小型底层鱼类为主, 其中中上层鱼类15种, 中下层鱼类18种, 底层鱼类79种; 暖水性种类84种, 暖温性种类28种, 亚热带动物区系特征明显; 杂食性鱼类8种, 低级肉食性鱼类71种, 中级肉食性鱼类30种, 高级肉食性鱼类3种, 以低级肉食性鱼类为主。中华海鲶(Tachysurus sinensis)是夏、秋、冬三季的优势种, 六指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锯脊塘鳢(Butis koilomatodon)和髭缟鰕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是春、冬两季的优势种。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均在11月, 分别为3.26和3.29; 最低值均在2月, 分别为1.78和1.77。鱼类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 其月更替率6月最低, 为40.1%; 3月最高, 达68.6%。鱼类平均营养级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中3月最低, 为3.02; 1月最高, 为3.92; 周年平均营养级为3.52。与2003年调查资料相比, 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 鱼类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相似文献   

16.
体重和体长作为鱼类的生长性状,是鱼类育种工作中最重要的生产性状之一,而在冷水鱼生产实践中通常利用叉长代替体长。文章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定向人工授精技术建立了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masou)29个全同胞家系和14个半同胞家系,并测定全同胞家系和半同胞家系12月龄和24月龄的体重和叉长数据资料,进而利用方差分析法评估了作为引进种的山女鳟第六代群体体重和叉长的遗传力。结果表明:(1)山女鳟整个生长阶段叉长的变异系数明显低于体重变异系数,24月龄时的变异系数明显低于12月龄时的变异系数;(2)山女鳟在12月龄和24月龄雄鱼间和雄鱼内雌鱼间体重和叉长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3)山女鳟雌性亲本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叉长的方差均大于雄性亲本的方差;(4)山女鳟12月龄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41~0.51,叉长的遗传力的估计值为0.46~0.54;24月龄时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55~0.60,叉长遗传力的估计值为0.53~0.59;(5)山女鳟体重和叉长性状属于中高遗传力,对山女鳟引进群体生长性状进行选择育种潜力巨大,预期能取得较好的遗传进展。研究结果为山女鳟选择育种相关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7.
鱼类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华  谢平  郭海涛  夏文伟 《遗传》2007,29(3):349-354
采用RT-PCR方法, 从鲢、鲤、鲫3种鱼类肝脏总RNA中克隆出了谷胱甘肽转移酶Pi型(GST Pi)cDNA序列, 推导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3种鱼类GST Pi的ORF全长627 bp, 编码208个氨基酸。翻译起始密码均为ATG, 终止密码子均为TGA。鱼类与哺乳动物、两栖类爪蟾以及节肢动物丝虫之间GST Pi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平均值分别为50%、33%、15%左右。5种鱼类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大, 其中鲤科鱼类之间平均为85%左右。我们以GST Pi为分子标记, 用最大简约数法(MP)构建了13个物种的系统进化树, 识别出两个大的单系类群: 哺乳类组成类群一(bootstrap 100); 鱼类组成类群二(bootstrap 93)。通过比较鱼类与哺乳类GST Pi N末端和C末端功能域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探讨了淡水鱼类GSTs承担较强的微囊藻毒素去毒能力的可能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7月和2011年4月在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随机抽样,测量记录大熊猫主食竹华西箭竹Fargesianitida各样品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通过相关回归的方法建立九寨沟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模型。研究表明,高度对地上生物量的估计贡献最大,其次是叶数,分节数和基径也有显著贡献。引入叶数、分节数等指标的模型拟合结果优于只采用高度和基径的模型。以地上生物量为自变量的幂回归方程模型估计地下生物量的拟合效果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19.
梁子湖黄颡鱼的繁殖和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黄颡魚Pseud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俗名■■,在我国分布较广,是一种小型的经济鱼类。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数量甚多,有专门的渔具(如螺螄钩)捕捞。如在湖北省梁子湖,一年四季皆可捕到这种鱼,以春、夏两季的产量较高,捕捞的个体一般体长11-19厘米,体重30-100克,最大的个体重达120克。关于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国内过去尚未进行较详细的研究,对这一种淡水鱼类资源的利用意义,未能充分了解,对这一种焦的特殊繁殖习性的观察也是很不够的。此项工作是1956年6月和1957年4月至7月在  相似文献   

20.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溪鱼类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2008年9月,作者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溪鱼类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共采集鱼类标本3 420尾,经分类鉴定为39种,隶属于4目11科15亚科35属。其中,草食性鱼类5种,肉食性鱼类18种,杂食性鱼类16种;四川爬岩鳅(Beaufortia szechuanensis)、鳗尾(Liobagrus anguillicauda)为湖南省鱼类新纪录。鱼类多样性指数(H′)为2.612,丰富度指数(D)为3.461,均匀度指数(J)为0.706。该区鱼类以适应山溪急流生活的21种土著鱼类为主体,占本次调查鱼类总物种数的51.2%。尖头(Phoxinus oxycephalus)和粗须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a)为保护区鱼类群落的优势种,相对多度指数分别为23.6%和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